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4090872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 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WTT今天 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机制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当今社会,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历史问题和现实 问题相互牵扯,体制改革、企业改制、政策转型、社会结构变 动、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不断产生大量 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既有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 富”和“后富”之间的矛盾;也有因经济社会转轨造成的在不同 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还与我国的法律法规 尚不健全和社会保障救助等政府职能不到位有关。目前,民间纠纷的主体更多地由公民与公民之间,向公民与 经济组织之间、公民与基层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扩展;民间纠纷的 内容也由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婚姻、继承纠纷或邻里之间简单的 侵权、债务纠纷,发展为合伙投资纠纷、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劳资 纠纷、安全事故纠纷、城市建设噪声扰民纠纷、物业管理纠纷、 拆迁征地纠纷、村务纠纷等等,这些纠纷在总体上呈现出非对抗 性质的矛盾纠纷。随着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不同社会阶 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矛盾纠纷日趋错综复杂;不 同类型和性质的纠纷矛盾冲突表现的形式和外在激烈程度也不一 样,因此化解这些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的手段和方式也必然有所 差异。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逐步形成了包括诉讼、仲裁、行政 处理、调解等涵盖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多元化 纠纷解决机制。在该机制中,各种纠纷解决方式首先可以各自独 立运行,而且在功能和体系上可以互补衔接,形成动态的程序体 系和运作调整系统,得以满足不同性质、类型和主体之间的矛盾 纠纷。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 中,利益多元化及冲突的复杂性更为明显,由此决定了社会对多 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迫切要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司法探索我国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以“仲裁”和“调解”为主要组成部 分,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因其具有灵活性的优势得到了民众的认 同,但因其不确定性又使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规范性的要求。为 了克服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缺陷,充分发挥其优势,经过近年来 的逐步探索,我国有针对性地把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纳入了法律规 范化的轨道,目前已基本实现与诉讼的良好衔接。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 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对各类调解和仲裁 与诉讼的衔接进行了规范,允许当事人申请确认和执行调解协 议,克服了调解协议不能直接作为执行依据的不足,进一步推动 了调解在民事纠纷解决方面发挥作用。2021年1月,人民调解 法实施,该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人民调解 与诉讼的衔接。202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人民调解 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对 当事人申请确认和执行人民调解协议的程序依据,从而实现了人 民调解与诉讼在技术层面的衔接。面对日益增多的繁复的社会矛盾和由此产生的化解需求,司 法机关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从未停止。2021年,最高人 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各 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并进 一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机制。2021年,最高人民 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 若干意见的司法解释,对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 求。在民事审判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主要体现为“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在刑事司法领域,则表现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的提出和贯彻。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刑事审 判中也必须重视社会矛盾的化解,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各地司法 机关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探索,比如尝试刑事和 解制度、引入社区矫正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尚不完整、系统。虽然近年来 人民调解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解释,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在法律层面已经没有问题,但人民调解、 仲裁等民间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体的分 工和作用的领域仍不清晰,存在着程序设计和职能替代上的重 复,导致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未能得到 充分的发挥。比如,医疗事故纠纷解决中既有医学会的医疗事故 鉴定又可以在诉讼过程中进行司法鉴定,在当事人之间认为造成 了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的冲突和不信任;劳动争议案件的处 理首先是要进行劳动争议的仲裁,不服仲裁后还可以继续向法院 起诉,造成了仲裁和诉讼的重复。法律程序设计上的不完善是造 成近年来医患矛盾、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要实现的社会目标尚不够清 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探索应当以“为民”、“人 本”理念为基础,以能否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作为优劣判断的重要标准。在司法与政治关系密切的背景下,实 践中很难界定何为司法应当追求的社会目标,何为政治应该实现 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为大局服 务”的精髓、深刻领会司法人文关怀和司法社会矛盾化解功能的 内涵,否则就会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产生消极影响。灵活调解与依法调解之间的冲突依然未得到很好的平衡。注 重灵活性、不拘泥于法律法规是人民调解的独有优势,而依法调 解是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如何平衡好“灵活”与 “依法”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待解决的课题。同 时,因为必要的上位法依据缺失,地方司法机关进行的某些探索 是否突破了现有法律仍存在不少的质疑。比如,各地法院开展的 委托调解在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刑事诉讼法中都缺乏 明确的法律依据。地方司法机关实践中各自为政造成司法不统一。近年来,各地司法机关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在化解矛盾纠 纷时,对纠纷化解方式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各地司法机关的 实践经验值得肯定,但也应当注意由此带来的对司法制度统一性 的冲击。以刑事和解为例,有的法院主张只要当事人之间达成和 解、被告人真诚悔罪,即使是故意杀人案件,也可以适用刑事和 解;而有的法院则认为只能在轻微刑事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这 种情形对司法制度的统一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司法机关在社会 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中起到了负面作用,终将不利于社会秩序的 和谐稳定。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坚持以法治为轴心,完善相关立法。笔者建议在民事诉讼 法和刑事诉讼法修订时,在原则部分加入符合“为民”、“人本”理念的规定。一方面,在刑事诉讼法明确引入成熟 的、正确可行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另一方面,各地法院要充分 发挥司法能动性,主动依法化解当地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既合法 理又兼顾情理。强化和发挥各种调解方式的功能和作用。对现有的诉讼调 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与行业调解进行合理的分类 分工,实现各种调解方式之间的有机过渡和衔接,同时在调解过 程中,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也必须要坚持依法调解的 原则不动摇。笔者建议,建立由政法委综治办、人民法院、行政 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单位参加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联席会议机 制,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可变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互通 信息、通报案件、分析探讨,使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矛盾纠 纷调处情况,增强对未来事态发展的预见性,以便有利于采取有 效的矛盾疏导和防范措施。集中优势司法资源,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的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的信访案件中,涉法涉诉案件占有较大比 例,这部分案件的有效化解,无疑是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 制功能实现的重要体现。要提前预防信访苗头,及时化解当事人 积累的怨气,不断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搭建形式多样的沟通 平台,把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和解决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网 络。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通 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纳入政务督查范畴,及时催办督办并定期通报。建立健全社会矛 盾纠纷信息的收集、报送和分析反馈机制,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 纷排查分析治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 发展动向,对各类动态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及时分析预测并作出 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为领导科学决策、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参考依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明 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 的意见要求,为完善明村镇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提出如 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管区、部门站所职能作 用和各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核心作用,健全完善镇矛盾纠 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各管区、各部门、各村庄的 调解组织网络,构建党委领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联 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 盾不上交”,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建立三级调解机制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探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三级调解机制,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1、社区(村庄)一级调解。社区(村庄)成立调解委员会, 从原有两委成员、网格员和村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 部、老教师中推选3-5人组成,由一名村庄“两委”成员负责, 及时对村庄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调解。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可 集体听证调解或邀请村“两委”成员共同参与调解。2、管区二级调解。各管区成立调解委员会,由管区人员、中 心村支部书记、所在村党支部书记、调解能手和律师及法律工作 者组成,对社区(村庄)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律师及 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和依据。3、镇三级调解。镇成立调解中心,由镇领导、管区书记、各 业务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聘请调解能手组成,综治办牵 头负责。畅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调解”之间 的衔接,整合调解力量,对管区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三、健全规章制度1、排查调处制度。要把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结合 起来并形成制度,社区(村庄)每周、管区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根据需要即 时召开,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落到实处。2、“三三”调解制度。社区(村庄)发生的矛盾纠纷,需经 过社区(村庄)、管区、镇三级逐级调解,下一级将矛盾纠纷上 交前至少要调解三次,村庄调解不了的上报管区调解,管区调解 不了的上报镇调解,坚决杜绝矛盾扩大化和升级,力争矛盾纠纷 得到有效化解。3、首接负责制度。首次接访的部门和具体人员要跟进做好对 接落实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4、部门参与制度。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强化“属地化 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分级分类 管理、协调联动处置。5、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村庄)、管区、镇要做好当事人个 人诉求、处理措施、处结意见登记,做好相关文书、当事人签字 和现场照片等音像资料的存档。四、考核办法1、奖惩考核的依据。奖惩考核以镇调处中心、管区、社区 (村庄)调委会的卷宗、登记簿(册)等台帐资料为依据。2、奖惩考核形式。考核每半年一次,分别于6月和12月 底,由镇综治办牵头,组织专门考评小组,以听取汇报、查阅台 帐、资料、实地察看,走访案件当事人,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等形 式对各调委会进行考核,年终以两次考核综合成绩作为最终奖惩 依据。3、奖惩考核标准。(1)奖励标准:对实现”五无”(无矛盾纠纷上交、无集体 或越级上访、无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无未调结的指派分流矛 盾纠纷、无失信被执行人)的管区、社区(村庄),奖励村管区、社区(村庄)调委会各500元;对坚持排查、预警机制,有 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对矛盾纠纷调解及时、有效,并规范调解 程序及卷宗的,以调解卷宗为据,成功调处重大疑难纠纷、劝阻 群体性或越级上访或防止民转刑的,每调解成功一例按调解的难 易程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奖励该调委会100、50、20元; 对调解室硬件、软件建设均规范到位,制度完善,落实有效的, 奖励管区、社区(村庄)调委会各300元。(2)惩处标准。对本辖区内矛盾纠纷不予受理或相互推诿 的,每出现一起扣管区、社区(村庄)调委会各100元;对不坚 持排查制度,本管区、社区(村庄)出现的矛盾纠纷不知情的, 或发现矛盾纠纷不及时上报,每出现一起扣管区、社区(村庄) 调委会各50元;对调处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不按时调结,拖 延积压或导致上访的,每出现一起扣管区、社区(村庄)各300 元;对调解室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卷宗不规 范、不健全的,扣管区、社区(村庄)各300元对出现的矛盾纠 纷调处不及时、不公道,导致群体性上访或民转刑的,每出现一 起扣管区、社区(村庄)各500元。4、奖惩考核实施方式。对奖惩考核的实施以考察小组两次考 核结果为依据,年终兑现,以奖代补资金由政府列专项财政经费 支出,罚金由政府在管区、社区(村庄)各种费用中扣除。五、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多元 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每月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每季度调度、 研究解决可能影响本辖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问题。2、加强人员和硬件建设保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建立完善 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等调解人才库。加大调解经费 投入力度,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加强调解室硬 件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3、加强考核奖惩。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管区和社区 (村庄)年度目标考核,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奖惩。管区和社区(村庄)为治安维稳第一责任人,加大一级调解力度,年终表 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倡导正能量;矛盾纠纷必须逐级调解, 不能越级,坚决杜绝简单应付将矛盾上交镇、推脱责任拖延不解 决问题,一旦发现,给予通报,取消涉及到的管区和社区(村 庄)干部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对因工作不到位发生到青岛及以上 单位上访或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村庄,在重点工程、重点项 目和资金等方面不予安排,并按照规定实行“一票否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案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龙 山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 意见要求,为完善龙山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出如下 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党组织 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逐步 建立覆盖各管区、各部门、各村庄的调解组织网络,构建党工委 领导、综治协调、司法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 “大调解”工作格局。二、建立三级调解机制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探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三级调解机制,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1、村庄一级调解。各村庄成立说理委员会,从原有调解委员 会人员、网格员和村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中推选5-7人 组成,由一名村庄“两委”成员负责,及时对村庄的矛盾纠纷进 行调解。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可集体听证调解或邀请村“两委” 成员共同参与调解。2、管区二级调解。各管区成立调解委员会,由管区人员、中 心村支部书记、所在村党支部书记、调解能手和律师组成,对村 庄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依据。3、街道三级调解。街道成立调解中心,由管区书记、各业务 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管区调解能手组成,信访办牵头负 责,司法所配合协调,对管区无法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畅 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调解”之间的衔接,整 合调解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三、实施时间及方式1、4月中旬-5月上旬,各管区选取先进和落后村庄各1个进 行试点,并加强指导和督促村庄成立说理委员会。2、5月上旬-5月中旬,管区建立调解委员会。3、5月中旬-5月底,办事处建立调解中心。四、健全规章制度1、排查调处制度。要把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调处结合起来 并形成制度,村庄每周、管区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协调会议,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切实 把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落到实处。2、三三调解制度。村庄发生的矛盾纠纷,需经过村庄、管 区、街道三级逐级调解,下一级纠纷上交前至少要调解三次,村庄 调解不了的上报管区调解,管区调解不了的上报街道调解,坚决 杜绝矛盾扩大化和升级,力争矛盾和纠纷有效化解。3、首接负责制度。首次接访的部门和具体人员要跟进做好对 接落实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4、部门参与制度。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强化“属地化 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分级分类 管理、协调联动处置。5、档案管理制度。村庄、管区、街道要做好当事人个人诉 求、处理措施、处结意见登记,做好相关文书、当事人签字和现 场照片等音像资料的存档。五、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矛盾纠纷 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每月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每季度调 度、研究解决可能影响本辖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问题。2、加强人员和硬件建设保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建立完善 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等调解人才库。加大调解经费 投入力度,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加强调解室硬 件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3、加强考核奖惩。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管区和村庄 年度目标考核,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奖惩。管区和村庄为信访 维稳第一责任人,加大一级调解力度,年终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 集体,倡导正能量;坚决杜绝简单应付将矛盾上交街道、推脱责 任拖延不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现,给予通报,取消涉及到的管区 和村庄干部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对发生到青岛及以上单位上访或 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村庄,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等 方面不予安排,并按照规定实行“一票否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