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成德立业之本-广雅中学林良驹副校长讲座.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684690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身成德立业之本-广雅中学林良驹副校长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修身成德立业之本-广雅中学林良驹副校长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修身成德立业之本-广雅中学林良驹副校长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身成德 立业之本 林 良 驹 12年8月13日,话题源于下面问题的思考: 1、缘聚起于道合,缘散产生不适; 2、人生的平台,修身方成德; 、搬石头与修教堂的不同结果;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入乡随俗; 、自强不息,从吾所好。,1、缘聚起于道合,缘散产生不适; “缘”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从一般意义而言,至少有三重含义:一个是缘份,缘份就是关系;第二个是机缘,就是讲时机;第三就是因缘,就是因果和条件。 “缘”的分类。第一是“人缘”,第二是“物缘”,第三是“事缘”。,“缘”的精神,概括为“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和为贵”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 “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是“仁爱”,是立足于人的一种普遍的爱,做人要讲道德,有爱心,为政者要行仁政,社会以人为本,国家以民为本;,二是“孝悌”,“孝悌”本来是亲情,后提升为仁之本,就成了道德观念; 三是“诚信”,“诚”就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信”就是恪守这个“诚”; 四是“和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缘” 的作用: 其一就是处理人的关系,需要用“缘”的精神和“缘”的核心价值去处理人和人的关系; 其二就是把握机遇; 其三,“广结善缘”,求发展。,“缘”聚与散的理论依据: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的意思。,“人道”意义上的“道”同时表现为一种规范系统。规范有两重作用,从正面看,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应当如何做,简言之,引导人们去做该做之事;从反面说,它则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或限制。,“尊道”走向大家共同美好的追求。既然是大家的共同的一种追求,难免就有互相碰撞的可能。为了大家都能得到“美好”,就应该作出一个保证大家都能得到“美好”的行为规范。(即企业文化手册)这个规范必须保证大家都“美好”,这就要求大家和谐相处,大家都要彼此谦和、容让、包涵、尊重。 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企业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员工风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企业之歌: 员工核心价值观:感谢输变电,我为企业添光彩。,2、人生的平台; 人生的身平台:何谓平台,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一个人的平台都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有了平台,一定要珍惜。,修身成德。“德”:“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边旁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庄子里提到过“德”,认为“德”就是“得”。物得以生,谓之德。德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虽然不是种东西,但却是一种很不一般的内在能量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东西生长,会使事情成功。,还必须说明,这个“得”不只是仅指一方面的,而是指所有方面。无论从哪方面都合适的“得”,才是“得”的要求。为了保证全面的“得”,各方面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就落在这个“德”的身上。“德”是很好的字眼,是帮助人和物旺盛成长的字眼。 请问“冬至”古代也叫? 从这天开始白天长了,这是天体的规律,“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万物开始生长。,、搬石头与修教堂的不同结果; 人常用“搬石头与修教堂”来解读企业文化。说的是有两个人在搬石头,有个过路的人问,“你们在忙什么?”其中一人回答说“我在搬石头”;而另一位却说“我在修教堂”。两个人最终结果不一样。,、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人分三种:一种是先知先觉,其次是后知后觉,最后是不知不觉。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要成为第一种人,但又不能心安理得地归属于第二种人,而从根本上说,要杜绝沦为第三种人。我认为,要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至少应该努力行进于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之间,否则,就不称职!,5 、入乡随俗; “俗”是一种文化,我们要了解: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文化”,即有没有“道德”“道”为“文”,“德”为“化”“文化”(软实力),分四层含义:表层、浅层、中层、深层,深层是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配力量,涉及面广。,、“自强不息”,从吾所好。 自强不息,是周易的真精神。这句话,包含有忍耐、忧患、自悔三义。 忍耐原因有两:一是自觉积聚力量。一颗种子,在地下伸展根系,吸收水分养料,最后破土而出,往往漫长而又艰难。,二是与对手对垒时的量力而行。力量的强与弱,是比较的结果;选择进取还是隐忍,须因时度势。对手强我弱,就须忍;此时的忍,是明智非怯弱,是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壮大自己。,忍,是一种理性的状态,是一种智慧的展开;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旦缺失忍,自强之路就随时可能中止。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主动性意识,存在于事业顺利、生活安逸的状态下,对可能发生忧患状态的思虑。,人类常常要面临两类患难,一类是自然降临的患难,另一种是人为造成的患难。前一类患难不可避免,后一类患难则往往由于处理得当而可以避免。忧患意识的作用,就是由于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有了预期的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范消解,从而为人应对可能来临的灾害提供精神与物质准备。免于问责,自强不息才有保证。,自悔意识,是自强不息的第三个支撑点。“有悔”是随着人的自强不息的进程,在到达一定位置时,如何保持自强不息状态的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反思,而不是面临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悔恨。自悔直面现实,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气。能否自悔,也是衡量和检验人素质优劣的一把尺子、一块试石。总之,时时处处都能保持自悔意识,个人自强不息的愿景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上面以谈了六个问题的思考: 1、缘聚起于道合,缘散产生不适; 2、人生的平台,修身方成德; 、搬石头与修教堂的不同结果;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入乡随俗; 、自强不息,从吾所好。 下面重点与大家分享我心中的:“孔、孟、子、道和林子研说”即如何修身,才能厚德载物,才能立业,自强不息,追求美好和谐。,孔子曰:“三省吾身”,勤于反馈,解剖不足; 孟子曰:“生于忧患”,消除隐忧,沉稳警惕; 庄子曰:“大鹏展翅”,志存高远,一览众山; 老子曰:”上善若水“,顺势扬长,智求优质;,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观察问题思考是否观察得明白; 、听思聪,倾听时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 、色思温,脸色要考滤是否温和; 、貌思恭,待人要考虑是否恭敬端庄; 、言思忠,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事思敬,做事要思考是否敬业; 、疑思问,有疑问了考虑求教; 、忿思难,待要发怒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 、见得思义,看见好处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孔子曰:“三省吾身”,勤于反馈,解剖不足; 古人云“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的“九思而行”的道德修养,要重视我们自省的过程,自省的高尚精神。,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抵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再省吾身,宁静而后“致远”,淡泊而后“明志”,要从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出发来观察我们的生活,来享受我们的人生。 三省吾身,知情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美景不在阔,而居篷窗竹屋之下,风月亦奢。,自省,让我们清空心中的欲念,重拾身边哪怕只是微小的幸福与感动; 自省,让我们清点心中的渴望,重获身边哪怕只是点滴的欢笑和泪水; 自省,让我们打点生活的行装,重整身边哪怕只是丝毫的坚毅与信念,从而在自省后找到心的归属,灵魂的彼岸。,孟子曰:“生于忧患”,消除隐忧,沉稳警惕; 忧患意识是一种强大精神动力,是一种精神内醒,内涵着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和积极建构。,什么是忧患意识?概言之,在发展转折时期或关键时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 公司:“善缘出机缘、危中取胜”就是一个好例证。 “盛世心态” 会陶醉于其中,容易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迷失前进的方向,一定要居安思危,不骄不躁,开拓进取。,共勉有四点: 、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清醒认识公司的今天; 公司存在社会中,社会在变动,但公司求生存、求适应的“奋斗”精神不能变,需要继续卧薪尝胆。 、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积极地迎接挑战; 更新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跨越式”的战略发展,迎接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抓住机遇; 机遇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它不是长驻的,并不总是存在。意味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二是机遇具有共享性,它偏爱那些具有充分准备的人。,、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和矛盾意识。 人在工作与生活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努力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勇于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决不回避和粉饰,否则就会陷入被动,被矛盾所捉弄和惩罚。,庄子曰:“大鹏展翅”,志存高远,一览众山; 人们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成功”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人人向往成功,没有人愿意自己一生事业无成,碌碌无为,这无可非议。但是,把成功作为首选,却值得商榷,我认为,首要的目标应该成为优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实的心灵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只要我们不时的清空自己,要在波平如镜中建自己的道。三省吾身,才能找回清明的内心,做大智之人。,老子曰:“上善若水”,顺势扬长,智求优质; 上善为什么若水?若水的什么?怎么个若水法?怎么样学习它的那个若水法?老子都都没有细讲,仅四个字,给了大家一个想象与解读的空间。万物中,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水的状态,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水善利万物,却不争取自己的利益。它不拒绝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却是它最适宜待的地方(给自己定位恰到好处),它的心胸深远阔大,它的交往和善亲切,它说话诚信可靠,如潮汐涨退般如期,守信。它,要达到“上善若水”,要有七善之功: 、居善地,要定好自己的位置; 、心善润,心宽才会容量大; 、与善仁,人际交往要有互爱;,、言善信,有承诺必有行动; 、政善治,待人不能厚此薄彼; 、事善能,成事的能力,关键是责任; 、动善时,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林子研说:“吸呼有度”,吸“五行”之气,呼而有度,永保正气。,中医中药学认为:人与万物皆天所生,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行可解释为运动,所以中医学又称五行为五运。阴阳二气互相流行,形成火热风三阳气和寒湿燥三阴气,中医称为六气。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反映于人身,则阴阳二气生男女,五行化生五脏,六气化生六腑,是人得天地之全气。,我的“五行”观:人一生中,必须不断的积(即吸也)善、德、才、缘、慈,才能有所得。 金:积善而得福。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庆有余”。就是告诫人们积德行善的人不但自身能够得到好报,而且必能翼庇子孙。常言“福生于微”,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行善也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就是这样的道理。,木:积德而得信。俗话说:“德高而望重”,一个人品行端正了就能取信于人,就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其核心观念,就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这四大范畴。所谓“仁爱”,就是“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和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共生、共荣精神。“诚信”体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守信、守纪、守法精神。“中庸”其实就是“用中”即推行“中道”,强调不走极端,体现公正、务实、协调的精神。,水:积才而得功。无论是古时候男儿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当代人的为事业而拼搏,“有才”是他们致胜的关键,而“成才”是他们生生不息的追求。只有有才的人才能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火:积缘而得情。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缘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机会和可能,缘份天注定,缘浅缘深早有笃定,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份结下就有了真感情,若是无缘则一切皆惘然,纵是咫尺实属天涯。张爱玲对缘份有极妙的解释:“在千百万人中,千百万年间,不早不晚,正好碰上了,然后轻轻地说一句:嗨,你也在这儿!”,土:积慈而得孝。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理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古有言“百善孝为先”,又道“父慈在先孝在后”,可见,唯有仁慈修身方得孝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父慈方有子孝。这也正是两代关系的完美写照,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和谐景象,一方面长辈要善于教育好小孩,另一方面孩子长大后要孝顺敬仰父母。正如俗话说: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呼而有度。只有不断的呼出不纯之气,才能驱除体内的污浊肮脏,永保青春活力。人最怕把真气呼出而不补充,就会慢慢失去一切的福、信、功、情、孝。 善尽而福失。积善能够得福,但一旦所积之善用尽,福份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想要依靠曾经的善行而享一世清誉、得一生福份,自是不可能的,要想有更多的福份,必须行更多的善。否则当你不再从善,耗尽所有积累时,也就失去了福的资本。,德尽而信失。具有良好的品德的人,能够声名鹊起,但一旦良好的品德改变了,别人的信任也将随之消失,办任何事情都将困难重重,“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就有此意。良好的品德必须持久而弥新,一但变质或消失,为坏的品德所呑噬,则只能成为伪君子,为世人所唾弃,良好的信用也只能成为昨日黄花。,才尽而功失。有才的人毫无疑问可以功成名就,但若不思进取,等到才能落后过时了,工作的效率随之减慢,所成之功必将被错误与失败堙没。现在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只顾是“吃老本”,不懂得提升自己,增强才干,尽管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终将被逐步淘汰,最后落个江郎才尽的遗憾。,缘尽而情失。有缘千里来相聚,无缘相逢不相识,缘份尽了,感情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甚至消失。因此,人生一路上,有一些人陌路相逢却擦肩而过没有留下印象,那是有缘相识却无缘相知;有一些人明明曾经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却随着生活场景的变换、时间的迁移而慢慢淡忘,那是缘份太浅;有一些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却最终只能成为回忆,那是相守的缘份已用尽。缘尽而情失,代之而来的是多种可能的结局。,慈尽而孝失。古代圣贤说:父慈子孝、父慈母爱子女孝顺。如此看来,子女孝与不孝还是承认父慈在先子孝在后的道理,倘若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变了,如表现为亲情淡漠,自私,没有责任感,抛妻弃子,不够光明磊落等,子女对你的孝也会消失。,养诀与大家共勉: 、学养德(终身学习); 、动养身(坚持运动); 、道养行(悟道修行); 、善养运(命定运动);,、礼养和(谦和大度); 、爱养福(价值取向); 、忍养安(有容乃大); 、乐养寿(人生态度); 、诚养誉(品行美德)。,代结束语: 有一句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当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发、不断完善人生的感悟的时候,这段名言会使我们感慨万分。它既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探索开发的艰辛,又使人深刻感悟到这其中的美妙,进而更加启迪、激发人们投身于工作与生活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让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时代的挑战,怀着我们对事业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创我们共同事业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