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6909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篇 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篇,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读 图 夯 基,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 (3)表现方式 a:_式,b:_式,c:_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线段,数字,文字,2方向 (1)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 (2)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 (3)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_”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_。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京”。,南北,东西,北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符号,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例如,P点海拔为110米;Q点海拔为120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如,P、Q点的相对高度为10米。 2等高线 (1)概念:在地图上,_相同的点的连线。例如,图中L线。 (2)特点:同线等高:图中L线上的各点的_均为100米。同图等距:图中的等高距均为_。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_。疏缓密陡:图中N处等高线_,坡度较缓,M处等高线_,坡度较陡。,海拔,海拔,10米,陡崖,稀疏,密集,3等高线地形图,自外向内,盆地,分水岭,高处,鞍部,等高线重合,4地形剖面图 (1)特点:可直观显示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2)应用示例:图中沿AB剖面线的地势变化状况是: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在盆地底部向B地势又是先升高再降低。,1相同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山东省地图,其比例尺大小和表示的内容详略有何不同? 答案:中国地图:比例尺小,内容简略;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 2在三维地图上如何来判断方向? 答案:三维地图是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地图而言,平面的二维地图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它们位于一个平面内,而三维地图是立体的,应该加上、下两个基本方向。,3假设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数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底部海拔和陡崖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如何? 答案:x顶部海拔xd,yd底部海拔y,xy相对高度xy2d。,精 讲 点 拨,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2)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知识点1地图三要素,2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知识拓展 (1)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地理老师给小明出了一道题:要求在一张108cm,79cm的纸上,绘一张长250千米,宽180千米的地图。 (1)要求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A15000000B1/250000 C二万五千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2)小明绘的地图上两点间距离为4厘米,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为() A10千米 B40千米 C100千米 D80千米 (3)小明绘的地图可能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某省地图 D校园平面图,B,A,C,1等高线的七个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图上所有标注高度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即等深线。 (2)等高距: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图中等高距一致。,知识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盆地或山地。在图中可能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能看到重合,那只能在陡崖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2等高线的判读,归纳总结 1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5)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山脊线),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2地形坡度陡缓的判读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都相同,不同的等高线上海拔高度不同,所以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大小。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即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条件下)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大);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三者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等高线图的应用 (1)水文特征的判读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选线,选面,(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B CD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 B C D 解析:第(1)题,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第(2)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先根据指向标判断日出方向东北,再由观日出可判断出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最宜观日出地点。因此选D项。,B,D,(1)确定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下图所示,从1点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点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地过渡。,知识点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方法指导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确定高度的方法 (1)确定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当该点在等高线上时,其海拔即为经过该点的等高线的数值,如图中B海拔为400米;求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即为高处海拔减去低处海拔,如图中B与A相对高度为300米。,(2016天津高二检测)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A,(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B CD,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米,最低点为200300米,起点海拔为300400米,终点为300400米,再结合沿线穿过的地形类型可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第(2)题,处海拔最高,且周围基本没有阻挡物,瞭望范围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