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361039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8.2 环境质量评价 8.3 环境监测,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环境质量是表示环境本质属性的一个概念,是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即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单元内环境要素的好坏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经济、文化、美学等各方面,二、环境质量管理概念 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提出环境质量标准、组织监控(监测、检查、控制)和协调;对利用环境资源的各部门来说,则要把生产质量和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环境教育、树立环境文明道德观,把环境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质量,三、环境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2)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和评价 (3)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八项)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7)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8.2 环境质量评价,一、概述 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价和预测。,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揭示特定地区或环境质量的水平和差异,阐明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及有可能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高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3、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某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对当前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在一个工程项目兴建以前就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以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以寻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环境损害的对策和措施。,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基本程序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监测阶段,(3)评价和分析阶段,(4)成果应用阶段,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调查法 、监测法、综合分析法,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环境背景的调查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负荷比,主要污染物的确定,主要污染源的确定,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评价,(1)评价因子的选择,(2)评价指数的确定,单因子评价指数 、综合指数、总指数,表 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1、概述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凡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必须作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个层次: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自美国于1969年首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世界上先后有 100 多个国家陆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则是从1973年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并尝试开展环境质量 评价的工作(以“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协作组成立为标志)。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的江西永平铜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至 1979 年9月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等工作。 提高阶段(1999) 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究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等等,但必须获得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1).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 评价单位要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 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工作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原则:, 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工程分析,1).工艺过程,2).原材料的储运,3).厂地(场地)的开发,4).其他情况,(2)环境影响识别,(3)环境影响预测,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2)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等级,1).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3).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4).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筛选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所谓“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1)、指数法 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评价。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1)普通指数法 单因子法:先引人环境质量标准,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处理,通常就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标准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 = C/Cs 单因子指数法用于分析该环境因子的达标 (Pi1)及其程度。,综合指数法:如大气环境影响分指数、水体环境影响分指数、土壤环境影响分指数、总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等:,式中:i表示第i个环境要素; n环境要素总数; j第i环境要素中的第j环境因子;m第i环境要素中的环境因子总数。,以上综合方法是等权综合,即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完全相等。 各影响因子权重不同的综合方法可采用如下公式:,或在此基础上再作函数运算(为了便于评分)。,式中:Wij权重因子,根据有关专门研究或专家咨询确定。,2)巴特尔指数法 把评价对象的变化范围定为横坐标,把环境质量指数定为纵坐标,且把纵坐标标准化为 01,以“0”表示质量最差,“1”表示质量最好。,2、矩阵法 矩阵法将清单中所列内容,按其因果关系,系统加以排列。并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一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定量或半定量地说明拟议的工程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类方法主要有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两种。,3、图形叠置法(手工叠图及计算机叠图) 图形叠置法的用法: 准备一张画上项目的位置和要考虑影响评价的区域和轮廓基图的透明图片和另一份可能受影响的当地环境因素一览表,对每一种要评价的因素都要准备一张透明图片,每种因素受影响的程度可以用一种专门的黑白色码的阴影的深浅来表示。通过在透明图上的地区给出的特定的阴影,可以很容易地表影响程度。把各种色码的透明片叠置到基片图上就可看出一项工程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的综合影响差别由阴影的相对深度来表示。,4、网络法 网络法可以鉴别和累积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网络法往往表示为树枝状,因此又称为关系树或影响树。利用影响树可以表示出一项社会活动的原发性影响和继发性影响。,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总则,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 (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2)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3)工程分析,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放浓度;噪声、振动的特性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5)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营运期;大气、水、噪声、固废、土壤、 生态等;),预测范围,预测时段,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及其分析说明,(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3 环境监测,一、概述,1、环境监测的目的,定义:为了特定的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的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监测的目的 : ( 1 )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 2 )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 3 )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 4 )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 5 )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2、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1)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是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 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 学科合作进行。,2)监视性监测 (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3)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 “ 三同时 ” 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2)按监测对象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能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监测等,(3)按污染的性质不同分 化学毒物监测、卫生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电磁辐射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等,3、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二、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的分类 环境水体监测 水污染源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 环境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 地下水 水污染源: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渤海 污染程度仍然较重,未达到清洁海域的面积约3.2万km2 ,占渤海总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24.6%增加到41.3%,主要是受铅污染的海域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和汞。,渤海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图,长江口(杭州湾)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图,赤潮发生时的红色波涛,船行过赤潮海域时的红色浪花,2000年发生在渤海湾的大面积赤潮,图 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海域,水质监测的目的: (1) 对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1、水质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 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 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1)地表水监测项目 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湖、库)、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 常规检验项目: 肉眼可见物、色、嗅和味、浑浊度、pH、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砷、镉、铬(六价)、氰化物、氟化物、铅、汞、硒、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总放射性、总放射性。,(3)废(污)水 监测项目 第一类: 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 第二类: 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 。,(1)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基础资料的收集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2、地表水水质监测,(2)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B-B、C-C、D-D、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3). 采样点位的设置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有明显水流处,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等间距设置,采样点位确定,采样点位确定,水面下0.30.5m处,河底以上0.5m处,水深处,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断面,点位,(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三、城市大气环境监测,1、监测目的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2、调研及资料收集,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气象资料 地形资料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3、大气监测项目,表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4、监测站(点)的布设,(1)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表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2)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表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5、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二者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灵敏度等因素确定。,表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时间,表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6、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1)大气环境固定监测站 (2)大气环境流动监测站 应急、协助污染普查、固定站的备用站 (3)清洁对照站 (4)大气环境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四、噪 声 监 测,1、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内容,城市环境 噪声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城市环境噪声长期监测,城市环境中扰民噪声源的调查测试,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测量仪器: 精度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 测量条件: 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风速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测量时间 分为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 6:00)两部分。,城市交通噪声监测,50m,0.2m,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测量工业企业噪声时,传声器的位置应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但人需离开。 测点选择的原则是: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波动小于3dB,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大于3dB,则应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工人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学习要点:我国现行的八个环境管理制度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