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旋回性能》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70061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的旋回性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船舶的旋回性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船舶的旋回性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第二节 船舶的旋回性能,用小舵角保向,用常用舵角改向,大舵角紧急旋回,就保向和旋回而言,船舶旋回是最基本的最重要操作性能,通常在衡量船舶旋回性好坏时,常采用满舵时旋回初经DT与船长L之比,即DT/L(相对旋回初经来衡量)。 船舶的旋回运动的过程中DT/L小,说明船舶旋回性能好。(实际上仅仅是旋回的一方面),一、旋回运动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开始操舵起,到舵转至规定的舵角止(一般约需815S) 为转舵阶段,由于惯性作用,船几乎保持直航。,当船舶以稳定的航速,直线航进时,操某一舵角,并保持不变,船舶就作旋回运动。根据船舶在用舵后,旋回过程中受力情况及运动状况的不同,可将旋回运动分为三个阶段:,FW,VS,M,G,PNY,PN ,PN,PN ,转舵后,产生舵力,同时构成舵力转船力矩(M)。在M的作用下船首有向转舵 一侧回转的趋势。 由于舵压力PN的正横向分量PNY作用,使船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反移量)。 因舵压力PN的位置比重心高度低,构成一个横倾力矩,使船出现向转舵一侧横倾(内倾); 因PN的纵向分量PNX增加船舶阻力,使航速VS下降。 此时旋回角速度较小,而旋回角加速度很大。,PNX,(2)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由于操舵后,船向反侧横移,船舶改变了运动方向,形成了漂角,水动力FW方向转为船首外舷,其作用点在重心G之前。对船体产生M,M与M相同,形成加速回转。 由于旋回角速度的增加,产生不断增大的水阻力的阻尼力矩Ma和Mf,使旋回角速度的下降,限制其增加。 特征:A船速明显下降,原因为船舶斜航时水动力FW的纵向分力FWX作用; B、向操舵侧正向横移; C、向操舵相反一侧横倾(外倾); D、角加速度下降,角速度快速增大。,FW,X,VW,M,Rf,f,FWY,PN,外倾,M,G,Ra,a,M,M,(3)第三阶段: (定常旋回阶段 ),当船首转向角转过一定角度,船舶旋回角速度趋于稳定时进入定常旋回。,该阶段的主要特征:船速降到最低,并稳定。旋回角速度为常数,旋回角加速度为零。船舶保持外倾,转心位置也稳定。,二、旋回圈及其要素,1.定义:定速直航中(一般为全速)的船舶操一舵角,(一般为满舵),并保持该舵角,船舶作旋回运动,其重心所描绘的轨迹叫旋回圈。,1,3,2,6,4,5,7,2、旋回圈的要素,(1)反移量LK(偏距) 定义:在旋回的初始阶段,船舶重心从原航向向操舵相反 一侧横移的距离,称为反移量kick。 大小:在满舵旋回时,当船首回旋达到一个罗经点11。25度 (反移量 最大1%L)(G点的最大值) 尾偏出首偏出,船尾的反移量远比重心G处的反移量大,最大值约为(1/101/5)L (VS快、大,LK大) LK与VS、操舵速度、载重状况、船型等有关。 船尾反移量:船尾向操舵相反一侧偏。,(2)旋回初径DT (Tactical diameter) 是指自初始航向改变1800时,船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 DT/L相对旋回初径,表示船舶旋回性能的好坏。 * DT5L (3)进距:Ad (advance) 又称纵距 定义:进距是指发令(操舵)开始至船舶航向转过某 一角度,如改变90时,船舶重心与原船舶重心间的纵向距离。 Ad max:初始航向改变90稍后(90+)的进距为最大进距,它约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4)横距Tr (Transfer) (正移量) 定义:横距是指发令位置(始操船)船首航向转过任一角度,船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一般资料给出的为首转过90的横距。),约为旋回初径的一半 。 (5)定常旋回直径:D(final diameter) 船舶作定常旋回运动时,重心轨迹的直径,约为0.9-1.2 DT (6)滞距:Re (reach) 也称心距 从发令位置起,船舶重心至定常旋回曲率中心的纵向距离称为滞距。,(7)飘角: (drift angle) 船舶旋回时,船舶首尾线与首尾线上任何一点的旋回切线速度t方向之间夹角,称为该点的漂角,一般指重心G处漂角G。满舵旋回时,定常阶段的漂角G 在315。 *船舶首尾线不同点处,值不同,船尾处角最大。 *漂角越大,回转性好,旋回直径D小, 大型油轮旋回性能好,就因大. 浅水中旋回性比深水中差; 漂角较深水中小,船舶首尾线不同点处,值不同,船尾处角最大。,Vt,Vt,O,(8)转心:(pivoting point),船舶转舵后绕旋回 曲率中心O的旋回运动,可看成是两 个方面运动的合成,一是船舶以切线速度Vt前进,另一则是绕自身某一点为中心作自转,该点即转心P。,Vt,Vt,O,Vt,R,G,P,从旋回曲率中心作首尾线的垂线,其垂足点即为转心P。, P点的Vt与首尾线一致,P点处漂角=0(横移速度=0) 开始操舵时, P点在G之前的1/10 L,随着旋回加快,P点前移, 首向内偏尾向外偏。 船舶后退时回转,转心P位于重心G之后,大约与前进中回转时的P位相对称,在尾柱前约 (1/31/5)L处。 (9)旋回中船速: (降速) 降速原因:,斜航,、阻力 ,舵力纵向分量增大,推进效率下降,直观理解: DT/L小, 旋回初径DT小、旋回性能好, 降速越明显,速降系数越小。 肥大型船 DT/L小,降速;*浅水 ,DT/L大 降速小 就旋回过程:开始小,降速,定常旋回时降速最大。 实船试验结果表明:旋回性能好的船DT/L=3,降速达40%50%,(11)旋回中的横倾: 操一后:先内倾后外倾。由内倾外倾,加上摇摆惯性角,在此过程中产生最大横倾角m; 定常旋回时,定常外倾角稳定在c;,(10) 旋回时间: 旋回360所需的时间,它与船舶排水量和船速有关。万吨船约为6分钟,而超大型船舶旋回时间几乎要增加一倍。,向右旋回,定常旋回时定常外倾角计算公式:,式中 :GM 初稳性高度(m ) GB 重心距浮心间距 ( m ) Vt 定常旋回时切线速度 (m/s) R 定常旋回半径( m) g重力加速度 (m/s2) c的大小与船舶定常旋回切线速度(Vt),角速度(r),重心浮心间距GB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和GM成反比。 船的旋回直经越小,初稳性高度越低,航速越快,外倾角就越大。最大外倾角m的大小除与影响定常外倾角的因素有关外,还与操舵速度有关。操舵速度快,m则大。瞬时最大外倾角m约为定常外倾角c的12倍。,3、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操船方面的因素: 1)舵角:大 DT小 、 15时,旋回初径DT的幅度减小; 2)操舵时间:越短,进距越小,3)船速:Vs,旋回时间缩短:船速对旋回圈大小影响很小,但对旋回时间影响明显。,减速旋回(进三停车),加速旋回(停车进三),正常旋回 进三,船舶水线下船型因素 : (4)方型系数 Cb : (型排水体积 / L.B.h ) Cb小的瘦削比Cb肥大型的旋回性差(旋回圈大); (Cb小的船,在旋回时追随其旋回的水量多,惯性矩大,阻尼大,旋回性差。),(5)水线以下船体侧面积:,旋回时阻尼力矩小 旋回圈小,相反,船尾较纯大或船首较瘦削的船舶,其旋回圈则较大。,(6) 舵面积比: AR/Ld(一般货船为1/601/45)比值大,舵力大,旋回性能好。 (有一定的最佳值)如太大,旋回圈会有所增大。 (7) 船舶吃水: 吃水增加,舵面积比减小,船绕重心的转动惯量增加,初始旋回慢; 吃水增加,进距Ad加大,横距、旋回初径增加;但反移量减小。 吃水减少呢?,(8)吃水差: 重心前移(力臂增加)MR 增加 首倾增加旋回圈变小 Fn前移,MF 增加 *首倾增加1%L 旋回初径DT 减小10% 尾倾增加1%L 旋回初径DT 增大10% 同样船,空船DT满载DT (但相差不大),(9) 横倾: 横倾状态对旋回圈大小影响呈较为复杂的变化; 与横倾角,船速等有关,影响也不同; 横倾(list)对旋回圈大小总的影响不大。 低速Vs 低,在阻力推力转矩作用下, 向低舷侧旋回时旋回初径小; 高速Vs高 ,在首波锋压力转矩作用下, 向高舷侧旋回时旋回初径小 首波锋压力转矩:因横倾,航进中艏会产生偏转,船首两侧产生的波峰不同,船首两侧构成了压力差,产生转船力矩。,(10)浅水 : 当水深与吃水之比,小于一定值(H/d2)时, 旋回圈就明显增大。 虚质量增加,兴波增加 Vs船体下沉 (11)船体污底和风流影响 : 污底严重(总体上很小),摩擦阻力大,旋回圈大; 风、流致漂移作用。 顺风(流)旋回时旋回圈大; 顶风(流)旋回时旋回圈小。,浅水效应,三、旋回圈要素的应用,1、反移量的应用: 人落水 停车并向落水者一舷操舵(避开); 紧急避让或避开船艏障碍物; 驶离码头或靠船,应避免用快速、满舵; 船舶过弯头时,应保持足够的横距, 防止尾部扫到码头或停泊的船舶。,2、其他要素的应用: 进距Ad 估算对遇两船的最迟施舵点(DAd1+ Ad2) 心距 Re 估算对遇两船无法用舵让开的距离(DDr1+Dr2) 当Dr1+Dr2DAd1+ Ad2 运用良好的船艺才能用舵让开。 即先用满舵让开船首再利用“反向满舵”让开艉部。 旋回初径和进距可以用来估算用舵旋回掉头所需水域的大小。 当制动纵距小于旋回纵距时,用车让;当制动纵距大于旋回纵距时,用舵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