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20398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玉树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海省玉树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海省玉树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玉树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关于韶关机场建设和复飞的事宜,近些年可谓议论纷纷,众网友更是关注有加。日前,韶关高层在接受采访时传递出振奋人心的消息:省委、省政府对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意对韶关机场项目而言是千载一时的机遇,市委、市政府也已下定决心与有关方面合作开展韶关机场项目,可以断定,韶关机场的建设问题已被摆上议事日程,韶关人民多年来指日可待的“机场梦”或许将在不久的将来见端倪!A . 对于B . 决意C . 千载一时D . 指日可待2. (2分) (2016高一下兰考期末)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像一江春水, 。 , , , , ,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享受着它所遭遇的一切。它聚集起许多细流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冲倒了层沙积土合成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它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 (2017高一上芮城月考) 名句填空 (1) 沁园春长沙中,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2)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 (3) 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_”,也要以之为师。 (4) 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 劝学中用“_,_”来说明君子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6) 中国是一个有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一句是:“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地位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药。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它其实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B .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C . 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D . 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B .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C .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D .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B .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C .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D .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5. (18分) (2015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鸟群高亚平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畔渠头觅食。我望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感到异常亲切。然而,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总少了一些什么,是什么呢?是鸟群。那种一到秋天,便一群一群的,于空中盘旋起落呼啸而过的鸟群。在我童稚的心灵里,在我少年无羁的记忆里,鸟群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观。我的家乡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终南山,北靠少陵原,东傍一片丘陵,西依神禾原。川地中有无数的溪渠沟汊穿流其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记忆中,少年时代家乡的鸟似乎特别地多,房前屋后,水湄旷野,到处可见到鸟儿们飞翔的身影,觅食、嬉戏的踪迹。我家的门前是一道小溪,缘溪边生长着两排高大的树木,树木多为白杨、榆柳,也有一棵苦楝。树木的顶端有许多鸟窝,小巧玲珑的斑鸠窝,棕色硕大的喜鹊、铁老鸦窝,还有白鹤窝、黄鹂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窝。至于燕子和麻雀,它们的窝多筑于人家的檐下屋内,树上找不到它们的巢穴。因了这个缘由,故而,我一年四季可以听到鸟儿们的鸣啼。春天,草木萌动,乡间便是一片欣欣向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大雁北迁,它们开始忙碌筑巢。杜鹃声声,黄莺乱啼,麻雀亦叽叽喳喳,让人觉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我常常于酣眠中被窗外树木上的鸟鸣声惊醒,睁眼一看,外面已是一片明媚;阳光已越上了窗棂,爬上了树木梢顶。这时,我的心情便无限愉悦,穿衣、起床、吃饭。邀上小伙伴们,奔向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掏鸟蛋,或用自制的弹弓打鸟。鸟往往罹弹而殒,鸟蛋也往往被我们从树洞鸟窝中摸出,这些都被我们用湿泥裹了,放在火中烧透烤熟,洒上从家中偷出来的盐巴,分而食之。那种甘美、醇香,让我至今难忘。一首外国歌谣这样唱到:“夏日来了,令人回忆。”其实,令我回忆的鸟群,在家乡的夏日里是绝然看不见的。这并非鸟儿不多、不能成群的缘故,而是因为鸟儿们这个季节正忙于繁殖哺育后代;或者耐不得炎热,藏进绿树丛中。整个夏天,其实是鸟儿最多的时候,它们不扎群,亦不大鸣叫,只是在蓊蓊郁郁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只有到了傍晚,百鸟噪林的时候,你才可感到鸟儿的繁多,鸟群的庞大。一次,我和几位伙伴在树林中找蝉蜕,耐不得鸟儿的聒噪,我随手捡了一块石头,向树枝间使劲扔去。随着一声哀鸣,一只麻雀便若一片骤遭虫蛀霜打的树叶一样,从树枝间掉了下来。受惊的鸟儿“轰”地一声飞向天空,霎时间,鸣声一片,黑了头顶上的一片天空。然而,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家乡秋天原野上的鸟群。几场秋风、几场秋雨之后,故乡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黄了。于丽日下,于澄明的碧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道魅人的风景,那就是雁阵。大雁们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嘎咕嘎咕地鸣叫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由北而南,渐去渐远,以至于无,令少年时代的我,生出无限的畅想。而呼啸的麻雀群,若风暴骤起于萍末,在庄稼地的上空,在乡场,刮来刮去,亦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有时,麻雀群停驻在十几棵光秃秃的树上,树上便立刻像长满叶子。这些叶子在叫嚷着,吵闹着,让人觉出一种无限的生意。至于灰喜鹊,它们往往也在这个季节一大群一大群地从村庄的上空飞过,从原野上飞过,不知从哪里来,亦不知往哪里去了。还有一种鸟,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专门吃柿子。也是大群地来,每次来,家乡的柿子便会遭一次劫。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在摘完柿子后,往往还给树上留下几个,供这些迟来的鸟儿们吃。曾几何时,家乡的鸟群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消失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变迁,使河流干涸,树木减少,鸟群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供栖身、生存的家园。现在,家乡广袤的原野上偶尔还能见到麻雀群。但在我看来,亦没有记忆中的庞大、壮观了。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繁衍,但我们谁愿意面对一个没有鸟群的明天呢?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翻捡着少年时代的记忆,于心灵深处默默地呼唤:归来吧,我的鸟群!(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作者回到故乡,感到异常亲切,却因为没有看见过去那种秋天时节一群一群的鸟儿在天空翻飞的景象,心里若有所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B . 作者的故乡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鸟群是作者童稚的心灵中和少年的记忆里令人陶醉的景观。C . 第段写作者少年时代早上穿衣、起床、吃饭,然后和小伙伴们到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等,意在突出作者小时候天真、活泼、淘气和爱鸟。D . 作者家乡有一种专吃柿子的鸟,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甚至还在树上留下几个柿子,让迟来的鸟儿们吃,这体现了家乡人浓浓的温情。E . 全文以故乡的鸟群为叙写对象,以记忆中的故乡的鸟群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消逝的不舍这一主题。(2) 本文围绕“鸟群”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请具体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3) 第段运用了比喻、烘托、视听结合等手法,请选择两种手法赏析。(4) 作者最后说:“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作者为什么“说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9高一上泸西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南宋)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B .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C .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D .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 (11分) (2016高二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 , 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母忧解职。起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伏败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摄其事,兼督团营。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之,帝报从之。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旨从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帝不悦,下旨谯让。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邦瑞皆以为不可。鸾大憾,益肆谗构。会邦瑞复陈安攘大计,遂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居数日,大计自陈。竟除名,以赵锦代。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邦瑞严毅有识量。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节选自明史王邦瑞传,有改动)【注】蓟州:蓟州镇,即下文“蓟镇”,今名蓟县,在天津市最北部,为明九边重镇之一。安攘: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冠带:戴帽束带,泛指官吏。(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B .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C .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D .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生”是明清时期对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B . “忧”指居丧。一般来说,古代官员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亲去世,官员必须辞官,办完丧事后再出来为官。C .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长官。明代,左侍郎的职位要比右侍郎的高。D . “郭”是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古时,内城叫城,外城叫郭,皆用作防御工事,后来城郭泛指城市。(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邦瑞有气量和才识,做诸生时,山东一带盗匪蜂起,他就向知府上呈平定盗匪的十四条建议。B . 王邦瑞谙熟军务,他总督九门时,因丁汝夔下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他提出的合理建议,皇帝都同意了。C . 王邦瑞善剿盗寇。他曾经剿平了泾、邠大盗李孟春,还设伏击败了乘河水结冰进犯宁夏的敌寇。D . 王邦瑞仕途坎坷。由于仇鸾的诬陷,皇帝对他的信任渐渐转移。导致其最终被免官;仇鸾被杀十年后,皇帝才让他官复原职。(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之,帝报从之。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8. (11分) (2017高一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无罪岁 岁:年成B . 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孝顺父母C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吃D . 斯天下之民至焉 至:到(2)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 以五十步笑百步C . 申之以孝悌之义D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3) 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 . 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桑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 .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D . 节选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20高二上百色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8月,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影片中,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和“若命运不公,我就和它斗到底!”等话引起共鸣,催人奋进。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坏角色”。他是个“孤独的熊孩子”,所有人视他为妖怪,没人愿意跟他玩。但是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哪吒这个“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家长看完电影后说:“电影中哪吒的父母和师父太乙真人,是一个配合得当的教育团队,尽管他们也不是做得十全十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任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力量,不要强求孩子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信人:王明)给材料中涉及的其中一个人物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3-1、3-2、3-3、3-4、3-5、3-6、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1、4-2、4-3、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1、7-2、7-3、7-4、8-1、8-2、8-3、8-4、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