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4710388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对策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柯敏2003年11月13日同志们: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全省第三期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同志 们汇报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及我国和我省科技发展的有关 战略问题。下面,我以当代科技发展新形势及我们的对策啮题,讲 一些看法。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二部分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探讨科技发展对经 济和社会的作用;第四部分总结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第五部 分概要地谈谈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的思路及重点。一、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的。一方面,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演变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科技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又影响着政治、经济的态势。了解科技发展的新 形势,必须了解政治、经济的发展态势和特点。(一)国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尽管风云跌宕,但仍然保持冷战结束以后国 际关系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 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仍然 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判断: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 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 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天下并不太平,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 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 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么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目前,尽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企图构筑由他主宰 的单极世界”但是,美国受到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等 多极力量的制约,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 世界多极化的巨大力量。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 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 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 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 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 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 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这就是 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为我国一心一意地 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1、世界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当前,世界经济在相对不确定中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温和复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 3.7%,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世界经济自2001年达到2.2% 的增长速度后,进入了一个增长相对平稳的时期。全球经济的领头羊 美国经济出现缓慢回升势头。2002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为2.2%,2003 年约为2.6%;日本经济在2002年已告别负增长,日本政府预测2003 财政年度经济将增长0.6% ;欧洲中央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预计,欧 元区2003年各国经济增长率在1.1%至2.1%。专家认为,虽然世界 经济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但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的条件还不具备。 世界经济缺乏像前几年新经济”那样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美、欧、日 三个主要经济体都有结构调整的需要。2、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 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挑战大 于机遇。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来看,主要表现 在:(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比较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弥补自身的资 本技术不足;(3)、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本国工业化进 程;(4)、有利于利用海外资源,参与跨国投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表现在:(1)、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 的影响;(2)、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冲击着本国的民族工业,并 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3)、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容易带来金融风险;(4)、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制约。3、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信息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所谓经济信息化,就 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上的信息经济,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城市到农村的迅速扩散、 普及和推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人类从工业社会向 信息社会转变。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社会,在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已 经初见端倪。现在这些国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产值都已超过了 GDP 的50%,在美国,目前2/3的员工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伴随信息产业发展而来的是经济的网络化。2002年全球因特网 用户已有12亿,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上网人数超过1.5 亿,占总人口的53%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球每天在网上传送的电 子邮件已达15亿封。4、经济的服务化使服务业的规模和地位迅速上升经济的服务化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大变化。欧洲的大部分 成员国服务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左右,一些先进的发展 中国家也达到50%。美国是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其高增长、低通 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发展与之有重要关联。二、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当代科技发展主要的趋势,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 革命正在全球蓬蓬勃勃的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 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 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三十年来,人 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合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 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 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已经有60%到70%已经过时。人 们把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用指数函数来描绘,也就是在媒体里面 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 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已经达到每年 5000亿美元,人数已经达到5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从事科研 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 20%。第二,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 缩短。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 7年的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一年。若干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周期比较科学发现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时间摄影原理照相机2年193856电机原理发电机1年187241内燃机原理汽油熙燃机1年88321电磁波通信原理篥一个公众广播电台1921 年 26涡轮喷气机原理涡轮喷气发动机193年5 29发现抗菌素制出9抗菌素年4030雷达原理制出雷达年193510发现铀核裂变制9出原子弹年1945发现半导体制由半导体收音机195年4提出集成电路的设计思想 1952制出第一个单块集成电路 1959年7光纤通信原理制96光纤缆年19704提出无线移动通信思想197蜂窝移动电话系统197年8 4多媒体设想多媒体电脑年19914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指数增长的代表性领域。有三个典型的例子:微电子技术一一自1975年以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增长,也就 是单位面积IC上的晶体管数量,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成本基本不 变。计算机技术一一每5-7年,速度增长十倍,体积减少十倍,价格 下降十倍左右。光纤技术一一从1975年到1998年,光纤带宽从每秒2兆比特增 加到每秒400千兆比特,增加了二十万倍,成本指数从一百下降到 0.08下降了 1250倍,也就是每年平均带宽增加约70%,成本下降 约 30%。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到上个世纪末,短短50年,科学技术发 展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194-1955年,人类实现了原子能的释放和控制,开始了利用核能 的新时代;195-965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摆脱地球的引力, 进入外层空间;196-1975年,DNA重组实验成功,人类开始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 过程;197-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人脑的能力; 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 和全球化新纪元。第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20世纪前,科学技术成果从出现到生产应用的间隔时间长,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呈分离状态。20世纪中期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科学 研究、技术革命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大大密切,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 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当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 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在这个统一体中,基础科学的意义和作 用日益增强,为技术进步不断开辟新方向,并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 发和产业化转移,导致科学的新发现能迅速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新产品,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 的、现实的生产力的过程。40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费曼做过一次题为底 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被公认为纳米技术思想的来源,短短40 年就形成了今天的纳米热,美国科学家认为纳米科技会成为21世纪 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根据德国科技部的预期,到2010年纳米技术 的市场会达到14万亿美元。2002年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 科技进展中,有两项是关于纳米科技的,一是德国科学家首次在纳米 尺度上实现光能和机械能转换,二是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原子级纳米 晶体管”这两项纳米尺度上的研究成果,虽然现在仍处于基础研究 阶段,只是实验层次上的发现,还不能马上应用于技术,或是形成规 模性的产业,但这两项发现显然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如果能 够批量生产原子级纳米晶体管”并找到廉价的工艺方法,可能对IT 产业又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第四,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 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 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 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 学等等。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 门。数学和定量化方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 特征,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从定性阶段全面进入到定量阶段。 量子力学的突破促进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应运而生,使化学、生 物学进入了定量化阶段,深化了人类对于化学、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认 识。数学和统计力学的发展,结合大规模计算和仿真技术的应用,深 化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向定量 化的演进。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 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建 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议程,如 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大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 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 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如对基本粒子研究和受控核聚变、基因、微机 械、微加工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可能引起全新的技术革命。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混沌理论”的研究 表明,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巨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 带来以后状态的巨大偏离。科学家举例说,假如在大气环流中,北京 有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几星期后导致纽约的一场暴风雨。这 种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 问题,都可能由于微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而引发重大事件。因而 人的及时干预和调控极为重要。这就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温室 效应、臭氧层破坏、污染)、资源问题(能源、粮食)等,既是科技 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 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 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 家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六,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 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 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使得全球的研究开发 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出现了虚拟实验室等多种 新型的研究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一个全球研究村”在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有可能加剧科技人员 的流失;同时,跨国公司的产品还将更具有针对性和本土化的特征, 有可能对民族产业产生更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国际 化有可能成为一个机遇,也就是通过技术扩散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提 高自身的科技实力。第七,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 力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 界性的潮流,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 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 要求我们按照全新的原则来组织研究工作和生产过程,对科研教育和 生产的体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从教育方面来讲,为适应知识爆炸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 势,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应试教育转 向学习能力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或者说向素质教育转变。 从科技工作上讲,要按照创新规律的要求,实现科学、技术、生产、 服务的全程连接和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市场和国家目标出 发,强化创新各个环节,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 面,必须立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未来社会根本的要求,跳出 原有的学科条块,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加 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加强自然科学和人 文社会科学的联合。从经济发展上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核心地 位和推动作用,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战略观念,真正把经济和社会发展 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占到60%到70%。美国 对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40%。上个世纪九十年 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一千五百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信息技 术产品和服务出口速度三倍于美国出口总速度。现在,全世界微机的 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一亿四千万台,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三 亿。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多媒体为特征,数字式电子信息产品 将成为新一代产品中的主角。1996年,世界计算机年销售台数第一 次超过了工业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汽车的年销售总量,这具有重 要的象征意义。在信息产业的支持下,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加速,传统 产业的就业比重迅速下降。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嫁接促进了产 业的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加速了整个经济的信息化进程,而经济 信息化将大大加速劳动力在产业中的大转移。以美国为例,有人预计 到2020年,从事信息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将占劳动力 总数90%。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十 八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在酝酿新的主导产业。上个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 每年授予一万多项专业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有人估计, 到2020年,在30项最主要的创新技术中,将有一半来自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和相关的产业将会成为本世纪主导产业之一。生物技术正在 酝酿大的突破,表现在几个方面:时类基因组计划一一其目标是把人类数万个基因全部进行鉴定和定 性。将来科学家可有目的地去鉴定和分离出更多的功能基因,开发人 类遗传病的早期诊断技术及疾病治疗药物和基因治疗产品。生物芯片技术一一生物芯片技术是利用微电子芯片的光刻技术、纳 米技术和其他方法,将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生命信息集成在一个很小 的芯片上,从而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离检测 等步骤连续化和微型化。DNA芯片是目前生物芯片研究中发展最快 的一个领域。这种技术将对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的 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等领域都带来一场革命,也会带动一 批新的高技术企业的崛起。斤药开发中的生物技术一一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发展方 向。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蛋白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生产模式。从效益 上估计,一头母山羊可以抵一座投资1亿美元的药厂,同时,转基因 动物还能够提供人体器官移植所需要的器官。瞰业生物技术一一近年来,生物学家正在设法往植物中插入更多的 基因,重绘作物遗传蓝图,培育出生产改良食品、药物和化学产品的 作物,使它们转变为生产化工产品和药品的 生物工厂”未来化工 农业久 药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概/念O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的研究一一目前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主要涉及 经济动物和人类体细胞或干细胞。干细胞治疗技术可以使任何人利用 自己或者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的新器官,代替病变或衰老的组 织器官,从而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一一再生医学的发展。第三,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决定性的因素。技术创新能 力已经取代价格等传统因素,成为竞争优劣决定性的因素。技术创新 不但能够适应市场和消费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市场,创 造新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 要性。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非常深重,但也有差 异。在我们过去经常提到的四小龙当中,台湾受影响最小,新加坡次 之,韩国最重。他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 争力排名表上,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名次分别为第七名、第九名和 第二十八名。亚洲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而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也非常薄弱,一些 科学技术发展指标还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曾经创 造经济奇迹,但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就 已经警告,东亚各经济体的奇迹建立在浮沙之上,没有技术创新支撑, 很快就要出问题,结果不幸而被言中。技术创新是科技综合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研究开发投入的竞 争,但更重要的是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的竞争。特别在引导产业发展 和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方面,国家的政策往往决定了技术创新竞争的成 败。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的进 一步拉大。以资源、劳动力和传统技术为基础的低层次产业结构与以 高技术为基础的高层次产业结构相互竞争,劣势十分的明显。所以, 迅速地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 存的迫切任务。第四,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 调整。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1、高新技术大企业中,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2、生产经营分工的专业化,公司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 式组织结构形式,也就是把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作为高技术企业的主 业,而把大部分制造业分离。3、公司之间强强合作、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 位。4、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以谋取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虚拟公司”的概念,也就是围绕某一 产品开发生产,不同的公司包括异地、异国公司之间进行协作、联合, 进行一体化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第五,高新技术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的观念和格局。S济安全一一冷战结束以后,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是军事竞争 转变为主要是经济的竞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对 一个国家来讲,失去市场比失去领土的后果更为严重,占领市场比占 领领土能够享受更多的好处。”讲这句话的立场暂且不论,但也值得 深思。在当代,经济安全的确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有些国家可以花钱购买武器,或者靠别人的帮助获得军事安全,但是 任何国家很难以同样的方式获得经济安全。这一点在未来国际竞争中 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文化安全一一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科技优势,其文化影响力越来越 大。目前,网上的文化竞争表现为语言文字的竞争,在其背后则是各 国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的竞争。在因特网上,西方学术界、新 闻媒体的观点明显占了压倒性优势。这种西方文化大肆传播和渗透的 潜在作用不可低估。国防安全一一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 量,是决胜的关键。高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未来的战争 只靠人多不可能取胜。未来的战争将成为在核威慑、信息威慑、甚至 生物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一一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 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全球的环境和生 态问题,石油、淡水、粮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核泄露、疯牛病、 艾滋病、SARS等,都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全球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防范,或者应对措施不当,本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会直接受到影响,还常常会给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带来负面影响。第六,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 概念将会成为历史陈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社会职业结构的调 整,促使人们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政 府和商务工作的效率,有人预计在这个世纪将会有40%的人在家里上 班。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不出家门就可以进 行购物、保健、图书阅览、教育、娱乐等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教 育系统,大约可以减少40%的学习时间,30%的费用,而多获得30% 的知识。联机式网络保健服务病人可以在家选择外地医生看病。医疗 保健这种革命性变革,不仅可以节省医疗费用,而且将大幅度提高医 疗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有几个数字可以反映 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200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支出比上年增长23.5%,达到 1287.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3%。这和我们国家 在九十年代中期长期在0.6%、0.7%的投入水平徘徊相比,和我们历 史上的科技投入相比,是重大历史性突破。2002年全国专利授权量为112103项,比上年增长12.9%。2002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7%。科技人员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继续保持在世界第八位的水平; 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取得突破,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图 谱、高性能计算机、神州号载人飞船等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在过去这些年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02年53个 国家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是九 五”初期的7. 8倍,九五”期间年增长率超过30%。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和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科 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 一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90年代以来我国R&D/GDP 一直徘徊在 0.6%-0.7%左右,2002年则上升到1.23%。虽然增幅较大,但与发达 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R&D经费来源构成中,企业没有成为投 入主体。这是长期以来我国研发支出效率低下,没能起到应有投入效 果的重要原因。1999年,我国2.4万家大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和仅 为47亿美元,只有美国通用公司研发支出总额140亿美元的1/&我 国企业R&D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只有1.1%,而国际上认为,达到2%, 企业才能勉强维持生存;达到5%,才有市场竞争力。二是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 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 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 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大量科技 成果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科技成果3万项, 但其中能够转化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到20%,能够产业化的不到5%。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企 业创新意识淡薄,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科技投入、 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经济发展所依托的主体技术过分 依赖买进”并且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落入了续代引进的恶 性循环。随着我国经济20年的高速增长,90年代中期过剩经济的出 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问题凸现了出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发明专利申请量为例, 我国2.4万个大中企业,5000多个科研机构,1000多所高校每年发 明专利申请量之和约为1万件,不及美国一个IBM公司(年发明专 利申请量为1.7万件)。以部分高技术产品为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感光材料仅为11.7%,摄像机5%,移动电话30%, 电子元件30%。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地谋划应对的战略和 对策。(一)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 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实际上提出了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描绘了一个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要动力 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对此,国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发 展的总体思路,即:把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的制度保障,把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迎接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选 择,把加强技术集成作为实现科技创新与突破的重要途径,把以人 为本”作为引导科技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二)我国科技发展的对策为了实现上述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我国已经和将要采取以下对策和 行动。第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高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迅速抢占一批本 世纪科技及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力争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内 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科技部决定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 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电动汽车、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 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科技部计划投入5560亿元,力 争在5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果。第二,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1. 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战挑战: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 的竞争。各国政府可以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业, 控制有关生产要素的流动,但唯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症结:近年来我国优秀科技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对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都将把发现、培养和 稳定优秀人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流 动、竞争的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克服科研管理中 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根据重大专项实施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 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一切 可能的保障条件,努力推动形成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潮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探索包括运用股权、期权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科技 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2. 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挑战:随着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实施, 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将其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 势,使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专利制约。 症结:我国大多数企业不仅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而且知识产权 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较差。对策:我国将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和企业、高等院校注册专利特别是发 明专利的积极性,把发明专利的利益交给研究单位,同进给科技人员 相应的奖励。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要求在立项前及项目执行 过程中都要进行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提出绕过专利壁垒的途 径;863、攻关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应以发明专利的获得作为立项目 标和验收指标。3.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健全我国技术标准体系挑战:我国加入WTO后,技术壁垒将成为贸易出口的重要障碍。症结:在出口方面,我国的许多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 在进口方面,我国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和统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 起到合理、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目的。(比如像稻米的贸易,有些发达国家制定了114项标准,其中任何一 项不符合标准你就免进。有的国家为了限制中国的肉类进口,提出某 个指标超标,烧掉了我们大量出口的肉类,而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检验 局都说中国肉类某项指标超标并不影响健康。前一阶段,又有的国家 针对我国打火机出口制定了一个标准,要求加装一个安全装置,其理 由是为了确保小孩子的安全,但实际上是为了限制中国的打火机进 口。因为中国温州的打火机价格很便宜,质量也很好,占领了世界 70%的市场。如果加装安全装置,就必须买他的专利价格也会相应 地提升,从而也就没有办法再与这些国家自己的生产企业进行竞争。 据测算,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 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对策:高度重视世界范围内技术壁垒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主要发达国 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政策及潜在动向进行跟踪研究。要通过改 革建立国家的标准研究机构,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高 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从事标准研究。另外,科技部已在12个重 大专项中设立了一个重大标准专项,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高技 术领域标准的制定,类似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标准,我们要尽可能、尽 快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些优势,制定一些国际标准;另一个是我们 国家有优势的领域,比如像中药、中文信息处理等,这些国际标准很 多已经被外国企业抢去,我们要抢救性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 继续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 化转制,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步骤,是对我国 科技结构和布局的重大调整。当然,企业化转制本身并不是科技体制 改革的目的,目的是着力于制度创新,实现以股权多元化为基础和法 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公司化改制,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基 础性作用。所有的转制院所都要努力探索与大企业或资本市场的结 合,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科技巨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 争的重要力量。2. 全面启动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国家已经明确了社会公 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原则。一方面,凡是应该面向市场的公益类 科研机构,要进入市场,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中介等方式 向企业化转制,增强产业化的压力和动力;特别是一些应该进入市场 的涉农类科研机构,要努力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龙头企业, 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对于确需国家 支持、无法从市场获得相应回报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 流人才、转变机制的基础上,按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国家将 加大支持力度,中央部门所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年人均事业费投入强度 由1.9万元增加到5万元。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这一标准还要 逐步提高。3. 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近年来,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迅 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科 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 求,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为此,国家将重点扶 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支 持基础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评估、技术交易 机构等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树立服务品牌和信誉,带动中介服务机构 整体水平的提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建设和发展科技中介队 伍的行列,特别是要促进科技中介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政府 指导下的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环境建设。今年是国家科技部确立的科技中介建设年”可见国家以加大了对科 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第四,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面对当前新的形 势和要求,国家提出要在国家高新区推进二次创业”以完善环境、 提高服务为目标,加强自身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强调实现以下五个转 移:即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 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从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 际市场转变;从小而分散的产业发展规模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 主导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这对于高新区 未来持续健康地发展,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一 大批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也充分印证了这一道理。一批有竞争 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如联想、方正、华为、海尔、地奥等等,也都是 从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起家,在短短几年、十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 成为产值数十亿、上百亿的小巨人。这进一步说明,政府在推动高新 技术产业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应当把主要力量投入到营造良 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上。目前,我国与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业服 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和功能过于单一,难以 有效地发现和评估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阻滞了中 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为此,国家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 构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民间资 本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立风险合理分 担的小企业信贷与担保体系,加快制定有关期权、创业投资、担保等 法律法规。第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入WTO后,国家将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维护知识产权的原 则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世界大科学工程以及 各种全球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研究开发,并把 引进技术和人才作为今后利用外资的主要内容。我国还将扩大国家科 技计划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拟将863、973等重大计划与欧盟的科技 框架计划实现对接。鼓励在中国建立国际学术组织的办事机构,积极 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支持地方建立本地的国际科技合 作重点项目计划,为地方和行业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渠道和 支持。根据科技体制改革和我国科技型中介组织发展的需要,积极引 进优秀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运作模式,支持留学人才回国 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国外中介机构进入国内科技中介服务市 场。五、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及重点(一)基本情况在此主要介绍科技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方面 的情况。1、关于科技综合实力据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 居第14位。R&D经费占GDP比重为0.60% (全国平均1.01%),居 全国第16位。科学人员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的比重达到68.4% (全国平均64.4%),居全国第10位,全省拥有两院院士 42人(含 受聘来湘院士 19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37人居全国第8位,科技活 动产出评价居全国第16位。我省科技综合实力主要指标与部分省市的比较(2001年)省 市R&D经费占GDP比重()排序科学人员活动中科学家和 工程师占的比重()排序科技活动产出评价排序科技进步总体水 平排序湖南 0.60 16 68.4 10 16 14广东 1.27 6 69.80 4 3 3上海 1.78 3 69.73 5 4 2湖北 0.79 10 65.49 16 8 11安徽 0.64 13 61.84 24 18 15数据来源于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从上表可以看出,我省有较好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总量上。据统 计,全省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万人,万人技术专业人员 数达198人,国有单位、非公有制单位科技人员之比由八五”末期的 1: 0.12转变为现在的1:0.26 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占全部 科技人员的76.8%。专业门类齐全,研究氛围浓厚。但是对这些人才 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应用型人才不多,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与国 际接轨的企业人才更加缺乏。下表进一步列举了我省R&D经费投入与全国的比较数据。从表中可 以看出R&D经费占GDP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左右。这是制 约我省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省R&D经费投入与全国的比较省市R&D经费投入(亿元)R&D /GDP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全国 583.4 895.7 1042.5 1116101 1.09 1.10湖南 11.9 19.2 23.98 26.1 0.52 0.60 0.60数据来源于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关于科技创新能力下表列举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部分省市比较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 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位居全国第15位。在衡量科技创新 能力的几个主要指标中,目前,我省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759.48篇,位居全国第7位。获国家级科技 成果奖系数是1.52位居全国第7位。百万人发明专利批准数量2.52 项,位居全国第21位。万人技术成果交易额44.56万元,位居全国 第12位。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指标与部分省市的比较省 市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 排序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 数排序百万人发明专利批准数量排序万人技术成果交易额排序区 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位湖南 759.48 7 1.52 7 2.52 21 44.56 12 15广东 631.29 11 1.01 14 3.87 8 69.35 8 3上海 944.76 2 0.51 24 14.99 2 657.75 2 1湖北 766.53 6 2.04 4 3.11 14 56.67 11 13安徽 599.61 13 0.76 18 1.12 30 10.14 25 16数据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就科技创新能力而言,我省的优势是论文多,成果多。九五”以来, 全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00多项,11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涌 现出超级稻、克隆神经耳聋疾病基因、干细胞建系、核壳生物纳米颗 粒、银河III型计算机、磁悬浮列车、类人型机器人等一批在国内外 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特别是2002年,我省获15项国家科技奖,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另外,我 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也相当不错,目前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我省虽然论文和成果多,但应用成果少,发明专利少,企业自研成果 少。如在2002年我省获奖的150项科技成果中,技术开发类应用成 果为95项,占63%,企业自研成果15项,仅占10%,发明专利3 项,仅占2%,这充分说明我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企业 核心竞争力弱,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3、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下表列举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指标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排位居全国第18位,在衡量高新 技术产业化水平的几个主要指标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数为 5.12%,居全国第19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 重为2.65%,居全国第20位。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 售收入比重为10.48%,居全国第17位。凭心而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纵向比较近年来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九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表4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指标与部分省市的比较省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 品出口额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高 新技术产业化综合评价数值序数值序数值序序湖南 5.12 19 2.65 20 10.48 17 18广东 499.22 1 24.34 4 14.46 10 1上海 134.78 5 20.70 6 32.22 1 4湖北 30.12 10 9.15 11 11.94 14 12安徽 3.50 22 3.45 19 13.03 13 16数据来源: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33.1%。2002年,全省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743.98亿元,实现利税 97亿元,全省已有高新技术企业94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高新 技术企业87家。我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 半壁江山,其中总产值占61.2%,利税占57.4%,出口创汇占53.7%。 以嵌入式软件、显示终端、网络工程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混凝土 泵车、起重机械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以连续化带状泡沫镍、无汞锌 粉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干细胞应用、中药超微饮片等为代表的生物 医药四大领域的比较优势相对明显。但实事求是地讲,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的差距很大。如与深圳比较, 2002年深圳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额155亿美元。而我省同年的产值仅为深圳的45.1%,出口额仅为 深圳的5.2%。由此可见,虽然发展了,但步子慢了。产业规模不大, 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的国际化能力不强,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 的主要问题。(二)发展思路根据新一届省政府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总 体部署和安排,我省今后一段时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大科技 理念为指导,构筑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以实施三大主体科技计划 (火炬、星火、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推进三化”进程。同时以建立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廉洁型的四型机关为目标,加强科技部 门自身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抓大科技、建创 新体系、促三化进程”的科技工作思路,以人为本,重点突破,总体 推进,跨越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三)发展重点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着力抓好以下四项 工作1、关于抓紧制定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问题本届政府的五年,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迈进的起步阶段和 关键时期。科技如何为小康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带动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急需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的中长期科技发 展规划。目前,国家已成立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温家宝 总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挂帅抓规划工作,体现了大国战略思维, 我国的科技事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对此,我们必须紧 跟形势,未雨绸缪,及早部署。我省制定中长期规划的主要任务:第一,从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入手, 研究我省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和突破口。第二,遵循有所为、有所 不为”的方针,凝炼出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第三,着力构建新形势 下的大科技格局和科技发展平台。第四,建立协同合作、良性互动、 保障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2、以大科技理念为指导,构筑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 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单元组成的网络体系。创新体系 建设是一个需要调动各方力量、集成各种资源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打破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局面,以大科技理念为指导,完善 创新价值链,构筑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构建 好五个平台。一是以应用性基础研究为重点,构建好知识创新平台。 二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构建好技术创新平台。三是以成果转化 和应用为轴心,构建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四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核 心,构建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五是以转变职能为目标,构建好管理 创新平台。3、健全科技投入机制,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一是重点解决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够健全的 问题。从1998年到2002年,全省的科技三项费用已连续五年在7000 万元左右徘徊,同期我省财政收入增长了 128.2亿元,年平均增长 8.73%,而科技三项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30万元,负增长比 例为0.5%。为此,我们已建议2004年全省科技三项费预算安排1.5 亿元,并建议院士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专家基金实行单列, 并建议从2004年起,科技三项费每年按照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 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建议科技三项经费绝大部分归口由科技厅 统一管理使用。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建议已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因此,从明年开始,我省科技三项费可望有较大幅度的增 长。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也得到了省政府的延续支持。 二是改革投入方式。目前,我省80%以上的经费都是以项目的形式支 持的,且许多项目是自下而上”申报,没有紧密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 展中重大战略问题,导致投入产出比不高。今后应强化政府导向,加 强顶层设计,变分散申报、各自攻关为集中目标、重点突破。凝炼一 批有市场需求、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 标,实现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良性循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三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尽快成立省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担保体公 司,从省引导资金回收的本费中拿出3000-5000万元作为引导,联合 企业、高新区等共同组建以市场机制运作的投融资担保公司,引导银 行小额贷款和风险资本投入,使有限的资金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4、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省三化进程”这条主线,根据政 策导向与市场牵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总体跟进相结合、远近兼顾与 抓大育小相结合三项原则,逐步形成一极八区十大簇群”的产业布 局,到2007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0亿元,以此加速我省工 业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