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骚,第一课课时,1、了解屈原和离骚; 2、诵读课文; 3、批注要点; 4、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解题,谈谈有关屈原的传说及民俗,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屈原与楚词,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 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简介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2、,3、风骚,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风骚词义辨析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人们把鄙视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特意卖弄风骚的女人. a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b指妇女举止轻佻tio c指文采,时代潮头 d姿容俏丽,一、诵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姱(ku) 羁(j)謇(jin) 谇(su)揽(ln)茝(chi) 诼(zhu)偭(min)侘(ch)傺(ch) 溘(k)诟(gu)昭(zho)弥(m) 椒(jio)岌(j) 糅(ru) 朕(zhn)规(gu)矩(ju) 蕙(hu)纕(xing),抄写自己读错的字及读音,齐读两遍。,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课文两遍。,二、批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百姓的生活,叹息,爱慕,修洁而美好,束缚,句首语气词,谏诤,废弃、贬斥,薰草,佩带,重复,采集,香草,神仙,这里指怀王,荒唐,高尚德行,造谣,淫荡,本来,善于取巧,背向、违背,通“措”措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墨斗,指准则,苟合取容,准则,忧闷,通“郁悒”,失意的样子,原指(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突然,通“圆”,合,责骂,侮辱,忍受,保持,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观察、选择道路,久久,久立,返回,回原路,缓行,使动用法,长坐兰草的水边高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通“罹”,未出仕前服装,指原先志向,荷花,荷花,不知吾,完,只要,确实,美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用做动词,高耸的样子,修长的样子,芳香,光泽,光明纯洁的本质,回头看,放眼四望,指辽阔大地,繁多,芳香浓烈,更加明显。章,通“彰”,美好,受创而改变,三、翻译,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逐句翻译。 2、抽签确定5人,每人在黑板上写出指定的四句诗。 3、课后作业: a、抄写课文一遍; b、翻译全文,写作作业本上,周末作业,1、抄写离骚 2、默写诗三首 3读名著100页 家或巴黎圣母院 周五早读背诵:赤壁赋第一、二段 下周一早读巩固背诵: 兰亭集序赤壁赋第一、二段,第二课课时,1、设疑讨论; 2、展示交流; 3、合作探究;,二、设疑,每人提出1-3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可就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主人公追求的理想以及被贬的原因等方面设疑),三、交流,(一)、小组合作 1、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有困难的,小组解决 3、精选一个问题在班上交流,(二)、班上展示交流,1、每组精选一个有创意或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探究过程及所提问题的答案要点; 3、对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介绍探究意义及探究的方法、途径;,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请找出例句,并作简要分析,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举例幷分析,结合课后第三题思考讨论,合作探究2,请阅读2-3节,说说屈原“朝谇而夕替”的原因是什么?,自己:余心所善蕙纕 揽茝,品德高雅 追求不俗,小人嫉妒 君王不知,他人:众女嫉余 灵修不察,请阅读10-11节,说说屈原服饰打扮的特点,请依此对其追求和品格略作分析,穿:芰荷为衣 芙蓉为裳,戴:岌岌之冠 陆离之佩,饰:缤纷繁饰 芳香菲菲,高洁美好 与众不同,比 喻,合作探究3,屈原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请分析以下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所惩?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坚持真理 献身理想,刚直不阿 一身正气,疾恶如仇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自我完善,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探究4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试从外部形象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课时作业(五),离骚 一、二、四题必做; 三题选做。 纠错后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