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14124212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45分钟)2.2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45分钟)2.3 传递函数(90分钟)2.4 方框图及其变换(90分钟)2.5 信号流图及其应用(90分钟)2.6 控制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45分钟)2.7 用Matlab处理系统数学模型(45分钟)【重点与难点】1、重点:常用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2、难点:结构图等效变换,梅森公式的应用。【教学要求】1、能够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电路系统及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2、掌握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的求取;3、掌握结构图的绘制,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4、掌握由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实施方法】课堂讲授,PPT配合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大多数控制系统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因此线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节重点分析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用分析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和中间变量。(2) 根据系统(或元件)的基本定律(物理、化学定律),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依次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运动方程(微分方程)。(3) 联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有关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4) 标准化。即将与输出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左边,与输入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右边,等式两边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2.2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实际的物理系统往往有间隙、死区、饱和等非线性特性,严格地讲,任何一个元件或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非线性特性。在研究系统时尽量将非线性在合理、可能的条件下简化为线性问题,即将非线性模型线性化。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是指将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忽略二次以上高阶无穷小量及余项,得到近似的线性化方程。在求取线性化增量方程时应注意:(1) 线性化方程通常是以增量方程描述的;(2) 线性化往往是相对某一工作点(平衡点)进行的。在线性化之前,必须确定元件的工作点;(3) 变量的变化必须是小范围的;(4) 对于严重非线性元件或系统,原则上不能用小偏差法进行线性化,应利用非线性系统理论解决。2.3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即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设c(t)和r(t)及其各阶导数初始值均为零,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传递函数的基本性质(1) 传递函数是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导出的,而拉氏变换是一种线性积分运算,因此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2)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系统输入量的大小和形式无关。(3)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即在零时刻之前,系统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传递函数原则上不能反映系统在非零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分母多项式的最高阶次n高于或等于分子多项式的最高阶次m,即nm。这是因为实际系统或元件总是具有惯性且能源有限。(5) 一个传递函数只能表示单输入单输出的关系。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要用传递函数阵表示。(6) 传递函数可表示零极点形式和时间常数形式,分别如下: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 比例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成正比,不失真也无时间滞后的环节传递函数为 2.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3. 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4.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5. 一阶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6. 二阶振荡环节传递函数为 7. 二阶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8. 时滞环节时滞环节是在输入信号作用后,输出信号要延迟一段时间才重现输入信号的环节。传递函数为 2.4 方框图及其变换系统方框图实质上是系统原理图与数学方程两者的结合,既补充了原理图所缺少的定量描述,又避免了纯数学的抽象运算。 方框图方框图由许多对信号进行单向运算的方框和一些信号流向线组成,它包含以下四种基本单元:(1) 信号线。如图2-23(a)所示。(2) 比较点(或综合点)。表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运算。如图2-23(b)所示。(3) 方框。方框中为元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如图2-23(c)所示。(4) 引出点(或分支点)。如图2-23(d)所示。绘制控制系统方框图的一般步骤如下:(1) 写出组成系统各环节的微分方程;(2) 求取各环节的传递函数,绘制各环节的方框图;(3)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流向依次将各环节方框图用信号线连接成整体,即得控制系统方框图 方框图的等效变换结构图简化的一般方法是移动引出点或比较点,合并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方框。同时对方框图的一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输入输出总的数学关系式保持不变。1. 串联传递函数分别为G1(s)和G2(s)的两个方框,若G1(s)的输出量为G2(s)的输入量,则G1(s)和G2(s)的方框连接称为串联,如图2-27(a)所示。式中G(s)=G1(s)G2(s),表明两个方框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这个结论可推广到n个方框串联的情况。2. 并联分别为G1(s)和G2(s)的两个方框,若它们有相同的输入量,而输出量等于两个方框输出的代数和,则G1(s)和G2(s)的方框连接称为并联。式中G(s)=G1(s)G2(s),表明两个方框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这个结论可推广到n个方框并联的情况3. 反馈连接传递函数分别为G(s)和H(s)的两个方框,如图2-29(a)形式连接,则称为反馈连接。负反馈连接是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若反馈环节H(s)=1,则称为单位反馈。4. 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在系统方框图简化过程中,除了进行方框的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外,还需要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的位置。这时应注意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表2-1列出了方框图等效变换的基本法则,可供查用。表2-1 方框图等效变换法则变换方式变换前变换后等式串联并联反馈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后移比较点前移比较点后移比较点交换2.5 信号流图及其应用 信号流图的定义与术语节点 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o”表示。传输 两节点间的增益或传递函数。支路 连接两个节点并标有信号流向的定向线段。支路的增益即是传输。源点 只有输出支路而无输入支路的节点,也称为输入节点。它与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相对应。阱点 只有输入支路而无输出支路的节点,也称为输出节点。它与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相对应。混合节点 既有输入支路也有输出支路的节点。通路 沿支路箭头所指方向穿过各相连支路的路径。如果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的次数不多于一次,则称为开通路;如果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而与任何其它节点相交的次数不多于一次,则称为闭通路或回路。回路增益 回路中各支路传输的乘积。不接触回路 如果回路间没有任何共有节点,则称它们为不接触回路。前向通路 如果在从源点到阱点的通路上,通过任何节点不多于一次,则该通路称为前向通路。 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1) 信号只能沿着支路上箭头表示的方向传递。(2) 节点将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结果送给所有相连的输出支路。(3) 具有输入和输出支路的混合节点,通过增加一个具有单位传输的线路,可将其变为输出节点。(4) 对于给定的系统,其信号流图不唯一。 信号流图的绘制信号流图可以根据系统的运动方程绘制,也可以由系统方框图按照对应关系得出。在表2-2中,给出了一些控制系统方框图与信号流图的对照表。表2-2 控制系统方框图与信号流图对照表方框图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的Mason公式应用Mason公式,不需要简化处理而通过对信号流图的分析和观察,便可直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在信号流图中计算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间传递函数的Mason公式为 式中,n前向通路的条数;P总增益;Pk第k条前向通路的增益;信号流图的特征式,即所有回路增益之和;每两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每三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k在中除去与第k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后的特征式,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特征式的余因子。2.6 控制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可用图2-38表示。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将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与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乘积G1(s) G2(s) H(s)称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它等于B(s)与E(s)的比值,即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 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令N(s)=0,这时图2-38简化为图2-39,则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当系统中只有R(s)信号作用时,系统的输出C(s)完全取决于cr(s)及R(s)的形式。2. 扰动信号N(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为研究扰动对系统的影响,需要求出C(s)对N(s)之间的传递函数。这时,令R(s)=0,则图2-38简化为图2-40。则扰动信号N(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3. 系统的总输出根据线性叠加原理,线性系统的总输出等于各外作用引起的输出的总和。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误差为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即 1. 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令N (s)=0,则给定信号R(s)作用下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2. 扰动信号N(s)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令R (s)=0,则扰动信号N(s)作用下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3. 系统的总误差根据线性叠加原理,系统的总误差为2.7 用Matlab处理系统数学模型 多项式求根在MATLAB中采用行向量表示多项式,行向量内的各元素是按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多项式的系数行向量可以表示如下: P=a0, a1,an多项式求根在Matlab中可以用函数roots(P)实现。 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描述为式中,ai与bi均为常数,且nm。这种系统在Matlab中可以表示如下:num=b0, b1,bmden=a0, a1,anG=tf num, den num为分子多项式,den为分母多项式,G为由num和den构成的传递函数。 零极点模型1. 零极点表示调用格式如下z,p,k=tf2zp(num,den)num,den=zp2tf(z,p,k)式中,z、p和k分别为零点列向量、极点列向量和增益;num和den分别表示有理多项式的分子和分母的系数行向量。2. 零极点图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零极点图,可用pzmap( )函数来实现。调用格式为p z=pzmap(num,den) 方框图1. 串联如图2-44所示,G1(s)和G2(s)串联,在MATLAB中可用串联函数series( )求该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调用格式为num,den=series(num1,den1,num2,den2,num,den)式中,G1(s)= num1/den1,G2(s)=num2/den2,G (s)= num/den2. 并联如图2-45所示,G1(s)和G2(s) 并联,在MATLAB中可用并联函数parallel( )求该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调用格式为num,den=series(num1,den1,num2,den2,num,den)式中,G1(s)= num1/den1,G2(s)=num2/den2,G (s)= num/den3. 反馈连接反馈连接如图2-46所示,在MATLAB中可用反馈连接函数feedback( )求该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调用格式为num,den=feedback(numg,deng,numh,denh,sign)式中,G(s)= numg/deng,H(s)=numh/denh,sign为反馈极性,“+”表示正反馈,“-”表示负反馈,为缺省设置。G(s)/1G(s)H(s)=num/d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