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900815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相比,有“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在认真比较研读后,我概括为“三不变”和“三变”:“三不变”,即坚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不变,坚持“语文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型不变,坚持学习、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不变;“三变”,即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调整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确立汉字教育的独立地位。不管是不变的思想理念还是变化的创新举措,都将对语文课程实施带来深刻的变革。本文试从“三大变化”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做一阐述,以抛砖引玉、求教方家。一、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无论是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实验稿课标都没有对“语文课程是什么”(即“课程性质”)做出明确界定,给语文教师和教学带来不少麻烦和困惑。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够明确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2011年版课标最大的进步或者说最大的理论突破,就是直截了当地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课程性质”第一句话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洁明了,掷地有声。这一定义有三个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怎么理解?首先,语文课程是“综合性”的、不是单一性的,是“实践性”的、不是纯理性的。尤其是“实践性”,实验稿课标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确,并且为广大教师接受,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011年版课标还加上一句,“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明确了实践的主要途径、过程和量,即“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和“大量的”。但是,如果只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还不足以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诸如数学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科学课程等区别开来,因为极少有“单一性”的、“纯理性”的课程。因此,这三个关键词最核心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为其他课程的核心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样定性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诸如把思想性强的课文上成品德课、把科普性强的课文(如说明文、科学小品文)上成科学课、把剧本或文学性强的课文上成表演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语文素养无关(2011年版课标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等等。其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它“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回答完“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之后,紧接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特点明确界定,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与形式、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管教师的特长和风格多么迥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调整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2011年版课标明确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核心目标。在2011年版课标中,凡“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运用”“语文综合运用”)出现15次之多,超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词出现13次),成为最热词。如,在“前言”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外延进行界定,“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明确“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总目标与内容”中规定习作要“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口语交际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特别强调“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然而,不管是教学大纲还是实验稿课标都表述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或“祖国语文”)”,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为什么2011年版课标把“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删去?这一表述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变化?1“运用”涵盖“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运用”指“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理解”就是“懂;了解”。那么,语言文字运用,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特性加以利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特性加以利用,就基本能够“懂”或“了解”语言文字的特性了。当然,由于我们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即我们的母语,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刻不用,因此,也有不一定理解就能运用的情况,再加上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有时他没有学过或不理解的书面词汇也能在口语交流中运用,如,没有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三岁小女孩,却能运用“马上”一词交际。一天中午,午饭已经煮好,邻家小女孩却要出去玩。她妈妈叫道:“娜娜,饭都煮了,还去哪?”她立刻回答:“我马上回来。”此其一。其二,从布鲁姆认知心理学对能力层次分类看,“理解”能力较“运用”能力低一个层次,“运用”以“理解”为基础,要“运用”必先“理解”、能“运用”必已“理解”。2.“理解”本身也是运用语言文字。如,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孩子,人最宝贵的不是粉红裙子和芭比娃娃,不理解“民主”的意思。请看师生之间的对话:师:请找出“民主”一词所在的语句。生:如果老师不管小朋友是不是高兴,那就是一个不民主的老师,心里没有小朋友的老师,也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师:那么,怎样的老师是民主的老师呢?生:老师要管小朋友是不是高兴。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比如,我周末不高兴去上“奥数班”,妈妈就不逼我去。我妈妈是民主的,如果逼我去,就是不民主的。师:很好!这段对话,既是引导四年级学生理解“民主”的意思,也是运用“民主”一词进行交际。换言之,在具体语境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够运用,就理解了。3力促阅读教学“华丽转身”。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效益之所以被诟病,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在“内容分析”上打转转,或“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得意忘言(其实,“意”也没好好“得”或不是学生自己所得),阅读教学窄化为课文教学甚至于“内容分析”。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以课文(或阅读材料)为例子教学生会阅读、进而爱阅读、终身阅读。什么是“阅读”?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承载信息,表达对人生、对世界、对自然的观点和内心审美体验的,内容与形式并驾驱、得意得言两不误、工具人文相统一。同时,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汉字教育,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质量。三、确立汉字教育的独立地位当下,学生(包括成人)的汉字书写了草、错别字多,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五:一是没时间。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试问,完成这个任务,师生在课堂上花了多少时间、尤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字,花了多少时间?不多!回家抄写生字是常态!二是没兴趣。由于抄写生字变成被动的枯燥的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对汉字的文化和美感毫不知觉,兴趣索然。三是缺乏科学指导。汉字本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有着内在联系和特定规律,然而由于教师本身对汉字科学知识的掌握有限,识字写字指导难以到位,如,五年级的学生把“鸟栖虫居”的“栖”字右边写成“酉”,老师只会强调“要认真,不要多写一横”,连“栖”是形声字,右边“西”表示读音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老祖宗造“西”和“酉”的理据,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栖”的右边一定是“西”而不能是“酉”了;其次,学生在写字练习时,老师基本不在场,谈不上及时地针对性地指导。四是负担重。从“会写”的量来说,12个学期会写2500个字,平均一个学期会写200个左右、一周写10个左右、一天写2个左右,负担并不重,但是,每个生字要抄写十遍八遍甚至更多,再加上每天的其他作业(中国孩子的家庭作业绝大多数是笔头的抄抄写写、写写抄抄),负担就不得了了。时间少作业多,要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写美观,可能吗?学生的字不了草才怪呢!五是用场少。电脑化时代,用笔头写字除了在学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什么用场呢?走上社会还有几个人用笔写字作文谋生?几乎没有!既然没有用,又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折腾如果写字单单只是为了写字、为了完成作业的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版课标可谓开出了一剂“猛药”、编创一套“组合拳”。一言以蔽之,确立汉字教育的独立地位。具体言之,一是转变汉字教育观念,确立汉字教育独立地位。识字写字不仅是阅读、作文的基础,也是做现代中国公民的基础;不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面对经济全球化、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汉语言文字运用带来挑战的当今世界,汉字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写字教学,力挽颓势。(1)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浓厚的识字写字兴趣、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对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提出明确的质量目标。(2)适当减负。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下调至1600个左右,会写字下调至800个左右;第二学段要求会写字下调至1600个左右。(3)科学指导。从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体现科学识字,提高识字效益:明确“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会认”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意、会写、会用;附上二个字表,一是300字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3500字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基本字表中的300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4)强化练字。一是给足时间、一是强化指导。明确“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5)加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在“评价建议”中对各学段提出具体要求,便于操作,如,“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2011年版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重新定位和重要举措,将对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给足时间。时间是前提条件,没有时间保证,哪来质量。仅就写字练习而言,课标明确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一是“教师指导”,二者互为前提,若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教师指导就会落空;若有时间而缺乏教师指导,质量就难以保证,只有时间和指导互相配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认为,“10分钟”和“教师指导”都是刚性要求、也是保底要求,是“每天的语文课”必须完成的任务,具体说,就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也是习作(写话)教学的任务(如,2011年版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都必须在课内完成。有老师问,到高年级没有那么多“会写”的生字可练怎么办?我的回答是:第一,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会写”的生字的确越来越少,但是要求越来越高,如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第二,“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练习,并不局限于书写“会写”的生字,“好词佳句”的积累、练笔作业、作文书写等都要当做练字的过程;第三,实践出真知。具体实践还需要一线教师的专业勇气和智慧,但不管怎样,引导学生爱写、写对、写好、写快,功德无量、不能动摇。2科学指导。依据汉字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指导,提高效益。汉字是表意文字,绝大多数汉字音形义联系紧密并有规律,掌握了,不仅能够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益,还能获得文化陶冶和审美享受;其次,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由爱写、写对、写好到写快。如,从第一学段着重培育识字写字的兴趣、运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把字写规范;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手的运动技能的成熟,第二、第三、第四学段,逐步要求写得好、写得快,达到“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第三学段)和“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第四学段)的目标。3着眼未来。让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写一手规范的漂亮的汉字,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善莫大焉。就眼前利益看,写一手好字,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够为学生进入高校提供方便。2011年12月29日北京晨报报道,日前人大、北理工、北邮等多所重点高校的2012年自主招生明确规定,考生须手写个人申请材料,从考生写字等细节“看出学生的态度”、“看出部分素质”。报道还透露“有关中学教育专家表示,在书写能力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能写手好字的学生在高考中更有优势,如高考作文印象分拿得更高,自主招生更能凸显个人特点。”今天写手好字对高校招生选拔有利,明天写手好字对社会招工用人也可能有利,这样的大好事,我们怎能不好好做?这不正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吗?诚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教授所言:“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它体现着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并非个人的学术专著,即使是参加课标研制修订工作的成员,他们对课标的理解与阐说也不等于就是最终结论。所以,在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用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去丰富对课标的理解。只有紧密结合实际,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期待着!期待着语文课程实施的又一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