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5252137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俄罗斯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俄罗斯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罗斯 650 毫米超大口径鱼雷“库尔斯克”号事故后的2002年 7 月 26 日,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宣布,鱼雷装 置中易燃物过氧化氢泄漏并引发爆炸是该艇沉没的原因。当时,艇上人员正准备发射首部被 称为“胖姑娘”的6576 型 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由于作为燃料的过氧化氢从鱼雷上一 个微小的裂缝泄露,导致鱼雷发射装置发生爆炸,使鱼雷舱内温度升至20003000C。2分 钟后,潜艇内存放的其它鱼雷发生第二次大爆炸,最终导致潜艇沉没。库艇事件后,俄海军 将具有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的各型潜艇上装备有过氧化氢及煤油为燃料的6576型鱼雷全 部撤换为其它燃料的 650 毫米鱼雷,因其高速、远程和大威力依旧是敌方航母、大型水面舰 的巨大威胁,所以俄罗斯还在不断对其进行改进,甚至推出出口型。随着印度租借阿库拉级 核潜艇,印度海军或许也将拥有这型超大口径鱼雷,这也是我们极其关注这一型鱼雷的原因。航母克星由于航母编队有极强的对空、对海防御能力,故从空、海发起攻击通常很难奏效,往往 需要靠潜艇隐蔽接近目标、在远距离发射重型自导鱼雷,才能重创或山沉航母这样的大家伙。 650 毫米超大口径、大爆破威力的远程重型热动力鱼雷,就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专打航 母的鱼雷。我们耳熟能详的各国海军装备的重型鱼雷的口径多为 533 毫米,而苏/俄的 650 毫米口径堪称世界之冠,由于增大了鱼雷的直径和长度,使战斗部的装药量、燃料舱的燃料 装载量都得到显著增加,大幅度提高了鱼雷的航程和爆破威力。因此,它也成为苏/俄海军 武器库中的杀手锏,对敌方航母编队构成巨大威胁。超大口径 65 型热动力鱼雷65.73 型超大口径鱼雷是苏联研制的第一型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母型雷,由著名的水 中兵器研究中心圣彼得堡中央水动力仪表所研制,于 l973 年装备部队。该雷受到口本在二战期间使用过的 93 式系列多型、大口径反舰龟雷的启发。在充分考 虑运输、装卸、维护保养及潜艇首舱空间大小等因素后,最终优化选定了650毫米直径,这 与 ssN 一 16 远程反潜导弹的直径一致,有利于实现鱼雷发射管的一管多用。为加快研制 进度,该雷以l 960年代研制的5365M型蒸汽瓦斯热动力鱼雷为基础进行研制。5365M 型鱼雷采用涡轮机,使用煤油及过氧化氢为燃料,航速 70/44 节,航程 l2000/22000 米,是当时号称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鱼雷。 6573 型 鱼雷是装有核战斗部的专用核装药直航鱼雷,由苏联V II型攻击型核潜艇携带,在艇首 上方保留了2具533毫米常规鱼雷发射管,而将下排的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巾靠中线面 的2具换装成650毫米的专用发射管,发射管长度也由8米增加到11米,为此,整个首舱 的结构布局也进行r改装。6573型鱼雷主要用来攻击航母等大型水面舰及重要岸基设施, 其直径为650毫米,长11米,航速为50节,航程可达50千米,与5365M鱼雷一样,也 以煤油和过氧化氢为燃料,使用涡轮发动机。该雷的总体性能、航行特性、热动力推进及爆破威力等综合性能指标都远远优于日本的 93 式系列 610 毫米大口径鱼雷,特别是其核威慑力更是无法相比,其核装药的核能足以摧 毁一个航母编队及沿岸的一个大型港口和基地。核装药鱼雷的出现,构成了一种新的核成慑 力量和手段,对有效防止核战争是十分必要的,但应指出的是,尽管核装药龟雷是一一种战 术核武器,但在使用时受到国际限制核武器条约的许多限制。由于6573型超人口径鱼雷具有50 千米的远航程和核装药战斗部,成为当时苏联海军 武库中专打航母编队的主战鱼雷及杀手锏,受到当时苏联政府的嘉奖。6576型(II兀T型) 鱼雷由于6573型鱼雷核装药战斗部在使用巾的局限性,苏联十1976年又研制成使用常规 装药的6576型超大口径重型热动力鱼雷,又称Iln T型远程蒸汽瓦斯自导鱼雷。该雷可 装 450 千克的高能炸药,同时加装了抗水声干扰能力很强的新型主动式尾流自导装置,提高 了导引精度。水而舰艇在航行时,由于螺旋桨的扰动而在海水表层形成一定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具有 特殊物理特性的水流带,我们把这个水流带称为尾流。尾流一般以约2。的张角,在水平面 和两倍于舰船吃水的深度上形成近千米的长度。该尾流与毗邻的海水具有截然不同的声特性 和热特性,被螺旋桨扰动的海水压力、温度都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因 此,装有尾流白导的鱼雷可以利用目标舰尾流的声、热、阻抗、磁及气泡等多种形式的物理 场特性,探得目标舰艇的存在,一旦龟雷捕捉到目标舰艇的尾流、开始进行跟踪,就可沿尾 流远距离跟踪和攻击目标。水面舰艇的吨位越大,航速越高,其尾流也就越明显。航母等大型水面舰,本身的排水 量大,同时又要保汪较高的航速,所以需要强大的推进力,其螺旋桨的数量多,尺寸也更大, 其尾流也就更加明显。例如,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达10 万吨,最高 航速达30节以上,为此装有2台A4W型压水堆,总功率达194兆瓦,4轴推进,每个5叶 螺旋桨重约30吨,直径达67米。而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9200吨,最高航 速 31 节,装有 4 台 LM250030 燃气汽轮机,总功率为 78.33 兆瓦,两轴推进, 5 叶可调距 螺旋桨直径为5.18米。因此,尼米兹级航母的尾流比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要明显,而且二 者的尾流在物理特性上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6576 型鱼雷就是利用高频主动声脉冲,探测舰船产生的气泡尾流,导引鱼雷搜索、 跟踪和攻击目标的。这种尾流自导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通过预编程设定,在攻击 编队目标时,可以有选择地攻击任一目标,而不受其它舰船尾流的干扰,且较好地解决了末弹道的跟踪及攻击问题。 目前世界各 主要海军国家中,只有俄罗斯的攻击水面舰艇的鱼雷都采用尾流自导,这也说明俄罗斯在尾 流自导技术领域有独到之处。世界 E 各主要海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尾流自导鱼雷防御技术 的研究,据报道,美国正利用其先进的电子技术研制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反鱼雷鱼雷。6576型的性能参数与6573型大致相同,其攻击水面舰艇时的航深为714米。动 力系统也以煤油、过氧化氢为燃料,采用2gm型涡轮发动机,功率达1000千瓦以上。引 信采用电磁式非触发引信及安装2个惯性爆发器的引信传爆系统,安全可靠。控制系统采用 鱼雷航向、航深、横滚三通道控制,使用航向陀螺、垂直陀螺、速率陀螺及深度传感器作为 敏感元件,陀螺采用气压启动、电力保持。后舱装有3个液压舵机,用来操纵水平及垂直舵, 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鱼雷在水中双乎面(航向和深度)上的机动航行。采用机械设定方 法,发射前向鱼雷输入作战参数。该雷的规定服务期限为6年,在长期保存在军械库的条件 下,无需加注燃料和维护保养。为便于训练和评估射击效果,备有专门的操雷段代替战斗部 用于训练。6576型鱼雷先后装备在了苏联V-II、V-III、S-I级(各装2具650毫米鱼雷发 射管)、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装有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及奥斯卡1/II级飞航导弹核潜 艇(装有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上,因其比通常的533毫米鱼雷大了一圈,因此被称为“胖 姑娘”。6576型鱼雷的性能较为先进,但其致命缺点就是采用双组元、煤油加过氧化氢燃料, 而过氧化氢的性能很活跃,如果密封不严很容易泄漏并分解出氢气,而氢气在封闭的潜艇空 间中极易引起爆炸,“库尔斯克”号的爆炸正是由此而引起的。gnm-1型鱼雷进入198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俄罗斯又在6576型(gnm 型)鱼雷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gnm-I型改进型鱼雷。主要改进了自导性能,在改进原来的 尾流制导系统的同时,加装了线导遥控装置;同时改进了动力推进系统,将危险的煤油加过 氧化氢燃料改为安全的液体单组元“奥托”燃料,该燃料是一种硝酸脂的混合物,突出的优 点是不易蒸发,安全性好,从而解决了鱼雷的安全隐患;还将涡轮机改进为2gm-B型,功 率增加到1100千瓦;为降低螺旋桨产生的噪声和1提高其推进效率,将对转螺旋桨改为各主 要海军国家先进鱼雷中使用的泵喷推进器,此外,还对全雷进一步采取了许多降噪措施。gnm-1型鱼雷直径650毫米,长11.3米,熏5000千克。采用双速制,高航速为50 节。装药为高能炸药,增大到500千克。动力系统使用液体单组元“奥托”燃料,配以带有 启动调节器、功率达1100千瓦的2gm-B型涡轮发动机,可变速,直接带动泵喷推进器, 航行噪声小。与6576型鱼雷相比,改进了主动式声自导尾流系统,提高了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攻击舰艇编队时,可以穿过非选目标舰艇的尾流,导引鱼雷进入主攻舰艇的尾流内,并以 最大尾追速度进行攻击,从而减少了尾追弹道的损耗。同时,加装拖曳式结构的线导系统, 利用潜艇声呐等观测设备测得的目标信息,导引鱼雷进入目标可能的活动区,然后利用尾流 自导,导引鱼雷进入主攻目标的尾流区,进行跟踪并实施攻击。引信及控制系统与 6576 型相同。采用电设定或机械设定方式向鱼雷输入射击参数。该雷可以单射、也可以双雷齐射。由于采用“奥托”燃料,其规定寿命延长到10年,如果进行中修,寿命可达20年。在 储存、运输、吊卸时鱼雷都很安全。全雷的维修使用安全可靠,雷内装有自动监测系统,便 于对全雷进行功能检查,及时排除故障。也备有专门的操雷段。gnT-1型鱼雷以高速50节航行时,航程为4550千米,而当低速航行时,航程还 可以大幅度增加。该雷采用低速搜索、高速追踪和攻击。作战时,可在100米大深度下发射, 首先导引鱼雷在25米深度上隐蔽航行,进行搜索,并以低速接近曰标,噪声很低,不易被 发现;发现目标后鱼雷进入目标尾流航迹区以50节高速追踪目标,并在714米的航深下对 目标发起攻击。由于该雷改进提高了白导及控制系统的性能,同时加装了线导遥控系统,因 此大幅度提高了远程攻击的导引精度,既增加发射艇的安全,又能显著提高鱼雷发现目标和 命中目标的概率。由于gnm-1型鱼雷是苏联19801990年代研制并装备部队的产品,因此,它在性能 指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口型T T5-1型超大口径鱼雷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除在国内继续不断改进提高gnm-l型鱼雷的战术、技术性能 指标,增强本国海军的实力外,又在该型鱼雷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T T51型出口型鱼雷。 该型鱼雷是可供出口的超大口径远程热动力自导鱼雷,用于消灭大型水面舰艇及岸基固定目 标,可由装有650 毫米专用鱼雷发射管的攻击型潜艇或水面舰艇和岸基设施发射使用。 该 雷重量4700千克,其它参数及性能与gnm-1型鱼雷大致相同。与gnm-1型鱼雷相比, 该型鱼雷也采用尾流自导系统,但未装线导系统。为实现远程航行的精确控制,提高导引精 度和抗干扰能力,该雷采用了高精度捷联式惯导、三通道控制系统。全雷装有大容量、高速 中央处理机,能及时、可靠地处理各种信息,精确导引鱼雷搜索、跟踪和有效攻击目标舰艇。 战斗部装有高能炸药,其爆破威力相当于765千克梯恩梯炸药。全雷在结构上采取了许多减 振、隔振、吸声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鱼雷的流体动力噪声和振动噪声。使用泵喷推进器,降 低空泡噪声。全雷辐射噪声较低,有利于鱼雷进行隐蔽攻击。结构上采用全雷模块式一体化 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利于鱼雷 F 一步的性能改装和多样化使用。该雷规定寿命为10年,如能进行中修,寿命可达20年,在携带艇上的储存期限为3年。 该雷装有内部自动监测系统,可在不分段的条件下检查全雷功能、发现故障并及时排除,维 修、使用安全可靠。同样备有专门的操雷段。超大口径鱼雷的不足与发展潜力可以说,苏/俄的 650 毫米超大口径鱼雷是专为美国航 母等大犁水面舰“量身订做”的,它的超大口径形成了性能上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 利因素。冈潜艇上配备的通常都是标准型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因此如果使川这种鱼雷, 必须在艇上装有650毫米专用发射管。苏联是在大型攻击型核潜艇及飞航导弹核潜艇上,将 首舱的6具发射管中的两具设计成650毫米专用发射管,只能专艇专用,给部队使用带来一 些不便和困难。这种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因射程远,会增大航向偏差。因此在后来的改进型鱼雷中, 除使用尾流自导外,还采用了线导遥控技术和捷联式惯导控制新技术,这就大大提高了鱼雷 的导引精度和发现概率。苏联从1950年代起就开始研制鱼雷用涡轮发动机,从最初的T型320千瓦涡轮发动机 发展到gm系列功率可达1350千瓦的多型涡轮发动机。近些年俄罗斯在热动力鱼雷高能燃 料,如单组元“奥托”燃料、双组元燃料、“奥托”加HAP(高氯酸阱胺)燃料等,以及发动 机工质采用的开式循环、半闭式循环及闭式循环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反映出该国在此 领域技术储备雄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T T 51型鱼雷,是进入21世纪后,在gnm-1型鱼雷的基础上,采用许多先进技术, 与国际接轨而推出的出口产品,尽管有了较大改进,但在性能上还有待提高,使用上也还有 局限性。但由于该雷在结构上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设计,便于改装,因此具有改进和提高性 能的巨大潜力。印度海军或可拥有2008年12月16 日,俄联邦军事合作局局长米哈伊尔德 米特里耶夫对塔斯社记者表示,尽管发生了“海豹”号事故,但俄仍将在近几年内,租借给 印度数艘阿库拉级核潜艇,租期为10年。我们由此联想到,阿库拉级的4 具 650 毫米鱼雷发射管不可能闲置不用,要么改装为发 射 533 毫米龟雷,要么直接装备 650 毫米鱼雷,如果是后者,那么印度海军很可能成为世界 上除俄罗斯外第一个拥有650 毫米超大口径鱼雷的国家,这对周边国家的大型水面舰不能不 说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日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的核潜艇上设计有650 毫米鱼雷发射管,以色列从德国订购的 海豚级常规潜艇虽也装有4具 650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但并 未装备650毫米鱼雷,只装备了德国 DM2A4 533毫米鱼雷。其它国家即使有意购买俄出口 型的TT5-1型650毫米鱼雷,也得首先设计一型装有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的潜艇或对现有潜 艇进行改装,由于鱼雷的口径和长度都较大,这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很难在短时间 内灾现。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