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5204300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切实解决我区传统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 快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委2008 21号),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 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经济集约、集群发展。二、总体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等手段,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以企业为主导,推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1年底全区四大块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 明显成效。(一)完善丝织业产业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南方纺 织城”,将* ?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并 成为我区纺织业联接国内外主要纺织品市场的窗口和通道;创建三大中心,即依 托*?中国南方纺织城创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 为纺织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网络交易平台和市场信息服务,带动纺织产业提档 升级,至2011年底,*?中国南方纺织城市场成交额达40亿元。提升现有纺织 产业,着力引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品牌服饰产品等产业,促使纺 织面料向多元化、高档化发展,力争到2011年底,在引进产业用纺织品项目、 家用纺织品项目和品牌服饰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二)推进印染业资源优化。建立印染行业退出机制,引导、鼓励一批企业 资产重组,到2011年底,末位淘汰企业5家,限期整改企业10家,以资产吸收、 兼并、参股等方式优化重组企业3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树立一批投资强度高、 产业提升明显的示范项目,其中洪合镇3项、王江泾镇5项。(三)打造针织业“两大基地”。发挥针织业产业基础和错位发展优势,到 2011年底,打造年出口毛衫达到2.5亿件的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以及为品 牌企业配套生产毛衫能力每年达1000万件的品牌毛衫生产基地。(四)引导小家电业开拓市场。在现有基础上,*镇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着力打造“中国集成吊顶名镇”,争取获得国家专业行业协会的认定。引导龙头 企业以专卖店、加盟店、连锁店等方式,扩大营销网络,推动小家电业做大做强, 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度。至2011年,规模以上小家电企业实现销售比 2008年增长60%以上。三、工作措施丝织业以市场为带动,加快产业延伸;印染业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 针织业以基地创建为动力,提高规模效应;小家电业以龙头培育为核心,提升行 业品牌。(一)丝织业整合提升市场优势,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 品设计开发、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1、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丝织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加快建设* ?中国南方纺织城。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招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 方式,让区内企业和周边企业入驻* ?中国南方纺织城,并依靠入驻企业以商引商,加速产 业聚集,使* ?中国南方纺织城成为我区丝织业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整 合现有两个市场资源,通过合理定位、优化管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南方纺 织城在纺织行业的影响力;鼓励企业以* ?中国南方纺织城专卖店为贸易窗口,对内连接生 产基地,对外联接市场客户,把* ?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纺织品营销中心。(2)建立纺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纺织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强 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强化纺织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完善运作机制,为纺织企业 提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材料的运用与技术推广,以及纺织原料面料的分析、技术咨 询等共性服务。(3)建立纺织品检测中心。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组建纺织工业(*)检测中心,为 纺织企业和经营户提供权威公证的第三方产品检测服务,同时也为纺织印染企业提供高水平 的技术培训。要深化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的合作,以检验、检测为手段,推动产品 质量提高。(4)建立纺织业信息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国内外知名网络公司合作,建立纺织业 信息中心。以纺织原料为突破口,推动纺织品交易从有形贸易向有形和无形贸易相结合转变。 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2、加快现有纺织企业提升步伐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业装备水平,加快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 业化,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层次。(1)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以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纺织 业。引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生产工艺和设备;加 快纺织装备提升步伐,鼓励企业引进车速快(1000转/分以上)、门幅宽(210cm以上)国内 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纺织设备,满足服装面料、家纺类产品生产需要。国际国内先进设备拥有 量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2)加强产品创新。纺纱业重点开发纱线设计技术和多元结构的纱线产品。加大面料 开发力度,结合纱线的创新,开发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多种纤维混纺 面料以及特种天然纤维面料开发,如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 产品,形成一批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纺织纤维、 品牌服装和新型面料占纺织业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拓二、三 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加强宣传,扩大*纺织品的知名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土地资源配置, 鼓励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强强联合,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国际化、结构合理化和技术高新 化。至2011年底,力争培育拥有先进纺织机械500台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销售超5亿元 纺织企业5家以上,超亿元纺织企业40家以上。3、加快产业链延伸根据我区现有丝织业产业基础,以产业用和家纺用纺织品为突破口,引导企业逐步转型, 培育新增量。(1) 着力培育产业用纺织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项目的招 商引资力度,发展建筑、电力、医卫、工程等产业用纺织品项目。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 技术为主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风力发电 机叶片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农用纺织材料以及医用纺织材料;引进纺粘、熔喷、水刺及 其复合非织造工艺和技术。到2011年底,引进和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用纺织品 项目不少于2项。(2) 着力拓展家用纺织品。鼓励现有织造企业从生产服装面料向生产家纺面料转型。 大力开发既舒适、时尚,又具有保健、卫生、防菌等多种功能的窗帘、床单、台布、装饰布 等产品。到2011年底,引进和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家用纺织品项目3个。(3) 着力发展品牌服饰企业。引导面料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生产品牌服饰方向发展; 同时,大力引进产品品质好、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服装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 营销中心,提高终端消费品比重。(二) E印染业以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为手段,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在资源整合、优化提升、资本运作上 取得突破,推动印染业转型提升。1、推动行业整合重组(1)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根据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意见,对全区印染企业进行 排名分析,加大能源和环保检查力度,逐步淘汰产值低、能耗高、设备工艺落后、亩均主要 经济指标考核处于劣势的印染企业。(2)整改一批低小企业。针对综合排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印染企业,区相关部门根 据各自职责,帮助企业及时查找原因,提出限期整改方案,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督促企 业整改提升。(3)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在综合排名较好的企业中,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鼓 励优化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洪合镇、王江泾镇各选出2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 过并购、联合、参股、重组等方式整合其他企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快技术引进和合作(1)推动印染企业向高档印花方向发展。鼓励企业采用高档印花、涂料印花、数码印 花、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等先进设备和工艺,重点推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竞争力,至2011年底,完成技改项目5项,其中洪合2项、王江 泾3项。(2)引进先进后整理技术。着力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型纤维染整、组合纤维织物染整、 纺织品无水和少水染整等技术。至2011年底,引进国内外先进印染后整理技术不少于5项, 其中王江泾镇2项,洪合镇、油车港镇、*新区、*工业园区各1项。(3)加强对外合作。加大研发力度,寻找优质客户,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服饰企业 合作,开发满足品牌企业要求的产品。引导现有印染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公司进行项目合作, 至2011年底,*镇和*镇各完成1项合作项目。推动印染技术人员的引进和交流,提高技 术层次和管理水平,培育印染后整理行业龙头企业。(三)针织业以*毛衫科技创业园为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基地、服务支撑、联合抱团、创新发展” 的新模式,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力打造外贸出口毛衫 制造基地和品牌毛衫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针织业。1、打造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1)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组团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会,举办好一年一度的 洪合国际毛衫博览会,扩大参会企业数量。通过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牵头、企业参 与的模式,推动外贸出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借鉴开拓中东地区及俄罗斯市场的成功经验, 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引导出口企业增强风险意识,规范出口行为。(2)提升人力资源。大力引进和培养研发设计、外贸与翻译等专业人才,与各大专院 校建立人才引进、委培、代培或定单式培训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利用招商洽谈会、人 才市场、外贸对接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至2011年底,引进和培养外 贸专业和研发设计人才150名以上。(3)转变营销方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网站资源,为每家针织毛衫企业建立专门网 页,并逐步建立企业和个人网店,开拓毛衫销售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营销力度,通 过开展门店直销方式开拓国内市场。2、打造品牌毛衫生产基地(1)扶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坚持自主品牌和贴牌加工并进,重点扶持龙 头企业,做优做强专业品牌,实现和周边毛衫业的差异化发展。3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 标、中国驰名商标3件。(2)加快设备更新。鼓励规模龙头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电脑横机,到2011年底, 新增进口电脑横机1000台套(洪合镇500台套)、国产电脑横机1500台套,扩大高档毛衫 生产规模,为品牌企业配套加工。(3)加快平台建设。中国?*(国际)毛衫城力争在2009年底前开工,2011年底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并打造诚信市场品牌,发挥市场对产业集聚提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 *毛衫科技创业园二期开发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和市场功能区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洪 合毛衫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职能,加大设计研发、信息咨询和营销网络建设,为更多的中 小企业提供服务。(四)小家电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营销为手段,提高市场拓展能力;以区 域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产业竞争力。1、打造区域品牌。一方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名牌,到2011年底,创建中国驰名 商标不少于10项,中国名牌或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突破,切实增强品牌影响力。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完成浴霸和集成吊顶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并争取顺利发布。另一方面, 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积极组团参与各类产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产品展示会,打响“中 国集成吊顶名镇”区域品牌。2、加快市场拓展。引导企业从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浙江大学等院校引进和吸纳机电类 和营销类人才。增开门店,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到2011年底,引导销售前10位小家 电龙头企业新增直销门店1000家。以现场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为突破口,指导企业强化内部 管理,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在销售前5位小家电业规模龙头企业中全面推行6S管理 和ERP管理,引导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推进产品升级。延伸小家电产业链,进一步向集成化领域发展。加强与浙江大学合 作,进一步完善王店小家电研发中心的运作机制,为小家电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到2011 年底,研发技术成果不少于5项,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以开发智能化小家电产品为提 升方向,开发新一代小家电产品,加快发展时尚、多功能、节能型小家电产品以及新型节能 光源和新能源产品。四、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工业、环保的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贸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区规划与建设局、区环保局、区国土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局,由区经贸局局长兼任办公 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和日常工作。(二)加强资源保障。为顺利推进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区政府每年适当安排新 增建设用地指标,并给予一定的排污指标,用于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的新建、扩建项 目。区相关部门要加大科技、人才等要素引进,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争取银行对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更大的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加强政策保障。在区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和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相应资金, 专项用于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考核和奖励。制定*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考核奖励 办法和*区印染行业落后淘汰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各有关镇也要制定丝织、印染、针 织、小家电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切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无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情)兄总结(2012年4月6日)机械、冶金、电子、纺织、石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是我 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 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企业 主体、政府引导,以调高调优调强调新调绿为取向,以优化 结构、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创新、技 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 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 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传统产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转 型、在转型中提升,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截止去年底,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311 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的85.2%,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3.2 亿元、同比增长18.5%,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2.2%, 完成利税总额1287.46亿元、增长26.9%。传统产业保持平稳 运行态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同步提高,转型升 级成效明显。(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 工业投资1056.91亿元、同比增长13.3%。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呈现“三升两降”格局:其中机械完成投资639.89亿元,同比 增长18.6% ;电子完成投资182.66亿元,增长19.1% ;冶金完 成投资95.72亿元,增长18.4%;纺织完成投资58.64亿元,下 降11.1% ;石化完成投资80亿元,下降16.2%。预计今年一季 度传统产业仍将维持稳健增长、结构优化的投入格局。(二)创新能力明显进步。加快传统产业企业技术中心、 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为龙头、省 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的梯次创新体系。截止目前,全市传 统产业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66家;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中,传统产业占据5家,占比超过一半;95家省级企业技 术中心中,传统产业占据30家,占比达31.6%。加快传统产 业两化深度融合进程,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 效。今年已收录两化融合项目250个,实施10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达10亿。累计获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试点 企业69家、示范区和服务产业示范园各2家。(三)品牌效应大幅提升。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实施质量 和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名、优、特、新” 产品。在传统产业涌现出驰名商标99件,其中机械行业42件、 冶金9件、纺织16件、电子3件、石化13件;获批的中国名牌、 著名商标、省名牌中,传统产业也占据较大比重,全市传统 产业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30%左右。远东电缆 有限公司荣获第十一届全国质量奖,是我国线缆行业首家全 国质量奖获企业,也是无锡第一家获得该奖项的企业。(四)集聚水平有效提高。引导传统产业走集聚化、特 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全市获批的3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 产业示范基地中,传统产业占据1席;4家省级基地中,传统 产业占据2席。获批的1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 中,隶属传统产业的有6个。加快传统产业向园区集中,以 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乡镇工业集中度达88.1%,比上年提高2.3 个百分点。(五)落后产能加速淘汰。通过认真排查、严守标准、 强化督查、合力推进,去年在传统产业共淘汰落后产能水泥 95万吨;造纸13.5万吨、超额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的135%; 印染4800万米、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的480%、超额完成省任务 的160%。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8台套,改造(淘汰)燃煤工 业炉窑355座。同时积极实施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在机械、 冶金、化工等领域,组织实施燃煤工业窑炉改造、余热余压 利用和电机系统节能等重点节能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150 项,预计去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05%。(六)“两端延伸”初见成效。一批大型骨干传统企业通 过建立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等商业模式创新,纷纷抢占产业 价值链高端,加速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延伸。 如远东集团投资建设远东买卖宝“一网两平台”(电缆网、电 缆买卖宝、电缆材料交易所),致力于打造电缆行业全产业 链电子商务,引领整个行业发展,该平台自去年开业以来, 销售额已达到4.6亿元。红豆集团在建的“无锡纺织材料交易 所”,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上百亿元,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 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材料交易中心。海澜集团以服装 业务为主线,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行业供应链协同管 理系统,对50家供应商和1800多家服饰连锁店与物流中心进 行协同管理,带动了整个供应链协作企业的共同发展。这些 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新标杆。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 设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建立重大项目评估机 制,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狠抓项目引进 落地,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一是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项目不断涌现。据统计,今年全市重点工业投入 项目760项,其中超10亿元项目28项、5亿元至10亿元项目39 项、1亿元至5亿元项目279项,重点项目总投资1614.9亿元, 当年计划投资737.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 292项、总投资335.4亿元,分别占全部项目的38%和21%。二 是传统产业新开工项目如期实施。一季度全市新开工人民币 3000万元以上项目和外资500万美元工业项目111个,占全年 计划开工数的22.2%;总投资329.71亿元,当年计划投入239.8 亿元。其中传统产业改造项目80个、分别是机械43个、纺织 11个,化工7个、电子10个、轻工6个、治金3个;项目计划 投入231亿元,分别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72.1%和70%。新区 银邦金属复合材料公司年产20万吨复合材料扩建项目今年 一月开工,计划年底竣工,总投资达12.1亿元,建成后可年 新增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3.7亿元。江阴阳光集团年产750 万米精纺呢绒扩能项目今年一月开工,计划年底竣工,总投 资达4.7亿元。三是传统产业竣工项目占比较高。一季度全市 竣工项目20个,占全年计划竣工数的4.0%。竣工项目实际完 成投资23.81亿元。其中属于传统产业改造的竣工项目17个、 完成投资22.07亿元,分别占全部竣工项目的85%和91.95%。二、下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通过近年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保障了工业 平稳较快增长,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创造了大量财政收 入,其稳定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下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双向齐推,努力开创工业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新局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推动传统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 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 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 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无锡传统 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机械产业突出终端产品 制造,向高端装备业、大型成套装备业、机光电一体化、智 能化方向提升。电子产业强化创新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提 高标准制定、技术专利水平,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纺织产业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向高档化、时尚化 发展。冶金产业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向特种精品钢及制成品 延伸,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石化产业在提升节能减排和资 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集聚发展 水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至2015年,五大传统优 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 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品牌效应与规 模效益进一步提升。总产值达21000亿元,省级以上品牌产 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52%左右,主营业务 收入超50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5家,万元GDP能耗下降至 0.588吨标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增强高端制造能力。深入开 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组织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 项目滚动计划,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 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规模效益 等重点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改项目。加大技术设备投资力 度,提高技改项目的技术含量,培育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 点。今年全社会技改投资计划完成1208亿元,比去年增长 14%。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比重达76%。(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着力搭 建传统产业创新平台,以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建设为重点, 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走进传统产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化 科技成果。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尽 快攻克制约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前沿 技术。面向传统产业创新需求,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 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今年 计划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 术服务示范平台6个。(三)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加快传 统产业品牌化进程,不断提高品牌经济在传统产业中的比 重。组织实施质量攻关项目,鼓励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 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在传统产业 中大力推广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今 年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把节能 减排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刚性 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严控能耗污染增长源头,严把 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关,未按相关规定进行节能审查、 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不得动工兴建。在高效清洁燃 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10大节能减排重点技术 领域,加快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今年计划在工业领 域实施节约70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下降4.2%。(五)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培育行业优强企业。落实无 锡市企业兼并重组意见,用好兼并重组专项资金,鼓励支 持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围绕主业和优势集聚,开展跨地区、跨 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去七充分利用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 产业链。支持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 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六)大力推进集约经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传统 产业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 势,科学规划生产布局,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 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 发展品牌服装、新型纺织材料、优特钢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 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 传统产业集聚区。今年计划新增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 范基地2家,省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七)大力推进稳心留根,建设总部经济基地。深入研 究政策,留足传统产业企业巩固提升的发展空间,稳住企业 发展恒心。加强与企业的感情互动和服务保障,以感情留企、 政策留企、环境留企,努力稳住现有传统产业资源,防止企 业过多外流而导致产业“空心化”。引导本地搬迁企业加强技 术改造,使企业搬迁过程成为产业层次提升的过程。充分利 用无锡驻外地商会、园区管委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外迁 企业集群的关注和服务,积极推动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外迁 企业回锡设立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八)大力推进服务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高度重 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统筹安 排使用市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今年市级财政加大了对工业 扶持的力度,其中,1.8亿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8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创 新、技术改造、品牌创建、“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重点项 目的支持力度。深化政银企保合作机制,更好地运用市场化 手段配置、集聚资源,以优质的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吸引现有 各类基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传统产业。大力开展各类产销对接 活动,组织企业到目标市场推介产品,扩大传统产业产品销 售。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 担。加强煤电油运科学调度,确保传统产业企业正常生产运 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便利、高效的 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