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大跨、小间距配线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二审修改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900891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大跨、小间距配线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二审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铁大跨、小间距配线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二审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铁大跨、小间距配线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二审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大跨、小间距配线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研究李源潮(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摘要: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站后配线段全长约376m,分别采用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及“CRD”工法施工,具有断面多、跨度大、间距小、工法多、工序转换多、跨度大、间距小等特点,且穿越卵石层,设计施工难度较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工程类比,确定了“从大洞向小洞(纵向)、先小洞后大洞(横向)”的施工顺序,解决了不同断面与工法的合理过度及小间距隧道施工相互影响问题。采取构造梁柱体系、错开破洞及分段拆除临时支撑的方法,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受力合理转换。针对卵石地层松散、胶结差的特点,选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艺打设管棚超前支护,为大断面隧道顺利穿越卵石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关键词:大跨度 小间距 大跨度 配线暗挖隧道 卵石地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 Research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Large Span、Small Spacing Tunnel Group Crossing Pebble BedLi Yuanchao(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Beijing, 102600)Abstract:Bench cut method, double side drift method, and CRD was used for the 376m-long tunnel behind Daguanying Station of Beijing Metro Line 7, which features multiple cross sections, large span, small spacing between tunnels, various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frequent changes of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Pebble bed brings more difficulty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s. B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analogy,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was finalized, that is from large tunnel to small tunnel longitudinally, and from small tunnel to large tunnel transversally, facilitating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and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unnels with small spacing. For ra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es dur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al beam column system was used, and tunnel excavation at intervals, and dismantling of temporary support section by section was implemented. To deal with the loose pebble bed with poor cementation, DTH hammer drilling with simultaneous casing was used to make pipe roof support, 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unneling in pebble bed. Keywords:large span, small spacing, mining tunnel group, pebble bed121 工程概况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站后配线段长约376m,沿广安门外大街敷设。广安门外大街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交通繁忙。道路两侧主要为高层楼房及商业文化中心。区间正线左右线线间距为17m,存车线与左线线间距为4.2m。经研究,配线段采用暗挖法施工。暗挖段平面图见图1。图1 暗挖段平面图1.1 地下管线暗挖段需下穿多条重要市政管线,主要有:800污水管2条、1600雨水、300污水、500雨水、16001800热力方沟;500中压燃气、50003000热力隧道、23002100热力隧道等。暗挖段典型断面图见图2。图2 暗挖段典型断面图1.2 地质概况根据地勘报告,暗挖段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粉土填土层、卵石5层、卵石层、卵石层等。隧道主要穿越卵石层,密实,D大20cm,一般26cm,含量约70,中粗砂填充,级配较好,局部含粘性土透镜体。隧道拱顶位于卵石层,中密密实,D大15cm,一般24cm,中粗砂填充,级配较好,碎石土含量约70。本段地下水为潜水(二),分布连续,水位埋深约25.2027.00m,大致位于隧道底板附近。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中粗砂1层,为强透水层。本段隧道覆土厚度约为16m。暗挖段地质纵断面图见图3。图3 暗挖段地质纵断面图1.3 隧道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根据断面大小,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确定了隧道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见表1。其中“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分别采用四导洞、六导洞开挖及支护。超前小导管长度均为2.0m,每榀格栅钢架打设一环。断面H、I、J打设的管棚长度分别为18m、24m、24m。表1 隧道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断面(宽高)施工方法超前支护(环间距0.3m)初期支护二次衬砌C40钢筋混凝土喷射C20混凝土6.5钢筋网150150格栅钢架间距(m)纵向连接筋A/B(6.56.9)台阶法DN25超前小导管250mm单层满铺0.5双层300mmC(8.27.47)CD法DN25超前小导管300mm双层满铺0.5双层400mmD(10.358.27)CRD法DN25超前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500mmE(9.657.82)DN25超前小导管300mm双层满铺0.5双层500mmF(11.28.47)DN25超前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600mmG(12.259.22)双侧壁导坑法DN25超前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600mmH(14.19.97)108管棚+DN25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700mmI(16.310.9)108管棚+DN25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800mmJ(16.911.6)108管棚+DN25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800mmQ(13.510.12)DN25超前小导管350mm双层满铺0.5双层700mmP(98.98)CRD法DN25超前小导管300双层满铺0.5双层6002 本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本工程重点和难点有:(1)暗挖下穿城市主干道、人行天桥及市政管线,需保证施工安全,减少地面沉降及管线变形,确保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及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营。(2)暗挖段共有10余个断面,断面类型多、跨度大,分别采用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及“CRD”工法施工,施工时分块多、工序转换多,设计施工难度较大。(3)左右线隧道之间的净距在0.5m10.04m之间,均属小间距隧道。尤其是断面D与H、G之间的净距仅0.5m和2.25m,断面A与断面J、I之间的净距仅0.7m和1.3m。施工时,小间距隧道的相互影响,会引起围岩松动圈叠加,增加了施工风险和沉降控制的难度。(4)施工时结构的受力转换难度较大,在施工通道开辟工作面、工法转换及临时支撑拆除阶段尤为突出。(5)隧道下穿卵石层,卵石层的不稳定性增加了暗挖施工的风险。3 关于隧道开挖方案的研究近距离暗挖施工时,围岩被多次扰动,并相互叠加。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变化以及开挖成洞后围岩应力分布和开挖方法、各洞开挖的先后顺序是密切相关的。再加上本段隧道下穿卵石层,卵石层的松散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结构受力条件更加复杂。为尽量减少相互影响,保证施工安全,需要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为了了解暗挖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围岩和地表变形机理,为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两种开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见图4。a 方案一 b 方案二图4 开挖方案简图3.1 计算模型利用MIDAS-GTS岩土计算软件,采用地层-结构模式对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模型如图5所示。计算模型上取至地面,下取至隧道底部以下15m,两侧各取30m,模型共划分为5750个计算单元。模型中,土体按实体单元模拟,结构按壳单元模拟,作用在单元上的体力和面力根据静力等效条件按虚功原理转换到各个节点上,模拟隧道开挖效应的释放节点荷载根据围岩自重应力场计算。岩土的本构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屈服破坏准则选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计算模型两端采用水平约束,底部则采用竖直约束12345。图5 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有关参数见表2。表2 计算模型参数表地层代号名称泊松比容重(kN/m3)摩擦角()粘聚力(kPa)粉土填土16.51085圆砾卵石0.2521450卵石0.221480卵石0.2221.54801强风化泥岩0.2619.613.814钢筋混凝土结构0.2253.2计算结果及分析计算结果见图6。限于篇幅,此处仅列出了两种开挖方案单洞完成后及双洞完成后的沉降云图。a 方案一b 方案二图6 地层沉降云图方案一、方案二计算结果对比情况见表3。表3 计算结果对比表开挖步序方案一(mm)方案二(mm)拱顶沉降地面沉降拱顶沉降地面沉降1-7.01-2.46-7.42-2.522-12.34-5.02-16.34-6.343-9.61-7.65-7.71-9.784-16.46-12.78-18.36-13.575-7.99-14.27-28.05-19.386-15.43-15.48-33.85-21.467-8.67-18.88-8.43-23.588-17.26-26.23-24.59-25.679-28.87-28.16-12.83-27.5910-34.18-29.37-29.27-28.12由表3可以看出,开挖阶段的拱顶最大沉降分别发生在第10步和第6步,分别为-34.18mm、-33.85mm。这两步均为“双侧壁导坑法”下台阶中导洞开挖阶段;方案一开挖阶段引起的地面沉降略大于方案二,但均小于30mm,满足有关要求。综合考虑两种开挖方案的优劣,推荐采用方案一的开挖方式。其好处是:小断面隧道先行施工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为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依据6。同时,小断面隧道施工时,采取了对中间土体进行加固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大断面隧道的地质条件。另外,后行隧道开挖时,先行隧道可能存在偏压问题,采取小断面隧道先行,易于采取措施处理偏压可能带来的拱顶开裂、整体偏移、拱脚外张等问题。4 关于施工总体筹划的研究为满足洞通计划要求,设计阶段考虑了两处施工竖井及通道:1号施工竖井与达官营站东端施工竖井结合,施工通道与正线相交段位于渡线区。利用施工通道垂直于区间隧道方向设置的特点,取消了大断面暗挖隧道,简化了施工工序,改善了作业环境。2号施工竖井及通道与区间风道结合设置,同时满足盾构到达及吊出要求。工程开工后,因2号施工场地征地困难,原定工期难以保证。为确保工期,在区间中部增加了3号施工竖井及通道。1号施工通道需双向破洞施工。施工顺序为:1号施工通道初支H断面、J断面管棚施工A、D断面小导管与注浆横通道梁柱框架体系体系A、D断面暗挖初支A、D断面隧道内向小间距段中间土体注浆加固H断面暗挖初支(15m后)J断面暗挖初支J、H断面二衬。2、3号施工通道均单向施工。2号施工通道施工顺序为:2号施工通道初支右线P断面小导管与注浆右线P断面暗挖初支(15m后)左线P断面小导管与注浆左线P断面暗挖初支P断面二衬。3号施工通道施工顺序为:3号施工通道初支A断面小导管与注浆A断面暗挖初支(15m后)F断面小导管与注浆F断面暗挖初支A、F断面二衬。除左线断面P-Q转换是从小断面向大断面施工外,其余均按从大断面向小断面进行,这对快速施工、确保安全较为有利67。台阶法施工时,上下台阶错开控制在56m内。“CRD”工法施工时,各洞室超前距离控制在(11.5)D(D为洞室开挖宽度)之内,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每个洞室分上、下2个台阶开挖,邻近洞室之间纵向错开1015m,每个台阶纵向步距控制在56m内,且每个台阶均需预留核心土。对“CRD”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来说,前一导洞的格栅钢架安装位置、垂直度、竖向平面内钢格栅旋转等均会影响到后续各导洞格栅安装质量和安装速度,进而影响到初期支护的整体施工质量。尤其对于双侧壁导坑法来讲,双侧壁导坑开挖及支护进尺协调一致,在中洞区域施工时才能实现每榀格栅钢架均能圆满拼接成环。因此,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并及时支护,重视锁脚锚管的作用,才能有效控制格栅安装质量。对小间距隧道而言,同样也需要步距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先行隧道施工时为中间土体加固及后行隧道格栅钢架锁脚锚杆预留的条件得以实现。5 关于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案的研究铁路隧道设计规范98规定,在级围岩暗挖法施工条件下,两座隧道的净距小于5.0B(B为隧道开挖断面宽度)时,即为小间距隧道。本段左右线之间的净距在0.5m-10.04m之间,均属小间距隧道。尤其是左线断面D与右线断面H、G之间净距仅0.5m和2.25m,右线断面A与左线断面J、I之间的净距仅0.7m和1.3m。5.1 小间距隧道间土体加固措施从隧道施工顺序可知,先行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土体进行了第一次扰动,伴随着施工过程,隧道周围的围岩应力重新进行分布并达到相对稳定。待后行隧道开挖时,对两座隧道之间的土体进行了第二次扰动,应力将重新分布。这使得小净距隧道间夹持的土体变得松散,强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因此,小间距隧道施工应尽量减少对中间土体的破坏,使其尽量维持原始应力状态,能承受一定的被动抗力,减少地层损失和沉降,同时有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在减少对中间土体的扰动和破坏同时,还应想办法对其进行加固,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已有资料表明,中间土体未注浆时地表的沉降要明显大于注浆时的地表沉降,中间土体的注浆对于加强隧道的稳定性、控制地表沉降的效果非常明显109。因此,对间距不足3m的隧道间土体进行预加固处理很有必要。在先行隧道开挖后,在紧邻后行隧道侧沿径向打设注浆孔,放入DN32、长3m的注浆锚管,管上钻10mm注浆孔。管间距0.5m,梅花型布置。待先行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一定长度后、后行隧道开挖之前,对两隧道间所夹土体采用渗透注浆加固。注浆浆液为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1.01.5MPa。为增加中间土体的刚度,在后行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向先行隧道侧打设22 mm砂浆锚杆,长度为1.83.0 m不等,纵向间距0.25m,环向间距1.0m.锚杆沿格栅钢架两侧布置,并和左右线两侧格栅钢架焊接牢固,形成共同受力体,很好地保证支护体系的稳定。见图7。图7 小净距隧道中间土体加固措施另外,为减少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在开挖后行隧道的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超前支护,控制循环进尺,及早封闭也很有必要。5.2 后行隧道上半断面格栅钢架固定措施左线断面D与右线断面H之间净距仅0.5m,右线断面A与左线断面J之间的净距仅0.7m。因间距太小,当左线断面D及右线断面A施工完毕,在断面H、J上半断面施工时,近断面D及断面A侧的拱部钢架拱脚无设置锁脚锚杆的条件。而格栅钢架的稳定对于防止坍塌和控制沉降至关重要。因此采取如下措施:在先行隧道的外侧预埋22钢筋,待后行隧道施工至该段时,按实截取伸入到后行隧道开挖轮廓的预埋钢筋,然后,将后行隧道的格栅钢架与先行隧道预留钢筋焊接;在后行隧道施工时创造条件,将拱部格栅钢架与超前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进行焊接,充分利用大管棚及小导管的纵向棚架作用,减小格栅钢架脚部的荷载。6 关于不同断面与工法的过渡方法研究本段隧道施工时,存在断面之间的转化、工法之间的转化,而工法之间的转化牵涉到安全问题,因此,需要认真研究。76.1 断面D断面C之间的转化D、C断面封端采用厚350mm的喷射混凝土,设22钢筋(水平间距250mm、竖向间距500mm)、工字钢(工22a)、锚管,锚管规格为DN32,L3m,1m(局部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并进行注浆加固。锚管与堵头钢架或者连接钢筋焊接,保证堵头墙的稳定。堵头墙处后施工断面格栅钢架处理原则:加设节点板焊接,另一侧按附加格栅主筋处理,主筋与中隔壁格栅焊接,焊接长度10d,封闭成环。详见图98。各构件均采用单面或双面搭接焊,单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较小者钢筋直径),焊缝高度均不小于8mm。焊缝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及监测情况,必要时在节点板位置,两节钢架主筋之间均加焊一根与主筋等直径的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图8 断面DC转换示意图76.2 断面G断面F之间的转化断面G、F封端采用厚350mm的喷射混凝土,设22钢筋(水平间距250mm、竖向间距500mm)、锚管,并注浆加固。锚管规格为DN32,L3m,1m(局部根据现场情况调整),锚管与堵头钢架或者连接钢筋焊接,保证堵头墙的稳定。堵头墙处后施工断面格栅钢架处理原则:加设节点板焊接,另一侧按附加格栅主筋处理,主筋与中隔壁格栅焊接,焊接长度10d,封闭成环。详见图109。各构件均采用单面或双面搭接焊,单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较小者钢筋直径),焊缝高度均不小于8mm。焊缝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及监测情况,必要时在节点板位置,两节钢架主筋之间均加焊一根与主筋等直径的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10d。由于G、F断面转换处存在两榀格栅在同一平面,所以G、F断面转换处特制一榀H断面格栅与一榀G断面格栅,在地面拼装好之后再运至现场进行初支施工。由于G断面为双侧壁导坑法,F断面为CRD法,所以并不具备顺序开挖的条件,只有当G断面封端完成后,方可进行F断面的初支施工。F断面初支按先后顺序间隔15米开始破除F断面左上导洞、左下导洞、右上导洞、右下导洞,并预留核心土。图9 断面GF转换示意图57 关于受力转换问题的研究57.1 施工通道边墙破洞时的受力转换1号施工通道需要双向破洞施工断面A、D、H、J,需要破除的初期支护面积较大,若随意破洞施工,因地层本身已受到多次扰动,破洞时将土体侧压力释放,将会对施工通道结构形成较大偏压,容易引起地层沉降、坍塌或失稳,对地下管线及地面交通也极为不利。因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施工通道初期支护完成后,设置梁柱框架结构体系,利用其整体稳定性好的优势,解决受力转换问题,为破洞施工创造条件。见图10。破洞施工应在梁柱框架体系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图10 梁柱框架体系平面图(2)采取先小洞后大洞的对角破洞的方式,即按照A、D、H、J的破洞顺序,减小破洞带来的风险。好处是:小断面先行施工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为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依据7。同时,小断面隧道先行施工时,采取了对中间土体进行加固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大断面隧道的地质条件。另外,后行隧道开挖时,先行隧道可能存在偏压问题,采取小断面隧道先行,易于采取措施处理偏压可能带来的拱顶开裂、整体偏移、拱脚外张等问题。(3)在施工通道初期支护完成后,提前施做断面H、J设置的超前大管棚与小导管注浆联合支护措施。因超前支护措施改良了1号通道附近的地层,对提高1号施工通道的整体稳定性,减少破洞施工的风险也是大有好处的。2号、3号施工通道均单向破洞施工,根据工程经验,采取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错开破洞的方式,受力体系转换是易于保证的。57.2 临时支撑拆除时的受力转换二次衬砌施工之前必须先拆除隧道内的临时支撑,临时支撑的拆除必然会打破结构系统原有的平衡,特别是在软弱围岩地层中尤为突出。已有的计算结果表明810,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竖撑的拆除会使拱部的弯矩急剧变小;在拆撑的第一步边墙和拱脚的弯矩都较大;临时支撑拆除完后,边墙弯矩急剧减小,而拱脚弯矩将继续加大。因此对于大跨度隧道如何确定合理的拆撑方案,既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又有利于加快二衬的施做,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拆撑方案应考虑结构受力转换、二衬施做的难易,并尽量减少施工缝,增强二衬的防水功能。在强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大断面隧道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拆撑顺序,在下导洞支撑拆除后可马上施做仰拱二衬,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剩余支撑,架设脚手架施做拱部和边墙。拆除支撑时应采取逐段拆除的方法,纵向分段不宜过长。拆除前应先做试验,在中隔壁上割7mm10mm长度的槽,看是否变化,怎样变化。通过试验段取得信息化数据,指导下部施工。拆除支撑时应做好受力体系转换,特别要对断面的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加强监测,根据受力监测情况必要时加设临时钢支撑。8、关于卵石地层超前加固方案的研究本段隧道拱部主要为卵石层,洞身穿越卵石层。而砂卵石地层是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其基本特征是结构松散、孔隙大、无胶结,呈大小不等的颗粒状,颗粒之间是点对点传力,无粘聚力,尤其在无水状态下地层反应灵敏。当隧道开挖时,若围岩稳定性不足,或卵石层松动,很容易破坏原来的稳定状态,在开挖面上方引起较大的松动范围,使开挖面和洞壁失去约束而产生不稳定,甚至引起较大的地层沉降。卵石、砾石越多,粒径越大,扰动程度就越大。因此,需要采用超前支护措施。在北京市类似工程建设中,小导管超前支护或大管棚+小导管联合超前支护应用较多,在保证施工时地层安全稳定、控制地表沉降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其中小导管支护也可称之为“小管棚”,最为常用。大管棚支护刚度大,主要使用在暗挖隧道进洞、下穿重要管线等特殊地段。此时,为防止管棚间及管棚下土体塌落,造成大面积超挖,在大管棚钢管的间隙中,附加小导管支护,使大管棚、小导管与初期支护形成强有力的棚架结构体系,共同承受上部荷载。本工程中,因断面H、I、J跨度及高度较大,且断面H、J需要从1号施工通道边墙破洞创造施工条件,因此采用了108大管棚+DN25超前小导管的联合支护措施,其余断面均采用DN25超前小导管支护。大管棚的常规做法是,在隧道开挖前,使用地质钻机在开挖轮廓线外按设计参数埋设钢管并压浆。但管棚成孔精度低,在钻孔施工前设置初始外插角,希望可以抵消钻孔精度不高产生的误差。但因为“盲打”,在隧道开挖后往往发现管棚侵限1112。尤其在砂卵石地层中成孔更难,即使成孔,在拔出钻杆、插入管棚前,因砂卵石地层自稳性差,极易坍塌。因此需一套较完善的大管棚施工方法。经过咨询和试验对比,潜孔锤跟管钻进打设管棚是一种很好的施工方法,适合于砂卵石地层。其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铺设“H”形钢轨道设备组装调试埋设孔口管调试钻机(方位、倾角)钻具组装进孔导向钻进回次加尺(接线、接口补焊)孔斜测量导向钻进直至设计深度终孔回取探头盒管内及环状间隙注浆移至下一孔位。并在本工程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1314。9 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根据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本工程监控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及洞外观察;地表沉降;邻近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管线沉降及地下水位等。其中地表沉降及管线沉降本暗挖段监监控控量测测点点布置如图11。2211图11 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以下选取断面测线1-1、2-2进行分析。测线断面1-1紧邻1号施工通道,目的是监测施工通道破洞施工引起的地表和管线变形情况,在施工通道附近布置了地表沉降(DB)、电力管线沉降(DGXC)、雨水管线沉降(YGXC)共6个测点,截至2012年12月5日,沉降曲线如图12所示。图12 断面1-1测线各测点沉降曲线其中第一次测量值为初始值。1号施工通道破洞施工对应测次依次为:第78、99、104、110(断面D)、133、143、146、168、176、197(断面H)测次。各测点按图例自上而下顺序发生的最大沉降值依次为-38.03mm、-45.61mm、-37.34mm、-38.79mm、-29.07mm、-30.21mm。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第90测次附近出现的沉降陡坎是2012年4月12日至2012年5月30日累加引起的。除此之外,各测点沉降比较平缓,沉降速率满足规范要求。断面测线2-2位于间距仅为0.5m的断面D与断面H上方,布置了地表沉降(DB)、电力管线沉降(DGXC)、上水管线沉降(SGXC)、雨水管线沉降(YGXC)共7个测点,截至2012年12月5日,沉降曲线如图1113所示。其中第一次测量值为初始值,各测点按图例自上而下顺序发生的最大沉降值依次为-20.66mm、-49.20mm、-37.20mm、-23.91mm、-37.09mm、-21.25mm、-34.43mm。其中测点6原测点被破坏,重新布置测点后进行监测。各测点沉降比较平缓,沉降速率满足规范要求。图13 断面2-2测线各测点沉降曲线10 结语本工程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二次衬砌施工已经过半,初步表明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措施是适当的。总的体会是:(1)针对砂卵石地层应选择适宜的超前加固措施,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避免坍塌;应重视超前支护,确保支护效果;应重视锁脚锚管的作用,稳固拱脚。在卵石地层进行暗挖隧道施工,应特别重视初期支护背后压浆工序的作用。因为该工序能够弥补网喷混凝土工序的不足,填充初期支护与土体之间的空洞,这对抑制地层损失、控制地表下沉、保护地下管线非常有利。(2)配线段暗挖隧道断面形式多变,工法转换多,结构受力复杂。通过结构处理,基本上实现了从大断面向小断面的施工顺序,工法转换和工序衔接简便,有利于保护围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3)大跨度、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时,应综合考虑时空效应,做好受力体系转换,尽量减少相互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做好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指导施工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 吴波,李静,高波.地铁渡线隧道施工性态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J,地下空间,2003(4):347-3512 周维垣,杨强.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 刘芳,谭忠盛,董志明,北京地铁渡线暗挖隧道施工力学分析J,铁道建筑,2006(3):41-434 蒋小锐,地铁渡线段大断面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105-1075 蒋小锐,地铁渡线段不等跨暗挖隧道施工方法有限元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103-105白伟,陈中,地铁区间渡线段隧道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6(4):45-48,526 黄俊,北京地铁5号线区间渡线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2005(7):80-8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刘魁刚,王文正,裴书锋,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法快速施工技术,现代隧道技术,2011(10),15-207 白伟,陈中,地铁区间渡线段隧道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6(4):45-48,528 雷震宇,郭庆海,周顺华,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拆撑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4):237-2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10 刘魁刚,王文正,裴书锋,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法快速施工技术,现代隧道技术,2011(10),15-2011 郭景伟,张利娜,砂卵石地层暗挖地铁渡线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10(4),85-87,10112 刘明,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市政技术,2011(2):82-83,8613 张利娜,郭英杰,砂卵石地层地铁大断面隧道暗挖超前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增刊:221-225黄金龙,砂卵石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11(3):86-88以下为赠送的简历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性别:女民族:现居地:广东省出生年份:198*9政治面貌:党员身高:164 cm教育经历2006-092008-07广州医学院所学专业:护理学类获得学历:大专工作/实习经历2008-072009-07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单位规模:1000人以上 单位性质:国营 助理护士工作地点:广州市盘福路 下属人数:1 工作内容:在护士长和护师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付治疗,协助医生护士抢救,完成病人的输液和指导病人正确服药及心理健康宣教,根据医嘱完成病人的输血工作,病人进行化疗时要负责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人自我评价我是一个充满自信心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女孩,经过1年多的临床工作,强烈认识到爱心、耐心和高度责任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血液内科一年的锻炼,让我学会了很多血液科及大内科的知识,临床护理和急救更加磨练了我的意志,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操作能力和水平。自信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实现了从护理实习生到内科护士的飞跃,有信心接受一份全职护士工作。当然一年的时间不可能完全达到专业护士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护理工作尽职尽责!专长描述1.能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应变能力强,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学习,因而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中; 2.擅长对常见血液病、多发病进行观察和护理; 3.熟练掌握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的操作,对急救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技术重难点基本掌握; 4.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基本技巧有一定地认知。 目前就读于广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一年级。暂未命名意向职位:护士期望薪资:2000-3000工作地点:广东省语言能力英语读写:(良好)听说:(良好)相关技能计算机(良好)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滑旱冰、张卢良性别:男邮箱:qqjianli_l90民族:汉族婚姻状况:未婚体重:74 kg出生年份:QQ:123456现居地:上海身高:174 cm教育经历2010-092013-07人民大学所学专业:网络工程获得学历:本科工作/实习经历2013-08现在XX公司网络工程师相关技能网络工程相关(精通)自我评价积极乐观,观察能力强,能够理智思考问题;个性开朗,适应新环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求职意向意向职位:网络工程师期望薪资:7500工作地点:上海语言能力英语读写:(熟练)听说:(熟练)兴趣爱好爱好看球、滑冰扫一扫,手机查看本简历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