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811444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全面深入的新阶段。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也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一、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地区分布不够平衡,城市教师局部超编、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严重缺编。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掣肘环节。 2、中小学骨干教师比较缺乏,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缺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健全。二、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1、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成功保证。 3、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直接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手段。三、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 2、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的精湛的教学艺术。4、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研究能力。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四、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几点构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2、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3、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4、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制度。5、努力造就能够带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6、培养教师掌握和运用微机管理、程序控制等新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可中学 李志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不如说是教育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获得了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指出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一、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5年,我国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各级党政部门积极为教师做实事,依法实施教师比照公务员工资待遇的制度,健全教师内部奖励机制,教师待遇有所提高。同时各地实施了“百万校长培训计划”,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管理水平,为了落实教职工住房优先和优惠的政策,启动“安居工程”,1997年全国城镇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2平方米,超过了同期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为稳定教师队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同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1、教师地区分布不够平衡,城市教师局部超编,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严重缺编。农村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掣肘环节。1998年,列入统计的农村民办教师在小学阶段还有80.3万人,平均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8%,在部分省级高达25以上;初中阶段有6.5万人,占2.1% 。民办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公办教师,大多数学历没有达标。此外,还有代课教师,在小学阶段有84.2万人,普通初高中有13.6万人,职业中学有1.5万人。代课教师待遇更低,学历基本不能达标。代课教师比重大的地区大都处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财政支付公办教师工资的能力很差(可能拖欠公办教师工资),不得不继续使用民办教师或临时聘用代课教师,一些报酬由乡或村自筹;有些地区财政能够支付公办教师工资,仍然存在边远贫困地区师范生“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很多贫困地区教育部门反映,由于地处深山荒漠的教学点周围人口密度很小,交通闭塞,往往属于“一师一校”、“小学三年级以前教学班”或“复式教学班”,一旦辞退学历不合格的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又没有继任教师,就会导致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滑坡。2、中小学骨干教师比较缺乏,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缺乏;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健全。在学校管理上,很多学校缺乏科学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优秀教师的评选奖励制度,使得骨干教师和优秀教育人才缺乏成长的机遇和条件。在分配制度上,目前中小学教育管理还比较保守,没能真正实施定编、定岗、定责为主的聘任制和考核制度,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另外,在一些地区,教师的待遇较差,甚至存在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据统计,1998年小学和普通初中专职教师中学历不合格者分别为79.9万人和50.6万人,普通高中约为24万人。上述不合格的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以往学校拒收、辞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的权限,均没有法律和政策的保证,同时,这项内部管理也缺乏公众和社会足够的参与和监督。二、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主要看教师的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形成学生的自觉活动。教师劳动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性、自我创造性等职业素质。虽然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有关的规定和要求,但都不能代替人的能动性,不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另外,教师对教育影响、选择加工的水平是由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的。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选择最能体现出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加工,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方式、途径传授给受教育者。2、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成功保证。列宁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态度和品格行为。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艰苦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而教师在这种工作中的付出和由这种工作所取得的报酬往往又是不相等的。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立法措施、行政规定来进行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3、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直接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人格魅力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将是直接和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首先在于为他人做楷模,这种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素质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取代的。如一个素质良好的教师,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把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和奉献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理智态度、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以及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陶冶,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志趣爱好等。如果没有这种良好素质的示范作用,光靠抽象的口头说教是没有用的。三、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新的世纪迫切需要培养“素质教育型教师”,那么素质型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应具备三本“护照”:一本是学术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种观点粗线条地勾划了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简单而又形象,但显得过于疏陋。我认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教师道德素质结构很复杂,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教师是多种角色的承担者,因此,教师也是各种道德的实践者。但教师所从事的主要活动是教育活动,因此反映教育活动特殊要求和特殊方面的行为调节的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结构是的主体部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学生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师应具备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和诲人不倦的爱生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追求和团结协作的伦理规范;同时还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2、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将加速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化更新,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教师应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眼光,自觉调整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着眼于对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处于重要地位。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所以作为教育者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的同时,自学到老,发展到老。3、 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不仅要打好本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当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现象愈来愈突出,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范围也愈来愈广大。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必须横向开拓科学文化知识,在了解本学科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同时,掌握相邻学科以及必要的横向科学知识,学会掌握和运用微机管理、程序控制等新技术手段。除此,现代教师还应不断总结和锤炼,以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学主体的一种创造活动,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4、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研究能力。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经验积累和升华的结晶。在教育、教学进行的具体情景中,教师应及时感受、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作出教育决策和选择,根据实际对象、情景、问题改变和调节教育行为。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又一重要特征。这是教师教育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物质生产力和精神力量,才能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教师承担着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学生精神上诸如情感、意志、思维等心理健康的重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也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更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因此,教师要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需要,给学生以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强烈的进取精神,健全的人格,较强的认知能力,豁达的胸怀等等。身体素质是人诸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其他素质赖以存在的基石。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证,一切良好的品质就成了空中楼阁,人也就失去了成就事业的物质前提。所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基本保证。四、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几点构想 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时代要求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点。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努力造就能够带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为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关心爱护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歧视品德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教师评价方法,以科学的评价引导全体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快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的水平,初级中学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作出了新的规定:“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为此,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必须在提高师资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教育、德育工作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深化师范教育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性;师范教育应加强同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师范生对教育科学和教育课程的研究能力。3、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竞争、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内驱力,也需要学校用机制来保证。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将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作为评价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二是在分配制度中强化素质条件,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全面严格控制教师队伍总量,实行定编、定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聘任制和考核制度,推行工资总额包干,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高;三是完善优秀教师的评选奖励制度,制定和实施“名师工程”方案,能者为先,纳贤留才,优胜劣汰,造就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4、确立终身教育观念和制度。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是持续的贯穿一生的教育,也是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教育。教师的终身教育,既是学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又是每个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抓住了继续教育,就是抓住了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教师终身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注重受教育者对象的特殊需要,既针对对象的执教班级、年龄、心理特征、智力特点等因素,也针对对象的职业、岗位、任务的客观需要;二是实用性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对自己的现有知识结构作必要的补充、扩展、调整和重构;三是超前性原则。教师必须从超前的客观需要出发,引进专业、学科的前沿科研成果,使教学之树长青。5、努力造就能够带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使用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创新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优秀人才担任校长。试行校长职级制,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绩效评定校长职级和相应的工资待遇。认真执行干部轮岗政策。逐步提高中青年校长和管理人员中研究生的比例。6、培养教师掌握和运用微机管理、程序控制等新技术手段的能力。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教师如何应付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和教会学生掌握新信息技术的双重挑战。联合国教科文1998年度报告援引瑞典教育界的观点,“如果学校里和学校外获取知识的方法过于不同,那么学校将陷入合法性危机。在一个信息很丰富的社会,不再只有学校才掌握事实、信息和知识。”这对我国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必须充分认识新信息技术构成的挑战和可以抓住的机遇。广大教师和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努力探索。所以,目前我国的教改政策和措施都强调指出,“中小学专任教师以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中共中央实行这一举措,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构二十一世纪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此,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成教育兴国的大计。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教育报2、人民教育3、素质教育学习材料4、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