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880388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讲人:吴 幼 珍,第一编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概念,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概论,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过程,灵魂 心脏 人脑,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性,这种反映是一种主观的反映:能动性,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象: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1,什么是心理学,新大英百科全书,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座特耳菲神殿,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人,认识你自己”。就是这么一句话,经过漫漫几千年的演化,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外在的行为,忽略意 识的作用 格式榙学派 强调整体的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派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格方面的研究,心理学与日常生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等等,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等等,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从而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的科学,学习心理,教学心理,高等教育情境中,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威信与师爱,高等学校教师,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新环境下高校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领导方式 教学风格 教师期望,学习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生活上的引导者和朋友; 教育科学研究者,教师的社会角色,案例分析,文汇报(1984年3月9日)曾报道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谈到的一段经历。钱先生上学时正处战乱时期,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也不学习。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即为其中的一个,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接下来,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教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学校通过抽签决定的。,教学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教师的能力素质,一般教育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结果期待,效能期待,班杜拉:,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学反思,反思日记 详细描述 实际讨论 行动研究,对于活动的反思 活动中的反思 为活动反思,具体经验阶段 观察与分析阶段 重新概括阶段 积极的验证阶段,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活动前 计划与安排 教学活动中 控制与调节 教学活动后 评价与反馈,从他控到自控 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敏感性逐渐增强 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的威信与师爱,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第二编高等学校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动机 学习迁移,学习的理论,学习的定义,学习心理概述,什么是学习,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的定义,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环境,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经典条件作用论 操作条件作用论,刺激,反应,强化,经典条件作用论,学习的过程 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学习的规律: 获得律和消退律; 刺激泛化和分化律; 高级条件作用律 具体例子: 有了几次看牙医的痛苦经历,一听到声音就觉得牙酸,操作条件作用论,学习的过程 自发反应强化刺激-加强反应 学习的规律: 正强化; 负(消极)强化; 惩罚; 具体例子: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得到表扬,促使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消除厌恶刺激,增加反应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对待惩罚。,学习者,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观,认知结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观,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结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对我们的启示 激发学生的动机 选择较好的教材呈现方式 注意提供反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新知识,旧知识,先行组织者,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非人为的 实质性的,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联系,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学校实验室实验运用公式解题,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自主的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讲授或呈现教材,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科学研究,大多数常规的“研究” 或理智产生过程,试误“迷箱式” 的解决办法,记乘法口诀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动机阶段:期望 1 激发动机 2 把目标告诉学生 领会阶段:注意3指导注意 习得阶段:编码4刺激回忆 5提供学习指导 保持阶段:记忆贮存 回忆阶段:提取 6增强保持 概括阶段:迁移 7 促进学习迁移 作业阶段:反应 8 让学生做作业: 提供反馈 反馈阶段:强化,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动机:激发、维持个体行为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学习动机:激发、维持个体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的涵义,认知 内驱力,自我提高 内驱力,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的结构,需要,诱因,学习内驱力,交往 内驱力,学习期待,儿童早期:交往内驱力 青年期: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伯尔: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不是一定要有好的学习动机后才进行学习呢?,动机,学习,学习动机的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强化动机理论,外部强化 内部强化,正强化 负强化,惩罚,增强学习动机,削弱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默瑞:成就需要,麦克兰德、阿特金森:,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人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倾向于选择难或易的任务,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期望,情感,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成功的高期望和积极情绪,从而提高动机水平。 消极的归因则易降低个体的成功期望,使个体体验以消极情绪,并降低动机水平。,习得性无助感,案例分析,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林瞟了一眼分数,脸唰地一下红了。试卷上写着80分,这可是他从来没有考过的分数。不用抬头,小林也能感受到数学老师责备的目光。唉,都怪自己,这段时间花太多的时间在新买的电脑上了。结果就 与小林的懊丧相比,他的同桌小刚则显得有些高兴。他考了70分,这个分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刚的数学一贯不好,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因此这个分数多多少少让他有些吃惊。大概是那些选择题碰巧选对了吧,他想,否则,怎么能得这样的分数呢? 下课铃响了,小刚迫不及待地抱着球冲出教室,而小林还坐在座位上,检查自己做错的题目。,自我实现需要,创造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基本需要,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案例分析,教师节时,王教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昔日学生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老师,你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数学后来进步那么快吧。我向来是个不被人注意的学生,胆子又小,很怕老师。有个星期天,我在校外遇到了你,因为数学又考不及格,怕你批评,正要避开。不料你不仅没批评我不礼貌,反而笑吟吟地下车迎上来跟我打招呼,关心地问我住校是否习惯,放假为什么不回家,学习和生活是否有困难。这件事使我激动了好几天,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你的课,并终于在期末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自我效能感理论,强化,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替代性强化,效能期待,班杜拉:,直接强化,结果期待,自我强化,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用:,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 影响个体的努力和对待困难的态度 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归因方式 情绪和生理状态,几年前,比尔作为一名老生来听我的课。我安排了教程结构,学生在学习下一单元之前必须掌握上一单元。每个单元测验,他们可参加三次,可以获得A、B、C三种等级。学期初的一天,比尔参加了一次单元测验,并得了个B。我问他:比尔,你想再测验一次来得到A吗?他说,哦,不教师,我并不属于能得到A的学生。过了段时间,比尔走过来对我说,他认为在他的试卷评分中可能有错误,我检查后发现,原本正确的一道题目确实给判错了。这就把他的等级提高到了A,我指给他看“比尔,你终究是可以得到A的学生。从那以后,当在单元测验中未达到A时,比尔几乎总是尝试第二次测验。,案例分析,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吗?,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奖励的运用,奖赏必须是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 奖赏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 尽可能采用社会性而非物质性的奖赏 奖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惩罚的运用,超限效应 近因效应 无声效应 坐向效应 蝴蝶效应 留面子效应,阿克米控制的门,波尔德控制控制的门,阿克米的出发点,阿克米专用的另一条路,波尔德专用的另一条路,波尔德的目的地,阿克米的目的地,波尔德的出发点,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及其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迁移的顺序分: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按迁移的效果分: 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按迁移产生的层次分: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按迁移的内容分: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学习迁移理论,现代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经验泛化说 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迁移的产生: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时,迁移就产生了。即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学习迁移。 影响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 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认知技能与策略 定势的作用,学习迁移的促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第三编高等学校教学心理,知识的感知与理解 知识的巩固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 知识的应用,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知识的理解与教材概括,知识的感知与教材直观,感知,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与整体属性的反映,教材直观,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知识的感知与教材直观,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知识的感知与教材直观,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知识的理解与教材概括,教材概括,分析与综合 比较 抽象与概括,如何提高教材概括的效果,配合运用正反例 提供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知识的理解与教材概括,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知识的保持与信息贮存,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识记保持提取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 编码存贮提取,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定义,影响信息编码的因素,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组块化编码 尽可能使用多种感官进行 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觉醒状态 识记的信心,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先快后慢 先多后少,遗忘的理论解释,知识的保持与信息贮存,动态过程,遗忘,不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衰退说 干扰说 同化说 动机说,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的时机要得当 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试图回忆 过电影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复习的次数要适宜 过度学习,知识的保持与信息贮存,认知策略的形成,认知策略的类型,认知策略的定义,认知策略的教学,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定义,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定义,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认知策略的类型,注意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策略,注意策略,案例分析: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编码与组织策略,案例分析: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位置记忆法 首字联词法 限定词法 关键词法 视觉想像,精细加工策略,案例分析: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策略,复习 试图回忆 过电影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述策略,案例分析: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教学原则,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 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王老师通过学习,认知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全力倡导“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却没有提高。,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教学的技巧,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策略教学次序的安排要科学 3、一次只教少量的常用策略 4、训练大声及时复述策略的使用 5、训练的内容及制定的目标应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状况 6、训练不宜密集进行 7、让学生知道何时使用某一策略 8、学生主动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问题和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解决的情境。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常规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问题表征 选择操作 实施操作 评价当前状态,问题解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中间状态,算子序列,算法式,启发式,选择策略,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 习惯定势 功能固着 问题情境 原型启发 情绪与动机状态,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教育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问题解决,创造力与智力,低智力创造力肯定低,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高创造力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高智力不等于高创造力 在中等智力以上,智力与创造力不存在线性关系,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独创性 流畅性 变通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 重视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的训练环境 鼓励性的支持环境 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自信、自重、胸襟开阔,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有坚持性等,第四编高等学校德育心理,正确的自我意识 高尚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心理的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什么是自我意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自我意识的定义,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自我意识的结构,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投射自我,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从形式上,从内容上,从自我观念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事业成功 身体健康 美满婚姻 自尊自爱 幸福乐观 才智敏锐 真正友谊 社会承认 工资优厚 生活舒适,身体健康 真正友谊 幸福乐观 自尊自爱 社会安定 祖国强盛 美满婚姻 事业成功 世界和平 公正善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全面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态度与品德的理论,态度与品德的定义,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培养,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品德,态度与品德的定义,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态度和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联系,实质相同,结构相同。,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区别,态度,品德,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范围小,只有涉及到道德规范的那部分,内化程度有多种变化,从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只有经过组织并性格化的那部分稳定态度,态度与品德的理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发展阶段论,强化与社会学习论,道德发展阶段论,欧洲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但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十倍于它的成本。海因茨尽全力才借到买药所需要的一半的钱。无奈,他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海因茨,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得在夜间闯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柯尔伯格的研究,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 “好孩子”取向阶段 遵循权威取向阶段,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 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近的,因此不能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育的启示,晓之以理,道德价值观辨析论,文化相对主义,极权主义,道德教育就是让个体掌握自身所属文化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拉斯等的研究,理性思维,情绪体验,阶段三行动 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阶段一选择 自由选择 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阶段二赞赏 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性作用 提倡诱导性的教育方式,反对灌输式教育 注意辨析价值观念本身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对教育的启示,动之以情,遵从 认同 内化,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人际交往,群体心理,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从众心理 群体模仿与感染,群体心理,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造成的行为效率的下降。,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观点或态度倾向性得到加强,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群体去个性化指个体淹没在群体之中,减弱了社会对其的约束力,为个体从事反常行为创造了条件。,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相互性原则 互惠性原则,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邻里效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具有合理的行为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入学适应 学习问题 人际交往 恋爱与性教育 择业与求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用脑卫生。 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学习适应的指导,第五编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测评,教学的设计 教学的评价,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行为目标,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设计,行为目标及其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 三是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设计,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应陈述通过一定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 应反映学习的类型。 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设计,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设计,常模参照测验,教学测验,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标准参照测验,教学评价,以规定的作业标准为参照,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是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反馈调节功能 激励动机功能,准备性测验,教学测验,形成性测验,教学评价,总结性测验,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