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552566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制定计划学校应该教什么?全世界都在争论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只有把学习过程本身作为认知对象,进行自我感知、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这个过程的积极作用,就难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常说:要好好学习!那么怎样才叫好好学习?我们现在有不少同学一个劲的耗费时间、挑灯夜战,大量做习题,闭门苦读,死记硬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吗?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学习这一活动,本身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会一次完成,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不断加深的过程。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就必须研究和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和掌握学习规律。这样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教授,80年代,通过对武汉地区43所学校10350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八环节学习法,组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习方法体系。下面就按照这八个环节,分别谈谈如何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八环节学习法:(1)制定计划(2)课前预习(3)专心上课 (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认真改错(7)系统小结(8)课外学习四轮学习法:(四轮学习方略聂立珂)(1)预习,查出障碍。(2)听课,破除障碍。(3)复习,扫除障碍。 (4)作业,学会应用。作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可能是最重要的思考,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学习。第一讲 制定计划人的一生都应在计划中度过。国家搞经济建设需要有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我国每五年都要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家庭过日子也应有一个计划,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人的一生是很短崭的,初中学生就应有一个大概目标了,想一想自己的一生干点什么。当你有了大目标时再给自己相对制定一个中短期目标,三年、五年之内干什么?这一年里我干什么?排出一个基本上能实现的日程表,让自己的每天、每个小时都不虚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一个好老师总是在不断鼓励学生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计划他们自己的未来。(一)为什么要制定计划?许多学生认为,怎样学习是老师的事。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不知道学习还应有计划。老师的教学过程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的,很难照顾到个别,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的老师也让学生定计划,但把计划交给老师就完事了,没起什么作用,说明同学们对制定计划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于提高学习质量,明确学习目的,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有着重要意义。(二)制定计划的主要作用1 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 二是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上课、完成作业、消化当天所学新知识。一般受老师支配、控制,大部分同学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自由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后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如自习课、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由于没有计划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什么、做什么,时间白白浪费了,许多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拉开了距离,出现了明显差距。有人问达尔文你身体这样衰弱,且常有病,为什么还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呢?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鲁迅说:“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何利用自由学习时间?主要做三件事:(1)补课,查漏补缺。(2)巩固新知识。以复习为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3)预习、扩大知识面。或预习、或学习课外知识,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绩差的同学,可以以补课为主。中等成绩的同学,可以以巩固新知识为主。成绩好的同学,以提高为主。2 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按计划执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否严格、认真地执行计划。在执行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干扰、诱惑,这既是对我们学习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又是对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长期坚持按计划学习,就会使学习过程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这对提高学习成绩是会非常明显的。(三)计划种类:从内容上:预习计划;补课计划;复习计划;课外学习计划;一日学习生活计划。从时间上:学年总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四)计划内容:1 学习目的、目标。2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目标所要学习的详细内容。(要有明确的量化目标)3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作的时间安排。4 保证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五)制定学习计划的注意事项1 明确目标,自觉制定学习计划。有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是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自己并不考虑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差事”,这样的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制定计划首先要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把具体目标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再来核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你会为自己拥有的潜能而骄傲。2 订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情况、学习环境、薄弱学科、薄弱环节都不一样。因此,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才能有效,照抄别人的计划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有的人喜欢晚上学习,有的人喜欢早上学习;有的人喜欢独自一人阅读,而有的人在群体中学的更好;有的人喜欢坐在椅子里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3 注意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科学性看:要使计划符合用脑科学,符合科学规律,符合生理心理活动规律。(1)完整时间,应安排自己不太喜欢或自己觉得学习枯燥、困难的科目。零星时间安排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要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所需时间,弱项应多安排一些时间,要从微观上计划,目标分配的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2)文理科要交替学习,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如历史和政治不应集中在一起学。(3)把有关的记忆性学习任务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背记。例如安排在清晨或睡觉前一段时间,效果好、记得牢。变换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某个部位由抑制转为兴奋,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4)一般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应在一小时左右为宜,换另一门功课时休息1015分钟。(5)学会根据心情和大脑状态安排学习内容。一般来说,人在心情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可安排比较容易的科目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心情或大脑状态好转后,再学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这叫“因境而学”。从可行性看:计划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自己做不到的计划。(1)学习计划要长短结合,先制定一个长远计划,据此再确定一个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计划的实现,就是要把一学期、一学年的计划落实到每一周、每一天的计划中去。(2)制定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除学习外,还要给文体活动、睡眠等以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基础。(3)计划不应订的太满、太死。要留有机动时间,便于调整计划。(4)个人计划要与老师教学协调起来,不能与老师的教学相冲突。4 注意效果,及时调整。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成不变,在执行中总会有考虑不周需要调整的地方。一旦发现漏洞或不可行之处,就要及时调整,使学习计划更符合实际情况。5 磨炼意志,严格执行。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成功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制定计划是一回事,能否按计划执行是另一回事。对于学习意志薄弱的同学、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更要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按计划学习。每天到规定的时间就要开始相应科目的学习,排除各种干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1)坐下后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学习。(2)到规定的时间马上停止现在的学习内容,干所安排的其它内容。(3)学习桌上不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受干扰。(4)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可进入休息或自我奖励。(5)学习时良好的心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前可用3分钟放松一下,想一想自己以前遇到的高兴事,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这样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6)也可以让家长帮助和监督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第二讲 课前预习学习如同作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有认真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不重视课前预习或不会预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1)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没关系。(2)作业多,没时间预习。(3)预习太麻烦,太浪费时间。(4)预习就是把书看一遍,没多少用,还不如多做些题。(5)想预习,但不会预习。(6)预习还不如不预习,预习后觉得自己已会了,上课反而不注意听讲了。以上种种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预习的作用缺乏认识,没有搞清楚预习与上课、作业的关系。二是缺少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会预习。那么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 预习的作用:1 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便于把握课堂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提高听课的兴趣和注意力。(会听课)有的同学听课效果不好,关键是处于一种被动听课状态。表现在:(1)不知道这一节课究竟要学哪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懂,哪些不懂?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知识要背记,哪些知识要会运用?心中无数。(2)只能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自己在笔记本上就记什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3)讲课中,老师讲的知识,有的同学没听懂,但来不及“想”,老师又讲下边的内容了。(4)有的同学似懂非懂,跟着听讲,知识衔接不上,越听越糊涂,索性不听了,思想开“小差”,听课的兴趣越来越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听课处于一种被动“听”的状态,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课前有预习,听课时就会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因为通过预习,对课堂所讲内容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老师要讲什么,这节课内容自己哪些会,哪些不会,已经比较清楚,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或把握不准的内容,听一听老师是如何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旦听懂,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伴之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感、注意力处于一种良好状态,长此以往,学习必然会有大的进步。2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立思维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会思考)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一步步教,学生一步步学,老师是为了把学生“教会”。因此,教学仅仅停留在老师将结论、即老师思维的结果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则满足于记住,背过老师教的结论,即满足于“学会”。而不敢、不想或根本不知道要在“会学”上下功夫。这也正是部分同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多,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的成果,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认知(感觉、观察力)(2)记忆(记忆力)(3)思维(思维力)(4)想象(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开发大脑的记忆能力,对其它几项功能则注意的很不够,而课前预习是开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依赖于老师,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有两个意义:一是可以改变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更主动、更有效。二是培养了自学能力,为今后个人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预习的种类根据自由学习时间和本人的学习能力强弱,可采用不同方式。主要有三种:1 课前预习:上课前一天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接受新知识,作好充分准备。这种预习,内容少,难度小,与学过的内容衔接紧密,较容易掌握,适用于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每门课大约510分钟)2 周预习:预习下周新课内容。3学期预习:预习下学期所学新教材内容。2、3两种预习适用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期预习一般在寒暑假内完成,平时不宜占用更多时间。(三)怎样进行预习?(预习中学会预习)1 克服依赖思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依赖性,认为老师不讲自己怎么能懂,有的老师也这样想,我讲他都听不懂,自己能学懂吗?旧的注入式教学,就是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满足于“记”,而懒得“想”,总想依赖老师这根“拐杖”。所以要想搞好预习,首先要克服学习的依赖性,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搞好预习的心理基础。2 要学会独立思维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的同学之所以感到预习不起作用,问题就在于把书看了一遍,却提不出问题,或者觉得都懂,没什么问题,或者似懂非懂,抓不住问题,这正是预习失败的关键所在。所以看预习有没有效果,首先就是看你通过预习,能不能提出问题、提了多少问题。这里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时,应有一个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应是老师在备课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问题可先由老师提出,逐渐变成学生主动提出。)随着思维能力的增强,同学们应逐步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学会把实质性的问题提出来。自己给自己列出预习提纲,然后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看自己能分析解决多少。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预习质量。3 学会看书(1)精读教材:阅读教材不同于看小说,它属于精读。不能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而应当读的慢、读的细,对于不懂得地方,还应反复阅读、思考,尽力弄懂每一个词语、概念。例如,读课文的标题,标题是课文的“眼睛”,读懂标题,正确领会含义,进而探索课文的中心内容并准确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语文课就要明确新课的题材形式、中心思想、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等。数学、物理要明确新的章节主要证明哪些定理、公理、公式及证明的方式方法。(2)阅读教材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把不懂的地方尽量搞懂。(3)阅读时还应联系已学过的旧知识,注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4)阅读时,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还可以规定一些符号,如着重号“”,不懂号“?”,记忆号“”等。对书中的定义、公式、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符号“”等划出来,以便在上课听讲或复习时使用。(5)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读书时的一些想法,应随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眉批或准备一个预习本,写在预习本上,这对于搞懂老师讲课中的问题非常有利。(6)查找出理解上的障碍,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指向极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了期待老师解疑的心理定势。4 选作练习题,验证预习效果。在教材中,每一课、每一章节后边都有一些练习题,预习后,应把书上的练习题选作一遍。通过作题,就会发现原来已经搞懂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掌握,又会出现一些新的“为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再去看书思考,会使预习质量进一步提高。实在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放到听课时解决。作题,这是预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5 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同学自学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认为预习太困难。这些同学可以先从自己感到最难学的学科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预习能力。只要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功,必然会增强预习的自信心和兴趣,逐步使预习常规化。学习中有无预习环节,对听课效果会大不一样,能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是最好的预习。没有预习环节,听课时就会出现似懂非懂,作业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听课前有预习,作业前有复习,很多障碍已在前边环节中解决,作业必然省时省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第三讲 专心上课专心就不是分心,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节课没听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在学校里,按照双休日,每周上五天课,每天6节计算,一周要上30节,每学期以20周算,就有600节课。中学阶段大约是6000课时,一节课可以学到几十年、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知识。课堂上的每个45分钟,是每个学生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为提高生命的含金量,听好每节课。课堂学习是获得各科知识的主要途径,能上好课,你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就将是一种失败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课呢?(会上课)关键是“专心”二字。这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专心”指的是什么?它的内容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二是思维。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好,才可以称为专心。(一)关于注意1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选择性特征。人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就会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进入这个兴奋中心,并进行编码和贮存,产生及时清晰的印象,而对其他事物的反映则模糊不清甚至得不到反映。兴奋中心强度越大,大脑皮层其它部位的抑制也就越深。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走路看书时,由于精神太集中,撞在电线杆上,还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哲学家黑格尔,在泥泞的路上思考哲学问题,烂泥把鞋粘掉了,他赤脚赶路却毫无知觉。他说明:人的大脑表现的不象是录像机、摄象机,它到象个过滤器,只对那些经过“过滤”进入大脑的事物,才给以最清晰最及时的反映。人的这种心理活动选择性特征,并不是一样的,有着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专著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等方面。这种差别是一种能力的差别,我们把这种能力叫作注意力。我们看到在班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是听讲不能集中,听课效果不好。上课他们注意什么?也许窗外的鸟叫、周围球赛的喧闹、小声哼流行歌曲、飞过的一只苍蝇、同学的一件新衣服等,至于老师讲什么,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 注意的特点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但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伴随着人的某种心理活动而存在。如注意听、注意看、注意记、注意想等,并和人的需要、兴趣紧密相连。特点一:注意的指向性。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某种对象,如果没有注意,人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活动。魏书生的注意训练:在黑板中间画上一个点,让学生注意这个点510分钟。特点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又使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指向的对象上。例如: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只要阅读7遍就能背诵的课文,而在注意力涣散时竟需要100遍,才能记住。注意是学习的窗口,是心灵的门户,它与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要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有的同学学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去做。而有的同学做什么事都心浮气躁,踏不下心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学习上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不单取决于学习时间,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是否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3 课堂学习与注意力。在上课时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呢?(1)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知识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好新课。 做好生理准备课前喝水,上厕所。 做好物质准备将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 做好心理准备上课不说话、嬉戏,不对老师抱成见。(2)保持课堂安静。这是课堂学习,集中注意力的第一要素。安静,就是一种强刺激。安静的课堂上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在老师身上了。(3)坐姿端正。人的姿式同注意力很有关系,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注意力就会自然专注。(4)认清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课下,提高课堂利用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上课前,从心理上要使自己深信,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知识都是有用的,都与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信念就会使上课注意力集中。(5)培养广泛的兴趣。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容易引起注意,一个喜欢下棋的人容易对棋类活动引起注意。努力培养自己对各门学科的兴趣,兴趣广泛的同学注意的范围就大,遇到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时注意力就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就较集中。相反兴趣狭隘的同学,或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注意力就可能分散。(6)用坚强的意志与各种干扰作斗争。学习必竟不是看电影、玩游戏,不可能都有兴趣,要时刻想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培养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强化自己的注意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看刺激性强的小说,不做过于激动的事情,善于节制自己的情感。(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为了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故意到闹市街口去读书。)(7)学会听课。会听课的同学总是不断思考老师的讲解,听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他的思路象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紧追踪着老师的思维活动。而不会听课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思考问题,只听到老师的声音,大脑处于一种昏昏欲睡状态,一节课上完,不知老师讲了些什么。(8)有时需要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例如听讲、记笔记、看黑板,所以注意的分配能力很重要。上课听讲,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会有良好的听课效果。下面是提高注意力的一些训练方法,供同学们参考:(1)两只手各拿一支笔。第一次左手画,右手同时写1、2、3、4、第二次左手画,右手按顺序写1、2、3、4每次15秒,要同步,不能分先后。(2)倒背数字,从100到1。找一同学听,然后再反过来,看谁的错少。(3)读一篇短文,尽量避免错字、漏字、颠倒顺序。(4)圈字训练。在一页纸上打印不规则的阿拉伯数字,把两个相邻的相加得10的数字圈起来,让家长计时。(5)挑豆训练。在一碗里放入若干黑豆、红豆、黄豆,让自己在规定时间里挑出一种颜色的豆。(6)关注训练。用手持一线,线头系一坠,让坠对准纸上的一点,先目视3分钟,然后可不断延长时间,15分钟、20分钟(二)关于思维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知识是以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书本之中,(另一种是以实践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即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才能实现。知识的获得包括:知识的理解,(懂)知识的巩固,(记)知识的迁移,(用)三个层次。而课堂学习主要是达到第一层次理解(懂)。那么如何达到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即对所涉及的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通过反复思维完成的。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尤为重要,是第一位的。例如“零”这个概念,公元410世纪,美洲马雅人才知道使用“零”。同学通常理解为“没有”,其实“零”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和其它数一样,它可以进行运算,是一个确定的数。同时“零”这个数,还有许多作用:如表示数位(0、14、0.08),表示界限(零点、座标原点),表示精确度(近似值0.463近似到0.001),表示起点(如尺的起点刻度),表示关节点(如O 为冰点)表示编号(如00038表示最大号数为五位数),用于记帐(如5元记为5.00元,防止错位)等。造成思维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所学知识没有深究一步的习惯。只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不求懂得“为什么”,使大脑处于被动的“接受”。二是造成思维“惰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迷信。多数同学是迷信老师、迷信书本。在知识面前师生是教学相长,你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是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三是怕出错。不会的问题,不敢提,怕别人说自己笨,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四是分数的束缚。为了得高分,让老师划标准答案,然后死记硬背,对是否有别的答案,不再追究。这样只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就使创造性思维能力被压抑窒息了。那么在课堂学习中,怎样才能积极思维呢?1 注意感性材料的储备。新知识的理解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思维又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原有的知识、经验是理解的先决条件。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就必须注意感性材料的储备,感性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感性材料的储备包括:(1)加强课外学习,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阅读课外书,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工厂、企业,请专家、学者作报告等)(2)开拓自己的知识面,知识越丰富、越厚实,越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一些天文知识、矿产知识、医药知识、电脑知识、海洋知识等)2 要始终处于“问题”的情境之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中国的家长常常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而美国的家长往往问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提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明代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上课要做到“专心”,就是使自己的“心”始终处于问题的情境之中。怎样才能做到上课有“疑”?(1)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是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上课不能只满足于听懂,或是把老师的结论抄在笔记本上去死记硬背。而是应深入到老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追踪老师的思维活动,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又是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2)多问几个“为什么”?自设问题情境。有时听懂,并不等于真懂,往往是一知半解。所以在上课看书、听讲、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时,要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力求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问、学问,边学变问。”没有不希望同学提出问题的老师。同时,要学会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只有积极思考,彻底理解,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3)学会一些思维的方法。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总结概况出来的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结晶。因此具有简化、概况、抽象、合乎逻辑等特点。掌握这些知识必须从具体化入手,通过物化手段,把抽象知识还原具体化,再把具体上升到概况、抽象,再把概况、抽象上升到特殊,再用一般解释特殊,把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实际事物。这一切都需要积极的思维,要想积极思维,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等方法。 分析:指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部分的过程。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成字、词、句和篇章结构。人类社会按顺序分解成五种社会形态。 综合:指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例如:把文章的各段大意联系起来,形成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较:指对同类或相似的两个事物对比,区别异同。例如:比较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三条直线首位衔接构成的几何图形,不同点是角的大小不同。 抽象:指在同类事物中,抽出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例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毛笔、粉笔等同类事物中的本质属性是它们都是用来写字的工具,而把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非本质属性舍弃掉。 概括:指把同类事物中抽出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在认识一位同学的思想表现时,首先要将与思想表现无关的高矮、胖瘦、身体强弱等非本质属性舍弃,抽出其学习态度、与同学的关系、对集体的态度等本质属性,然后再综合考虑,评价出是“先进同学”,还是“后进同学”。 具体化:指把抽象出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事物上,是人的思维深化过程。它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例如:用概括出的定理解释某一现象。用概括出的公式验算某些习题。思维的方法还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知识中的“一字多组”,作文中的“一题多种体裁”。如果总以“标准答案”为准绳,就会束缚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立性:在学习中,能学“活”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思维的评判性:不满足现成的答案,把知识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站在巨人的肩上”,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独立见解。批判性思维,会产生创造力。思维的敏捷性:善于迅速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例如北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3 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如耳听、眼看、手写、脑想、口答,这是克服“走思”的有效手段。要求做好课堂笔记“眼过千边,不如手过一遍”,益处是: 有助于专心听讲,提高“听”的能力。 有助于手脑并用,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有助于知识的记忆。 有助于今后查阅,进行复习和预习。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将来自学打好基础。总之,上课的“专心”,主要表现在“注意”和“思维”两个方面。只有抓住这两个方面,才算学会了上课第四讲 及时复习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都是指复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复习可以使所学内容有新的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知识脉络,弥补知识缺陷,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有些同学在复习上存在片面性,把它仅看成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养成了平时不复习,只在考前一二周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这种突击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必然使知识支离破碎、挂一漏万,影响了学习效果。又因为每天“开夜车”,忙的头晕脑涨,而叫苦连天,把复习看成了一件苦差事,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什么叫及时复习?我们所说的及时复习,强调的是“及时”二字,即“趁热打铁”。指的是上课后的当天,不马上做作业,而是紧接着在课堂上或当天的自习课及晚上自由学习时间里的复习。它是为所学新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独立作业前的必要准备。(二)为什么要及时复习?1 是由认识规律所决定的。人们对任何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也同样如此。只有经过反复的认识、比较、理解、练习、巩固,知识才能被牢牢掌握。也正是由于学习反复性特点,才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及时复习这一环节。2 是由人脑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在学习各种知识时,不仅要对知识能够理解,同时有些知识还必须记住,这就涉及到人的记忆和遗忘问题。19世纪后期,著名心理学家爱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的规律做了研究,证实了遗忘是一种保护机能,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利有弊。什么是遗忘规律?爱宾浩斯遗忘曲线:他让学生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一小时后再进行检查,发现只能记住44,一天后,只能保留33,两天后,能保留28,六天后为25,此后,遗忘速度大为降慢,曲线呈平缓趋势。表明了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学习中要经常与遗忘作斗争,这就决定了养成良好的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会对同学们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三)及时复习的作用1 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学习知识大体可分为“懂”、“记”、“用”,三个阶段。其中“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但如果没有“懂”和“记”就谈不上应用。 课前预习、专心上课这两个环节重在“懂”,着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习的反复性特点,即使通过课前预习和专心上课两个环节,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全部掌握,同时对所学知识还有一个纳入系统、构成体系的过程,而及时复习正是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继续深入理解的过程。刚刚学过的知识,因为内容少,便于及时查漏补缺,也便于对没有彻底理解或还不太懂的知识及时补救。2 加强记忆效果。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些是必须记住的,否则就很难谈得上运用。那么要想记住就必须不断同遗忘作斗争。而根据遗忘规律,则刚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的最快,所以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避免遗忘。记忆中最容易忘掉的东西,在9小时内及时复习只用10分钟。但5天或10天后就要用1小时。及时复习又是提高记忆能力,掌握记忆方法,形成良好记忆品质的重要途径。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1)给自己规定记忆任务,明确记忆的目标,提出记忆的要求,是有意记忆的首要条件。(2)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只能事倍功半。对知识的理解是通向记忆的坚实途径。(3)用思考加强记忆强度。长久而反复思考,会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造成神经细胞兴奋的固定联系,留下深刻痕迹。“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就象沙滩上的脚印。经老师点拨,同学自己寻找到的答案,如同巨石上的雕刻。”(4)在记忆过程中,不断尝试回忆。不要拿到题就只顾没完没了机械重复,应先看一遍放到一边,试图回忆所记内容,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记熟的内容,反复二三次,基本上就完整记住所学内容了。(5)及时巩固。复习时,记忆后的二小时,记忆后的一天之内,记忆后的第二天,记忆后的第一周,记忆后的第二周,记忆后的一个月,达到最佳效果。上午的课下午复习,下午的课晚上复习,当天的课当天复习。(6)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需要的信息落在优势中心上,记忆的“痕迹”会特别深刻,记忆效果特别好。(7)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一个心理压抑、情绪烦躁的人,学习时是不可能产生好的记忆效果的。当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稳定时,很容易接受外界传入的信息,并形成清晰的记忆。(8)注意学习后的活动。学完一科,如接着学习相似的学科,则会产生较大干扰,影响记忆。学完一科后,马上睡觉,会减少忘却。但人不能每次学完后都去睡觉,为了减少遗忘,在学完一科后最好休息510分钟,并在此后尽可能挑选性质不同的学科学习。学习过后不要马上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大脑对刚学过的知识有一个自动巩固加工的过程,马上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这个巩固过程。(9)多感官协同记忆。有研究表明,只靠耳听,仅能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15;单用眼看书,最多能记住30;用耳听眼看结合起来,能记住50;如做到边听边看边记边说,则能记住7090。可见,多感官协同活动,多种刺激叠加在一起,在大脑皮层建立多方面、多渠道的斩时神经连接,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尤其对外语学习效果更明显。(10)过度记忆。对已记住的内容再进行过度记忆,会大大延长记住的时间。那么怎样超额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过度记忆在50100效果比较好。但超过100后,效果会逐渐下降。(11)联想记忆法。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的钩子,能把记着的事实钩起来。记忆能力强的人,也就是联想能力强的人。联想是钩子,在茫茫的忆海中,它能准确地钩住你所识记的事物。研究表明:联想越丰富、越多彩、越离奇,记忆效果就越好。联想记忆可具体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因果联想等。(12)韵记忆法。信息论认为,存入大脑皮层的信息可以分为表象和语音两种。语音作为信息的载体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内容,与人的记忆有着极密切的关系。顺畅、和谐、铿锵、压韵的语言,最能引起人的大脑兴奋,使编码、贮存和提取极为方便。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此特点对记忆进行“深加工”,用谐音、歌诀、字头、顺口溜等方法来提高记忆效果。(13)音乐记忆法。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舒缓、优美的音乐还有助于人的记忆。科学研究表明:音乐的声波能改变人的脑运动,一旦人体的自我韵律与乐曲合拍并产生共鸣时,就能激发大脑储存的多种信息,在这种舒畅和谐的美感中,人的记忆会得到深化和超越。因此,当你在学习活动时不妨配上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便会提高你的记忆能力。(14)整体与部分、分散与集中记忆法。把学习材料从头到尾阅读直到熟记叫整体记忆法。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熟记一部分后再去熟记另一部分叫部分记忆法。一般来说,要记的材料既少又简单,采取整体记忆效果比较好;要记的内容又多又难时,应采用部分记忆法。一般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但并不是说越分散越好。每一次学习相隔多长时间为好?间隔时间30分钟24小时为宜。学习与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性质和难易程度恰当运用集中与分散记忆法。对同一学习内容,记忆能力强的同学运用集中学习记忆法效果好;记忆能力差的同学用分散学习记忆法效果好。3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各科知识都有严密的系统性,一环紧扣一环。所以在学习中,只能在理解、把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新知识。如果其中一环脱节,整个知识链就会中断,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听课就会越来越听不懂(数学最为明显),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把学习当成一种沉重负担。而坚持及时复习,由于每节课内容不多,容易掌握。同时又能及时查漏补缺,这就使学习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感会使你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及很强的学习自信心,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乐趣。坚持及时复习还可以培养学习的责任心,克服疲塌拖拉现象,经常保持学习的积极性。4 及时复习有利于顺利完成课外作业,是灵活运用知识的保证,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怎样进行及时复习1 认真回忆(回忆再现)听课后,不要忙着翻看课本,要闭眼认真回忆一下,再现老师上课的情况,先考考自己,回忆老师在这一节课里讲了几个问题,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懂了,哪些还不明白,哪些理解的还不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看书,同学们形象地叫“过电影”。如果回忆不出什么,就要查查原因,是因上课走“神”,还是听课节奏没跟上,要采取相应措施。下课前几分钟回忆课堂内容,下午自习课回忆上午上课内容,晚上回忆白天上课内容。(23分钟即可)回忆既检查了听课效果,又能强化记忆痕迹,巩固所学知识。2 仔细阅读(细读教材)带着回忆中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看老师课堂上讲的哪一章节、哪一部分,边看边回忆老师讲的内容。看一看在回忆中是否有丢掉、拉掉的内容,对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时间,把精力重点放在不懂或印象模糊的部分,在书上再勾画一下,可做一些批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使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得到解决。以后在系统复习时还可以迅速回忆和查找。3 独立思考边读书,边思考。不要急于问老师和同学,这样虽然费时费力,但只要一旦顿悟,其乐无穷。如果经过思考还未搞懂,也只需要老师、同学稍加点拨,就会恍然大悟,使问题迎刃而解。4 归纳比较(整理笔记)课后要把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将所学的知识纳入系统,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只有纳入系统的知识才会成为有用的知识。课堂上要听、看、思、记并举,课后复习要把不完整的笔记补齐,将记的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力求笔记完整、正确、实用。笔记应分正副页两部分,正页记课堂笔记,副页记预习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5 熟练记忆(及时记忆)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础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应尽可能的通过理解及时记忆。根据记忆规律,一般是在第一次学习后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月,分次进行。每次复习不用把上次内容全部重复一遍,而是采用回忆方法,把那些已经模糊或忘记的知识有选择、有重点地复习记忆。今天的内容今天记,许多内容分散记。不要等到考试前总复习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背的头晕脑涨。请记住狄慈根的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同学们,让我们在“及时复习”中寻找学习的乐趣与成功吧!第五讲 独立作业在作业问题上,一些同学存在着模糊认识。他们往往把完成作业看成是学习任务的完成。不明白作业与预习、上课、复习的关系,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因此在写作业时(1)边做作业,边看书、边查公式、查例题,“照猫画虎”。(2)遇到问题就问别人。(3)甚至照抄别人的作业。(4)写完作业就算达到目的了,感到无事可做。(5)作业是写给老师看的,老师不收作业就不写了。这样的同学,学习很难搞好。北大附中的胡波同学曾说过:“做作业要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这种态度是可取的,说明他对作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有很深的体会。(一)作业的目的是什么?1 作业是一种信息反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作业可以发现所学知识哪些还未真正理解、真正把握。凡是不会作的或作错的题,一般来说都反映了学习中的欠缺和理解中的偏差,这样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对于这种信息,同学们应高度重视。而有的同学一有问题就问别人,或干脆抄袭别人的作业,则会得到一种虚假的信息。从形式上看,也完成了作业,但却是自欺欺人,即把自己学习上的漏洞放过去了,又使老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种下了恶果。2 作业是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前边说到的预习、上课、复习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作业则是对知识的消化、检验和巩固。正是在作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有句成语叫“熟能生巧”,运用知识的“熟”和“巧”,只能从练习中来。而作业是使知识在运用上达到“熟”和“巧”的必要步骤。3 通过作业,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什么是技能?技能是由练习而巩固了的行为方式。技能可分为智力技能(心算、作文、阅读等) 和动作技能(骑车、弹琴、纺线等)一切技能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现自己的思想五种技巧结合成为学习技能,视为儿童学习的工具。强调“要教会儿童学习”,也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一生中就是靠这个“工具”(学习技能)去掌握“工具”(各门科学知识)的。在学校学习期间,每门学科除了传授各科知识外,都要培养不同的基本技能。例如数学的计算、绘图、识图的技能。语文的听、说、读、写的技能。物理、化学、生物课的实验、操作技能。美术课的绘画、雕塑技能。劳技课的使用各种工具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都是在课上、课下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才能形成的。4 通过作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能力。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知识概括化的结果。(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识图绘图能力等)能力和知识、技能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和速度也依赖于能力本身的发展。某种能力水平高的人,就能迅速顺利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如学生在演算数学时所用的公式、定理是知识。在物理实验中掌握的实验程序,操作方式是技能。而在运算和操作中所表现的思维灵活、严密则属于能力。学习,要一边学,一边习。习就是复习、练习。通过练习,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技能。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人说:作业练习是由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正因为作业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二)怎样完成作业?1 要提高对作业这一学习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做作业的目的。2 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3 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能增强独立作业的能力。4 独立思考是独立作业的核心。这里特别强调“独立”二字,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轻易问别人。只有在反复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去请教别人。5 独立检查。不要轻易与别人对答案,更不应养成不对答案“不放心”的习惯。6 “今日事今日毕”,养成不欠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7 养成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的好习惯。良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在作业上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将会对我们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第六讲 认真改错在同学们的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有些同学在老师发下批改的作业或试卷后,常常只看一下对错,就塞入书包不再过问。还有的同学,眼睛只盯着得了多少分,对打“”的问题,不是认真研究为什么错,而是忙着看是否多扣了分,态度虽然“认真”,却忙的不是地方。(一)为什么要认真改错?我们说,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正反映了学习中的欠缺和理解中的偏差。一个“”就是学习上的一个漏洞,如不及时修补,日积月累,就将补不胜补,成为学习上的差生。正如,有人把错题比喻为水桶上出现的一个小孔,水一会儿就会漏光,如果水桶处处是眼,还能有水吗?作业中的错误百出,却又熟视无睹,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搞好呢!前边我们谈到学习有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通过多次反复认识,才能把握其实质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前边的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这样四个环节,但仍然可能会有问题没能真正掌握,而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同学们切不可轻易放过,应及时抓住,弄懂弄清楚。上海有一个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别人请他谈学习经验,他拿出了一本封面上写着错题集的练习本,郑重其事的说,这个本子帮了我的大忙。(1999年河北省文科状元孙铮,他父亲对他说:允许犯错误,但决不允许犯重复性错误。孙铮同学自己制作了一个纠错本,本的左边是考试或作业中的错题,下面是分析的原因,今后的改进意见,右边是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就很少犯重复性错误,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掌握。)我们在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是老师给我们找出的学习上的欠缺和偏差,但事情决不能到此为止,重要的是要认真查找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真正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把学习引向深入,不断由失败走向成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意思。(二)造成作业或试卷中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宏观上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知识掌握方面,技能、能力方面和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