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构图ppt实用课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266664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PT 页数:240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基础构图ppt实用课资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美术基础构图ppt实用课资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美术基础构图ppt实用课资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描基础课准备 2B铅笔、橡皮、八开素描纸。铅笔:有软硬之分。软,线条黑、粗。硬:浅、细。H表示硬度,2H较硬,6H就很硬了。B表示软度,6B最软了。HB软硬较适中,适合勾画轮廓和较淡的部分,2B、4B等画较暗的部分。有时候仅有2BJ就可以画出深浅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HB、2B、4B3种铅笔就足够了。HB铅笔削成圆锥形,较好,2B、4B可削成扁斜形1课堂教育白报纸卷成笔粗细,削成笔的形状可擦出灰调子2课堂教育3课堂教育4课堂教育第二章 素描知识 一、什么是素描 素描是一切用单色画的画,如用黑色或用红色、蓝色等等单色画出来的画,是一种绘画形式,也称“单色画”。素描因所用工具不同,可分为铅笔画、炭笔画、钢笔画、水墨画等许多画种;又因表现方法不同,分为勾线素描和明暗素描两大类型。5课堂教育 1明暗素描 也叫调子素描。在这种素描中,运用明暗调子的深浅、虚实、强弱等多种变化和对比,来表现和塑造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和光感等真实效果。素描,做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绘画的基本功。但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又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一幅完美生动的素描(不管它是普通的习作,还是收集素材的创作画稿),就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外许多绘画大师们的素描作品,都是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佳作。6课堂教育铅笔素描和炭笔素描7课堂教育达芬奇创作手稿8课堂教育2勾线素描 是以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强弱、疏密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体积、质感和空间等等变化的。勾线素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装饰性。例如,中国绘画中的白描及国外许多艺术大师们的勾线素描作品,都充分表现出勾线素描所具有的特殊艺术短力。9课堂教育10课堂教育线结构素描11课堂教育 二、形体结构 绘画是造型艺术,是与各种各样的形体结构打交道的。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描绘对象,形体结构千姿百态。这些千姿百态的复杂物体都是由方形、圆形、三角形、圆柱形或是由这四种形体变化组合而成我们把组成各种形体的这些基本因素,概括叫做基本形体。12课堂教育13课堂教育14课堂教育 基本形体是从许多具体形状中概括出来的一种几何体。基本形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看到。如:球、苹果、鸡蛋等等是各种圆形;盒子、家具、书,甚至许多房屋建筑是各种方形;屋顶、角柜、漏斗、三角板等等是各种三角形;茶杯、水桶、灯管、水管、烟筒等等是各种圆柱形。从这些物品中,人们很容易分辨出它们的形体特征。15课堂教育16课堂教育 但是,有更多的物体在外形和结构方面,却是非常复杂和不宜分辨的,这些物体看起来使人模不着头脑,也说不出它属于什么形状,但只要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复杂的形体,仍然是由基本形体组合变化而来的。凡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任何物体,不管它的形体多么复杂,都能用基本形体分析、概括出来。我们把这些由基本形体组合变化而成的形体叫做组合形体。基本形体是所有组合形体的基础,组合形体只不过是基本形体的各种变化组合17课堂教育 三、明暗调子 明暗调子在素描中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以写实为主的明暗素描中,运用明暗调子的深浅、虚实、强弱等变化来塑造、表现形体,是绘画的基本手段。画面中的各种效果: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光感等等,都是依靠明暗调子的各种丰富变化来表现的。因此,在学习调子素描之前,首先耍弄清楚明暗形成及变化的规律:18课堂教育19课堂教育1明暗形成的三要素 明暗的产生与形成,首先需要有光线的存首先需要有光线的存在,在,光线是产生明暗的第一要素和先决条件;物体自身的结构变化,是产生明暗变物体自身的结构变化,是产生明暗变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物体自身的颜色不同(同有色的不向),它们的明暗变化也就不同。运用固有色在明暗上的差异,来表现不同质地感的物体,是素描的重要手段。固有色在明暗变化上的差异,也是产生明固有色在明暗变化上的差异,也是产生明暗调子变化的第三个重要阅素。暗调子变化的第三个重要阅素。20课堂教育21课堂教育 在绘画的过程令,这三种主要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每一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和全局。比如,光线的强弱、角度、距高远近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明暗变化;结构的方与园、简单与复杂、体面起伏的强与弱,也会影响明暗调子的变化;同样,面有色的深浅、物体的质地等因素的不同,也同样会对明暗产生变化。22课堂教育三大面 “黑、白、灰”三大面 光线照射物体,会出现:受光面和背光面,即亮面与暗面两大色调。亮面与暗面之间有一个过渡面,称之为“灰面”。即为绘画中的“黑、白、灰”三大面。他们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23课堂教育24课堂教育五调 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光面与暗面的交界处,处于暗面与亮面的转折处,是结构的关键所在。它是暗面中最深的部分,也是画面最重要的部分。投影投影:物体受光照射,遮住光的部分,投影大小与物体形状与光照的角度和物体的形状直接关联。五调:明暗交界线、投影和黑、白、灰三大面,合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他们之间的明暗对比、层次变化、强弱虚实等,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25课堂教育26课堂教育七层次 受光面和背光面这两大部分中,亮面并不是一样亮,暗面也不是一样暗,在这两个面中还存在着微妙的深浅变化。我们把亮面中受光最强、最亮的地方叫“高光高光”,把暗面中受光线反射产生的较亮部分,叫“反反光光”。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高光、反光及投影是明陷变化中的七个主要层次,这七个层次,概括了明暗调子的主要变化。27课堂教育28课堂教育29课堂教育三大面、五调、七层次30课堂教育31课堂教育“高光”与“反光”“高光”不是在所有物体及所有情况下都有的,它的产生与物体的质地和形状密切相关。而“反光”也不都是一样亮,它与反射光的强度、角度,与物体的形状有直接关系。由于“高光”和“反光”在明暗层次变化中所占的面积比较小,所以一般来说,不把它做为“主要调子”来处理。但由于“高光”和“反光”是亮面和暗面中的细致变化,所以“高光”和“反光”对于亮面和暗面的变化以至整个画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亮面和暗面的变化更加深入和丰富,并对表现物体的光照效果和气执起着积极作用,是绘画深入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层次。32课堂教育七层次分可概括为“受光”和背光“两部分 七个层次,概括了明暗调子的主要变化。在这七个层次中:亮面、灰面、高光属于受光部分;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分。这两部分,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基本变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相比较,还会发现在这些层次里面,存在着许多微妙的变化。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既不能把明暗变化画的过多、过细,不分主次,没有取舍统统搬上画面;也不能把明暗变化画得过粗、过少,使画面显得单调、生硬、缺乏生气。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明暗层次变化,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色调,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绘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运用明暗层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和光感等效果,是明暗素描的主要手段。33课堂教育1、直线定稿34课堂教育2、直线确定大轮廓、明暗交界线、投影等大体位置35课堂教育3、加强明暗交界线与投影的刻画,有虚实关系,铺大体明暗36课堂教育4、拉开黑、白、灰三个面层次,提升体积感。37课堂教育 5、拉开黑白,强调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线,增强体积感。最后做细微调整。38课堂教育 四、素描的观察方法 绘画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多种能力共同协作的艺术。这不仅需要以知识和修养做为基础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绘画是一种脑、眼、手的综合性劳动。画画旨先需要依靠眼睛正确的观察和头脑的分析、判断、比较、概括,最后通过手用多种方法和技巧表现出来。观察方法是属于第一位的。39课堂教育 整体的观察又叫比较的观察即在绘画时首先应从总体出发,着眼全局,不要只集中在某一个局部,不能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孤立观察,而要同时去观察对象的全部(所有物体,包括背景),得汽一个总体印象,并同时去比较所有被画物之间的特点和差别。就是说在观察时,不要把眼睛集中在某一点上,而应散点的去观察得到一个总体认识(大比例、大结构、大关系、大动势等),并通过比较分析来确定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构关系、明暗关系、空间透视关系和虚实、强弱等等细微关系。只有首先把握住整体,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对象。只有在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观察方法自始至终体现在绘画方法的全过程中。40课堂教育 五、素描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素描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不尽相同,有繁有简,但从总体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一致的。方法和步骤只是绘画的技法和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但不管是什么方法,它们所体现的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的基本精神是不能改变的。素描写生的七个步骤:41课堂教育1、定位起稿 素描写生首先遇到的就是构图和布局问题。在开始画画之前,要认真研究和确定构图和布局,被画物应该安排得当,不能过大或过小。物体的大小一般来说应是画面的12至23之间。画面的上、下、左、右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主要物体应靠近画面中心。确定好位置以后,接着就要找出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动势和大体的轮廓。42课堂教育43课堂教育 2、画准形体结构 用直线和辅线确定物体的各种比例关系画淮物体的形体、结构,井同时把透视关系画对。在找形时,直线便于比较,辅线便于在比较中求其准确。第二步的重点是比例、结构、透视等问题。这是素描绘画过程中的第一个重点。44课堂教育45课堂教育 3、找出明暗面交界线 明暗面交界线是形体结构的主要转折之处,是一幅画的重点和主要部分。46课堂教育47课堂教育 4、涂明暗 又叫涂调子。这是素描绘画过程中的第二个重点。这一步主要是借助明暗层次的各种变化(深浅、强弱、虚实等等)来塑造形体结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等效果。在涂明暗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关系,画面上大的明暗对比。要有先后顺序,要按步骤来画,不要在大关系还没有画出来之前,就把某一个局部画得过细。48课堂教育49课堂教育 5调整明暗关系 铺完初步明暗以后,画面中的各种关系,需要总体的调整。因为在涂各种明暗对比关系时,很容易陷在某一个局部里面,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关系的整体效果都画明确,所以,在明暗调子大体铺完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总体调整。这是素描绘画过程中的第三个重点。调整明暗关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画面的暗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和整体效果。(2)调整画面各物体之间的主次、强弱、虚实等对比关系。50课堂教育51课堂教育 (3)调整画面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如同类调子之间的细微变化比较:暗面与暗面、亮面与亮面、灰面与灰面之间的层次变化;异类调子之间的对比:暗面与亮面、暗面与背景、暗面与投影、亮面与背景等变化。这些都是调整过程中的重点。52课堂教育 6在调整中深入 我们强调整体效果和大关系,并不是不要细部,恰恰相反,整体效果为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深入提供了可靠保证。没有整体这个前题,局部画的再细致、再精彩,也不会有良好的画面效果。深入局部应始终注意,不能破坏整体关系。深入局部是在调整整体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比较,使各种关系对比越来越丰富,调子越来越细腻,画面也就越来越深入。在调整深入阶段,局部变化和效果是需要认真刻画的。但不能冈深入局部而破坏了整体。要锦上添花,而不能画蛇添足。总之,在调整深入阶段,对于形体结构、明暗变化、强弱虚实,主次空间等诸多因素,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区别、调整、深入。53课堂教育 7收拾、整理、完成 这是素描写生的最后阶段,也是一幅画最后效果的关键。绘画重点是在局部与整体之间反复进行。加强哪儿,减弱哪儿;哪儿应该提出来,哪儿应该推进去;加强主要和重点部分,减弱过分跳出的局部和不恰当的地方。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收拾、整理画面的最后效果。要多看少画。54课堂教育55课堂教育56课堂教育57课堂教育一、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绘画的基础知识之一,是研究视觉现象和视觉规律的科学。58课堂教育 三、透视中的几个概念 视点: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当我们在作画时,视点一经确定,那么与视点有关的透视现象,也就跟着固定下来了。视点的位置,决定透视的性质,视点低,视平线就低;视点高,视平线也就高。视点除了高低之外,还有“仰视”、“平视“、“俯视”等等变化。视平线心点的两侧。59课堂教育 视域:当囚者的头部和眼睛保持不动时,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叫视域。60课堂教育 视平线:当眼睛平视时,远处与画者眼睛高度相齐的一条假想水平横线叫视平线。视平线的位置随视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视平线在绘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切透视现象,都直接受视平线的左右。61课堂教育 心点:在视平线上与视点正对着的那一点叫心点。视点与心点相联的视线叫“视中线”。心点同时也是所有平行于画面物体的消失点。余点: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62课堂教育 四、几种常见、常用的透视 由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与画者的距离、角度各不相同,它们的透视现象也不同。前面介绍的“心点”、“余点”就是这些不同透视现象的不同消失点。根据这些不同的透视现象,我们可以概括出不同的透视法则。63课堂教育1平行透视 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们以最简单的正方六面体为例。当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它的消失面向心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关键在平行。也就是说被画物体一定要与画面平行。以平行为前题,不管被面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如何变化,它的透视现象都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另一特点,就是不管被画物的位置怎样变化,它的消失点都在心点上。平行和向心点消失,是平行透视的两个主要特征。64课堂教育65课堂教育66课堂教育 2成角透视 被画物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并向心点两侧余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重点是被画物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角度的大、小决定着余点的位置。成角透视的两个消失点都应在视平线上。消失点跑到视平线的上面或下面都是错误的。67课堂教育第三节 构图知识 一、什么是构图 当我们面对所画物体开始作画时,首先遇到的事情就是应该怎样把被面物正确安排在画面上的问题。物体画多大,空白留多少,上下、左右、高矮、疏密怎样安排合理、自然、具有美感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问题。构图,在小国画中称为“章法”,又叫“经营位置”。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对构图的研究。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在思想内容、绘画技巧、风格形式上是出类拔翠的,在构图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68课堂教育莲蓬与靖蜒69课堂教育 国画大师齐白石,在构图上更是悉心研究,别具匠心。他的莲蓬与靖蜒一画的构图,堪称一绝。画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联想。画中两个莲蓬在硕长的回画中成f形,把画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四块,莲蓬虽然只有两个,但安排处理得别有情趣,一浓一淡、一侧一正,既有对比,又富于变化:大片的空白,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画面中心的一只欲落的蜻蜓,一下于就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并使画面形成了明显的动与静的对比。工笔的婿蜒与写意的莲蓬又形成了一种粗细对比。整个画面简而不空,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对比和变化。充分体现出画家高超的构图能力和艺术修养。70课堂教育 二、构图的法则 构图的均衡与变化 均衡与变化(也称对比)是构图的主要法则。均衡本来是力学上的术语,经绘画引申,又经实践证明其重要,便成了不可忽视的艺术手法之一。构图亡的均衡,不仅是指画面简单的对称,它应该是力度和分量的相对均等和明暗、色彩等的彼此对照、呼应。一不般的构图,应注意将均衡与对比两者结合起来,在相对均衡中求变化,使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不偏重或偏轻,又灵巧与安定,所以我们对画面出现的人或物的大小、高低、疏密、虚实,要着力研究、配置其力度的相对均衡,避免各种物体的呆板、雷同、对等。构图必须从全局和整体出发,由于不断的深入刻画和调整、充实,打破了原来的均衡局面,不均衡就产生了,不均衡经过发展,又达到新的均衡。“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这种螺旋式的反复,也是构图发展的规律。71课堂教育(1)构图中均衡的内容包括:对称式均衡等量平衡;非对称式均衡代替平衡;形象情感的联系;线条布局的交错关联;形体大小聚散的比重;明暗色彩的呼应等。72课堂教育(2)构图中对比的内容包括:线条的疏密、虚实、开合;色彩的冷暖、强弱变化和色块的大小 明暗的对比、浓淡、黑白、节奏;形体的大小、主次、远近、方圆;形象的善恶、动静、刚柔;技法的枯润、工意、巧拙等。73课堂教育 均衡的构图 平衡、稳定 均衡的构图,就是指画面各部分的物体在比重安排上要基本相称,从而产生平衡、稳定的感觉。下面采用示意图的方式,对前人一些成功的作品,试作一些介绍和分析: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所作。作品成功地描绘了戏剧冲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在构图上则以均衡和对称为其特色”逼真的人物,全部以各不相同的姿势,出现于三度空间中。用天花板上栋梁的斜线和信徒们注视耶酥的目光,以及信徒们指着耶酥的手指,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正中的耶酥。在表面平静的构图中,正酝酿着一场激剧变化的斗争。74课堂教育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艺复兴 达芬奇75课堂教育采用对比为了突出主题或主要形象 对比也是构图的主要手法,采用对比的效果是为了突出主题或主要形象:希阿岛的屠杀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处处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奄奄一息惨遭杀戮的希腊人和气势骄横、腾马驰骋的侵略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加以在色彩、明暗处理上的鲜明强烈,和形体外轮廓的动荡不稳定,愈加增强了大屠杀的残酷和休目惊心的战争气氛。76课堂教育希阿岛的屠杀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77课堂教育岳敏君 油画作品希阿岛的屠杀中国当代艺术家、“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岳敏君(B.1962)的大型油画作品希阿岛的屠杀(估价8百万至1千2百万港元)。这幅首次在拍卖会上露面的大型油画(250 X 360厘米)是画家早期的作品(作于1994年),画中不乏常见的大笑面孔“自画像”:粉红的肤色、整齐的牙齿、紧闭的双眼。画家本人自述:笑,就是拒绝思考从画中可见他以笑来面对现实产生的无力感。1994年,岳敏君把这个社会精神象征的面孔,带进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的同名名画希阿岛的屠杀中(1824年;Massacre at Chios),该画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画家当时回顾当代的中国历史与文化,遂藉戏谑经典,承先启后,把原作上描绘土耳其士兵于希腊希阿岛进行大屠杀的情况,大胆地以自己签名式的大笑面孔取代所有画中人,别具荒诞意味的喜剧感,也贴切地记录9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成为岳敏君的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78课堂教育岳敏君 油画作品希阿岛的屠杀79课堂教育三、构图因素的运用 线条形状、明暗、色彩等都是组成构图形式的阅素,直接影响构图的艺术效果。理想的构图形式是各种绘画因素有机的与合理的结合。其中特别是各种几何和线条在构图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画面中形状和线条的不同,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视觉心理和艺术效果。这方面历代大师的许多名作,为我们提示了极好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三角形具有稳定坚实的特征,这种形状使人联想到山峰、高大的建筑物或金字塔等。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所作。画中色彩的效果强烈,否定了古典主义清楚的轮廓和线条的美感。作品背景:30年代,法国工人运动兴起,深受感动的画家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他以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对人民大众英雄主义的热情和同情,是幅最具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取材于1830年的“七月革命“,表现了市民们奋勇战斗的情景。画面以庄重的三角形构图,体现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画中“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枪,一手高举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80课堂教育自由引导人民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81课堂教育巴黎郊区骚乱愈演愈烈,移民问题和文化危机被认为是引发这场骚乱的深层原因之一。(构图和人物造型模仿法国19世纪画家德拉克罗瓦反映法国革命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高举三色旗的人物象征自由神。)82课堂教育方形或画面的平行和垂直线条的构图 方形或画面的平行和垂直线条,有助于表现肃穆、平静、沉闷的气氛。法国米勒的拾穗者,表现了单调、重复的农村劳动景象、从中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贫困生活的同情。画面中所描绘的三个农妇的体态,或垂直或弯曲,在外轮廓上形成长方形和方形,垂直和平行的线条,增强了画面缓慢与沉闷的节奏。83课堂教育法国 巴比仲画派 米勒 的拾穗者84课堂教育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创作于1857年,作者米勒(18141875出生于农家,自幼就对农村有着天然的热爱。米勒热爱土地,也热爱艺术,两者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1837年在巴黎著名的历史画家德拉若希德画室受过严格的艺术教育和学院派的训练,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在法国的乡村,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每当农场主收割完毕,拾穗的人们便可以在田间将散落在土地上的麦穗拾回家,农场主从不干涉。在画的远景中,农场的人们已经收割完毕,金黄色的小麦堆成了两座小山,这是一个令人喜悦的丰收季节。可是在这骄阳似火的正午,三个农妇正在田间拾穗。她们戴着头巾,衣着简朴,拾起一把把的小麦穗,在脚边不断堆积起来。他们深弯着腰,形象质朴,神态含蓄而庄重,像无声的雕塑,在这里土地是他们的生命。85课堂教育画中的三位女性,造型姿态各不相同。两位年长的农妇,左手拾到麦穗后总是放在膝盖上休息一会儿,动作略显迟钝。而那位戴蓝头巾少女的动作则非常敏捷,她抓着小把麦穗的左手放在后背,动作轻松,姿态优美。在线条方面,画家也表现出精湛的技巧,中间的农妇由不那么流畅的轮廓线勾勒,而与之相反,少女则由优美圆润的线条描绘出来。描绘老妇人的线条,稍稍地向另外两个人倾斜,从而使三人构图十分完整协调。整个作品有强烈的空间感,从妇女到麦子堆成的山再到农场主的房子,形成一个半圆形,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手法简洁朴实,苍灰色的天空和黄褐色的土地,色彩搭配非常和谐,整个画面色彩柔和细腻,让人感受到一种纯厚、质朴、宁静的美。86课堂教育晚钟87课堂教育 圆形或画画中的弧线构图 圆形或画画中的弧线,有助于画面形象的紧凑和聚合力。使画面呈现一种充实、饱满之感。88课堂教育马蒂斯 舞蹈 野兽派 法国89课堂教育S形以及各种曲线构图 S形以及各种曲线,具有运动和深远、反复的特点。90课堂教育法国德加的赛马91课堂教育 如法国德加的赛马,作者用前后的景物巧妙地组成s形的构图,人物的大小悬殊以及长长的斜线,增强了画面的景深和运动的感觉。92课堂教育波状形构图 波状形具有丰富变化的特色。93课堂教育法国莫奈的圣拉查尔火车站 如法国莫奈的圣拉查尔火车站,作者在画面中以不同外形的物体均衡而又有变化地组合在一起,不同朝向的斜线,贯连于火车头的周围,白色的烟尘穿插其间,增强了画面喧闹、富于变化的环境特点94课堂教育静物构图 95课堂教育A、物体大小缺少变化96课堂教育B、物体大小适宜97课堂教育C、物体大小有变化,但高矮少变化98课堂教育D、物体大小、高矮变化较合适99课堂教育E、物体过于集中100课堂教育F、物体过于分散101课堂教育 四、构图中易于产生的弊病:1有两个以上的主体同在一幅画面中出现,产生“多中心”的现象,造成主题不明确;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注重小处和局部,而忽略整体效果和画面大的气势,主体不突出,主次不分,要表达什么,交代不清楚。102课堂教育3、物体所安排的位置不当。如太低下,会感到下沉;太高,显的有压迫感;物体轻重过量,形成偏轻偏重,造成不稳当的感觉;画作中人物所面向的画面边缘,如不留有适当的空间,则有令人气闷之感。103课堂教育 4、画面尽量避免出现直线的形体,如墙的转角直线、门窗显等,否则容易切割画面;靠近画面边缘的直线形态,要设法用曲线去冲破它,不然的话,会感到画面被缩小了。104课堂教育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105课堂教育摄影构图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106课堂教育均衡式构图107课堂教育108课堂教育109课堂教育110课堂教育111课堂教育112课堂教育对称式构图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113课堂教育114课堂教育115课堂教育116课堂教育117课堂教育3.变化式构图。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118课堂教育119课堂教育120课堂教育121课堂教育4.对角线构图。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122课堂教育123课堂教育124课堂教育125课堂教育126课堂教育127课堂教育128课堂教育129课堂教育130课堂教育131课堂教育5.X形构图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132课堂教育133课堂教育134课堂教育135课堂教育6.紧凑式构图。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136课堂教育137课堂教育138课堂教育7.三角形构图。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139课堂教育140课堂教育141课堂教育142课堂教育143课堂教育144课堂教育8.S型构图。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145课堂教育146课堂教育147课堂教育148课堂教育149课堂教育150课堂教育9.九宫格构图 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151课堂教育152课堂教育153课堂教育154课堂教育155课堂教育156课堂教育157课堂教育158课堂教育159课堂教育160课堂教育161课堂教育162课堂教育九宫格”九宫格”九宫格”九宫格”163课堂教育10.小品式构图 10.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164课堂教育165课堂教育166课堂教育11.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167课堂教育168课堂教育169课堂教育170课堂教育12.垂直式构图。12.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171课堂教育172课堂教育173课堂教育174课堂教育175课堂教育水平线式构图 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176课堂教育177课堂教育178课堂教育13.地平线对分式构图。13.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179课堂教育180课堂教育181课堂教育182课堂教育183课堂教育184课堂教育185课堂教育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186课堂教育187课堂教育188课堂教育189课堂教育构图分析190课堂教育191课堂教育192课堂教育193课堂教育194课堂教育195课堂教育196课堂教育197课堂教育198课堂教育199课堂教育200课堂教育201课堂教育202课堂教育203课堂教育204课堂教育205课堂教育206课堂教育207课堂教育208课堂教育209课堂教育210课堂教育211课堂教育212课堂教育213课堂教育214课堂教育215课堂教育216课堂教育217课堂教育218课堂教育219课堂教育220课堂教育221课堂教育222课堂教育223课堂教育224课堂教育225课堂教育226课堂教育227课堂教育228课堂教育九宫格”构图 这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将主体安排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229课堂教育对角线形构图 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230课堂教育变化式构图 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231课堂教育 1、平衡式构图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232课堂教育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233课堂教育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234课堂教育水平线式构图 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235课堂教育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236课堂教育S形曲线 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237课堂教育238课堂教育239课堂教育240课堂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