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萧氏概述 40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774120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萧氏概述 4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萧氏概述 4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节萧氏概述 4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第二章 概 述第一节 萧氏渊源一 创姓先祖一、姓与氏的来源及其关系姓,照字义,女生为姓。最早“姓”的含义与女性生子有关,无数个女性繁衍后代,其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为了把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姓。“姓”,它表示有关的世系同族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中国的母系氏族制度大约在大荔人时期开始萌芽,经过了数万年的发展。当时人们生活在原始共产主义的氏族公社,共同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用极其原始的手段进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十分贫乏的生产资料。由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也由于婚姻形态是处于知母不知父的亚血族群婚和对偶群婚,所以妇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氏族长一般都是由妇女担任,子女归母亲所有,随母所姓。因而,中国最早的许多姓,都带有“女”字。例如:“姜”、“姬”、“嬴”等最早的姓。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取代妇女而居于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制度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度,大约距今65004400年。此时的“姓”,也变成了从父姓。凡同生于一个始祖父的子孙都同姓,并且几乎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于“氏”的出现较晚,“由姓而族而氏,是中华上古姓氏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华姓氏大辞典第1页)在上古时期,“氏”首先是表示血统(姓)的分支和发展。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通常又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私有制的标志。它出现于母系社会让位于父系社会,“氏”为贵称,姓退而只作妇女的称呼,其作用在于:一是为了区别贵贱。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通常出身低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统所自出,只知某“百官大人之族”,也就没有“姓氏”;二是区分男女之别。当时贵族中,“男子称氏,妇女称姓”;三是为了更好地选取婚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婚姻从原始人群血缘群婚,演变到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再到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制,此时有“同姓不婚”的惯例,如果同姓相婚,不仅有悖人伦,而且还会引起“其生不蕃”的严重后果。至春秋末年,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氏的界线慢慢变得模糊,秦统一天下以后,废除以前的章法,开始姓氏合而为一。汉以后至今,姓氏就全无区分了,人们无论说姓还是谈氏,或兼言姓名,都专指姓而言,氏是姓的衍生分支与发展。华夏姓氏源远流长,错综纷繁,包括萧氏在内的姓氏主要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当今姓氏的来源至少在二十类以上。有以祖先的族名为姓氏的;有以国和国名为姓氏的;有以邑名、封邑名为姓氏的;有以地名、居地名为姓氏的;有以水(水名)、山名、草名为姓氏的;有以官、官名、官职为姓氏的;有以谥号、封号、号为姓氏的;有以赏赐的爵位为姓氏的;有以王父字为姓氏的;有以名、字为姓氏的;有以从事的职业技能为姓氏的;有以崇拜物(图腾)、器物为姓氏的;有以亲属的次(排行)为姓氏的;有以天干、地支、数量词为姓氏的;有以避讳、避仇、避难及赐姓改过来的姓氏;有从少数民族中改过来的姓氏;有从外国人中改过来的姓氏;还有以方位、数字、十二生肖、四季、朝代名等为姓氏的。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作中国至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有12000个,仍在使用的姓氏约有3000多个,其中常用的有500个左右,人数较多姓氏100个。萧氏是100个人数较多的姓氏之一,排行在第30位。二、远古时代创姓祖先萧氏起源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170万年至3万年前,已有共同祖先“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桐梓人“、“马坝人”、“许家窑人”、“丁村人”、“山顶洞”、“柳江人”等,称有巢氏、燧人氏。距今3万年至0.4万年前,经历了伏羲氏系统、神农氏系统和轩辕氏系统等阶段。相传在轩辕氏系统年代末,少典之子炎帝和黄帝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的斗争和交往,统一了华夏各民族。因此,炎帝和黄帝二人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而华夏萧氏家族则是黄帝的嫡传。黄帝生少昊,少昊生娇极,娇极生帝喾俊,俊生四子,长弃为周后稷、次挚即帝喾帝位、三契为商国君、四尧即帝挚帝位。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园冥,园冥生王亥,王亥生主微,主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天乙生太丁,太丁生太甲,太甲生太庚,太庚生太戊,太戊生河亶甲,河亶甲生祖乙,祖乙生祖辛,祖辛生祖丁,祖丁生小乙,小乙生武丁,武丁生祖甲,祖甲生康丁,康丁生武乙,武乙生文丁,文丁生帝乙,帝乙生微仲衍,衍生宋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湣公共,共生鲋祀,鲋生釐公举,举生惠公覵,覵生哀公敢,敢生戴公撝,撝生武公司空,司空生公乐父,乐父生忠公宗,宗生大心,是为兰陵萧氏始祖。二 萧氏由来萧氏是一个古老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支、五个方面。三大支:即赢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五个方面:即夏朝以国为氏、商朝以族为氏、春秋以国为氏、辽国改译来的萧氏、少数民族改来的萧姓。夏朝以国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孟虧,商朝以族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史,春秋以国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叔大心,辽国改译来的萧姓(耶律阿保机非常钦佩汉王刘邦的功臣萧何,下令把契丹族中最强大、功劳最大的述律氏改为萧姓,按照父系氏族共有的传统,耶律氏的女子全都嫁给述律氏,而述律氏的女子也全部嫁给耶律氏,于是辽国的氏族多称萧氏)、少数民族改来的萧姓(北宋北部的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族、乙室己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为萧氏)。我房萧氏系春秋以国为氏的一大支萧族。周朝初期,周武王灭商(约公元前1066年),以殷初未宁,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治殷民。周武王死后,武庚与周“三监”(管叔、蔡叔、霍叔)乘机谋反。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61年),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乱,迁殷民于洛邑(今河南洛阳)九里之地。同年,周公旦把奄国和殷民六族封给长子伯禽,于奄地建立鲁国。同时,周公旦封微子于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东南)。微子启是纣王庶兄,对纣朝欢暮乐,谎淫酒色,酒池肉林,残害忠良,曾多次向纣进谏,但纣执意不听。微子启原打算一死了之。太师劝其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你即是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启离开殷朝而于太师、少师隐于微地。后其叔箕子因数谏佯狂被囚,比干因直谏被剖腹视心,致使天下大乱。及武王灭商,乃肉袒而缚,向周乞降。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载:“周公既承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鐬,民甚戴爱之。”宋微子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到宋闵公八年(公元前684年)时,齐、宋两国合兵伐鲁国,宋、鲁在乘丘(今山东曲阜一带)大战一场,宋败,宋大夫南宫万被鲁暗箭射中虏去。次年夏,宋闵公为报乘丘之辱又伐鲁,结果在戬(鲁邑,今山东汶上境)因师未展而又被鲁击败。是年秋,宋大水,鲁遣使慰问,两国关系开始缓和。是年冬,鲁应宋之请,释放了南宫万。宋闵公十年(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与南宫万于蒙泽(今河南商丘北),南宫万盛赞鲁庄公,闵公不悦。因博(一种赌输赢的游戏)而发生争吵,闵公怒气冲冲地说:“始吾敬若;今若,鲁俘也。”南宫万最怕人家说他当过俘虏,羞恼中抓起棋盘将闵公打死。接着,又打死大夫仇牧,杀太宰华督,立公子游为君。这时,宋国大乱。宋国诸公子见势不妙,大多数逃到萧国(今安徽萧县西北50里),公子御说逃到亳邑(今河南商丘县北40里)。南宫万之弟南宫牛及其亲朋猛获率领大军围攻亳。萧邑大夫为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名叫大心,他和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于是年十月伐南宫万,杀其弟南宫牛和子游,立御说(闵公弟)为君,是为桓公。南宫万逃到陈国。猛获逃奔卫国,宋人贿赂陈国权贵。陈国设以醇酒把南宫万灌醉,用皮革把他捆裹起来,送归宋国。宋人将南宫万剁成肉酱,报了国仇。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奇功,受封在萧地,为萧国,作为宋国的附庸国,称大心为萧叔。85年后,即于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萧氏。萧叔大心乃我房兰陵萧氏始祖。 萧氏的起源应追溯到4000多年,伯翳的后裔孟亏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萧国,开始以国名为姓。清代姓氏考略载:“伯翳之后孟亏封土于萧,为萧孟亏,是萧姓最古老之源头”。左传载:“裔有殷民六族”(徐氏、萧氏、条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可见在殷商时期萧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吾族萧氏系于子姓,远祖微子启,乃帝胄“殷商三仁”之一,比干之侄,纣王庶兄。周武王灭商,封武庚(纣王之子)于殷地(今河南丘)以治殷民。武王卒后,武庚乘机谋反,周成王命周公旦平定叛乱,迁殷民于洛(今洛阳)封给长子伯禽建立鲁国,爵为宋公,食采商丘,奉祀殷祖。(包括文丁、帝乙、比干、箕子之祀神)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大心因平定南宫长万叛乱有功,封于萧邑,(今安徽萧县)为萧国,作为宋之附属国,称大心为萧叔,后来子孙以地为姓,尊萧叔大心为萧氏始祖。后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兼并,混战不休,社会板荡,记载残缺。萧何(公元前257年193年)秦末沛丰人,西汉开国宰相,封酂侯。精通律令,怀伊吕之才,存召周之德,废暴秦苛政,立兴汉良规。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和“萧规曹随”等千古口碑。自汉以来,谱系完整,萧何又是历史上吒咤风云人物,我族遂以萧何为一世祖,作为谱志世系之凭据。七世萧望之,居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东海镇)史称北兰陵,官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辅幼垄登基,被称为“一代儒宗”。西晋时期,开始八王之乱,族人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二十世萧整举家迁往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其后裔有齐、梁两朝皇帝十八人,统治半个中国108年。萧道成是萧氏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开创萧氏立国为王的辉煌局面。萧衍为梁朝开国皇帝,南兰陵人,为我族直系。勤于朝政,任贤纳谏,兴修水利,鼓励耕作,修文扬武,亲撰春秋问答等书二百余卷,国势强盛,周边邻国均来朝贡。为魏晋之后文明之邦,成为我族鼎盛时期,其子萧统世称昭明太子,著有上百余书,其中绍明文选为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有“文著六朝”之美称。入唐以来,南兰陵有十人任宰相,我族直系萧岿后裔连续九世八人入相,二十九世萧瑀为唐开国宰相,之后有嵩、华、复、俛、寘、倣、遘等八人任宰相,称“八叶传芳”。兰陵是萧氏子孙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是萧氏引以为荣的地方,故萧氏以兰陵为郡望。称“兰陵衍派”。萧氏还有“河南”、“广陵”两个郡望。西晋初,萧何二十世孙萧整为淮阴令,渡江居于武进东城,为齐梁房始祖。萧整之玄孙萧道成、云孙萧衍建立齐、梁两个王朝,加之后梁,共有国一百余年。入唐,宰相辈出,子孙繁衍,簪缨鹊起,齐梁房蔚为萧氏第一大流派。东晋末二十二世萧卓为洮阳令,女为宋武帝刘裕之继母,子孙为皇舅房,宋、齐、梁、唐、亦多显宦,为萧氏第二大流派。辽帝族耶律氏慕汉高徂俨称刘氏,后族唯乙拨里氏比萧相国(萧何)遂为萧氏,此外还有壮、侗、彝、傣、回族等少数民族以萧为姓,为萧氏第三大流派。萧氏在历史上有18位皇帝,40位宰相,帝王将相层出不穷,骚人墨客,英才辈出。近代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萧扬,四川省省长萧秧、煤炭工业部部长萧寒、国民党前副主席萧万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萧劲光、上将萧华、萧克等杰出人物。全国有萧生860万人,在百家姓排第30位。萧姓是中国古代四大望族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第二节 萧氏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居住在某一地区声望最高的家族,令后人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社会地位也就不一样。一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血统高贵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往往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居住地区(郡)名,这样就形成了郡望。郡望起源于东汉之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之后逐渐消隐。郡望显著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选官。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二是婚嫁。联姻必须门当户对,最重郡望门第。(一)河南郡这是发祥之郡。帝喾30岁时为东夷首领,迁居亳(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帝喾之子挚的后裔伯翳,下传孟虧,因驯服鸟兽、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夏王封土于“萧”,开始以国名为氏,即称“萧孟虧”。这萧国,即今河南荥阳市北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与今河南武涉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一带,是最早萧氏发祥地,这里诞生了炎黄子孙第一个见于史书的萧氏人物萧孟虧(夏代),其后又出现萧史(周代)、我房叔大心公(春秋时期)、萧不疑(战国时期)、汉又有萧何、萧望之等等。河南郡萧氏家谱载:萧史生子甲申,甲申生子昭,萧昭仕秦有功,封河南郡王,后子孙又以河南为郡,以萧史为河南郡始祖。春秋萧氏主体叔大心后裔将其列为列祖列宗之首,是为我房河南郡始祖。河南郡记其发端,而后兰陵郡、南兰陵郡等则记其发展,二者同宗共本,一脉相承。 (二)兰陵郡这是望族之郡。2001年湖南省隆回县首次发现汉相萧何家族族谱载:萧何父亲名萧琳,字贡玉,秦时曾任山东兖州刺史,山东兰陵(今山东县)人,死后葬于兰陵郡西北。16世何公之孙18世彪公,字伯文,为汉谏议大夫,因事免官后归东海兰陵(今山东峄县)中都乡中都里,德高望重,名垂乡里,建宗庙,门弟昌盛,代代为官。世代相袭侯爵,世称兰陵萧氏,以16世何公为始祖。何汉名相,何后望之,累官大鸿胪,御史大夫,关内侯。望之八子,长子伋承袭关内侯;次子育大鸿胪,光禄大夫执金吾;三子咸官至大司农;四子由大鸿胪,中散大夫。兰陵,战国时期楚置兰陵邑,治所今山东苍山西安兰陵镇。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从东海郡分出一部分地而设兰陵郡。兰陵郡治所在县(今山东城县北),辖今山东枣庄,及滕州市东部、东南部。废郡改丞县置,治今山东省枣庄市城镇,金明昌元年(公元1195年)改复兰陵。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废兰陵入州。明降州为县,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公元1960年建制改设枣庄市。市南为原州治所之地现城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史称北兰陵。(三)南兰陵郡这是望族之郡。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饱受战祸之苦,尤以河南和河北、陕西、山东、山西与之相邻的部分受害最烈,为逃避战乱,一些北方士族和平民纷纷南迁。家住山东兰陵的萧整率萧氏族人,于东晋初(公元317年)举家南迁晋陵武进县(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东晋为了安置北方来人,在其管辖的长江南北地区,用北方州、郡、县名设置了33个侨州、侨郡和75个侨县,称之为“侨置”,萧整上百户萧氏居兰陵郡,治所在兰陵县(今江苏武进县西北绥镇)。至南朝宋武帝二年(公元421年),为与原山东兰陵加以区别,在“兰陵”前加以“南”字,称南兰陵。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武进县、兰陵县属南东海郡。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清至民国为武进县,公元1983年武进县属江苏省常州市。南兰陵是形成萧氏皇族世家的望中之望。萧整之孙萧卓任晋洮阳县(今广西全州西北)令。萧卓之女萧文寿是南朝宋皇太后。萧文寿之弟萧源之袭父爵,累官中书黄门郎等职。萧源之之子萧思话,累官吏部尚书、军将军等职。萧源之堂弟萧之,官丹阳尹、虏征将军。萧源之有子萧斌,历官太守、将军、刺史。萧斌之弟萧简,官南海太守。萧思话有六子(惠开、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典),个个都得官职,尤其以前四位显赫,其后代萧至忠还当了唐朝宰相。萧整,字公齐,晋淮阴令。其子孙萧道成、萧衍为南朝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有19个儿子,个个封王,南齐有6人继皇位。萧衍有8个儿子,个个封王,梁朝共10人当皇帝,除了皇帝外,入唐还有10位南兰陵萧氏宰相,即萧瑀、萧至忠、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邺、萧寘、萧仿、萧遘等10位。从唐开国宰相萧瑀开始至唐末宰相萧遘,平均29年出一个宰相。尤其萧后裔,先后出了8个宰相,可谓代代出宰相,宰相世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奇迹。新唐书赞:“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哀,世家之盛,古未有也。”这些使萧氏后代子孙引以为荣。今全国不少萧氏修谱,都喜欢在自己的族谱上标上“兰陵”两个大字,以示自己是兰陵后代,南兰陵确实令后人敬仰和向往。第三节 萧氏迁徙一 迁徙原因萧氏最早活动于山东西南兖州、河南西北商丘、安徽北部萧县、江苏西北丰沛四省毗邻地一带。在中国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或因统治者或政府、官员以行政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型迁移,或因战乱、自然灾害、避仇避难等生存型迁移,或因做官、求官、经商、招贤、从军、创业开发、求一个优美的生活或生产环境等发展型迁移,有成批迁移,有单家独户迁移,也有个别出走,因种种原因,不断发生迁移变动,以致逐步扩散分布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周灭商后对“殷顽民”的分封迁移。即约公元前1061年,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及周三监之乱,继之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含殷民六族之一的萧氏族)于洛邑九里之地。这就是统治者为了镇压或管理战败方而采取的强制性迁移。如南北朝时,梁有人被别国俘去,自己也大肆掳掠獠人,“萧衍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籍以为利。”这就是统治者把掠夺战俘作奴或贩卖作为惩罚的一种手段而实行的强制性迁移。如南梁侯景之乱,梁大清二年(549年)侯景攻陷梁京都建康(今南京)后,对富室豪族恣意搜刮,把他们的子女、妻妾全部没入军营。萧氏士族凡在建康的已经覆灭略尽,不少萧氏高门士族,死于被迫迁移途中。当时建康城是一个拥有28万余人的繁华都市,经过侯景之乱后,存留下来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二。这就是统治者对战俘和罪犯的惩罚性强制迁移。如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沦为战场,使今山东、河南一带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为了逃避战祸,中原的汉人纷纷迁到相对安全的南方,其中江苏扬州及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的老祖宗萧整就是在晋初(317年)从山东兰陵迁到江苏武进县一带的。又如五代十国时期,楚君马殷死后,诸子争国夺位内讧,举国混乱,署兵部尚书萧觉力谏不从,遂和弟喾、学携家眷自潭州(今湖南长沙)逃出。此时,不少潭州萧氏士族纷纷迁出,主要落籍于江西吉安府等地。其中我房缮公于年避难迁徒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立宅,是为当地开基始祖。这就是为了避免战祸而被迫的生存型迁移。如汉副相级的重臣萧望之,约于汉元平元年(前74年)由山东兰陵迁往杜陵。又如宋时萧穆林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登进士后任衡郡太守,时解组南游三蓝之境,定居蓝山盘石开基成为蓝山萧氏始祖。这都是为官求官而成为移民。如相舜、相禹二公于南宋年间由盘石迁居园山;廷旦、廷弼二公由园山迁居县城西门外莲花塘;华义公由莲花塘迁居晓江洞;延钦公分居下晓江洞;增兴公分居大桥桂阳村等地。这都是为创业发展、或图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发展型迁移。二 迁徙方向始祖大心公受封于萧邑,是为宋附庸国,萧邑地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大心公子孙世居萧邑。我房14世柱公由萧邑迁居于江苏省西北部的丰县、沛县一带。秦末,16世何公随汉王刘邦起兵,汉朝建立,在京都长安定居下来。西汉初,19世彪公辞官迁归兰陵丞县(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从此,彪公成了兰陵始祖。西汉中叶,23世望之公于汉元平元年(前74)从山东兰陵迁居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西汉末年,25世绍公又从杜陵迁回山东兰陵,后其子孙世居兰陵中都里。三国时期,34世豹公在广陵做官,为逃避战乱,带领同族百余人迁居豫章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东晋初,36世整公于东晋初(317年)为逃避战祸从山东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举家迁徒到晋陵武进县(今江苏常州)东城里。43世詧公于公元555年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称帝,其子孙长居江陵。唐末避马殷之乱,54世乾公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筮之,云“遇水则止”,由湖南徙江西泰和早禾渡(今泰和县禾市镇),年余,兄弟散徙他所。乾元始迁江西泰和泸源开派。56世毓文公移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塘。60世穆林公于宋绍兴年间任衡州府知府,时值南渡凌夷,以道途多阻,无意还乡,初居萧家岩,续迁荒塘湖,三迁而定居蓝山盘石村开派。三 当代分布一、全国萧氏分布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随机抽样资料和台湾1969年的统计资料,有的专家学者测算出“全国萧氏(含萧氏)人数约占0.6%”的比例,并以当今全国13亿人计算,估计萧氏人数在780万左右,萧姓排在30位,其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15.7%)、湖南(14.6%)、江西(11%)、湖北(10.7%)、山东(10.6%)、广东(10.1%)六省,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73%。二、湖南省萧氏分布情况根据中华姓氏谱萧和萧氏有关资料调查提纲及县市地方志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萧氏排位情况为:新宁县2000年统计人口数100000人,占该县总人口30%;涟源市2001年统计人口数99300人,占该县总人口25%;洞口县2000年统计人口数39000多人,占该县总人口35%;城步县1989年统计人口数为19740人,占该县总人口8.5%;娄底市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11425人,占该县总人口3.8%;衡阳县1987年统计人口数为28000多人,占该县总人口5%;祁东县1985年统计人口数为42726人,占该县总人口5.2%;宜章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16318人,占该县总人口3.6%;嘉禾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4000多人,占总人口5%;韶山市1989年统计人口数为3320多人,占总人口3.5%;新田县1990年统计人口数为12000多人,占总人口3.2%;桂阳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17119人,占总人口2.4%;新邵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19000人,占总人口2.3%;芷江县1990年统计人口数为9900人,占总人口2.3%;新化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0885人,占总人口1.8%;湘潭县1988年统计人口数为27900人,占总人口2.3%。蓝山县1982年统计人口数为7900人,占总人口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