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0323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语言个体发生的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李杰 汕头大学 ,语言的隐喻普遍性表明,对隐喻的掌握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性。 Halliday在其著作”Learning How To mean”一书中就指出,小孩子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表达意义,而要学会很好地表达意义的关键就是要学会使用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 他认为,语言的个体发展需要经历从原始母语(protolanguage)过度到成人语言(adult language)的不同阶段,而语法隐喻是成人语言的标志,因而学会使用语法层面的隐喻是小孩子学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引言,在功能语言学理论范畴内,语言发展涉及三个方面,即语言种系发生(phylogenesis)、个体发生(ontogenesis)、语篇发生(logogenesis)。 语言的个体发生涉及个体的语言发展情况,反映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直白式到隐喻式的语言发展规律。 人类学会表达意义实际上就是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由于语言的隐喻性,个体语言学习者学会隐喻表达和隐喻理解的能力便可以看成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标志。 因此,通过语言个体发生的研究,得到一些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Halliday就开始重视语言中的个体发生学。90年代后又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对个体发生学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Halliday 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语言系统和话语形式的演变。一是种系发生学,研究语言符号系统的进化;二是个体发生学,研究语言使用者个人的成长;三是语篇发生学,研究语言符号系统具体例示的发展。,个体语言发生的研究,Halliday(1998)分别把语言的种系发生、个体发生和语篇发生更加明确地界定为: 研究“语言话语形式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the forms of discourse in the language), 研究“儿童话语方式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s of discourse by a child) 研究“语篇内部话语方式的展开”(the unfolding of the forms of discourse in the text)。,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个体发生。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从婴幼儿阶段到成人阶段,人类在生理和语言两个发面的发展是同步的,因此,他们认为(e.g. Halliday Jane Torr and Alyson Simpson (2003) studied the emergenc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he everyday speech of young children; Beverly Derewianka (2003) undertook an research on her son Nick for his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Halliday 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个体语言发生的研究。他通过亲自观察、记录和分析他儿子Nigel的语言发展情况。 Halliday 发现: 在原始母语阶段(protolanguage period),小孩子使用的语言只有声音和意义两个层次,声音和意义之间呈现对应的关系,没有词汇语法这个中间层次。 但到了成人语言阶段(adult language period)儿童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除了接触成人日常使用的口语外,还通过阅读书面语学习语言,Halliday称其为“教育语言”(educational language)阶段,其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Halliday 认为,从小学升入中学时个体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进入“科技语言”(technical language)阶段,其特点是“从一致式到隐喻式”(from congruent to metaphorical);儿童学会了通过语言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隐喻化(metaphorization)。,Painter也在个体语言发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她分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而也验证了Halliday的观点。,Both Halliday and Painter greatly considered the earliest instances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in a childs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evidence for the origins of the use of metaphor. Halliday (1989:96) suggests that learning to deploy metaphor through the grammar is something a child will come to in the late primary years, largely as a response to the functional demands of written language. Painter(2003:152) points out that the childs learning of language through deployment of the metaphorical mode is a case of learning about language.,Beverly Derewianka(2003) 对他的儿子Nick从儿童时期到成人时期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他搜集了Nick 5到13岁几乎所有的书写文本材料,并按体裁对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析找出语法隐喻的实例。 Derewianka认为,一些语言策略(linguistic strategy)很类似语法隐喻,而且实际上经常被误认为是语法隐喻;从个体语言发生的角度来看,这些语言策略往往出现在儿童掌握语法隐喻之前,可以看成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原隐喻(protometaphor),尽管一些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儿童语言中一般不存在语法隐喻的使用, 但Painter 却发现。 Painter( 2003:154-5)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a word to construe an imaginative context and the use of a word to name a representation rather than a thing are admittedly not what we first think of as metaphors, but they do share some sense of shifting to the non-literal or non-concrete, and they are important in the childs language development.” A more obvious example of metaphor, however, would be the phenomenon of overextension of early word meaning, where a child uses a mother tongue word for a referent not included in the words semantic domain in adult language,But overextension in the initial phases are often more plausibly interpreted as metaphorical in nature. For example, Melissa Bowerman (1978) reported her daughter from 15 month using moon not only for the moon but for referents as varied as half a grapefruit, and a lemon segment. Painter (2003:155)认为这样的语言现象是具有隐喻性的, 是隐喻性的扩展(metaphorical overextension) “ the child focuses on some point of similarity between unlike things and construes that meaning by pressing into service the only lexical resource at her disposal. What children are probably doing in these situations is not to misunderstand the adult domain of signification but to extend their own possibilities for meaning at a point where their expression systems are very limited.”(Painter, 2003:155). Painter(2003:155)认为,儿童词汇资源的局限使他们不得不使用有限的词汇表达多种意义(a minimal lexical resource could be used for multiple meanings)。,Painter(2003:156-7)认为,尽管儿童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语言学符号,发现不同范畴之间的一些相似性并进行隐喻性地表达,但意义转移(meaning transfer)不是儿童原始语言的主要特征。语法隐喻是成人语言的标志。而只有当语言学习者在表达中学会使用语气结构、学会及物性结构,才能算作成熟的语言使用者(full status as language users)。 而到了这个阶段,大量的隐喻就可能出现,就会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语法和词汇方面的意义。,Jane Torr等人(2003:172)指出,像名词化那样的概念语法隐喻一般不会出现在儿童的话语中,但相类似“死隐喻”(dead metaphor)的名词化表达形式也是会出现儿童的话语中。这些“死隐喻”表达形式已经长期的使用和约定俗成,已经不再被看做隐喻了,如: In “have dinner”, “take a bath”这些表达中,The processes of bathing or dining are treated grammatically as if they are things which can be possessed or taken.,从个体语言发生的角度( ontogenetic perspective)来考察语法隐喻,Halliday(1994:xviii and elsewhere)认为儿童逐步学会使用隐喻性语言。 Halliday 提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概况、抽象、隐喻(generalization, abstraction and metaphor)。 在一个阶段,大约2岁的儿童可以具备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概况的能力,比如:car may refer to vehicles of different shapes, sizes, colors and capacity. This ability to generalize enables the child to organize his/her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erceived phenomena (Jane Torr et al, 2003:172). 在第二个阶段,5到6岁的儿童开始学会理解抽象概念的问题;最明显的情况是,当成人运用词汇表达非具体指称物的时候,儿童会发出疑问。对成人话语中抽象概念的认识,是儿童掌握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发展非常重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个阶段大约是9到10岁的时候;儿童学会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概念语法隐喻,特别是名词化结构(Halliday, 1993, 1994).,在儿童个体语言的发展中,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隐喻(domesticated metaphors)或所谓的 “死隐喻”(dead metaphor)的习得对以后掌握语法隐喻十分重要。 最常见的死隐喻结构就是:过程+范围的结构(Process + Range construction);在这样的结构中过程(比如dance)被隐喻性地体现为范围(如do a dance),而动词do 却没有了实际意义。更多的例子如下: Congruent metaphorical dine have dinner err make a mistake bathe take a bath,从语言系统的演变情况来看,诸如gave a nod, made a noise 这样的表达结构是从早期的 nod,sound演变而来的(Halliday 1990).这些结构完全被固定下来,一般不再被看成是活隐喻(live metaphors)。 但这些结构会出现在儿童较早期的日常语言中,可以看成是语法隐喻的雏形,可以在较早时期使儿童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语言的隐喻特性。特别是Process + Range这样的结构,它充分地体现了语法隐喻最显著的特性-对过程的名物化使得采用对名词词组的修饰来增强语义潜势有了可能。如: We also went for a bush WALK and horse RIDING.,无论Painter 的研究,或是Derewianka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验证了Halliday 的观点: 语法隐喻是成人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法隐喻也是儿童后期语言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儿童早期的语言也是具有一定隐喻特征的: metaphorical extension Protometaphor Dead /domesticated metaphor。,Implications:,1. 隐喻的普遍性和功能性意味着在语言学习中掌握隐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隐喻作为语言形式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不能被忽视; 2.驾驭隐喻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语言技能; 3.隐喻能力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胡壮麟,2004); 5.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方式。,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