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833063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利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贾利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贾利 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4 -成教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学生姓名 贾利 学号 053007211052 学习形式 自考 层次 本科 函授站 荆楚理工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管理与服务 指导教师 何訇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0日成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2007 - 2010 学年)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课题名称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学生姓名贾利专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层次本科学号053007211052指导教师何訇任务书下达时间2009年10月20日课题概述: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探究的课题。要求阅读或检索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外文资料):1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孟广均等2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 霍国庆3信息资源概念研究代根兴4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 吴慰慈,高波5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马费成6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 吴家培7论中国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构建索传军8电子图书馆研究 李贤民等9信息组织论纲 宋彩萍,霍国庆10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 谢新洲11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黄纯元12网络信息检索现状和性能评价曾民族13国际互联网实用指南牛文胜等14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等 目 录摘要1前言1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阶段22 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结构32.1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概述3 2.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特点32.2.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概述32.2.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43 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及图书馆的影响4 3.1图书馆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产生的影响4 3.2对馆藏资源、文献类型的影响5 3.3对图书馆员的影响5 3.4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5 3.5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6 3.6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6 3.7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6 3.8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64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对冲击的应对办法74.1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74.2 将传统馆藏文献数字化74.3利用网上信息,建立虚拟馆藏84.4 加强各类数据库建设84.5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94.6加强各个图书情报单位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全球资源共享94.7注重人才培养9 4.8修订和完善图书馆方面的法律法规94.9坚持科研与建设紧密结合10致谢 13参考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学生:贾利指导老师:何訇(三峡大学 成教学院)摘要:图书馆数学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图书馆还主要处于初步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及其组织管理方法等。关键词: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建设;组织管理前言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探究的课题。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其他类型信息机构与生俱来的一项基础工作。信息资源建设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信息资源建设是由信息和资源两个概念整合后衍生而成的新概念,是各种信息要素资源化的产物。1991年,孟广均在给知识工程的贺词中写道:“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记录、文件、设施、设备、人员、供给、系统和搜集、存储、处理、处理信息所需要的其他机器。”11996年,霍国庆撰文认为:“信息资源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换言之,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21999年,代根兴、周晓燕撰文探讨信息资源的定义,在比较和分析了众多定义后,将信息资源定义为: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选取、组织、序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32000年,吴慰慈、高波考察了各种信息资源的定义,将信息资源的定义表述为: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采集、开发并组织的各种媒介信息有机集合。这里强调的“各种媒介”,就是指信息资源既包括制品型的文献资源,也包括非制品型的电子信息资源。42004年,马费成在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中定义:所谓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在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5综观以上关于信息资源的定义,诚如乌家培1996年撰文所指出的:“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6信息只有在实施管理后才具备成为资源的条件,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体系规划、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和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信息资源建设始终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阶段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特网阶段。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开始探讨关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服务等。2 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结构与旧的传统模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其真正意义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馆藏的真实含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已被大大扩展,这主要表现在馆藏结构的变化上,文献载体呈多样化,使原有的单一纸质印刷型图书,向多来源、多类型文献资源转移,馆藏类型分为了实际拥有的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馆藏资源不仅包括本馆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和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还包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从馆外获得的信息资源,其发展空间更加广大。电子出版物和多种数据库也为获取信息、寻找资源服务提供了更新的手段,在这方面,互联网的作用及其应用独领风骚。馆藏多样化和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必然趋向。电子型文献将成为未来图书馆藏的主要载体形态,并在数量上、借阅率上超过纸质印刷型文献亦成为必然。其主要原因,宏观上在于信息技术革命拓展了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促进了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使电子出版物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微观上则由于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储存量大、检索途径多、速度快、形式多样、界面友好和便于上网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所以多元的信息需求和生产带来了对图书馆藏书结构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而服务方式的运用必须以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完善的技术手段为前提。因此,图书馆要密切注意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动向,跟上全球发展的步伐。2.1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概述所谓网络化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7。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2.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2.2.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概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2.2.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由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组成。二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8: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资源除外。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协议或申请手续才能借阅等,因而具有间接性。3 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及图书馆的影响3.1图书馆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产生的影响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9。传统图书馆办馆模式基本上是独立办馆,交流很少。文献资料建设一般是以我为主,在收藏上大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运行服务模式上提供的主要是图书、报刊、杂志等印刷品为主的文献信息,通过外借、阅览、咨询等方式来为读者服务。服务地点仅为图书馆,基本陷于开馆时间。这种模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如订购、采编、借阅任务繁重,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向着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发展。如全国首家高校网络图书馆上海教科网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启用,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华东师大、上大、二医大等六校的学生,等于一人拥有六家图书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六校的任何一本馆藏图书,并实现馆际间互借互还,化解了知识信息剧增一馆藏力不足的矛盾。另外,馆藏方式由收藏为主向检索方向发展,图书馆正经历着以印刷品为主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发展的重大变革。服务模式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到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化。3.2对馆藏资源、文献类型的影响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按照CN 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传统的图书馆的收藏对象一般都是以印刷型的图书、期刊、专业技术报告、学术论文、成果等为主,其特点是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定载体。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使以印刷型为主要产品的馆藏资源、文献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再局限于收藏单一的印刷型的书、刊、报等文献。可向读者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出版物已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来源。这些现代气息的收藏资源与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一起形成了馆藏文献类型的多样化,改变了图书馆馆藏介质结构。 另外,国际互联网使图书馆的资源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可提供服务的信息知识资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远远不是图书馆本身所能涵括的。如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印刷期刊2200余种,但提供的电子期刊竟达到34500余种。3.3 对图书馆员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员的工作身份相对单一,一般分为采购者、分类者、借阅者、典藏者等。任何一个流程上的工作人员,身份、工作内容都比较单一。但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图书馆职能的变化,服务受众的扩大,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也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一切都昭示着图书馆员知识结构、技能技巧的重新定位。对于一个现代的图书馆员来说,应具备利用搜索引擎和检索软件实现网上信息、知识的获取、整合、传播和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对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整合。这是对他们的最大挑战。图书馆定义的再认识 Internet发展迅猛,使图书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作为人类的产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知识和文化的殿堂。时代的变革,新技术革命,只能促进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完善,使图书馆更加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来加强对馆藏文献的加工处理,并通过网络进一步加强馆内各系统之间和外界的有机联系和交流,增强快速占有和提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着图书馆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4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理、储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现在,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因此,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对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方便存取,易于获得,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存放的位置离自己有多远。因此,对图书馆来说,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它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3.5 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图书馆传统的获取文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文献入馆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获取情况就不一样了,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取,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3.6 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馆藏质量将被检索质量取代。这里,检索质量是指能满足读者的程度,评价的对象是文献(信息)的提供率。3.7 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建立信息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图书情报界多年来致力的目标,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基本上仍是自给自足的保障模式,这种保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已不适应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相同的收藏书目再加工、上网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系统性,减少冗余和浪费,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从而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保障体系。3.8 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购书经费短缺是多年来困扰图书馆文献收藏的一大难题。除了书刊价格上涨的客观因素外,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主要是缺乏馆际协调。在藏书发展中,各馆不仅要入藏本馆读者常用的文献,以满足最大量、最经常的信息需求,而且要入藏那些较少使用的资料,以满足读者偶然的特殊的需要。网络环境为解决这道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由于有了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4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对冲击的应对办法与传统的藏书建设相比,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收藏文献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馆藏文献不仅有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还有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相互补充,馆藏结构呈现多元化。传统的馆藏理论受到冲击,过去拥有馆藏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枢纽,在“存取”与“拥有”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存取”,成为了评价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标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冲击的应对办法有:4.1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最深层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图书馆及其信息人员已习惯于通过馆际互借和其他方式共享他们的资源和技能。 (2)长期以来,我们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一方面是经费有限,购置文献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有限的经费却购置了不少相同的文献,又加剧了经费的短缺,致使文献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必须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局面,组建一个以全国中心图书馆为核心、辐射到各省、市图书馆,逐步与区(县)街道(镇)图书馆衔接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建立各图书馆藏书的联合目录,联合目录涉及的范围决定了资源共享的范围,联合目录的建设对图书馆界的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图书馆实行的“通借通还”是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馆际互借使各馆的藏书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读者从整个图书馆系统获取图书的能力。“一卡通”服务,避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大而全”现象,能把有限的经费用于优化各馆的特色藏书建设。这仅是开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所有图书馆、全国图书馆甚至全世界的图书馆以现代化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服务。在信息资源建 设中,图书馆之间要加强文献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文献的收藏、加工、开发提供保障。4.2 将传统馆藏文献数字化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注重于纸质文献,读者多次借阅后必然会出现破损,管理人员忙于修补,文献使用、保存周期不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馆藏文献中有特别价值的印刷文献转化为扫描版或电子文献,实行文献资源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技术,就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一定形式的如文字、数值、图像、图形等信息输人计算机系统进行数字编码,以对它们进行组织、处理、加工、贮存,用数字传输技术加以传送,并在用户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再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像、图形等。3 把大量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数字化文献,第一要根据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来进行。第二要保持自己的馆藏特色,将本馆有特色的印刷型文献逐步转化成数字化文献(我们还没有力量而且也没有必要使所有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数字信息);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资料数字化;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第三要了解本馆的馆藏范围,到网上寻找有关信息,分类整合成新的馆藏盗源,在网上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三千年的文字记载,纸质文献的保存既占用很大的面积,又难免岁月浸蚀,文献资源数字化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图书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工作重心从注重本馆的 藏书量建设转变为以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为主,加快数字化信息建设的步伐。4.3 利用网上信息建立虚拟馆藏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 息技术构成了图书馆服务的一个虚拟空间,将通过网络导航系统下载的大量信息加以开发、分门别类地进行重新组织,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技术进行虚拟链接,链接各种数据库系统,包括电子期刊数据库、文化信息数据库、专业文献数据库等,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向用户提供查询和读取服务。虚拟馆藏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网上的信息资源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又难免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高质量服务,为此,图书馆必须要培养一支专门队伍,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组织上网,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拥有完善、坚实的后盾。虚拟馆藏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以电子文献的形式供用户查询检索和下载,读者可在“无墙的图书馆”里尽情浏览。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作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资源,为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奠定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4.4 加强各类数据库建设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一般按中图法分类,建立各类目录体系;进入局域网阶段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将馆藏文献输人计算机,建立书目数据库,开始了文献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种类出现了文字型、数值型、图像型、事实型、多媒体型、超文本型、软件型等多种形式,特别是网络数据库,它强大的异地信息存取和检索功能以及低成本而受到广大用户青睬。图书馆必须积极参加于和开发数据库建设,使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网络化世纪占有一席之地。4.5 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 馆藏资源数字化并提供公众使用才能发挥数字图书馆的效能,要着重研究能够适应快速访问的海量存贮技术,把海量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在保存到数据库之前进行压缩,以降低数据库成本,搞好海量数字化存储。同时,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障,要不断加强标准化研究。4.6 加强各个图书情报单位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工程涉及的东西太多,范围很广,仅仅依靠某个单位或个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加强各个图书情报单位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技术、设施、资源等多方面的大协作,并按照“统筹规划”等原则,使数字图书馆工程顺利完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全球资源共享。4.7 注重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数字图书馆建设里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的具有多媒体知识、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除了培养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复合厚实的知识储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外,要采取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现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入手,通过在岗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的方式,重点学习网络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及外语、语言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和引进具有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除了可以从事数字化数据库的规划和维护之外,还应具有进行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和建立全文数据库的能力;应充分吸收引进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使我国数字图书馆人才队伍更趋向合理。4.8 修订和完善图书馆方面的法律法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已无法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系列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现行的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妥善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范围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制定一些跨国信息流版权保护协议和有偿服务协议;再次,不断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权限管理,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如目前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等) 来防止未经授权使用版权人的资源,用来保护信息拥有者和最终拥护的利益。此外,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领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保护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数据库保护法、数字传播保护法等数字图书馆正常运作所需的法规急需制定,以便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有效地遏制侵权行为的泛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健康与顺利发展。4.9 坚持科研与建设紧密结合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美国在实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早期阶段,研究层与工程层之间互相脱节,致使项目不切合实际,这是有教训的。这些年国外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渡过起步阶段,正在从面向技术的、选择性的、以试验为目的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试验项目转向面向用户的、全方位发展的、以实用为目的的工程,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需要,科研层与建设层紧紧密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更切合实际。不仅保证目标的明确性,也使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工程产品而服务于示范工程。 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曲折历程,在新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中也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一条实践可行的途径便是把数字化支持技术、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规划的发展思路,研发支持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和软件,跟踪、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整合成具有我们自身特色资源的数字化。要在建立图书馆系统的网络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个图书情报单位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尤其要抓住人这个关键所在,大力抓好新型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使数字图书馆人才队伍更加趋向于合理。要突出法规规范这个重点,结合发展趋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有效地遏制侵权行为的泛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健康与顺利发展。近年来文化部高度重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完善和建立各类数据库是因特网阶段图书馆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规范文档,统一规则,联合编目,逐步建立和开发高质量的多种类型专题数据库,如:地方文献数据库、报刊文摘数据库、目录索引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库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和信息存取功能。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因特网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者面前体现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所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要的资源。但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11。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有科学技术、旅游、消遣和奇闻轶事一类的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重要信息,也有与大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12。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或数百个数据库。而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13:(1)电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因特网上信息丰富,但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概括地说,主要有四大类14每一种查询工具,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查询效果,可能还与你的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指引库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指引库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所谓指引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15。指引库类似于我们所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内容的不同。指引库中存放的是有关主题或用户所需信息的数据库或服务器的地址等信息。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为提高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效率(检准率和检全率的合理组合),需要网上导航,需要有关的网站、网页甚至网上私人信息的检索及目录服务,Yahoo、Altavista和SohoWWW)等所从事的工作可谓网上导航。指引库中的信息采用主题树浏览方式进行组织,它将信息资源的索引按照主题分级加以组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逐级浏览,找到所需的信息。按照这种方式组织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标引,设计主题树的结构等。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如中文网络神探“搜狐(SOHO)”采用先进的人工分类技术和友好的全中文界面,运用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科学分类方法,将18部类、近5万条链接做成层层相连的树杈结构,网页直观地提供给上网用户。用户只需进入相关的分类目录或键入一两个关键词,便可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总之,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图书馆无法相比的16。图书馆网络使其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本馆的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方便地检索和利用其它馆的信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图书馆网络化扩展了其信息服务能力,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给组织管理和有效的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分析、了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对其组织管理技术指引库的建设等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致谢我衷心感谢何訇老师对我的指导。通过这次设计是我对信息管理与服务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强化了对信息资源建设的认识。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也大大加快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当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后,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超过了在传统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原材料和能源。行业信息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其中蕴藏着无限商机等待人们来开采和挖掘。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让我们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孟广均等.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5):68-71,58.3代根兴.信息资源概念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6):397-400.4吴慰慈,高波.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24-275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6吴家培.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4):4-6 ,44.7索传军.论中国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构建.计算机世界,1997(47)8李贤民等.电子图书馆研究.国家社科规划项目9宋彩萍,霍国庆.信息组织论纲.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10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知识讲座.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2)11黄纯元.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6)P13-1912何海群,徐勇.网络商战.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13曾民族.网络信息检索现状和性能评价.情报学报,1997(2)P90-9914牛文胜等.国际互联网实用指南.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15陈海华.探索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技术建立指引库和自动跟踪技 术.情报学报,1997(2)P10516肖希明等.信息资源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P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