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851342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华中学高一化学学案 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编制:王照芳 董乐友审核:陈龙会2009.11.19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 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2、 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3、 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中的应用。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1. 氮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 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_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和 ,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 、 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与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 化成各种_,如 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 、 等物质发生反应。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2与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4、氮的固定使空气中_的氮转化为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和_两种方式。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和 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5、可逆反应就是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 代替_6、氮的氧化物种类_ 、 _ 、 _、 _ 、_ 、_NO的物理性质:颜色_溶解性_、_(有无)毒性。N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 NO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_NO2的物理性质:_色、_气味、_毒气体。 NO2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_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_7、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氨是 色, 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g/L,比空气 , 溶于水且能快速 ,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约 体积氨气。收集方法应用 法。(2)氨溶解于水时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其溶液显 性。方程式为 。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方程式为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因为最低价氨具有 性,能与具有 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的反应来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 ,方程式为 8.碳酸氢铵、氯化铵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写出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 所以在储存碳酸氢铵化肥时,应 保存并放在 ;施肥时,应将其 以保持肥效。9.铵盐 溶于水,又能与 反应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 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氨的制备在实验室,常用加热 和 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方程式为 。收集氨气可以用 方法并用 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氮的循环课堂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2、 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3、 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中的应用。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重点难点】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预习检测】1、 写出氮的固定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NO与氧气反应_ 3、NO2与水反应_【新课学习】【观察思考】一、氨的性质(一)喷泉实验:现象: 解释: 结论: 【思考】1、 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用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2、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3、氨水、一水合氨、液氨是同一种物质吗?4、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二)氨与氯化氢反应现象: 结论: 【思考】1、上述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还会看到白烟吗?分别写出NH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氨中氮为3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那些性质?可以与那些物质反应?二、铵盐的性质【观察思考】观察三个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23三、氨的制备1、原理: 2、装置类型 【思考】哪种气体也可用这种类型的装置制备?3、 收集方法 4、 验满方法 5、 铵根离子的检验 四、自我反思、整理当堂检测(一)班级 姓名 自测成绩预测: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1、(20分)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B 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C 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使N2变成硝酸盐2、(20分)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C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情况下) 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3、 (20分)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的质量之比为712,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呈( )A、+1价 B、+2价 C、+3价 D、+4价4、(20分)在NO2被水吸收的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是( )A、3 :1 B、1 :3 C、1 :2 D、2 :15、(20分)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铵盐易溶于水,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铵盐受热易分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都不能跟酸反应A. B. C. D.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二)【预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保问题。 1.(1)硝酸的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造 、 、 和 等。在实验室里硝酸是一种重要的 。(2)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 色 挥发有 味的 体。市售的硝酸中HNO3质量分数为 ,密度为 ,HNO3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做 ,原因是 。(3)硝酸的化学性质:a.酸的通性:(写出下列方程式)硝酸遇紫色石蕊变 色硝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硝酸与氧化铜的反应 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b.不稳定性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 试剂瓶里,放置在 处。c.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硝酸能与除 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产物与硝酸的 有关,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为 ,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铜与稀硝酸 铜与浓硝酸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 ,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与酸反应,所以可以用 或 容器盛放浓硝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还能与碳单质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2.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2光化学烟雾 (3)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4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水体中 升高造成的。水体中的氮主要来源于 以及水产养殖所投入的饵料和肥料。氮的循环课堂学案(二)【学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保问题。【重点难点】硝酸的化学性质【课前检测】1、NO与氧气反应_ 2、NO2与水反应_ 3、氨的催化氧化 4、碳酸氢铵分解 5、实验室制氨 【观察思考】实验一:展示一瓶浓硝酸思考:为什么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实验二:硝酸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试剂稀硝酸浓硝酸Cu现象结论少量Fe现象常温:加热:结论过量Fe现象常温:加热:结论【快乐体验】1、判断: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浓硝酸。( )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都无氢气放出。( )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只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氧化性大于浓硝酸( )2、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变式训练】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自我反思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当堂检测(二)班级 姓名 自测成绩预测: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1.(20分)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的金属是( )A. Cu B. Na C. Al D. Mg2.(20分)实验室贮存下列物质的溶液时,必须用棕色瓶的是( )A.浓硝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硝酸钾溶液3.(20分)为了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 浓硫酸B. 稀硝酸 C. 浓盐酸 D. 浓硝酸4(20分)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u+HNO3 B、Fe2O3+HNO3 C、Al(OH)3+HNO3 D、C+HNO3(浓硝酸,加热)5(20分)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Fe2+、Cl-、NO3- B、NH4+、SO42-、Na+、OH-C、Cu2+、Fe3+、NO3-、Cl- D、H+、Na+、HCO3-、SO42能力提升: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