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45632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6、商鞅南门立木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学难点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条理。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商鞅的个人资料。教 学 过 程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字音方面。“便”是多音字。字形方面。“孝”与“老”。理解词语。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惹是生非: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事”)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郑重:严肃认真。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解课题。“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六、作业设计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6、商鞅南门立木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中受到诚信教育,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学准备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4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人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商鞅授权变法。)第一句话写什么?(总体评价商鞅,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第二句话主要讲什么?(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到便”表现了商鞅什么?(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争取国家富强。)第三句话写什么?(秦孝公授权商鞅主持变法。)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2研读第二部分。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三、课堂小结1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3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四、作业设计1摘抄文中表现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的语句。2课后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7、狄仁杰公正护法课型略读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1、认只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3、抓信事例,体会狄仁杰护法、执法之公正4、体会狄仁杰护法之公正,感受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形象。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上怎样公正护法的。教学难点读懂文中所讲述的三个事件,抓住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美好品质。教学准备1、生字新词的卡片2、查阅有关狄仁杰的资料,认识人物。3、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 学 过 程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1、商鞅南门立木,想方设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人仅要老百姓自觉守法,还要执法者公正的执法、护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2、板书课题。3、理解课题,初步识认人物。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加以理解。(3)思考: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练习用小标题概括。2、学生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三、品析细节,体会护法之公正1、问:狄仁杰身为大理寺的负责人,是怎样公正护法的呢?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3、小组交流,互评、补充。讨论:狄仁杰如此不顾个人安危,犯言直谏是为了什么?4、体会其中感情,指导学生读出狄仁杰据法力争时的话。5、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了解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如何公正护法感悟其美好的品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刚正不阿惩罪人”“明察善断护无辜”。四、课堂小结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8、出色的老师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翻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情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教学重点1学会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等词语。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情节。教学难点讲述故事的梗概。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文中插图。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导语:说到做到遵循的是诚信的规则,公正护法维护的是法律规则,因为这些规则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正常有序地生活,才使得社会得以安定、稳定地发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出色的老师。齐读课题。 3解题谈话,初识人物。 说说;出色的老师在你看来应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文中“出色的老师”指的又是谁?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4教师小结:是啊,一位出色的老师必定能通过他的教育,给予学生知识的营养和智慧的力量,但文中的这位黑人学生相对作者而言,只是一位陌生的同学,虽然拾金不昧,将捡到的手表归还给作者,却又无情地到院长办公室告发了作者,使作者受到了高额的处罚,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会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呢?让我们好好去读读故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纲,引导自读。 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生字新词,读读记记,也可以同桌互助,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加以理解。 找出读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想一想故事的梗概,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交流。 3反馈,理清条理。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渎,评议正音。 教师重点强调:“揣”读chui,不读dun;“昧”读mi,不读wi;“屉”读t,不读sh。 组织比较形近字,正确识记字形。 揣端 昧味 屉届 重点指导书写:“蔼”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讠”和“曷”,笔画多,要写紧凑,上方“艹”的横画写长,盖住下方的笔画。 准确理解以下词语。 揣测:推测;猜测。 拾金不昧:昧,隐藏。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发生悲痛的事情。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告诫:警告劝诫。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愤愤不平: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和蔼可亲: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态度温和,十分亲切,让人容易接近。 迂同:回旋;环绕。文中指绕弯子。 重洋:一重重的海洋。 翻然醒悟:同翻然,很快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公德:公共道德。 再读生字新词及四字词语,加以巩固、积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指名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 原因:“我”丢失了好朋友所赠送的一一块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同学拾金不昧将手表归还给“我”,但却又到院长办公室告发“我”在教学楼墙上张贴启事的行为,使我受到处罚。 结果:我在缴纳罚金时,一位老太太的话语让“我”意识到那位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反馈分段结果,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好朋友伦捷送“我”一只电子手表,“我”非常喜爱它。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我”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 这部分是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的顺序记叙的。 第三部分(第12、l3自然段):写“我”翻然醒悟,认识到这位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三、把握情节,讲述梗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在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中,又都发生了哪些事。 2小组交流,练习表达,互相评议、补充。 3指名反馈,引导了解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的时间:2000年。 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 故事中的人物:“我”、黑人学生、院长、收罚金的老太太。 故事发生的原因:来美国之前,好朋友送我一块电子手表手表在他乡陪伴着我,给予我心灵的慰藉手表在一次晚餐时不幸丢失。 故事经过:我想出办法,在教学楼墙上贴寻物启事一当天晚上,一位黑人同学金不昧,送还手表第二天,我被请进院长办公室,接受因张贴启事弄脏墙壁而得到的处罚与教育明白我被黑人同学告发了。 故事结果:我到校园管理处交罚金与收罚金的老太太交谈我明白了黑人同学的良苦用心,从中受到教育。 4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梗概。 自由独立练习说一说。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纠正或补充。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我”丢失了了心爱的手表,因一位黑人学生的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然而,正是这位助人为乐的黑人学生却又到院长办公室告发了“我”张贴寻物启事而弄脏了教学楼的墒壁,为此,使“秽”受到了处罚。正当“我”对黑人学生的行为感到困惑时,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我”翻然醒悟,意识到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8、出色的老师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从中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从中体会黑人学生的美好品质,受到启发、教育。 3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学遵守校规的精神。 4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教学难点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教学准备摘录文中关键词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校规的优秀品德。) 2这个故事真是一波三折,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我”的内心活动也不断地随之变化,这节课,我们就要细细品析文中关键词句,借助文字的表达走入文中“我”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我对表的喜爱 1齐读第1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语句写出了“我”对这只表的喜爱? 功能特殊:“上面有北京和加州的时间。” 十分珍贵:“他的手上也戴了一只。”这是一对友情表。 寄托友情:“揣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3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既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又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411自然段,用“ ”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学生找出句子,按要求做批注。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深人品析、理解。 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还可以冉买,而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议议:从作者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心理,你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表明手表失而复得时“我”极其高兴的情景。 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同学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之情。 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理解反问句,体会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了解“我”感激的原因:是黑人同学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体会“我”因黑人同学为“我”拾回手表而表示感谢,又因其拾金不昧的精神而感动。 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理解“极其困惑“:实在无法理解,弄不明白。 讨论:曾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极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真不仗义”:就是真不讲义气。说明“我”对黑大哥的行为不满。 说说:在“我”看来,黑人大哥应该怎么做才算仗义?(他应孩提醒“我”撕掉寻物启事,而不是到院长办公室告发我。) 体会此时的“我”不仅困惑,而且对于黑人同学的告发行为心生责怪和抱怨。 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因管理处缴纳罚金。 理解“愤愤不平”,就是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联系文中内容体会:“生气”是因为黑人大哥告发“我”,使“我”受到处罚,而他居然还笑得出来;“觉得不公平”是因为处罚太重、罚金太高,对此心里感到不平衡。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理解“翻然醒悟”,就是很快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说明“我”在收罚金老人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联系上文,了解老人说的话:“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不能帮你减免罚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体会老人话中之意:祝贺“我”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因为那是“我”弄脏教学楼墙壁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按校规,“我”必须受到处罚;夸赞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肯定黑大哥做得对,做得好。 追问:听完老人的一席真诚的话语,“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我也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讨论:为什么“我”与老人后来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呢? 因为公德,这位黑人同学将手表送还给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这位黑人同学使“我”明白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所以说他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揣摩“我”翻然醒悟后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学完课文后带给自己的启示。 2教师小结:拾金不昧是公德,爱护环境是公德,真诚地帮助他人、教育他人也是公德,我们不但要遵守公德,也要维护公德。所以文中的黑人真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五、作业设计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9、美丽的规则课型略读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教学难点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澳大利亚企鹅岛等资料。 2了解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有关交通规则。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导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通过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学生齐读。 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勾画并自学出生字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生独立自学,再进行小组交流。 3自学反馈,教师指导。 认识生字“澳”,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澳大利亚、墨尔奉的菲律普岛。 理解以下词语。 忧心忡忡:忡忡,忧愁的样子。忧愁的心情。 炫耀:夸耀。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失衡:失去平衡。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们”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赞颂了人们自学遵守行车规则的美德。)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我们”在路上看到的车辆行车“失衡“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边读边悟 “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担心会堵车? 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 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读后交流。 四、合作探究,揭示题义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对应的句子。 2指名反馈,齐读句子:“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3体会句中的含义。 “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指的是摩托车赛散场后,从对面开来的成千上万的车辆。这里作者运用丁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说明了对面驶来的车辆之多,并且正缓缓有序地前进。 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他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看到“规则之美”是因为:正是有了规则的存在,才出现了车流行进时井然有序的和谐美好的情景;看到“人性之美”是因为:正是由于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这条车灯之河才能得以顺畅流淌。 4这里的“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指最美丽的这种“失衡”的图景,也指创造这种美景的人们自学遵守规则的道德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条只有两车道的路,一条车道上行驶着成千上万辆车,另一条车道上却只有一辆车,这里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然而,在那拥挤的车流中,没有一辆车越过中线,所有的车辆都在顺畅地行驶,是规则创造了这井然有序、和谐美好的景观。而规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觉遵守,去用心维护的。 五、作业设计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10、两小儿辩日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盂、孰、汝”3个字,会写“盂、孰”2个字。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5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地质疑。 6感悟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活的意思。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2搜集有关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学资料。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有举世闻名的古代“四大发明”,有着无数的善于观察,勤于思索、勇于创造的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我们的古人是有着无穷的聪明智慧的。你听,有两个古代的小孩儿,他们在为太阳争论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 先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在文中记下来。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难理解的词句或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给以点拨指正。 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通过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点拨。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辩。其:他们(指两小儿)。故:缘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意: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为:是。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句意: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篷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句意: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暖和,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 决:裁决,判断。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正确或错误。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章的主要内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站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双方各有根据,争执一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 2文章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理由和依据。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3再读课文,体会辩斗过程。 (1)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两小儿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都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谁也不让准,最后请孔子裁决,可博学的孔子却也无法作出判断。看来,这是一场势力相当的辩斗,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当时两小儿辩日时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读课文。(3)学生分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师:两小儿都找理由来证明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生读) 师:两小儿毫不相让,据理力争。(生读) 师:两小儿越争越激动,坚持己见。(生读) (4)师:两小儿你争我辩,双方相持不下,只好请博学的孔子来裁决,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孔子这么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却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当孔子不能决也时,两小儿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齐读最后两小儿说的话)。 四、明理启智,引导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归纳。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引导探究: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无法裁决的问题,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你能否为两小儿的说法做一个公平的裁决呢?让他们心服口服。 从科学角度来说,文中两小儿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早晨与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具体理由略)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充满奥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许多收获,你会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直与科学为伴。 七、作业设计:背诵课文内容。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11、飞天梦圆课型略读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小组交流。 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崂山道士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 积劳成疾 苍穹 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两个多音字:载 著 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12、种瓜得豆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指名反馈。 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六年级内容类别课题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课型精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设计者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4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学习第一部分。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拉曼简介。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导语:苹果熟了会从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