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整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858884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思想品德知识整合君埠中学政史教研组 2012-12-10一、基本国情部分(一)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不发达,具体表现为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民族的文化素质偏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二)祖国巨变:1、祖国巨变表现:(1)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国人民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祖国巨变具体事例: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实现了“三步走”目标前两步目标,2010年GDP在世界排名第二;人民生活方面:由贫穷到温饱,又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祖国统一方面:香港、澳门回归;外交上:加入WTO;成功召开APEC会议;科技方面:“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文化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 3、祖国巨变原因:(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主要原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4、结论(对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感受?):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三)中国共产党: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3、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党和国家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哪些观点? ) 答:是由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指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6、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等。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7、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8、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9、你对政府解决好民生问题有哪些建议?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最根本);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生。10、党和国家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的实例有哪些? 答: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再就业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村建设等11、关注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尊重和维护人权;以礼待人、善待他人,同情和帮助弱者。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二、政治建设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6、青少年怎样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尽一份力量?) 答: 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感情; 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原因: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4、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答: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7、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妨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做到“三个尊重”8、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治区各族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9、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10、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11、国家加大对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的投资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12、为了促进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内地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经济建设部分经济制度、基本路线(一)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现阶段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2)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作用(意义):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政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作用(意义):繁荣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政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答: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和判断、衡量各方面工作得失的标准(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3)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注意: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致富要靠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二)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为什么说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或者“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所以,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2)青少年应怎样关注国家发展? 答: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准备将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2、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1)开启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 改革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改革的作用: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答: 对外开放的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对外开放的意义: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5、为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请你提几点建议。答:我国要继续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使全体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坚持对外开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6、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答: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四、科技建设部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 (一) 科教兴国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把科技和教育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3、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4、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6、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人才强国战略:1、怎样理解“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拥有了竞争力。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2、请你就如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提几条合理化建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义务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人才工作奖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三)自主创新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1、科技创新的作用(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国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是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2、教育创新: (1)原因: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措施: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二是构建职业教育;三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3)教育创新对青少年的要求: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创造性学习。对青少年来说,创新是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的行为,是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给国家或省市提建议)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和科学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加大人才培养;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5、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党和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我们应向科技工作者学习什么? 答: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7、青少年应怎样向科技工作者学习? 答: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报效祖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8、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9、“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的原因: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水平得到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 广大航天工作者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政府坚持了“四个尊重”的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10、“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的重要意义:“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五、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人口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形势(危害):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影响)2、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分布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3、环境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3、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能源;爱护绿地;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二) 科学发展观 1、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理论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生态危机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硬道理,是当务之急,是当前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国策和发展战略?答: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5、结合国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答: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动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应当怎样做?(提几条建议)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7、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应树立崇高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实际行动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8、坚持“以人为本”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答:.有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采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制裁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3、青少年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答:.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4、在学校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节约教育开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5、请你就推广循环使用教科书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加大对教科书循环使用意义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有关部门应在循环教科书的印刷、设计、用材方面进行改进;.学校应制订完善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规章制度;.学生要自觉爱护循环教科书,保证教材的完整、卫生。6、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什么是节约型社会?答;就是指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综合措施,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我国为什么构建节约型社会?答:(1)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而且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资源紧张。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利用率低。人们节约意识和生活习惯不够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4)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发扬。3、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 国家: 加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社会: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 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4、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5、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伦理观念和文化,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是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浪费性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是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例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环境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哪些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决策? 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答:科技创新。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9、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说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答: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 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六、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 1、形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发展: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3、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作用(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种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5、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青少年的要求: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我国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评选的意义:有利于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2)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注意】(要根据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3)学习先进人物的意义: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等。(4)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恰当确定成才目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真正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等可结合课本相关知识作答或答怎样培养某某品质等9、设立中国志愿者日有什么意义?你有何态度? 答: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态度:我们应该支持设立中国志愿日,并乐于成为自愿者,为社会文明的风景线增光添彩。10、成为一名志愿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答:.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热情大方,尊重他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七、国际关系和平崛起的中国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社会信息化。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国际作用:(1)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 (2)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政治)4、当前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所影响;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5、我国应怎样面对机遇与挑战? 答: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主要精力,加快经济发展;要切实提高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青年人应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6、面对开放的世界,青年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7、中华文化具有“和”的理念,你是如何看待这点的?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世界各国应当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不断为人类社会的光明未来创造条件,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8、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说明了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已经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我国推行和谐世界的理念,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到各国的尊重。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9、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答: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关心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长处,积极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同情和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积极主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