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08417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二节 教育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 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成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舒尔茨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苏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 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二是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学校文化,美国华勒最早提出这一概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观念文化的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规范文化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学校文化的特点:,(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 凝聚作用 规范作用。,学校文化的形成,(1)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是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1)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5)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