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 新人教版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4761861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对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正确理解是()A.推翻封建儒学,建立资产阶级新儒学B.模仿马丁路德进行中国式宗教改革C.创立“新孔教”以彻底改造旧社会D.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服务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6.(2013江南十校模拟)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2013广东六校联考)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8.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9.(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10.(2013南山区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11.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12.(2013雅礼中学模拟)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珠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宣武门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材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材料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即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无论如何没有理由再次错过。中国已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结果就是百余年的落后、蒙受百年欺侮。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中国青年报(1)根据材料一,分析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3分)(2)材料二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7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6分)(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获得哪些启示?(4分)14.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8分)(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案解析1.【解题指南】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解题时应注意评述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本题侧重的是向西方学习,因而应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2.【解析】选C。张之洞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C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正确。3.【解析】选D。材料中说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反映的是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其出发点是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不可以彻底改造旧社会,也不可能推翻封建儒学,只能是改造儒学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D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答案。4.【解析】选B。材料表明梁启超把“国家”与“政府”分离开来。“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意思是朝廷与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朝廷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否则,就要因为爱国家而推翻朝廷。5.【解析】选B。甲午战争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维新派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在教育理念上他们意识到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才能使变法更好地推行。所以正确答案为B。【误区警示】解读材料信息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本题错选可能性较大,A、C都有迷惑性。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维新人士希望教育要下达于民,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说明教育要培养人才,但不能说明要普及科学。因此C更容易排除。维新派主张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变法维新,因此其着重点在于开启民智。6.【解析】选C。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依次对应的应该是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和创办实业等。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洋务运动属于“有形的物质”类、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属于“改变政令”类,而新文化运动属于“变革人心”类,故选C。7.【解析】选D。材料中前一句是指向西方学习新制度,即孙中山;后一句对固有文化批判与排除,是指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变式备选】“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述了“国”与“民”的关系,认为国家的安富尊荣,取决于“新民之道”,即国民的智慧、勇敢等综合素养。所以A正确。8.【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蔡元培在大学实行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故应选A。9.【解析】选C。文艺复兴不提倡吸收外来文化,故排除A。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不主张复兴古典文化。故排除B、D。选C。10.【解析】选C。本题考查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发生近十年后,政治、经济等目标都没有实现,重要原因是人们还是“旧心理”,表明解放思想势在必行。本题选C。11.【解析】选D。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可以看出现今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加以利用为我所用。有的人批判与排除西方文化,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B、C都是现象,题干限制是实质问题。故选D。12.【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从政府心态、民众思想等方面总结。第(2)题从中体西用思想方面思考,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3)题考虑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等。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普通民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西方新生事物排斥和抵触;政府官员害怕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心存戒备,并采取打压的措施。(3分)(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分)含义: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6分)(3)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世界影响力逐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的指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6分)(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道路,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1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第(2)题,结合洋务运动破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分析。第(3)题,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答案:(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2分)制度层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2分)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2分)(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部分人突破了“器物”的限制,提出了“制度”变革的要求。(8分)(3)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