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笔记(实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707134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笔记(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复习笔记(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复习笔记(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复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是: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接案是社会工作的前提。接案包括收集资料和面谈(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者、由他人转介而来、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非自愿性服务对象(由政府、法院或其他部门或个人转介给社会工作珠)第一章(一)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接案前的准备什么是接案: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A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一是主动求助者;二是由他人转介而来者;三是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B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一是自愿性服务对象;二是非自愿性服务对象。)C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订初次面谈提纲: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订初次面谈的提纲。(2)面谈面谈的目的和面谈场所的安排面谈的主要任务: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B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C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D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E达成初步协议;F决定工作进程(一是终结服务;二是转介其他服务;三是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面谈的技巧:A主动介绍自己;B沟通;C倾听(3)收集服务对象和资料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A个人资料;B身体情况;C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D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A询问;B咨询;C观察;D利用已有资料;E问卷调查(4)做接案会谈记录: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的;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一)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二)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一是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三是问题的发生与持续的时间;四是他们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二)2、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A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B描述问题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与需要的发展状况等,包括,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产生时间及先后次序;服务对象和其他重要系统的反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C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D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一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可能就是影响其解决问题的原因;二是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三是与资源网络的联系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四是政府的政策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E描述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F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包括预估服务对象参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年能力、有形的资源金钱和时间)。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A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B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C决定介入的策略;D撰写预估摘要(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对服务对象今天系统的预估;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三)1、服务计划的构成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目的及目标:目的是指总体要达到的方向,目标是指具体的指标。制订社会工作介入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关注的问题与对象:问题是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加以改善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介入方法可以采用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法,而介入行动则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多种行动。(三)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尊重 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详细和具体;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三)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制订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目标设定包括如下程序和工作:A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B想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C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D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E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构建行动计划:A选择介入系统;B选择介入行动(介入行动分为:危机干预;资源整和;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四)1、介入的分类分类:A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B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间接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C综合介入(“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四)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原则:A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B个别化;C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D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E瞄准服务目标;F考虑经济效益。(五)1、评估的目的目的:A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B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C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D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五)2、评估的方法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无论是做结果评估还是进行过程评估,其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社会工作研究的过程。A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B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C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基线测量评估: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适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中、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操作程序:A建立基线(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B进行介入期测量;C分析和比较。(五)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A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B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C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D要切合实际需要。(六)1、结案的任务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解除专业工作关系;撰写结案记录。(六)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A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B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C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D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E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F讨价还价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G忧郁表现出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处理方法:A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个案、小组、家庭、或者社区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B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作好心理准备;C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D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E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的年龄界线0-14岁2、儿童的特点是: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3、儿童的需要是: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健康、家庭生活、学习、休闲和娱乐、社会生活能力、心理发展、免于剥削伤害的需要。4、狭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广义的社会工作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5、儿童的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以激发儿童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为目的、运用专业的手段。6、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救难、对适龄儿童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安全与发展的功能。宏观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保健方面的投入促进对儿童的养育营养、居住环境方面社会环境的改善。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利用政府投资或社会资助修建更多的儿童娱乐场所。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妇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帮助父母明白法律上的责任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对流浪儿童、辍学、偏差儿童、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与资讯都属支持性的儿童福利服务。微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支持性(如离婚、分居、遗弃时,以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给予支持或协助)保护性(目的是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补充性(针对父母角色的执行不适当,严重伤害亲子关系,但通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家庭)替代性(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三种救助形式。对收养服务包括:弃婴未婚妈妈灾害等引起破碎家庭子女众多无法妥善照顾的。 3、残疾儿童的康复:身体康复、教育(特殊学校、随校设班、随班就读)、适应社会。 4、对行为偏差儿的矫治。儿童个案工作目标: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前提和根本的目标,解决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是从调整心态,和提供社会资源之两个方面促进儿童发展)特点: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首要考虑);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坚持过程的系统性;工作具有扩展性;运用:面向儿童个别谈话、咨询服务儿童小组工作儿童小组工作是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的小团体辅导在儿童工作中尤为重要。如受虐儿童、遭受性侵犯的儿童、单亲家庭中被忽略的儿童、或是性格异常的儿童等。儿童社区工作定义:是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范围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包括工作模式、结合社会建设方式、理论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1、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男女为未成年人。2、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的年龄规定在25岁以下;3、共青团规定团员年龄为1428岁,少先队队员的年龄为714岁。4、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变、创新、反叛。从生理角度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发展角度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5、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发展性视角是非常重要6、从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角度分为四类:正直青年:循规蹈矩;问题青年:越轨行为、犯罪倾向;文化叛逆青年:标新立异;政治偏激青年:认同并采取激进行动,以追求某些理想或社会取向。7、需要:1、性别角色的期望;2、与同伴的人际关系;3、个体情绪独立;4、经济独立;5、对未来生涯作准备4、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5、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6、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7、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8、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9、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定义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况进行早期发展和控制的过程。内容直接促进青少年的情感、知识、能力、身体、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困难家庭、被虐待、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犯罪青年。注要是外部环境的改善。(改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建立三者互动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10、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定义个案工作整体家庭及各家庭成员两者的需要预估、介入及评估。社会工作实践把小组当成过程也当作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方法面谈,对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是个案服务计划的基本指引和理论基础;目标和步骤形成个案服务基本框架,评估反思成效;服务对象的改变动动机和参与是案案取得成效的关键。小组,小组工作之前必须制订小组工作计划内书,小组活动结束后及时撰写小组评估报告。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人们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调整各种关系。介入层面广泛、强调居民参与、社会资源广泛应用。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2、发展需要和政策 制定 规则和政策 化为 具体服务活动归纳 规划和政策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2、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低龄老年人:60-69岁;中龄老年人:70-79岁;高龄老人:80岁以上。特点:生理的老化;心理的老化;社会的老化。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目的:老有所养、老人所医、老人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帮助老年人解决因年老而带来的问题。(养医教学为乐)个体目的:是要帮助老年人解决因为年老而带来的问题。工作重点: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建立更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接触,发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功能。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健康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内容:A送餐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家务服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帮助;B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C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D信息服务、转介服务、志愿服务、代际互助服务、日托服务、营养配餐服务、法律服务、出行服务、房屋修缮维护服务、照顾人缓解服务、院舍服务等专门服务项目的提供等)(2)认知与情绪问题: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抑郁症主要影响老人的情绪和情感,可能会导致老人尝试自杀;痴呆症影响老人的认知和智力功能;谵妄发病突然,且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往往都可以逆转。如果不加以医治可能导致老人由于身体衰竭或疾病而死亡;焦虑症特点是过度忧虑,有非理性的恐惧,并抱怨躯体不适,但老人可能只有焦虑行为而没有焦虑症(3)精神问题的解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五点很重要(老年人拥抱此时此刻非常重要;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付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的需求排出先后次序;四是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老人特殊问题的处理:虐待老人是指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主要介入措施:A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B为不同境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C为不同境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D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方面的呼吁,改变和调整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老人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丧亲问题(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重要工作:A提供情感支持;B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C提供相关信息;D做丧亲辅导)。罗斯总结老人接受死亡问题经历的心理历程是: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独特之处(A在接案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跟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B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C在制订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D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E在评估阶段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老人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A营造适宜于跟老人沟通的环境;B对有沟通障碍的老人应尽量多方求证老人的问题;C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老年服务对象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尊重;C给老人自决权,尊重老人的选择;E要有耐心,做好花较长时间处理个案的准备)。(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A老年人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在开办小组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的调整;B在老年人小组中,带领者可能自始至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C老年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A尊重自决权;B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C尊重保密权;D干预小组动力)。(3)养老机构照顾: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A养老机构的类型,不需要任何协助的老人入住机构老年公寓需要;24小时监护的老人入住机构临终关怀机构;B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1、日常活动都有日程安排2、容易丧失自己的身份和对日常生活的控制3、老人受到非个人化的对待,在入院时被剥夺了个人财物4、老人与外界间有设置的障碍5、老人依赖工作人员来得到身体照顾和情绪支持6、失去自身的角色和与他人交往,常常感到没有自尊7、缺少隐私和社会关系有限,掩饰自己对一些想法和行动的感受8、可能退出一些活动或远离一些场合9、有意挑衅工作人员或不与他们合作10、可能接纳养老机构的环境,而没有信心适应机构外社区生活的挑战照顾质量:园艺模式首要任务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仓储模式首要任务延长人寿命; 措施:1、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 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2、通过让老人自己安排日常生活来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感受3、鼓励老人多参与社区活动4、建立起积极的关系(4)老年社区照顾:老年社区照顾的特点:1、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2、社区照顾涉及到宏观层面的需求评估3、制订老年社区照顾方案;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咨询与转介、志愿者与代际融合项目、教育项目、老年中心与娱乐、就业项目、收入项目、营养与餐饮项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务、法律服务、交通服务、住房服务、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缓解服务、长期照顾服务等)。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妇女的特点:1、生理的性别、2、社会的性别,女性被认为心细、温柔、体贴、感性。妇女的需要:改善妇女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获得与男子同等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在法律和现实层面真正实现男女性别平等,是妇女发展最急迫的需要。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需要特殊的保护;妇女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特殊的保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针对特殊女工提供的服务:(个案或小组工作,失业初期的心理调适阶段;社区工作,建立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引导调整就业观念、参加职业培训、帮助再就业;帮助解决因失业而引起的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2、为单亲家庭提供的服务:(在现有的福利制度框架内寻找资源,获得经济方面的补助救济;离婚初期阶段的心理适应;协助调整亲子关系;)3、对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危机介入,对被虐者实施救助;家庭治疗,对事件当事人(包括施暴者和被虐者)进行辅导。)4、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了解、熟悉、适应城市生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解决困难;维护合法权益;参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提升城市生活的竞争能力;)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2、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3、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4、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5、婚姻家庭咨询服务;6、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1、协助妇女求助者里清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协助(A求助妇女面临的问题或困惑是什么;B如何给问题进行排序;C优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D问题的成因是什么;E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F为解决问题,个人可以做怎样的努力,需要什么人或组织给予什么样的帮助)。2、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B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成长的机遇;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小组工作:1、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发展性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2、工作重点:A社会工作者应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B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C社会工作者应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使其能自动自觉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D社会工作者必须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构建妇女社区支持网络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A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B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C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人定义: 损伤,能力缺失,残障(正常社会活动)特点:部分残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需要:治疗康复;基本生存;接受教育;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价值实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残疾预防:致残的风险因素(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其他因素)。主要预防措施(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70%减少;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减少10%-20%;三级预防,采取相应措施;普及知识,提供信息)(2)康复:康复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社区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负责,工疗站、康复站;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民政部门和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康复类型:A医疗康复(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B教育康复;C职业康复(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职业培训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就业指导);D社会康复(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残疾;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并激励他自强自力,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最重要的内容是维权、建立无障碍环境、社会参与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工作重点应有社会因素视角;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特点: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敏感,反应过度);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强);具有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低保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调查报告,提交法庭作审判参考);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A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B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照料生活;C为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A引导罪犯项积极的方向转化B消除或减弱罪犯思想和行动上的负面因素C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沟通D恢复重建罪犯的社会功能(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等。(4)行刑期满后的社会工作: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内容主要有: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等。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2)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A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B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C要着眼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D要妥善处理为案主保密的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A要针对矫正对象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B要从矫正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C小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D要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A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B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C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A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即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B从微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即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以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综合了众多专业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研究。)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优抚特点:优抚对象的特点:可以利用的资源不足;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优抚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社会尊重优待对象抚恤对象安置对象烈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带病回乡复退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等。从政治、经济上给予适当高于普通社会成员待遇的制度。因公伤残人员、死亡及病故人员家属。采取一种物质抚慰形式。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退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遭受毁灭性自然灾害的灾民、流入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安置特点:利益帮助的能力相对较强、情绪波动较大安置需要:就业权益的保障需求、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要求优抚社会工作的方针: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优抚社会工作的目标:保障生活、实施褒扬、维护权益、提高地位与优抚机构的目标相一致优抚社会工作主要内容:革命伤残军人军休所工作: A协助优抚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新的生活;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C协助残疾退役军人的康复与融入社会;E促进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F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监督。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疗养院)工作:1、医务社会工作;2、慰问、救助及财务协调;3、处理医疗纠纷、军人及家属投诉、4、倡导社区医疗;5、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安置社会工作的原则: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工作方针: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安全社会工作的目标:服务于安置机构制定的民政工作目标安置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协助安置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发展新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协助安置对象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界资源;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倾听安置对象心声,疏导安置对象的情绪;对于安置对象是第一次来到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的,社会工作者要提供并积极发掘信息资源,协助安置对象寻找合适的住房、医院、幼儿园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个案方法:个案工作着重于优抚安置对象本人和家庭,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能够更贴近服务对象,了解其感受,界定其需求;注重个人独特性;重视社会资源的运用;积极地助人自助,达到增能,帮助服务对象自决。(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小组方法:帮助寻求非正式社会支持、 增加对象之间的交流使其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注重关系的建立;我国社区工作所采用的方式是社区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优抚安置对象的利益而奔走呼吁。其扮演的角色是:协调者、权益维护者、牵线搭桥者。在优抚安置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组织促进者、权益保护者、联络协调者。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因个人、自然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宪法规定的。特征: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救助对象的限制;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救助手段的多样性;社会救助的时限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贫困救助的对象:是城乡最低社会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救助的目的:使贫困人口得到基本生活资料,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贫困救助的主要内容: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包括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倡导劳动力市场的规范。)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B帮助救助对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C协助救助对象就业,可以采取的策略有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包括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场域、协助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2)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灾害应急救助(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C社会秩序维护)灾后社区恢复重建(A积极参与灾后重建;B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C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社区减灾:即配合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包括街头救助(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全天候救助(救助站全天候开放)服务机构内的救助:包括要优先满足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偏差观念和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服务。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包括类家庭、家庭寄养和教育技术培训。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对已经回到原生家庭的原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访问,了解儿童回归后的生活困难,协助解决某些问题,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巩固其融入主流社会的成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为贫困者提供差异化的、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能有效地帮助对象缓解贫困所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能力。注意问题:尽可能主动接触贫困者;注重对服务对象的引导;正视对象实质需要满足;注重有关社会资源协调(2)小组工作的运用小组工作的功能:借助团体的动力过程,帮助贫困者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通过教育、娱乐和经验分享,提高贫困者的自我认识和适应能力。动用的原则: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具体运用:由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3)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社区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动员和整合社区资源致力于社区发展,为贫困者摆脱贫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A关注环境的改善;B帮助救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以增强其应对贫困处境的能力。2、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灾害应急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用专业方法组织受灾群众转移:评估转移需求,确定转移对象;根据应急预案,制定转移方案;针对重点难点,开展说服教育;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住所;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和谐环境用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评估应急物质需求;筹集应急生活物质;组织生活物资发放;组织医疗救助服务用专业方法维护社会秩序:开展个案心理抚慰;组织活动引导情绪;帮助稳定社会秩序(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用专业方法组织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评估重建需求;组织恢复重建;协助政府监管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协助重建社区管理系统;协助重建社区服务系统;组织活动重建邻里关系;参与社会救助,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用专业方法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帮助受灾企业重建,恢复生产经营活动;组织活动引导民间投资,促进居民就业。3)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外展服务;(对不愿意寻求帮助的乞讨人员)(2)思想和行为矫正;(3)教育和技能培训;(4)跟踪回访(回归家庭和社区是当前我国处理、安置流浪儿童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协助发掘家庭及社会资源,增强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困难。家庭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生存型功能向发展型功能转变;生育功能、生产功能、赡老育幼及教育功能向社会转移);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亲戚网络支持仍然是主要依赖对象);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和内容(1)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村:扶贫、救灾专项)(2)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3)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2、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救助;(国计委对年满60周岁的夫妇给予奖励扶助)家庭生活服务;(保姆入户服务)婚姻调解;家庭生活教育;(利用讲座和宣传预防解决问题、发展强化功能)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婚姻学校;家长学校;家政学校;再就业培训);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五好家庭”评比,平安和谐家庭建设)。(2)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家庭心理辅导;家庭能力建设。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中的应用(1)个案工作应用于家庭:个案工作的目标是缓解和消除求助个人或家庭的困难与问题,调整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2)小组工作应用与家庭:小组群体内部互动,有相同困扰的人共同成长,增能。目的是借助互助走出困境。如社区(单亲母亲支持小组,亲子互动小组,老年康乐小组);团队训练公司(家庭夏令营,家庭拓展训练);反对家庭暴力项目(受害妇女支持小组,施暴者教育与治疗小组);医院为病人开设的项目(糖尿病患者互动小组,白血病儿家长小组)。(3)社区工作应用于家庭工作:社区工作是一种理念,是一个有计划的行动,它意在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共同参与,共同解决,营造文明先进的社区文化,由此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社区宣传和动员(4)社会工作行政应用于家庭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者要将此理念放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关注有关家庭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出台及实施,并检验此政策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变革中婚姻家庭的转变和满足家庭成员的各种需要。2、家庭治疗(1)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点焦点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各流派有鲍恩,家庭治疗主要理论家;心理动力取向与系统取向桥梁架设者;家庭治疗运动的领导者和家庭治疗理论的奠基者;其主要的理论有:八个连锁理论概念:自我分化,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家庭投射历程,情绪截断,多世代的传递过程,手足位置,社会退化;其次有结构派;沟通派;策略派,奇迹提问、矛盾处方等方式解决问题;米兰派,通过采集信息,了解成员间差异,从正面解读问题)(2)范围:各种精神异常,对婚姻失和、儿童青春期困惑与家庭关系的问题特别有效; 家庭遭遇重大挫折的处理,如家庭成员意外死亡、成员失业、家庭迁徙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如子女出生、离家独立等引起的心理问题。家庭治疗法最具专业特色,也属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五好家庭是: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概念:工作对象是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尤其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生家长、学校人员、社区人士沟通、协调或提供咨询服务。其功能是协助学生与“家-校-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质素养;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全体学生生活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辅导内容:A培养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和态度;B提高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C养成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具体的指导:A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B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明确权利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受,引导学生解决好角色冲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角色行为规范;C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包括生活必需的劳动技能、吃喝穿戴的技能、卫生保健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对付意外事故的技能D、丰富学生生活,发挥个人特长和爱好。全体学生的学业辅导:利用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个体对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处理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及社会之间产生的压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全体学生的职业辅导:对学生就业意识的正确引导,(包括就业的意愿和志向、择业的动机、就业心态、面对挫折的心理;辅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全面考虑金钱、待遇、级别、位置与个人长久发展的关系;为学生择业提供直接的服务,如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职前实践;进行就业训练,主要有基础定向培训,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培训等。为特殊问题或特殊群体学生服务(1)为厌学学生的服务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问题产生原因:A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B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C过分的看重分数(自信心不足);D人际交往问题(同学之间)E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F家长期望过重,超过学生承受能力而产生厌学行为。服务方法:用个案工作、家长会、家访、小组工作等方法(2)为行为问题学生的服务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服务方法:个案的方式、也可用小组方式,与老师、家长、同学协商帮助解决。(3)身心障碍学生的服务(包括生理或心理上,先天或后天的障碍)存在问题:A长期照顾的问题B社区对其产生偏见的问题C障碍儿童接受训练的问题(过度保护造成的)D障碍儿童未来的独立生活问题服务:A提供照顾服务B鼓励家长改变态度C通过会谈与咨询的方式向家长解释D与障碍学生及其家长共同探讨未来的有关问题(4)为继父母家庭学生的服务容易产生的行为:过激的行为、语言障碍、低自尊、分裂的行为、封闭自己服务:先用个案方法后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干预,并通过与其父母和家庭进行家庭治疗,帮助解决家庭问题。(5)单亲家庭学生的服务(离婚、分居、未婚、丧偶单亲家庭)面临问题:A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B经济压力的问题C孩子照顾的问题D孩子角色认同的问题(父或母亲角色的缺失,容易导致孤僻行为或焦虑恐惧行为)服务:用个案会谈给予情绪支持、运用社区资源,也可组成单亲家长小组照顾孩子。(6)为服刑人员家庭的学生的服务面临问题:A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社会的不接纳造成心理压力)B经济压力C孩子的照顾问题(疏于照顾)D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孤僻行为以及敌视社会的行为)服务:用个案帮助,运用社区资源协助,家长组成团队(7)为残疾人家庭学生的服务面临问题:同服刑家庭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样。都是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资源来服务。(8)为资优学生的服务面临问题:A情绪问题(期望大压力大,导致害怕失败的心理)B同辈交往问题(容易孤立)C适应和发展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社交能力和缺乏其他兴趣等)服务:社会团体工作和个案工作(9)为特长生的服务(学习特长生和艺体特长生)存在问题:情绪和学习问题;服务:与资优学生一样(10)为转校学生的服务存在问题:A同辈团体的接纳问题B教材教法的适应问题C学校规范的认知与遵循问题;服务:利用家长会,和团体活动进行帮助。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1)与教师及家长沟通学生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对学生问题评量与诊断的结果告诉教师与家长,以便一起为学生提供协助。(2)为学生家长提供小组辅导:推进照顾服务;(推进社区设法募集资金协助社区机构输身心障碍儿童的临时照顾中心或课后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问题。(3)为学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与教师、行政人员及学校其他人员协力合作。参与社区发展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社区工作的知识与技术,在参与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协助社区管理机构召开会议、拟订计划、运用资源,并推展各项社区活动。开发运用社区资源包括: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的过程中,1、可以向社区机构的专业人员咨询或转介,此为人力资源的整合与运用;2、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或有关刊物报道团体活动讯息,此为物力资源的整合与运用;3、可以鼓励社区大众捐助贫困学生,并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奖励和给予特别表彰,此为财力资源的整合与运用;4、可以参考社区支持机构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源(如病历),此为文献资源的整合与运用;5、可以发动社区内的团体举办相关的团体活动,此为组织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1)学校个案工作的定位:学校个案工作针对的往往是学校里问题相对严重、情况比较特殊、不便于通过小组或社区方法予以处理的对象。(2)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选择:两大类:主动寻求帮助的和他人推荐的。(3)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申请与接案(会谈);资料收集(服务对象和其家人、朋友、邻居);问题诊断与处遇计划;处遇与服务(提供处遇、服务或治疗;结案与评估。(4)学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坚持自愿原则;坚持保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平等沟通2、小组工作(1)学校小组工作的组织原则:自愿原则;按需开展;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3)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选题;招募;甄选;实施(小组前期;小组形成期;小组协商期;小组成熟期);评估;跟踪(4)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工作开放性;工作计划要注意灵活应变;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3、社区工作(1)目的是了解社区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学校措施的批评与意见;同时向社区人士说明学校的政策与措施,以争取社区的支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