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30779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承德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承德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三上湛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韩愈师说中直接揭示士大夫之流耻于相师心态的两句是:“_,_。” (2) 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 (3) 王维使至塞上中“_,_”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征塞外的情景。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20高一上榆树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促进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内搭售文创产品、咖啡等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_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一家书店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书本身并不重要。然而,在这种“文化空间”下,一些书店依然坚持把书作为书店最根本、最核心的存在价值。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都靠_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它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_,是因为那里曾经有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名人出现。即便是巴黎这样著名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增添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型建筑而_的,而是( ),最终才能闻名于世。(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举重若轻集腋成裘津津乐道风生水起B . 无足轻重锲而不舍津津乐道声名鹊起C . 无足轻重集腋成裘夸夸其谈风生水起D . 举重若轻锲而不舍夸夸其谈声名鹊起(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B .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供应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C . 如果一个城市不能这样为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D .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至少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能再雪上加霜。(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经过漫长的积淀B . 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靠一个个文化名人C . 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D . 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名人,靠一个个这样的书店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3. (12分) (2017高三上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生命的态度朱良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1)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 第节画线句中人们对世界的态度依次对应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哪种态度? (3) 根据文意,阐述中国美学中“境”的含义与特点。 4. (20分) (2019高一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海棠花季羡林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为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 第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B . 第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C . 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至无暇顾及海棠花。D . 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9高二下南昌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筝妓伍卿李远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出产乐器之地。(1)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B . 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C . 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 . 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2) 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 (19分) (2019遵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述祖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释褐司空行参军。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初,述祖父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 , 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之后,境内无盗。人歌之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未贵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备征,终历显位。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遂卒于州。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荫女。王坐受道荫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荫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譬之。”子元德,多艺术 , 官至琅邪守。(唐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注】斋亭,供斋祀用的亭子。(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B .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C .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D .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借指始任官职;后指进士及第授官。B . 郑兖州是以官职称传主。古人使用称谓很讲究,关系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人的称谓都可能不同。C . 铭是刻写在石头上记述生平、事件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逐步形成为一种文体。D .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也可以特指经学。(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述祖才德出众。他小时候因会写文章,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被先贤称赞过。他创作的琴曲,被当时的人认为绝妙。富贵之后与人交游,他置办的酒食很丰盛,而且送往迎来不知疲倦。B . 述祖访寻父亲遗迹,只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他呜咽不止,不仅仅是哭白云堂不存,念想断绝,也是哭历史无情,所有人都难免被历史湮没的悲剧命运。所以述祖哭石,悲痛之情能够感动群僚。C . 述祖父子为政宽仁,善于教化。有人盗布,述祖的父亲抓住了偷布贼,述祖却破例宽恕了他,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因此,光州人歌颂他们:“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D . 述祖历任要职,庄严持重,受人尊敬。述祖的女儿是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郡王行翁婿之礼。郑妃去世后,赵郡王娶了郑道荫之女,郡王对岳父的礼数大变,说:“您不能跟郑尚书比。”(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7. (15分) (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侯景之乱,与兄悉达聚众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晋州刺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广达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僧 辩曰:“鲁晋州亦是王师东道主人。”仍率众随僧辩。景平,加员外散骑常。陈武受禅 , 授东海太守。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进讨。军至夏口,见皎舟师强盛,莫敢进。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广达堕水,沉溺久之,因救获免。皎平,授巴州刺史。太建初,招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仍还本镇。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及秩满,皆诣阙表请,于是诏申二年。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围寿春,诏遣中领军分部趣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为掎角以击之。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并无功,尽失淮南之地,广达因免官,以侯还第。至德二年,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于白土冈置阵,与弼旗鼓相对。广达躬擐甲胄,手执桴鼓,率励敢死而进,隋军退走。如是者数四。及弼乘胜至宫城,烧北掖门,广达犹督馀兵苦战不息。会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谓众曰:“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执。祯明三年,依例入隋。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为诗曰:“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又制广达墓铭,述其忠概。(选自南史鲁广达传有改动)【注】称兵:称,举,兴。动用武力,发动战争。命笔:用笔。也指写作。(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B .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C .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D .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2) 下列对文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文中指后者。B . 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禅让,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贤者。C . 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文,包括章、奏、表、议四种。章以陈情,奏以按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D . 再拜,拜两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以表达敬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广达迎难而上,御敌骁勇善战。他带领勇猛的士兵,直冲敌军,激战时他落入水中,在水中沉了很久,因获救才没死。华皎被讨平,他被授予巴州刺史。B . 鲁广达忠贞爱国,国有难挺身出。在周将梁士彦包围寿春时,朝廷下令调遣中领军分路赶往阳平、秦郡,鲁广达亲率部众入淮,形成犄角之势以进击。C . 鲁广达顽强抵抗,深感重任在肩。他多次奋力反击敌军,当贺若弼乘胜追击,虽与余下士兵苦战不止,但他仍对众将士说:“我不能拯救国家,有大罪啊!”D . 鲁广达忠义刚直,宁死不事新朝,尚书令江总抚着他的灵柩大放悲声,提笔在棺材头上题:“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9高二上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自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1、1-2、1-3、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1、2-2、2-3、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3-1、3-2、3-3、4-1、4-2、4-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1、6-2、6-3、6-4、7-1、7-2、7-3、7-4、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