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511111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9 报任安书课件 鲁人版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汉朝左冯 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 传,20岁时,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 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任郎中,随汉武帝巡行各地,曾奉使安抚西南夷,参与塞河工作与封禅典礼。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戾太子反抗一事中,任安因“坐持两端”以观望之罪被捕入狱,并被判腰斩酷刑。入狱前,任安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推贤进士”,实则向他求救。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回信。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构十分完美,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事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书信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一词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词类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 (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介词结构后置句) (2)灌夫受辱于居室。(介词结构后置句) (3)安在其不辱也?(宾语前置句)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动句) (5)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 (6)韩非囚秦。(被动句) (7)藏之名山。(省略句) (8)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名句积累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清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在信中坦陈了自己因为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同时也表现了自己为完成史记而甘受凌辱、坚忍不屈的精神和坚定信念。,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复信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提示: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责”。具体梳理如下: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复信内容:地位低下,身遭极辱,不能胜任。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第二段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不同等次的“受辱”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罗列这些史实,说明自己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的来源,说明自己写作史记的思想动力,相信自己也能成功。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原因。 3.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 提示:文段中列举的“名人”都是先秦时代的贤士,他们也是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他们才德杰出,命运坎坷,但他们并没有消沉,而是发愤有所作为,给后世留下了有价值的甚至不朽的东西。作者正是通过“述往事,思来者”,从这一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也流露出作者顽强的战斗精神。,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 1.课文是怎样真实地展示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的? 提示:采用书信体形式,对朋友直接表白自己的生死抉择及内心的矛盾痛苦。 2.第三段的中间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同层次的“受辱”情况,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排比手法,由轻到重排列,突出受辱之深。说明忍辱负重,代价极大,发愤著书,心志弥坚。,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对于司马迁在为名节自杀而死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的“择生”选择,你怎么评价? 提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形容词的活用类型 技法指导 1.形容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请略陈固陋”中“固陋”指固塞鄙陋的意见。 2.形容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就是“使削弱”的意思。,技法借鉴,主题阅读,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审矣,何足怪乎”中“怪”的意思是“以为怪”。,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解析:A项,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项,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项,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项,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答案:D,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解析:A项,意动用法,以为奇;B项,意动用法,认为小;C项,使动用法,使寒冷;D项,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答案:A,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包羞忍耻是男儿 名句诵读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既甘隐忍无羞恶,气馁如何更复伸。(陈普孟子枉尺直寻) 立之何事屈蓝田,隐忍功名古已然。(袁说友送惠县丞之官) 隐忍且须留一榼,晴明待作探梅行。(张耒大雪中李提举惠玻璃泉两榼二首),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耻笑,但他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所以,不完成史记写作,决不能轻易死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地实现他的理想。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为他的顽强毅力与崇高精神所折服呢?,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司马祠 合谷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亮点品读 首段言简意赅,提出所游览之地,并统摄全文。 “仰望中的攀登”一语双关,既表现出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也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第三段联想到与古道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将司马祠的九十九级台阶与皇上的祖庙相提并论,突出了司马迁的影响之深远。 重点描写梦碑和司马迁的塑像,凸显了司马迁的精神风骨。 结尾文采斐然,四个“读”字的运用内涵深刻: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思考】 1.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哪些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2.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 参考答案:1.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墓冢司马迁的大智慧;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那圆的墓冢引发我思考:刚直进言,竟惨遭宫刑,以至于死后也不能葬入祖坟,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族权,怎么会这般严酷无情,而人们怎么就这样容受几千年?那方的祠院引发我思考:梦碑啊,泥像啊,都寄托着人们的怀念,史册留下遗憾,但历史的真实难道能够篡改吗?人们的崇敬和哀思只能这样含蓄迂曲地表达吗?那直的牌坊和山门引发我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什么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显赫的权势还是永恒的真诚和责任?处于阿谀盛行,真诚无路的境况,我当如何抉择?那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也引发我思考: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胸怀、精神离我们是这样切近,实际上又经常被阻隔,我们应该怎样越过现实生活的小路,真诚地靠近他们?怎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些呢?是的,司马祠和他的主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生永恒的思考,永远的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