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课改提纲》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5781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教课改提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基教课改提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基教课改提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情 况 介 绍,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状况,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18学科课程标准。 2001年9月,我省深圳市南山区开始实验。 2002年9月,我省将实验区扩大到31个县、区。 2003年9月,我省将实验区扩大到75个县、区。 2004年9月,全省初中、小学将全面实验新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15学科课程标准。 2004年9月,全省1032所普通高中将全部实验新课程。,课程改革的背景,中国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广东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广东今后发展关键在教育。”张德江,基础教育旧课程的局限,与社会进步发展不适应 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群众生活 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适应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难、繁、偏、旧 联系社会生活 关注兴趣经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为造就: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奠定基础,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体现时代要求,适应发展需要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 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 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质量监 督和调控机制 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 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2002年12月27日颁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 开发学校课程,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 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情况。,1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改变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 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6 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情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效,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评价与考试制度开始探索改革 课程改革引起社会关注 但各方面各地区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课程改革涉及的教学领域,理念 含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质量观等,如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知识、技能、方法等 内容 精选与生活社会关联,关注经验,终身必备 方法 有效,有用,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 管理 科学、客观,适应新课程,保障改革实施 评价 注重过程,形式多样,以学生发展为目标,2004年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意义,促进我省普通高中规模发展 促进我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促进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抢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制高点 验证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省已做的前期工作,2002年12月4日,教育厅党组根据教育部的征询意见和我省实际,决定2004年在我省全面进行实验。 2002年12月6日,省教育厅向教育部递交书面请示,提出两项申请: 1. 2004年秋开始,在广东全省高一开始新课程方案的实验。 2 .2007年由广东自行制定高考方案并自行命题。,2002年11月22日、26日、2003年1月2日7日、12日、20日先后六次,刘育民副厅长、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华南师大等单位召开课程改革工作协调会。 2003年1月17、18日,在东莞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酝酿成立我省高中各学科课程研究组。 2003年1月25日,在华南师大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报告会。,2003年2月10日至1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广东省教育厅在广州举办了有400人参加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班。 2003年2月9日,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指导组”和“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教育部的态度,认为广东作为有较大地区差异的人口大省,且有较强的学术、行政、经费支持, 有18年高考改革的基础,能够承担并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2003年1月14日的全国基础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王湛副部长对广东率先表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给予高度的赞许。 2003年1月23日基教司负责人向教育部领导具体汇报了广东2004年进行实验的请示,陈至立部长表示对实验省份要给予高考政策的倾斜。,2003年2月11日,朱慕菊副司长表示教育部正式颁布新课程方案的同时即批复广东的实验请示,并组织强大的专家队伍给予支持。 2003年2月11日,教育部基教司及其各处负责人与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共同讨论广东实验工作(实验方案据此议拟订)。 2003年2月9日至13日,基教司领导及教育部新课程方案专家组15(13)个学科的专家对我省实验工作骨干进行了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率机关人员和校长23人列席),启动实验有关的工作,1. 确定实验目标、实验时间和范围 2. 确定实验的主要内容 3. 确定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组织、政策、经费、条件、课程资源、师资、科研、舆论) 4.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办法 5. 课程设置规划、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建设计划 6. 实验进程计划,1. 确定实验目标、实验时间和范围 实验目标: 促进我省普通高中规模发展。 促进我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促进加快我省创新型人才培养。 抢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制高点。 验证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时间和实验范围: 2004年秋开始,在广东全省高一开始实验。 2007年开始由广东自行制定高考方案并自行命题。,2. 实验工作的主要内容,1.实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和评价基地 2. 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和各种课程资源 成为我国普通高中教材和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基地 3. 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和考试改革的研究和示范性基地 4. 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实行学年学分管理 5. 研究学习型社会建立的途径和模式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促 进广东从人口大省迈向人力资源强省,3. 确定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组织、政策、经费、条件、课程资源、师资、科研、舆论),1.组织保障 成立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1 .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 . 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家咨询组 3 . 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训组 4 .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组 5 .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价研究组 6 .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基地 7 . 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研究开发工作指导组,2.政策保障,制订并及时颁布与新课程方案相关的配套政策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办法 (含督导条例中的体现) 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标准和考试方案 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3.经费保障,设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包括: 师资培训专项经费 评价、考试研究专项经费 课程资源研究与开发经费 完善课程实施条件专项经费 学校布局调整和完善设施设备专项经费,4.学校办学条件保障,通过评估,清楚地掌握全省1012所普通高中中未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有多少,在此基础上提出: 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硬件标准 未达标学校有多少,需要多大投入才能达标 改革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思路 示范性学校的标准和学校数量,5.课程资源保障,组织足够的力量研究、开发和指导使用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 对全省的课程资源研究开发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导。 重视教材建设,整合全省并吸收省外的力量,在满足课程实施需求的同时,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资源体系。 提升广东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国的排位。 *制订包括纸张教材和其他形式教材在内的教材建设计划 *指导课程资源开发,6.师资保障,对全省普通高中的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 管理人员、教研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纳入教 师继续教育计划,安排足够课时。 培训计划包括: 课程方案解读培训 课程标准解读培训 课程资源开发培训 课程实验评价培训 课程实验指导人员培训,7.科研保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研究课题、人员、机构。 充分调动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力量,保证高质量完成课程改革实验任务。 出一批高水平教育科学研究成果。,8、舆论保障,在实验的各项工作明确之后,充分利用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学术力量和各种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新课程。 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打消群众的疑虑。 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普通高中课程,国际比较,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趋势:,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实行学分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4. 课程结构 5. 课程内容 6. 课程实施与评价,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数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与健康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艺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 4,数学 5,数学 2,数学 3,数学 1,数 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数学选修系列1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数学选修系列2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概率。,数学选修系列3 选修3-1: 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数学选修系列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英语 1,英语 2,系列1,英语 3,英语 4,英语 5,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必修,选修系列,系列2,历 史,选修模块,历史 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探索历史 的奥秘,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地 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 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乡规划 与生活,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 与防治,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物理 1,物理 2,物 理,必修模块,选修系列,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运动规律,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选修系列1 选修1-1: 电磁现象和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 家用电器与生活。 选修1-2: 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选修系列2 选修2-1: 电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选修2-3: 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选修系列3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 机械振动与电磁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初步,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美 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 系列,音乐鉴赏,演 奏,音乐与舞蹈,歌 唱,创 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 乐,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艺术与 文化 系列,艺 术,艺术与 科学 系列,艺术与 情感 系列,艺术与 生活 系列,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现社会进步和当代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1)时代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2)基础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3)选择性,课程实施与评价,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使其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通常每个模块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高三下学期,学生应保证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进行总复习。,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设部分选修模块; 学校要制订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3)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4)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每一所高中都应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鼓励高中独立或联校(也包括职业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部分选修课程,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估与督导制度; 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高中生获得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同时建立国家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5)改革评价制度,新课程的实验与推进策略,教育部拟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由于高中课程改革与高校招生关系密切,现行的高校招生名额是以省为单位统筹协调的。根据部分省市教育厅局长的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本省高中新课程的实验推进方案,报教育部核准后组织实施。,今年年初将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3年教育部将组织编写高中教材; 2003年2004年暑期,在首批实验区域省级教育部门共同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筹备实验工作; 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