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余胜泉 博士 2002年8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 录,一、基础教育变革的方向 二、互联网络的教学技术特征 三、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表现 四、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教学改革 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改革实例,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 信息时代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要求实现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者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从注重知识拥有到注重思维品质、适应能力、分析、判断、表现以及知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重心上移,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正迅速替代低能职位,已经成为教育的人才的培养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基础教育中普遍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造就一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眼高手低”人才; 不自觉维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乏味且效率低下;,信息技术对教育课程的冲击,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客观要求课程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形态的深刻变革,要求课程培养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 信息时代赋予人类的“信息型的认识结构”,客观要求课程的组织形式、实施方法和手段要符合信息技术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手段,使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发展成为可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于2001年6月正式下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纲要中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实际上概括了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功能改革: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结构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内容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课程实施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评价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管理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改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信息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护身符,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 信息利用则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发挥信息效益。 生成信息与创造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信息伦理 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信息使用的意识、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教学理念的选择两极,简单知识,复杂知识,结构良好,结构不好,简单技能培养,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培养,学习效果,实际 教学,实际 教学,实际 教学,主导主体,多元智力理论,自我反省智力,空间/视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自然观察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存在智力,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多种文化背景被认为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多元智力的启示,教育要考虑到差异性,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成功,尽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打破一元评价与一元教学论; 智力并不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改革的具体体现 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最佳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主导 说教型教学 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固定模块 个体学习(独立,竞争) 教师作为知识布施者 匀质分组(按能力) 事实性知识与离散技能的评价,学生探索 交互型教学 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可延伸模块 协同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帮促者 异质分组 基于绩效(面向过程)的评价,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满与期望,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育文化,OI,CI,OC,CC,自主意识,合作精神,知识创新,知识继承,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OI,CI,OC,CC,教学模式的效力,认知/动作技能,认知/情感/人际技能,教学效率,学习效果,OI,CI,OC,CC,互联网络的教学技术特征,传播性,万维网络(WEB)首先是一个优良的信息发布平台,具备优良的信息传播性,将是未来的主流大众媒体。WEB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在于:信息制作和发布简单,具备发布信息的快捷性;在及时发布的同时,又可以长时间保存在大众的注意力之下,具备优良的实效性;在WEB上可以发布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各种形态的信息,具备信息发布的丰富性;WEB信息传播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请求信息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所以又具备信息传播的自主性。,适合快速传播科学技术知识、远程教学、个性化教学,超媒体,多媒体支持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并采用超文本的方式组织信息,非常适合表现非线性的网状知识,也非常适合人脑的认知思维方式。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促进知识的迁移。,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 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探索性,互联网络是一个资源宝藏。是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图书馆。无论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WEB用超媒体的方式组织信息,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结构。另外,还有极其强大的搜索机制,使人们能很方便的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发现、使用、加工信息的能力,并可培训独立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能较快地培养出高度创新精神与很强的信息能力;,协作性,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良好的通信和协作平台,它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集成了多种通信和协作工具于一身:(1)异步性互联网络具有电子邮件,讨论组,邮件列表,新闻组等多种服务,可以满足人的绝大部分的异步交流工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件,布告牌,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通信都可以被替代;(2)同步性互联网络具有在线讨论,可视会议,视频点播,IP电话等多项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同步交流的需要。 协作性可以促进教师与社会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并能营造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实施协作式的教学策略。,协作式学习,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交互性对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馈信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适应性,互联网络基本上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客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服务器统一处理,返回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这种体系结构,在智能软件的帮助下,可以实施个性化的服务,它的实质性内涵,就是满足不同个体的个别需求。它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生产,不是制造统一规格的产品,不是提供统一的服务,而是提供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服务,它是一种信息时代的个性化服务模式。,适应性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更大的探索空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的适应性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虚拟现实性,互联网络实质上是一个虚拟化的、没有地域界限的虚拟社会。在这里,不是以地域划分人群,而是以兴趣、爱好形成虚拟社区。它具备了强烈的社会特色,又打破了现实社会的某些束缚和界限。象网上的电子商城、虚拟学校、讨论组、新闻组、邮件列表、VRML、MUD等等,都是对现实社会的某一方面的虚拟。 互联网络的虚拟现实性,可以实施基于问题的、基于现实情景的教学,这种教学可以缩短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教学的枯燥性。,教育环境的虚拟现实性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这些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这些虚拟教育已经来到了现实生活中,比如网络大学。,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表现,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处于的层次。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当然,我们这里指的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并不是装样子的那一种。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达不到投影、幻灯、录像的教学效果,或者只是简单的代替了投影、幻灯、录像等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装饰或点缀,使用就毫无意义。因此,该层次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偶尔用一用。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仍是被动型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 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学生仍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评价方式也与前一层次相同,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也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对交流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使其对学习产生优于前一层的积极性。此外,此层次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主要应用技术有个别辅导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了不同子模式的个别辅导软件,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时的交互方式,包括: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 在此层次,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和优秀软件相接触的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都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成败。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 在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如:上网速度慢、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低、无法上Internet等原因,也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不过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让学生有对信息进行“筛选”的可能。 该层次是所有后续层次教学的基础,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只有找到资源才有创作、发明所言。,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过程中对事物综合的了解和学习。该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该层次不能单独成立,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如果没有可供探索的资源,无法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就根本无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这也正说明该层次比第四层先进。 在该层次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该层次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而且适合于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所有年级,如: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写一篇你最向往的地方的作文,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遨游,选择祖国山河的壮丽一景,然后将文本、图形等进行重新加工,用word写出一篇精美、感人的作文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节点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的主要表现。,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该层次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在经济学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做出决策和选择,提高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探索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的教学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模式仍是国内外所有教育人员奋斗的方向之一。,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开设 从信息技术环境下识字教学想到的。 课程的信息化表现方式,信息化的课程及其资源包,教学目标改革,多元智力的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适应能力的培养 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架构改革,内部变革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转变学习方式,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举、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和内涵; 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提高;,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学习是在以课程知识为主线,围绕某个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从教内容到教方法,内容,方法,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重新定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拟人,拟物,导师,学员,学伴,情境,资源,学具,教具,从关注课件到关注教学过程,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从课件中心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平台,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媒材工具,脚本设计,媒材库,评价管理,教学资源,认知工具,从信息化教学内容设计到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核心,课件开发,以教学内容表现设计为中心,教学过程/模式设计,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学习内容,单学科知识点,交叉学科专题,教学模式,讲授,/,辅导,研究型学习,模拟演示,探究型学习,操练练习,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课时,周,学期,教学评价,面向反应性行为,面向学习过程,学习管理,反应史记录,档案袋评价(learning portfolio),从教学设计方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信息化单元教案 学生作品规范/范例 评价量规 教学支撑材料 参考资源 信息调查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 单元实施方案,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改革实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 身边的行程问题,分析探讨,师生角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 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与协作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作用:资源环境、交流工具、知识表达与加工工具、情景创设工具 课程内容:知识性内容有机地还原到丰富的生活细节中 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深刻理解)、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 学习氛围: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活动实践课 小学生看广告,小学生看广告活动大体包括三个内容:广告的概述了解、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设计产品和广告的知识运用过程。 小学生看广告是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活动课,是以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为前提底限,让孩子通过参与调查广告的相关知识来认识社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孩子在品德、智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学习主题一:“什么是广告”主题,通过学习和调查,了解一些广告的相关知识。包括: 为什么有广告? 广告有多少种? 广告产品的种类 我看过的广告 我知道的广告词 生活要素和广告,“商业广告”主题,牛奶综合比较:针对中国的牛奶市场,选择两个牌子的牛奶来比较伊利和蒙牛。从它们的价格、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来比较,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种类。这可以加深了学生对一种产品的认识,也教会了学生采用亲自调查和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 牛奶市场调查问卷:这个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出一份调查问卷,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思考来完成教师的问卷。 市场竞争对手调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询问家长和到深圳南山区的各大商场实地调查,把他们所看到的牛奶品牌记录下来。 销售方式调查:学生发散思维,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考虑,伊利和蒙牛这两种牛奶品牌的销售方式在哪些方面不同,有何差异,有何优势。 牛奶营养报告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利用书籍、报纸、网络和家长等资源调研关于牛奶营养的问题,主要调研问题包括:日常喝的牛奶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喝牛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一个孩子每天喝多少牛奶最合适?牛奶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牛奶小知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关于牛奶的各种小知识。如:牛奶的错误喝法,牛奶小妙用,喝牛奶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公益广告”主题,地球妈妈现状报告书 环保标语设计 环保平面广告设计 倡仪书,我们的产品,设计产品和广告 在这个阶段里,学生根据前面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各小组设计出自己的产品(产品的名称、公司、介绍等),并为自己的产品设计广告语和广告方案。然后各小组将展示自己的成果。,综合活动课的特色分析,整体性:活动主题体现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多个学科知识交叉; 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课程,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做与亲身体验; 开放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目标开放,关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与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活动过程与结果开放; 生成性:活动有初步规划,但不是机械装配,而是随着活动的展开,不断有新的创造; 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活动课的理念与目标,以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核心,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仿真环境下的探究学习,虚拟果蝇(遗传实验室),认知工具支持下的自主学习 用Inspiration造概念“地图”,叶绿素和酶系统,水分子,吸收,基于网络的协作性学习 全球水质研究,“全球水质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在一年时间内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水质样本进行化验,然后利用网上的资料库进行整理和分析。,“AT&T虚拟教室:全球水质研究”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100多所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全球水质研究”计划是1999年“AT&T 网上虚拟教室”最新推出的一项活动计划,该项研究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和AT&T亚太地区集团虚拟教室共同策划,由AT&T基金会提供赞助。,“全球水质研究”提供了四个网上活动专栏:1、水样测试;2、研究问题与探索要点;3、讨论;4、全球环境数据库。参与学校可以从这些栏目中获得资料数据、得到指导帮助、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或参与讨论。,该活动为全球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教育和合作研究。所有设有互连网络的学校都克报名参与研究。该项合作研究活动的目标,一是通过本项活动为全球学校提供基于网络的跨文化合作学习和交流;二是通过全球水质研究让人们关注全球水的质量和环境问题。具体的项目科学目标图中所示:,全球参与学校按季度取水样。学生测试水样的12个物理和化学参数,并将数据公布于虚拟教室全球水质研究网上季刊。同时刊登照片,并对他们的观察进行描述。他们的结果将与其他学校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探究季节性的变化和其他方面的变化。通过网上数据的讨论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学生可以找到解决全球水质问题的办法。在最后一个季度,各所学校将提交一份在线报告,以总结他们的结果。终结报告的题目各校自选。参与学校将各自的数据和报告,放入该项目的网上 “数据与报告(Data & Reports)”专栏,以便进行交流,分享和比较各地的研究所得。同时在该专栏还可看到项目协调员的季度报告和2000年9月最终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将公布研究的所有的结果和发现。,在该项目的网上“论坛(Discussion forum)”专栏,研究者可以共同讨论和分析参与者提交的数据,并探讨解决全球水质问题和其他环境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在整个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查阅香港中文大学的数据库和全球环境数据库。,请多提宝贵意见,联系电话:010-62206922,13910534227 电子邮件: 个人网址: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36信箱 邮政编码:100875 传 真:010-82086920,本讲稿引用了祝智庭教授与何克抗教授的部分学术观点,在此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