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30684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5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陈 澄,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四、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核心论题 框架结构五、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 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召开了13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院士专家审议,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或者任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 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李岚清) “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陈至立),素质教育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构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全新的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的主要问题是: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 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 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地理学研究的趋势 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2. 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 3. 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4. 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专家院士审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 山西、宁夏等10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 校长样本158名 调查时间:2002年15月,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历史回顾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共6个子课题),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 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设想一 文科地理 理科地理 设想二 必修地理 选修地理 方案1分层选修 方案2分类选修,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以后一词沿用了约4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文件 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 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 3.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 4. 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 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 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 选修 课程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 与开发建议,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 引入学分管理形式 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选修 I 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 选修 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统一 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论题 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3个必修模块 7个选修模块,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 选择性 的完整、和谐、统一,. 社会需求,. 学科体系,. 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 学科中心主义 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1.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历程 2. 当前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 4.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由 5. 高中地理课程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洪堡、李特尔拉采尔 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协调论 人地关系论发展轨迹说明了人类对此认识的深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使得人地关系的各种理论显示出其一定的局限性 (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的短缺和退化 ) 人们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正处于一个变革的阶段.,人地关系论的演变,由于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依赖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所带来的严重教训。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并将贻害子孙后代。“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人类对待地理环境认识及人类发展观的升华和革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端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两个里程碑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中国21世纪议程的颁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它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对未来的国家建设者、目前的高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分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涉及的自然、人文等各个领域几乎都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联。可以说,在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之中,地理课程是最适宜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地理学科从全球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综合的角度、区域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学科应该、也能够成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渠道,人地关系人文地理学 地地关系自然地理学 人人关系社会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全面地涵盖了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如果能得到切实、全面地实施,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重大问题将十分有益。 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论题,是在人地关系理论基础上的又一次提升和飞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将比人地关系理论更全面、更概括、更系统、更完整、更深刻,并且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初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 “宇宙与地球”等七个模块(各2学分,36课时)组成。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 共6学分,选修 各2学分,1.人口与城市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必修课程 地理 1,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必修课程 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因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与交通运输)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必修课程 地理 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课程 1 宇宙与地球,1. 宇宙 2. 太阳系和地月系 3. 地球的演化 4. 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课程 2 海洋地理,1. 海洋和海岸带 2. 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 海洋权益,选修课程 3 旅游地理,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 旅游与环境保护,选修课程 4 城乡规划,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 城乡分布 3. 城乡规划 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课程 5 自然灾害与防治,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4. 防灾与减灾,选修课程 6 环境保护,选修课程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2. 地图与遥感 (RS)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4. 地理信息系统 (GIS) 5. 3S(RS 、GPS、GIS)技术应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个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27个省市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 2002年秋,初中新课程的实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西藏外)的570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学生达87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左右。 2003年秋,初中新课程实验区达到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右。 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教学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已进行了修订,正式颁布以后进一步推广,2004年覆盖面将达8090。,初中新课程推进策略,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 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广州大学主持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山东省教委主持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 仁爱教育研究所主持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编写、审查教材 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 2004年3月8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 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推进策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方案,2004年,首批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 2005年,实验扩大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 2006年,实验扩大到16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将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60。 2007年,新课程推广到全国。,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 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欢迎指正 谢谢大家,建议讨论的问题,1. 你认为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作用应怎样定位? 2. 新地理课程初中和高中的分工衔接是否合理? 3. 你认为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的课程内容框架是否抓住了重点?地理信息技术纳入必修是否妥当? 4. 你认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中那些模块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