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38665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讲常见天气系统,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m地吹() A.东风B.东北风 C.偏南风D.西北风 2.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都是晴天 B.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为晴天 D.m地为晴天,n地有雨,C,D,图1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图2显示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3.图1中() A.比风速大B.比云量少 C.比气压低D.比气温高 4.锋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B,A,一,二,三,一、锋面与天气 例1(2015全国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一,二,三,(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17时B.1718时 C.1819时D.19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C,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下沉,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可能受高压控制。四幅图中D图中的乙地为高压,符合要求,故选D项。,一,二,三,一,二,三,归纳提升 1.冷锋和暖锋,一,二,三,一,二,三,2.冷锋与暖锋降水特征的差异 (1)降水特点。 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被迫抬升冷锋锋面坡度较大快行冷锋控制,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多暴风骤雨;慢行冷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暖气团主动爬升暖锋锋面坡度较小降水强度小,历时长,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一,二,三,(2)雨区范围及位置:冷锋雨区主要位于锋后,锋面坡度大,故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雨区位于锋前,锋面坡度小,雨区范围宽阔。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3)冷锋过境不一定形成降水: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如果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含量小,锋面附近就不会出现降水。如我国冬春季节受冷锋影响出现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一,二,三,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例2(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一,二,三,(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C,一,二,三,(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D,一,二,三,例3(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一,二,三,(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一,二,三,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一,二,三,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龙卷风湿热气团的源地及其形成原因、地形对龙卷风形成的影响、美国中部春季高发的原因以及龙卷风受关注的原因。第(1)题,据图可知,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来自墨西哥湾。该湿热气团与来自高纬度干冷气团在美国中部平原相遇,湿热气团被迫抬升;湿热气团在抬升过程中,空气受冷凝结,进一步释放热量,加剧了地表气温的上升,使湿热气团抬升增强。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由气旋周围向中心辐合运动,地转偏向力则使空气流动方向向右偏转,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涡旋。第(2)题,该地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因此地表摩擦力相对较小,气旋所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利于气旋发展;该平原向北延伸至北极附近,南至墨西哥湾,面积广大,冷暖气流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可顺利在该地区相遇,形成剧烈的抬升气流。,一,二,三,第(3)题,该地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北美大陆内部,春季气温回升快,加剧气流的上升;由于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差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加,促使冷暖空气在此交汇更加频繁且强度更大。第(4)题,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是因为其气象景观壮观,独特;该景观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局限于北美大陆中部,地域性强,在其他地区难以见到;龙卷风来临时带来大风、沙尘,能够摧毁房屋、大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大,故受到人们的关注多。,一,二,三,归纳提升气旋和反气旋,一,二,三,一,二,三,三、锋面气旋与天气 例4下图为4月21日某区域某时地面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B.C.D.,C,一,二,三,解析:图示天气系统是位于北美东部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低压槽处形成暖锋,位于暖锋前方,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一,二,三,例5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A.B.C.D.,B,一,二,三,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丙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多在锋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一,二,三,例6(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一,二,三,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一,二,三,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对天气的影响。第(1)题,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是两个气压系统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要回答成气旋或反气旋。第(2)题,关键是理解锋面系统的成因。锋面是冷气团(空气)与暖气团(空气)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空气)相遇而形成。气旋中的气流是辐合,会使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相遇,从而形成锋面。第(3)题,描述天气的变化,要从气温升高(或降低)、气压升高(或降低)、风力变大(或变小)、天气转晴(或阴)等方面回答。该地处于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P点先是暖锋过境,后是冷锋过境。第(4)题,我国冬季该区域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而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南北温差较大,易出现冷暖气团(空气)相遇的情况。,一,二,三,一,二,三,(1)确定锋面的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锋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2)确定气流的方向:结合半球判断旋转方向,锋面气旋中,风向在槽线(锋线)附近发生改变,锋前与锋后气流交汇,形成锋面。 (3)判断锋面的性质:“东暖西冷”,即在正常情况的地图中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即从低纬地区移来的是暖锋,从高纬地区移来的是冷锋。 (4)判断雨区的位置:“暖前冷后”,即暖锋雨区宽阔且多在锋前,冷锋雨区狭窄且多在锋后。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区为晴朗天气。,一,二,三,一,二,三,(2017福建泉州测试)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1.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甲处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植被C.气压梯度D.降水 3.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向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天气在此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C,A,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风向分布可以判断丙地位于气旋中心,上升气流最强,故降水强度最大。第2题,图中甲地位于西北风和东北风的背风坡,故风力较小。第3题,丙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随后气旋逐渐向东北移动并消失,故丙地气压不断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