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653432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的、综合性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将在课堂教学及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针对国家在空间观测、空间应用和对地遥感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空间探测技术、对地遥感技术、宇宙空间环境及空间飞行器综合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二、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备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求,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2.掌握系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4.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的最新理论;5.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三、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四、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物理光学、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信号检测、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基础天文学、实测天文学、天体力学基础、卫星导航及天文导航等。五、 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65.0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六、 学年教学进程表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GC军训及军事理论3.03周(10+10)GC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4304GC大学外语1.540328GC体育1.03030GC大学计算机II2.0423012GN工科数学分析5.08484(6)GN代数与几何3.55656(4)小计18.0286+3周262+(20)1212+(10)春季G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32284GC大学外语1.540328GC体育1.03030GN工科数学分析5.08484(6)GN大学物理II5.08080(5)GN大学化学II3.0483018SDC语言程序设计I2.5543024SD工程制图基础3.5644816(48)SC空间科技专业导论1.01616GH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小计25.5468398184012+(59)夏季GH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O全校任选课1.02020SP大一年度项目二选一2.02周SP暑期外语能力训练2.02周小计4.040+2周40备注创新类课程要求见“有关说明”。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G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0604812GC大学外语1.540328GC体育0.51515(15)GN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54242(4)GN大学物理II4.06464(3)GN大学物理实验I1.533330GN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4444(4)SD理论力学II4.070664SD工程力学实验(理力)0.566SD电工技术II2.54242SD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II1.02020GO全校任选课1.02020小计25.545637656420+(26)春季G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8408GC大学外语1.540328GC体育0.51515(15)GN大学物理实验I1.02727GN计算方法2.0362412SD电子技术II2.54242SD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II1.02020SC航天技术概论1.524204SC物理光学(光电子专业)3.04848SP工程训练(金工实习)2.02周GH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O全校任选课1.02020小计20.0340+2周261511216+(15)夏季GH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1.02020GO全校任选课1.02020SP创新训练课I1.01688SC专业前沿专题讲座1.01616小计4.072648备注创新类课程要求见“有关说明”。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SD微机原理与接口IV2.540328SD自动控制原理II4.0645410SC基础天文学(双语)2.03232SC微波技术II2.036306SC计算机辅助设计1.02020SC电动力学3.05050SP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02周小计16.5242+2周21824春季SD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3.55454SD飞行器组合导航技术2.03232SD深空探测导论1.01616SC实测天文学(双语)2.03232SC微波遥感(双语)2.540364SC空间环境(双语)2.03232SC天体力学基础2.54040SC光电信号探测(双语)2.032248SE航天测控系统2.03232小计19.531029812夏季SP天文观测与导航应用课程设计2.02周(20)SP导弹及运载火箭总体设计课程设计2.02周SP创新训练课II选修1.01周小计4.04周(20)备注创新类课程要求见“有关说明”。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学期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考核方式学分学 时 分 配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课外辅导秋季SD射电天文与观测宇宙学2.03232SD卫星导航及天文导航2.54040SC飞行器设计综合实验1.02424SE光学遥感技术1.52424SP毕业实习2.02周专业选修课4.064以下为专业选修课SE光信息处理2.03030SE行星科学1.01616SC航天器结构设计2.03232SE现代控制理论2.03232SE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1.02020SC航天器总体设计2.03232小计13.0184+2周春季SP毕业设计(论文)15.015周GQ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1.08次小计16.015周备注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行一年制。七八八、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课程名称学分实践训练(周)军训及军事理论3.03周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1.08次工程训练(金工实习)2.02周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2.02周毕业实习2.02周天文观测与导航应用课程设计2.02周导弹及运载火箭总体设计(课程设计)2.02周毕业设计15.015周大一年度项目二选一2.02周暑期外语能力训练2.02周创新教育2.0合计33.030周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课程大类课程类别学分%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外辅导(学时)学分合计通识教育类公共基础课22.016.646619.71260+(30)65.0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35.026.359825.31275(32)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4.03.0803.4全校任选课4.03.0803.4专业教育类学科基础课35.026.359625.24464(48)68.0专业核心课29.021.848220.346专业选修课4.03.0642.7合计133.010023661006818560+(110)133.0九、有关说明1.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选听8次,最后统一记录1.0学分。2.创新学分要求学生在四年内至少修满2.0学分,获取途径有:(1)学院创新训练基础实验室开设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按照实验级别获得相应学分(初级0.5学分/项、中级1.0学分/项、高级2.0学分/项)。(2)选修全校开设的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学院开设的创新训练课,并通过考核,相应学分认定为创新学分(1.0学分/次)。(3)学生参加学校备案的国际、国家或省级竞赛项目,获得奖励或完成项目任务:获国际或国家级一等奖(含国家级特等奖)得3.5学分;获国家级二等奖及省级一等奖得3.0学分;获国家级三等奖及省级二等奖得2.0学分;同一作品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获奖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分计算。(4)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顺利结题者,每人次得3.0学分;参加校级项目并顺利结题验收者,每人次得2.0学分。(5)在校期间发表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得2.0学分,要求论文发表必须体现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文为“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且排名在前两位有效;获得专利授权每项得2.0学分,专利申报必须体现第一持有者所属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6)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及讲座活动(1.0学分/8次)。*注:创新学分可以累计,不设上限,但不能代替其他课程学分。3.夏季学期组织的“专业前沿专题讲座”必须参加,通过点名及总结报告完成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