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孩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13849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好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什么是好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什么是好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什么是好孩子在今天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只有按照它的需要改变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只有让孩子拥有好奇心,敢想敢做的叛逆心,才能做将来的赢家。一句话,敢想就是指可以付诸行动的强烈愿望。“敢做”不等于胆大妄为,更不等于违法乱来。坏孩子有冒险精神,敢于去做,敢于去闯,最后定能成功。而“好孩子”没有这种野心和胆量,只会畏缩拖延永远都不可能会成功。所以只有敢想敢做才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事实可以证明凡事敢想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不管什么事都有标准。那么好孩子的标准呢?自然是听话。听谁的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为什么?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那么清晰,对是非把握得还不那么准确,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指引,他们需要富有经验的“过来人”告诉他们如何走人生的路。人的一生说穿了是一个由弱智到智慧的进化过程。这说明了成年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吗?作为父母,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干什么?当然是让他听你的话,将你的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将你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认识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试想一下,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拒绝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教诲,这好比在漫漫黑暗中拒绝灯光!在茫茫大海里拒绝灯塔!听话是好孩子的最基本的标准,听话是尊重经验、尊重传统、尊重前辈的体现!孩子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是事半功倍的人生捷径!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大都遵纪守法,道德智商高。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呢?“好孩子”的标准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学习好算好,身体好算好,品德好更重要。所以要说起来,没有那种严重的违法乱纪他都应该算“好孩子”。你比如说有的学生他今天犯了错误,他明天改了,这也是“好孩子”,特别是那种品行好,他可能学习上暂时不是很出色,但是他在做人方面做的好这也是“好孩子”,如果要求高一点,全面发展的孩子也是“好孩子”。一般好孩子的9条标准多少年来,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每一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谓拳拳父母心,切切亲子情。然而,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以下好孩子的大众标准。1有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刻苦认真;3听老师和父母的话;4有四样嗜好。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尊敬长辈;5团结同学;6勤快、做家务;7自觉主动学习;8诚实、真诚、守信、拾金不昧;9喜欢听父母亲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尤其是他们赤着脚走20多里路去上学的艰苦经历。这9条标准对孩子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东西,这当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学习了。但是这里面有一条没有涉及到那就是孩子的快乐。这样的标准当然是以学习为目标而设计的,或者说,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是等同于孩子将来的快乐与幸福。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对事业、生活缺少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从小在学习的情况下也能体验到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好孩子的传统大众标准与现代大众标准在西方,从30年代到现在,对于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和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观念虽然源于美国,现在对于好爸爸、好妈妈和好孩子的观念,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倒并不显著。并且,我们现在也同样正在发生着关于好父母和好孩子的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看一下西方的观念父母怎样培养好孩子,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迪。传统观念好孩子的大众标准:1整洁,有秩序;2服从和尊敬大人,听父母的话,不顶嘴;3不气大人,有良好的性格,诚实、公正,讲礼貌,善良;4爱护财物,不毁坏东西;5笃信宗教,做礼拜和祈祷,遵从上帝和耶稣;6努力学习,按时上学,有责任心;7适应家庭生活,对家有感情,得到家里帮助,与家人共享一切。现代观念好孩子的大众标准:1身体健康,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发育正常,有好的卫生习惯;2善于同别人分享与合作,和睦相处,社会性发展良好;3愉快、满足,情绪适应良好;4对父母充满爱和依恋,并且有情感应答;5渴望学习,主动学习,爱提问,爱表达自己的意见,接受帮助;6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在能力和生活态度方面不断地成长进步。在家好孩子的大众标准1.有话和家长说,不顶嘴,不使性子,不说谎话、脏话,体贴、尊敬家长。2.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3.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和同学比吃穿;节约用水;需要用钱时给家长说清楚,未经家长同意不随便拿钱。4.按时作息。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又快又好,不用家长操心。5.讲卫生,爱整洁,自觉锻炼身体。6.双休日、节假日未经家长同意不随便外出;每天放学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玩耍;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到同学或别人家去。7.家庭作业按时认真完成并仔细检查,不用父母催着、陪着。8.利用空闲时间,或读书看报,或进行有益的文体活动,以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过多地看电视,更不去网吧或游戏机厅。乖孩子是中国好孩子的标准好孩子的第一标准是要成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标准是成才,即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样的事会让西方人感到新鲜和不解的,如果一个7、8岁的华人小姑娘见到一屋子父亲的朋友、同事时,会被父母扯着胳膊提醒她:还不快叫阿姨、叔叔。于是可怜的小姑娘无奈地、蚊子般嗡嗡地挤出来叔叔、阿姨好!然后她就被勒令到一旁自己乖乖地玩去。西方没有让孩子称外人叔叔、阿姨的习俗,孩子会被允许与大人一起聊天讨论,西方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如小大人般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时常被鼓励的。记得一位中国女士询问一位美国9岁女孩在学校里最要好的同学是谁时,那女孩掏出自己与一男孩的合影说,这是她最亲密的男朋友。惊得中国女士张口结舌,侧眼观察一旁的美国妈妈仍然一脸坦然地微笑着。小姑娘还上赶着夸赞其男友Handsome(英俊)。中国女士兴趣盎然地与小姑娘讨论起什么样的男人称得上英俊,小姑娘居然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并时不时地对中国女士的论点大声回敬:NO!。临别时小姑娘不忘提醒中国女士:你穿的裙子已是去年过时的款式了。中国教育理念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西方学校不会让孩子去苦背标准答案,更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上课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讨论答案。西方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的思维永远是被鼓励的,而一个孩子是否出色,重在其个性鲜明和锋芒毕露的智慧表现上。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Try(尝试得好)的赞许。由于中西方礼仪习俗的差异,具体到对待小辈人的态度上亦各具特色。比如西方家庭里的习惯是,即使五岁的小孙子递过来一杯茶,白发老爷爷也会躬身道声:谢谢,并不感觉失却了长辈的尊严。曾见一位太太接过其3岁女儿送上的一块巧克力糖后,连声道谢。一位串门来的华人朋友见此情景冲口而出嘲笑说:你真神经,她那么个小不点懂得什么谢不谢的,自家人还谢来谢去的如此见外。2“好孩子”将面临淘汰无时不有的竞争,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特色。你的孩子将别无选择地走向未来,参与竞争将不可避免。自然规律势所必然地要把孩子习以为常受到的呵护,化作过眼烟云,亲情无限的父母,面对人生角逐场上的搏斗拼杀,只能是爱莫能助的观众。一位华人女大学生,感叹其以往的“乖”孩子成长经历,结果使她与同班的美国同学在表达力、思维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比如教师布置课下读参考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美国同学个个自信、口若悬河地道出独到、有见地的评论,而她对于谈一谈自己的思想、见解却总为难地说不出多少东西来,明显弱于那些刚会走路就与大人说话“没上没下”习惯了的西方青年。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只是局限于听父母话、听老师话,学好知识、诚实肯干等方面,孩子长大成人、走出校园之后,可能会成为现代社会的落伍者。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爱说的三句话的头一句就是听话,但事实上现在的孩子渴望独立的意识很强。尽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是非听不可的,但是当父母过分强调听话的时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十分不利,而且,过分听话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抑郁、孤僻。将来走向社会也与从小爱创新、敢想敢做的孩子相比素质能力方面会差的很多。我们需要树立现代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对好孩子的单一陈腐的评价标准,以新的标准看待、评价孩子,并帮助孩子形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心理和各项优良的品质,使孩子成为真正有用的现代人。美国人才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现代人素质概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求新-接受新东西、探索新领域;二是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四是思想上独立自主,不迷信传统和习俗。这一现代人标准一直为各国人才学研究者尊重和认同,也值得我们借鉴。“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的习惯用语,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师提昌的。在某市的某小学的一堂数学课上,有个同学明明发现自己的数学老师把一道题的小数点写错了,但是他没有敢给老师提出来。他解释说,“如果给老师指出来的话,会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的。”这就是中国义务教育原有的“旧模式”这样的教学改革应该有新的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来他们走向社会才不会被淘汰,如果让他们一贯的墨守成规的话,那么孩子长大了可能成为一个不会创新,没有自己的主见的人。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己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并用。与此同时,那些“上课时,手要放在身后”之类不成文的“老规矩”,应该从课堂上逐渐消失。如果你真爱孩子,如果你会爱孩子,你就要注意谛听岁月发出的严肃告诫:立即停止滥施的娇宠和溺爱,趁现在还来得及,接纳新的教子理念,用新模式、新方法科学施教,给孩子从小打下道德的根基、意志的根基、体能的根基、知识和能力的根基,让他们在走出你的视野之后,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你总是处心积虑地为孩子吃得更香,过得更舒服,考更高的分数而忙碌,却忽视了竞争力的培养,那么孩子未来的人生角色可能是一条“蚕”;老鹰吃它,小鸡啄它,连蚂蚁也围着咬它美国新一代父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因为他们已经亲眼看到,惟强势竞争力能应对人生的挑战,才能赢得事业和金钱。3“坏孩子”的行为表现一般人会给坏子下这样的定意:好说谎,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生活,不尊重老师和家长,上课老是好动,又不团结同学等等诸多的“毛病”什么样的孩子算好孩子?什么样的算差孩子?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早已有了一种定论,那就是孩子是否听话。老师和家长似乎都喜欢孩子听话,认为听话的学生才是乖孩子、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淘气包,甚至是差生、坏孩子。假如爱迪生听话,那么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样?是的,假如爱迪生听话,假如伽利略听话,假如哥白尼听话.也许这一切无法再作假设。孩子是不能简单以好和坏来评判和界定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可能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不是很突出,但他在其他方面也许很出色。所以,不要简单地以某种标准,把孩子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其实,孩子就是孩子,并无好坏的区别。那些令父母师长担忧的冒险、躁动和盲动的行为,其实是成长的姿态,只需要我们浇灌一份爱就行了。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在学校里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班级乱源于班中的后进生多。这些学生学习差、纪律差、自我约束力更差。他们在闹字上都各有所长。有的上课自由散漫,想叫就叫,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爬来爬去;有的一坐到座位上就发呆,一下课就东跑西跑,找不到人影;有的一下课逢人就吐口水。他们在班上彼此呼应,连成一片,各显神通。这些就是坏孩子的行为表现。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加根深蒂固。4为什么歧视“坏孩子”有的家长会给那些“坏孩子”贴很多标签,如不听话、怎么倔、有心理问题等等,孩子越听越反感。让他们知道他身边及周围的人都在歧视他,慢慢的他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一些“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渐渐地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从此,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这些孩子成了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同学们不喜欢,老师不喜欢,有的家长也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他们被划入另册,早早地被判为失败者,使他们本应该欢乐的童年却开始承受失败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白眼与歧视。如果家长和老师歧视“坏孩子”会给他们心灵上造成很大的伤害。来自某市的艳艳,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每次考试都是艳艳痛苦的日子,而考试成绩揭晓更是艳艳最痛苦的时刻。老师的排名和讥讽,同学的鄙视,父母的责备,日子久了,艳艳竟然得了考试“恐惧症”,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试时就“晕菜”。而老师、家长与艳艳又缺乏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成绩上不来,老师也放弃不再过问,而家长的态度更是粗暴,动辄拳脚相加,棍棒以待,动不动就歧视她。最后,孩子完全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例,盼盼的父亲带她去刚刚家串门,正赶上刚刚的父亲在考他算术题,这时,刚刚有一道题做不上来,他的父亲便让盼盼做,盼盼很快答对了。刚刚的父亲没好气地数落起刚刚来:你真是个笨蛋,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看人家盼盼,比你还小半岁呢,学习又好又听话。你呢,除了吃、玩,什么都不会.。刚刚父亲当着外人的面,对儿子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这样歧视自己的孩子使得刚刚很难堪,心里也很委屈,当然也就不会服气,因此,也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处处都拔尖,难免总爱用自己孩子之短,去比人家孩子之长。这么一来,那些“坏孩子”认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在歧视他们。他们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厌恶之心。并且父母这样做除了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感到自卑而丧失进取的信心外,没有一点积极的作用。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做父母的,应当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不要歧视他们,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样不好吗?再加上这样一个理由,因为每个人父母文化水平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相同,对孩子学前智力开发,习惯培养,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耳濡目染,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了很多书,认了很多字,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道头知尾,倍受老师赞扬,同学羡慕,成为班级的骄子,生活的快乐又自信,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有的却是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做必要的准备,还养成不少的坏习惯。他们对的文字,对语言,对数字缺乏起码的敏感性,他们听不懂老师的话,课堂上难以参加交流。老实听话的孩子能管住自己的手脚,像木头一样呆坐着,挨过一节又一节。淘气的孩子则自谋出路,小动作,说话,打发时光。其结果当然成了令人讨厌的“坏孩子”,受到批评和歧视,哪里会有自信可言?“坏孩子”有“坏孩子”的优点的成绩,请尊重“坏孩子”,请不要歧视“坏孩子”,给他们勇气和信心去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5“坏孩子”的成长关键在培养邹韬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惟一的要点是你对与你所学的是不是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正有浓厚的兴趣”谁也不曾测量、也许谁也从未真正估计过,人有多少潜力。应该明白孩子在家靠母亲,在学校靠老师;教育孩子的内容应该包罗万象,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家长精通的都可以;只有孩子喜欢,有条件实现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坏孩子”的成长在培养,培养孩子在生活中有礼貌,有爱心,有恒心,有好奇心,有接受失败的勇气等。“坏孩子”的成长关键在培养,对于老师的责任更大,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新生自然也有赖于创新,而新的教育需要有在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教育活动观诸方面全新的教育工作者。小娅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是四年级一班最沉默并且学习还很差的小女孩,课上课下总是一言不发,无论老师怎样启发,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你,平时不会做的题他不问老师更别说问同学了,长此一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成了班里的差生,于是在同学们的眼里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她的老师和家长通过心理疏导让小娅从阴影中走出来。先是在家庭的气氛中和她沟通,没有效果。后来得知静南喜欢种花,便精心挑选了一盆开口笑送给她。小娅的眼睛开始闪光,嘴巴动了动,却没吱声。她的语文老师说:“当它开花时,你也和它一样开口说话、开口笑好吗?”花开的时候,她趴在老师的耳边用最小的声音说“花开了”,声音很美。老师抓住了这个机会,让小娅把花带到班上,跟同学讲如何种花,又及时在班里开展了“悄悄话”活动,让每个同学都在小娅的耳边轻轻说:“小娅,你的声音是世上最美的音乐。”当小娅终于鼓起勇气大声说出“老师好”时,她的语文老师说她仿佛听到了来自心灵的梵音。以后她的老师平时还时不时的给她补习功课,慢慢的小娅的功课好了起来,期中考试的时候还得了全班总成绩的第六名,这对于小娅已经很不容易的了。这不是“坏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引导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人到前线打仗,当局请来心理学家帮助管理这些人。心理学家要求这些人每个月都给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立战功等。半年之后,这些人竟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都如此,又何况孩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为,看到他的长处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是信任中含有期待。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否则,由于孩子的判断能力差,你唠唠叨叨,他还以为你是在表扬他,会更加“我行我素”。再则,要让孩子学习自我竞赛、自我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在客人面前,父母不妨夸夸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这样,强化了好行为,也就淡化了坏行为。总之,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的坏行为、坏习惯,否则,“坏孩子”可真坏了。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的言谈举止,乃至内心深处都会留下环境的印记。孩子往往因为太小,而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但是父母们应该清醒地处理这个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留心孩子的小伙伴的品行,并加以适当的约束与引导。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兴趣从哪里来?靠批评、训斥是不行的。要找到他的优势。给他指出方向。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然后才能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到过理想的彼岸。当然,夸孩子不是无原则的戴高帽子,也要讲方式方法。我们夸孩子勤奋,不夸孩子聪明;夸孩子进步快,不夸孩子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孩子居功自傲;*夸孩子的自信,不夸孩子的自负;夸孩子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孩子照猫画虎的重复。需要说明的是:夸孩子要与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惩罚不是体罚,而是要让学生对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有堵有疏,才能使其讲明朝着正确的方向,不走偏,不走斜。老师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请你拿出宽容和爱心,多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地走上人生之路。赵XX男现就读四(2)班连江人父母离异,父亲不善管教,每次到校都是酒气熏天。学前智力开发差,除了涂个“赵”字外,什么也不会。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不少毛病,如散漫,我行我素不听话,不高兴就发脾气耍赖。特别懒惰,晚自习趴在桌上,不完成作业。他记性特别好,爱背古诗,儿歌,爱猜谜语。他爱表扬,愿意和老师亲近。在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之下,开始他的进步极其缓慢,开学三个月才学会把自己的名字写正确,但后来慢慢开窍,会背所有课文,会用电脑录入古诗,会在手指的帮助下做加减题,会认大部分的字,期末考试全部及格,欣喜若狂地捧回进步奖状。如今已学到四年级,各科成绩达到中上水平。翁XX男四(2)福清人父亲忙于做生意,经常不在家,母亲没文化,到日本打工。因为没人照顾,才上幼儿园中班的他被提前送到我校。年纪小,动作特别慢,注意力很不集中,他视力不好,看东西的偏差率很高。父亲对他毫无要求,跟不上留级,家里早就做好了准备。除了年龄小,学前准备不够,学习跟不上之外,经过测试,还发现他感觉统合有缺欠,造成学习能力低下。为此,我们对他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开发他的能力,收到较明显的效果。一学期后,他的成绩达到中等水平,如今已接近优秀。身心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李XX女一(1)年龄小,娇气,依赖性强,不专心,智力开发仅达到幼儿园中班水平。她也总把自己当成幼儿园的娃娃,学习没有兴趣,不专心,整天懒洋洋,知识掌握很不好。我们让她参加学习能力开发小组,通过训练,提高注意力,带领她参加体育活动,激发她的兴趣,培养活泼性格;参加小小班学习(六七个学有困难,程度相当的孩子组成一个小班,由有经验的老师另外授课,更多地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摆弄教具,进行学习。期末试验一个月左右)又辅以激励等手段,期末考试达到七十多分。本学期一开始,这个孩子发生很大的转变,性格开朗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常常发言,声音响亮,有了自信。作业速度加快,质量提高,两周都受到特别表扬。陈X男一(1)连江人,学前在当地艺术幼儿园学习,但此人却连一点艺术感觉都没有。他大眼睛,浓眉毛,一副聪明样,可就是不会念书。父母很希望孩子学好,每周末不做生意陪儿子,有时3+5=8教了半天,腿都打烂了还是不会。小男孩淘气,上课听不懂就玩,和同学讲话,影响别人。下课还会和同学打架,是班级头号双差生。他表现不好时,尚能接受老师帮助,他对十万个为什么特别喜欢,寒假里妈妈给他买了一本,真有点爱不释手,虽然读不清楚,仍然大胆地结结巴巴地读给大家听。尽管令人头疼,但老师没有嫌弃他,耐心地进行能力开发,习惯培养,让他参加小小班学习。期末考试全部及格,本学期更有长足进步,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上课积极参与,作业也有很大进步,违规现象大大减少开学几周都受到特别表扬。在我们的学生中,的确存在一些智力开发迟缓,学习能力低下的孩子,如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不但影响其终身发展,还有可能造成对其他学生集体的影响和伤害。对他们的教育和帮助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我们一年级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承认理解宽容关注帮助激励成功。承认现实。承认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学习的愿望,具备一定的智力基础(不是先天智残儿童,仅是后天教育不得法,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与培养),能够完成一年级学习任务的,但他们又的确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比别人更多的关怀与帮助。理解他们的苦处。这些孩子由于无法完成学业,身上受到的压力比一般孩子更大,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家长的失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为了让他们尽快跟上,好心的老师,家长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为他们补课,占用他们玩耍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负担,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生活对他们是缺少阳光的。只有理解,才能唤起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心。宽容他们的暂时落后。对他们知识的掌握,学习的成绩,我们不强求马上和其他同学并驾齐驱,(其他方面,如习惯,纪律等则一视同仁)不急着补课,而是给他们信心,老师则要耐心。鼓励他们跟着大家混,允许滥竽充数;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强帮弱,好帮差。我们总结出反刍式积累,螺旋式提高的做法,为他们的进步创造了条件。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适时帮一把。我们注意每个孩子的特点,尽可能帮他们扬长避短,如有的孩子口头能力强,对古诗特别有兴趣,记性好,背得快。但对汉语拼音的感觉却很差,简单的字母都无法辨认,我们就让他背诗,使他有成就感,让他口头拼读,逐渐熟悉拼音。还利用孩子喜欢电脑的特点,教他玩电脑打字游戏,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拼音字母,再教他用拼音录入。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他比较顺利地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注意掌握火候,当看到孩子混得差不多,有点开窍了,就集中时间系统地为他补一次课,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孩子由于感觉统合能力不健全,造成学习能力低下。我们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能力开发的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收到明显成效。当看到孩子进步了,我们就及时表扬,鼓励,努力促成良性循环。几年来,经过我们半个学期到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努力,所有的差生都赶上来了,没有一个掉队。期末当他们手捧进步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老师们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喜悦,这就是对他们长期辛劳的最大奖赏和回报啊。教育呼唤人性化,我们还需继续思考和探索。怎样教育倔强的孩子(1)让孩子闭门思过,用轻柔的语气,但态度要坚决,要求他经一个无人的房间去反省,尽管有的孩子对此表现得不在乎,但这种方式的作用是大的。要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胡闹会有什么结果,遇到他发脾气,可以数三下,而数过后的结果平时就告诉他了(即闭门思过),他也有这个概念。数数的时候不能间断,更不要犹豫,孩子能够察言观色,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生气最好看也不看他,连着数三下,往往在数到第二下时已经改正了。(2)想让孩子听话懂事绝非一日之功,而且,过分听话的孩子也不足取。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自由的成长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要屈服,先不要和他伦理,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台阶下。人多的时候,我们可微笑着带他离开,让他在安静的地方发泄,等他发泄够了,拥抱他,说些笑话以示讲和。父母应做到让孩子感到安全、被疼爱,又要让他明白规矩是不能被破坏的。(3)孩子不听话时,不是马上教训他,而是先不理他,冷处理几分钟,反而效果会更好。(4)孩子犯错误时如果有多人在场,可先不严厉地指出他的错误,而是给他一个脸色,或当看到他有犯错误的苗头时,先主动说:你很乖,不会.(5)自己发怒是可能不能理智第处理问题,最好先离开一下,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来解决问题。(6)当孩子要做的事您认为不可以是,不要直接告诉他不可以,而是给他一个可以做的建议,如不能在厨房内搭积木,可建议到客厅内搭。(7)让孩子尝尝直接行为的苦头,如孩子要玩而不吃饭时,而在孩子饿了要求吃饭时告诉他:你自己不吃,现在没有了!(8)可孩子谈谈,彼此各退一步,例如,天色已晚,孩子还不愿意离开游乐场,可以和孩子商量再玩三次滑梯就回家。(9)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大人的尊重:例如问他你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澡?(10)用有趣的手段说服孩子,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是,可以说:我们来试试一种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齿,你刷我的牙齿好不好?(11)在实际情景中给他们讲道理,例如,孩子抢小朋友的玩具,问问他:如果别人抢你的玩具,你会不会不高兴?,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别人。怎样教育孩子的偷窃行为3岁前拿别人的东西3岁前的孩子看到他喜欢的东西,不与别人打招呼就拿了。这年龄阶段的孩子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所以家长也不要去责怪。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家里也有许多玩具。3岁以后拿别人的东西真正的“偷窃”行为是发生在45岁之后。据一个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资料,44名有不同程度偷窃行为的孩子中,6.8%是在45岁时拿家里的钱;63.7%发生在小学阶段;29.5到12岁以后才有偷窃的行为。孩子需要什么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偷”了东西之后,首先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小小年龄就偷”东西,长大了还了得?接着的行动不是骂、便是打,以示教育。很少去分析“偷窃”的目的、动机是什么?所以“偷窃”的行为也不能彻底改掉。有的56岁或者1012岁的孩子偷别人的东西,其价值数目很小有时拿来的东西自己家里也有,分析不出其目的是什么。实际上这类孩子是感情的混乱,他们似乎盲目的企求某样东西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类孩子平时心情不愉快、孤独,感情上得不到满足,尤其1012发的孩子生活上已能自理,家长平时很少关心。有的孩子把“偷”来的钱买些小东西送给同学,“笼络”他们,建立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弥补家庭感情的不足,消除孤独和苦闷。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看到同学们的家长给零用钱可以随意购买东西,而自己的父母认为:从小不能让孩子花钱,花惯了将来大手大脚要乱花钱的;吃的家里有,所要的文具用品也可以去买,故而不给孩子钱。这类孩子看到家长手中有钱,而自己又不能得到,长此以往,趁家人不在之机就拿了家里的钱或别人的钱。极个别的孩子还认为“偷窃”是勇敢的行为。对有偷窃行为孩子的对策当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家长应明确的表态,反对这种行为,并且坚持要把偷来的东西还掉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于归还的方式要考虑。往往有的家长故意当众让孩子将东西归还失主以示教育,这种方法不可取,非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分析孩子“偷窃”的原因首先应从家长本身分析,如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得到了温暖和关怀,平时是否给他一些零用钱,其数目要与一般的小朋友差不多,可每周或每月给一次,要对孩子说清楚不能买不清洁、不卫生的东西吃,“积余归己”。至于孩子拿了这些钱怎么花费掉,也要关心一下,即使买了一些不恰当的东西也不要过分的批评他,因孩子有自己的爱好。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经济管理,所以要付“学费”。孩子手中有了钱后,看到别人的钱也不稀罕,不会去求他平时“求之不得”的东西,偷窃的行为也就改掉了。应了解孩子平时所交往的朋友可能孩子的偷窃行为是跟随了别的小朋友。1112岁有偷窃行为的孩子,要排除其背后是否有惯偷犯的唆使的可能,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打”不是好办法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打”才是改正偷窃行为的最好对策。其实错了,打得厉害、疏远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他会感到更孤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哪一个有“偷窃”行为的孩子是被父母责打后改掉的?相反,偷窃的行为非但没有改掉,而且不敢回家,流浪在外,与社会上的浪子交往,被他们所利用,最后走入歧途,甚至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进行法制教育从小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告诉孩子做了违法的事情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从小养成了偷窃的习惯,那么大了以后肯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历。有的顽皮孩子,就多一些。太顽皮的孩子或不听管教的,就要家长合作了。再厉害的,学校为了保证别的孩子不受影响,就将孩子“遣送”回家。但每个社区都没有专门为这类孩子辅导的学校,通过特别的手段,让孩子回到正轨。孩子上学后,不听老师话的,老师会先自己处理,给他讲道理;不听的,就送给校长处理。校长都蛮严厉,训斥一通后,孩子顺服认错了,就送回班级;不听的,就通知家长接回去。大孩子犯错误,鸡毛蒜皮的,家长、学校配合解决,严重的送给警察。因为美国枪支管制有许多漏洞,有些事一旦处理不妥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孩子在家里,做错了事,大人会说,“我不认为这样”或“这样不好,你看那样如何?”大人真的生气了,就会让孩子单独呆在自己的房间,或一个星期不许他看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玩他心爱的电子游戏,或禁止上网,禁止用电话与朋友聊天等,但一般没有体罚。在芝加哥,有一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夫妻,因为女儿丢了新买的戒指,一气之下打了女儿一耳光,被警察看见,就将女儿带走,与家里隔开,还将父母送上法庭。华人社区、中国领事馆出了许多力,费了不少周折,才使全家团圆。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人,到了美国,要特别注意美国的文化和法律。平时如果你要发火,就要像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牌子上写的那样:“当你生气时,请数到10;当你很生气时,请数到100。”即使在家里,你也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老婆和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培养孩子良好性格8条策略朋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来玩,小家伙有个癖好摔东西,只要她的小手够得着的东西,抓起就往地上扔,然后开心地“咯咯”笑个不停。大人们则忙不迭地抢在她前面保护易碎品。小家伙天真烂漫,无可厚非。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能让他这么任性。现在我的儿子乐乐已经16个月,每次带他出去聚会,朋友们总是赞叹不已。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说:乐乐真的很懂事。我真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欣慰,因为我这个做老爸的努力有了结果。乐乐并不是一个天性温和、听话的孩子,恰恰相反,他非常倔强,小小年纪就主意很大。在他半岁前,我与他进行过多次正面交锋,结果都是我败下阵来。总结教训,我认识到对待孩子要有策略,也认识到培养孩子明是非、肯合作的重要性。策略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策略2:言出必行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策略3:始终如一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策略5: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策略6: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策略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策略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俗语说:出水的荷花有高低,一母所生的子女性格尚不一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教师的引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后进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现,自我感悟,自我要求,自我提高,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那么这些后进生也能全面发展,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6孩子听话一定是“好孩子”吗?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习认真,做事踏实。这自然是好事。然而,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就失之偏颇了。孩子只知道听话,就会淹没个性,阻碍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因而对孩子成才也就不利了。再说,有时候听大人的话未必就对,不听大人的话未必就错。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早就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到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听话教育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它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不无内在联系,是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流毒。然而,时代到底不同了,我们不能再把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去片面进行听话教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试想,若没有一大批勇于独立思考,敢于不听话的开创型人才,社会谈何发展?人类谈何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我们该从自己做起,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主张,不能再把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了。因为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家长朋友,请您勇敢地做先行者吧,从自己做起,从自家做起,更新一下评价好孩子的标准,把孩子从听话教育中解放出来。如此,则是孩子的大幸,是家庭的大幸,是民族的大幸!当主持人问其中一个小朋友,怎样才能成为绝对小男人时,那位小朋友不假思索的回答:听话!可见听话教育在孩子心灵烙下的烙印有多深。我当时就觉得难过。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话?如果发指示的是心术不正的人呢?很显然,如果所听的话不正确,则听话岂不是害了孩子?如果所听的话正确,则孩子易生一种惰性,就会淹没个性,阻碍其创造能力的发展。但听话的孩子给人的感觉是安全、省心,容易为社会所接受,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鲁迅语)。但由于孩子的天性未必是驯良的,也不懂那么多规矩、套路,喜欢率性而为。所以为了训出听话的孩子,西安市碑林区永新小学一老师居然可以将戒尺打断(11月9日华商报);为了对抗老师的暴力,重庆九龙坡区一学校某班的几名小学生不得不把铁棍带进教室,声称下次遭打,必当反抗(11月16日重庆晚报)。现在,深圳市某小学为了迫师生就范,将条条框框的无形枷锁以标准化管理的名义,套在老师和学生身上。我想,标准化的模子里套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乖巧、温顺的孩子。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学生脸上有污渍又怎么样呢?可以是懒惰造成的,可以是顽皮造成的,也可以是作好人好事添上的,或者是热爱自然,在体验野趣沾上的,何必那么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造就的是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片面的听话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奴性教育。因此应该把孩子从听话教育中解放出来,给予孩子适度的宽容与空间,因为带着锁链是难以有所创造的。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吗?太过于听话的孩子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孩子,是一种有缺陷的孩子。而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总是夸奖这类孩子,赞美这类孩子,把孩子们的听话视为优点,大加赞赏,把不听话视之为叛逆,大加斥责。这是极不正常的一种教育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存在,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份天空,应该允许孩子有适度的自由空间(当然,这个自由是有限度的,合理的自由),让他们有展示个性的机会。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不要凡事都要求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限制太多,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死板、木纳,缺少个性了,将来更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我也写过许多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主张个性的张扬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成为同一样模式。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观念一定要跟得上形势的发展,一定要熟悉和发展教育理论,再不能一味沿用一些过时的观念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了。我提倡孩子的自我发展,主张学生个性的张扬,并不是要淡化家长的老师的作用,让孩子随意发展,而是提倡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和培养。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还是应该主动地帮助纠正,特别是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人格追求。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将会更加灿烂辉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或者顽皮就下什么结论.相信自己,相信孩子。老话题了,我们都知道的啊,听话意味着“顺从”,这种“顺从”谁知道是发自真心的,还是被逼的啊。小时候,大人总是以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小孩,不听话的还要打,于是渐渐的孩子的思维就沿着大人们指定的方向走。甚至,等孩子大了,上了学,基本上也延续着这种成长模式,所以,总感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多了服从,少了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与锐气。于是,更多的人们似乎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走,而能够走出那个思维的圈子,走自己的路的人很少,很少。太听话的孩子没有个性锋芒人云亦云;太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能力循规蹈矩;太听话的孩子没有鲜活思维思想僵化;太听话的孩子缺少批判眼光服从权威。某市年轻的语文教研员许老师到一所小学去试着上作文指导课。他走进教室时,还没有到上课时间,但学生们见他进了教室,就纷纷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他见还有好几分钟时间,就提醒大家到外面去玩玩吧,可只有二三个学生站了起来;再次提醒,又站起了几个,而且还只是在走道上走了几步。上课铃响后,所有的人都坐得极其端正:两手在胸前交叉,双肘稳稳地撑着桌面,挺着腰杆,目光一律正视。许老师说:“随便点,不要这么端正”,他们没动;又说:“来,放松点”,他们依旧;再说:“我上课是从来不需要坐好的,不要这样坐,把手放下去”许老师走到前面几个学生中间,拆散了他们交叉着的手。终于,后面的学生也放松了手。于是,开始上课。课上得很拘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