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763161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知识细梳理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使之然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 古义: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_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七月既望()(2)假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木直中绳,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译文:_师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义:学识渊博的人古义:_(2)今之众人今义:大家 古义:_(3)小学而大遗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_(4)吾从而师之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5)师不必贤于弟子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_(6)年十七,好古文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_(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齐师伐我()师旷鼓琴()(3)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师道也()(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5)小学而大遗()(6)圣益圣,愚益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译文:_(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_(4)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_(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_(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译文:_赤壁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白露横江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_(2)凌万顷之茫然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义:_(3)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古义:_斗牛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古义:_(4)望美人兮天一方今义:美貌的人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之哀吾生之须臾()顷之,烟炎张天()耳得之而为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于月出于东山之上()托遗响于悲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歌窈窕之章()(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侣鱼虾而友麋鹿()(4)正襟危坐()(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不知东方之既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_(2)而今安在哉!()译文:_(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_(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_(6)相与枕藉乎舟中。()译文:_(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_(8)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9)渺渺兮予怀。()译文:_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今义:志趣一致古义:_(2)穷山之高而止今义:贫瘠的山峰 古义:_(3)攒蹙累积今义:积累 古义:_(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古义:_(5)游于是乎始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是居是州,恒惴栗()觉今是而昨非()定国是之诏()巨是凡人,偏在远郡()惟命是从()(2)极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伏尸而哭,极哀()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是以极视听之娱()(3)异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何异断斯织乎()渔人甚异之()姑俟异日观()(4)若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引引觞满酌()将军夜引弓()相如引车避匿()引以为流觞曲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日与其徒上高山()(2)箕踞而遨()(3)卧而梦()(4)望西山,始指异之()(5)而不知其所穷()(6)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岁,元和四年也。()译文:_(2)因坐法华西亭。()译文:_(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译文:_训练步步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僇人:罪人B恒惴栗 恒:常常C箕踞而遨 遨:观赏D外与天际 际: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缘染溪,斫榛莽斫:砍伐C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白色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B寄蜉蝣于天地C羡长江之无穷 D托遗响于悲风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B望美人兮天一方C羽化而登仙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不知其所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C徘徊于斗牛之间 托遗响于悲风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羡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可怪也欤B不拘于时 师不必贤于弟子C作师说以贻之 无爪牙之利D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 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荣悴:兴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振:传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的性格特点的一组是()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等待考取进士时,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4分)译文:_(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3分)译文:_(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3分)译文:_.参考答案文言文知识梳理(一)【知识细梳理】劝学一、(1)“有”同“又”,“暴”同“曝”;(2)“知”同“智”;(3)“生”同“性”;(4)“”同“煣”。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地下的泉水;(5)寄托指藏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3)强健,强壮/有力的/多/尽力。四、(1)水,名词作动词,游水;(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作动词,专一。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师说一、(1)“受”同“授”;(2)“不”同“否”。二、(1)求学的人。(2)一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5)不一定。(6)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凭借。(8)无论,不分。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解释六经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作动词,低于;(3)师,名词作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5)“者也”,表判断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6)省略宾语“之”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赤壁赋一、(1)“冯”同“凭”;(2)“缪”同“缭”;(3)“尊”同“樽”。二、(1)白茫茫的水汽;(2)浩荡渺远的样子;(3)徘徊,明月停留;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三、(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代词,它们/助词,的/动词,到;(2)动词,攻占/名词,与“上”相对;(3)从/在/被/在/到/对于。四、(1)歌,名词作动词,吟诵;(2)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3)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4)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5)西、东,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6)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7)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五、(1)判断句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啊。(2)宾语前置句然而如今在哪里呢!(3)状语后置句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4)被动句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5)省略“其声”(其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啜泣。(6)省略主语“苏子与客”(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7)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8)茫然万顷,定语后置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9)予怀渺渺,主语后置我的心怀悠远。始得西山宴游记一、 (1)“僇”同“戮”;(2)“趣”同“趋”。二、(1)一同前往;(2)游尽山水;(3)重叠,积压;(4)这样以后;(5)从此。三、(1)这,这个/正确,对的/国家大事,大政方针/表判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2)至/非常,十分/尽头,极点/尽。(3)特别的,特殊的/不同/惊奇,诧异/别的,另外的。(4)像/你/假如。(5)持,拿/拉开/调转/导引/延长,伸长/引用。四、(1)每日,名词作状语;(2)像簸箕一样,名词作状语;(3)入睡,名词作动词;(4)以为奇异,意动用法;(5)穷尽,形容词作动词;(6)远方,形容词作名词。五、(1)“也”,表判断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省略介词“于”,因坐(于)法华西亭我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3)定语后置,语序应为“以为凡是州有异态之山水者”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的地方。【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D解析 际:交会。2D解析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3A解析 A项“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鱼虾为伴”;B、C、D三项都作一般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寄生、羡慕、寄托。4C解析 C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A.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白茫茫的水汽。B.今义:美貌的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今义:阴间。古义:地下的泉水。5A解析 转折连词,却/修饰连词。B.结构助词“的”;C.介词“从”;D.句末语气词。6D解析 相同,兼词。A.他们的/难道;B.被/比;C.他/定语后置的标志。提升训练1B解析 延:扩展,可引申为传布。2B解析 B项,都是代词,他。A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在。C项,介词,凭借;介词,把。D项,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3D解析 句是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句是说他偏袒或疏漏。4D解析 “高傲自大”错。5.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省”“为序”“饯”“乃”各1分)(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为此事生气。(“时先”“功第一”“平”各1分)(3)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观”“如仆隶焉”“不顾”各1分)【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待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处理事务上却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山阳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负责政绩考评的官员,起草政令,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都城长安,他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这两位名声没有人知道,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但是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睱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赋体,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呀。所以韩愈写的文章,都要回归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称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师法韩愈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