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48125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慈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的一个短篇杰作,也是她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甲)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看见壁炉里火红的炭块而思绪联翩 , 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最后又回到这个斑点本身,而这个斑点正是一只不起眼的蜗牛。(乙)尤其是文中结尾的一句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小说在此戛然而止,让人读来意犹未尽 , 浮想联翩。蜗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巧妙的是作者借这只蜗牛显现了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动的复杂过桯。在墙上的斑点里看不到任何传统小说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介绍,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称之为“故事”和“情节”的事件。(丙)甚至没有对主人公“我”的年龄、身份、相貌、职业等的介绍,就连其性别也是糢糊的,可以推断“我”是位女性。墙上的“斑点”仅仅提供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个连接点,就凭借这个连接点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1) 文段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绪联翩B . 意犹未尽C . 显现D . 仅仅(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B . 乙C . 丙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作为直接出自殷商先民之手的文字记录,是真实可靠的殷商王室及贵族文献。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殷墟作为晚商王庭遗迹的性质得以确认。甲骨文对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中国文明史的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两甲子,重温甲骨文的厚重文化价值、总结甲骨文整理研究经验更显重要。传统认为,甲骨文整理的理想形式是将刻辞甲骨的照片、拓本和摹本三者配合并同时公布,使研究者相互比照,取长补短。众所周知,考古资料整理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完整地再现原始材料,甲骨文的整理宗旨当然也是如此。然而从照片、拓本与摹本三种方式所体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考虑,照片可以原景重现甲骨的面貌,拓本也可以直观反映文字的风格特色,因此对于真实地再现史料,这两种方法都不可或缺。而摹本却不可避免地会加入整理者或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相对于照片和拓本,价值最低,对于再现文字史料,其真实性是最不足以信赖的。摹本旧称“搨本”,是照相术出现之前古人普遍采用的一种影写复制文字的原始形式,其做法是将纸覆于书画真迹上而描摹之。至北宋金石学初兴,时人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更推广为临写移录,作为不能施拓时采录文字资料的权宜手段。高精度照相术的应用,能将需要细审的文字放大到足以辨识的清晰程度,这种情况下摹本的价值自然大为降低。同时对于数量较大的甲骨文整理而言,摹本的制作费时费力,耗银耗材,如果其真实性不尽如人意,不免事倍功半。诚然,摹本价值降低并不意味着在甲骨整理著录中完全放弃摹本。对于某些文字内容复杂,照片与拓本都不足以表现刻辞内容的卜辞而言,摹本的制作仍是必要的。因此,今天甲骨文整理工作不应盲目且不加分别地墨守照片、拓本、摹本三法一体的传统著录模式,而应以充分发挥照相技术的优势为宗旨,对每版卜辞资料作具体的分析,选取适合并足以客观呈现甲骨文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著录形式。这种做法不仅实事求是,客观合理,而且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的过度浪费。甲骨文的整理并不只是为整理而整理,而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整理与研究就一直成为一事之两面,并行发展。刘鹗著铁云藏龟,孙诒让即作契文举例;罗振玉辑殷墟书契,又著殷商贞卜文字考与殷墟书契考释。因此,通过适宜合理的整理工作将甲骨文资料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完整可信且方便利用的原始材料,即是对甲骨文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摘编自冯时甲骨文整理工作之反思)(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照片和拓本都可以真实地再现甲骨文,摹本则不能完整地真实地再现文字史料。B . 北宋金石学初兴时期,时人将纸覆于铜器碑版文字之上,来摹写采录文字资料。C . 甲骨文整理的传统著录模式为三法一体,现在整理应充分发挥照相技术的优势。D . 甲骨文整理要采用适宜合理的著录方式,真实客观、完整可信地展现原始资料。(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体围绕甲骨文的三种整理方式展开论述,由此提出甲骨文整理工作的宗旨。B . 文章分析了摹本价值相对较低,又指出不能完全放弃摹本,论证具有辩证性。C . 文章通过将照片跟摹本作对比,突出论证了在甲骨文整理工作中要以照片为主。D . 文章列举甲骨文整理与研究的著作,论证了整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甲骨文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充分发挥拓本和照片在甲骨文整理中的作用,就足以再现甲骨卜辞的内容。B . 如果能避免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和是非判断,那么摹本就具有和照片同等的价值。C . 照片和拓本能真实地再现史料,这两种方法在甲骨文整理工作中可以互相取代。D . 应用高精度照相术能够放大需要细审的文字,这有助于学者整理和研究甲骨文。3. (9分) (2019高三下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金庸金庸,学名查良镛。后来写小说,把“镛”字拆开,笔名“金庸”。我国香港著名报人、武侠小说家。金庸出生在以海潮出名的浙江海宁,祖父是光绪时进士,父亲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受过西洋教育。先天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书香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从而也培养了他终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他头上戴有报业巨子、武侠小说大师、社会活动家等桂冠。鲜花和掌声把他送上了“金庸神话”的巔峰。在这诸多炫目光环的背后,他终其一生,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他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有香港社会高度商业化、市民化、娱乐化、通俗文学的特征,又包含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人情凤俗,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金庸小说,卷舒历史风云,感慨苍茫人生,其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际(如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此种关注国家兴亡的思路,既有基于他本人早年乱世经历的体验思考和政论家的人生感慨,又反映了世间的人生真实,充满人道关怀。他通过系列栩栩如生的侠义人物,洞察人性的幽微变化曲折,刻画人性的复杂丰富,揭示了中国传统儒家的精神价值和政治理想。不同的人看他的小说有着各不相同的视角,侠义、情爱、历史、政治等。但最终他们都能在千百个不同类型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中,读出中国文人追求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浓厚强烈的家国情结、深入骨髓的人文情怀、启迪后人的历史智慧。这是他在浓郁商业化氛围中写作的武侠小说风行不衰的根本原因。武侠小说不是金庸的全部。明报和他的社评,在他生命中无疑占据更重要地位。那是他一生的事业。仅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没读过查良镛的社评,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金庸。在金庸的黄金岁月,他两手写文章。白天在渣甸山书房写小说,擒扬千古侠风;晚上在明报办公室写社评,褒贬现实政治。写武侠小说,最初只是出于商业动机,为了招徕读者,扩大报纸销路。后来报纸打开局面后,他就把兴趣集中到写社评上,评论国家大事,剖析世界风云。金庸的社评,秉承中国近代王绍、梁启超办报“文人论政”的传统,以他锐利的“新闻眼”,谈史论政,纵横捭阖,深具见地,独步文林,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气节和远见卓识,实现了“文章报国”的初衷,为海内外识者称颂,开启了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时代。办了一辈子报纸,写了17年小说,年过花甲的金庸,又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为香港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在此期间,金庸还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为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而忙碌奔走。他不仅是台湾的常客,而且三度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1981年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1984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1993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其后发表之谈话记录,无不流露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和民族命运之情操。金庸是个色彩斑斓、具有多重性格的人。他身处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付自如。他生在商业时代,身处商业社会,作为一个世俗中人,他属于红尘,不属于天国,无法超越尘世的网罗,无所逸于对功利和金钱的追求,使自己成为商业社会成功的报人、作家和企业家。但从更深层面看,他又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在儒家经典熏陶下成长,从遗传密码和士族的生活方式中,摄取了大量关于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隐蔽信息。他身上有类似古代士大夫那样根深蒂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儒家尊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情怀。他一生博览,坐拥书城,学贯中西。他对中国传统的儒学、佛学甚至琴棋书画,都有相当精深的造诣,具有浓厚的文人情结。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综观金庸先生其人其文其行及其作品折射的精神世界,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生命底色包裹的还是一颗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心灵。(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庸生于文宦之家,他在书香中度过了童年时代,其终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与他先天优越的家庭环境紧密相关。B . 金庸小说的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际,关注国家兴亡,反映世间的人生真实,充满人道关怀,所以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C . 金庸在浓郁的商业化氛围中写作的武侠小说能够风行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他的小说中读出中国文人追求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浓厚强烈的家国情结、深入骨髓的人文情怀、启迪后人的历史智慧。D . 要想了解一个全面的金庸,不光要读他的小说,更应该读他的社评。他写武侠小说,最初只是出于商业动机,而明报和社评则是他一生的事业。(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为中心展开对金庸人生的叙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重点叙述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B . 金庸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所以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C . 金庸晚年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多次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为香港和澳门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D . 金庸纵横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付自如。既有其无法超越尘世的世俗的一面,更有中国传统士大夫具有的浓厚的文人情怀的一面。(3) 文章说:“他的生命底色包裹的还是一颗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心灵”,金庸先生传统中国文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 (2019高一下紫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刘立勤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到县中门口遛遛。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上三五本书。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我默默的期盼老李挣更多的钱,卖更多的书,我有读更多好书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不几年,我也来到县城工作,县城繁华了许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城里的书摊已经所剩无几了。书店萎缩了,原来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原来卖书的门市部要么改行卖烟酒,要么卖时装,有的甚至改作了发廊,有的改卖教辅资料,专门卖杂志和文艺书籍的书摊只有老李一家。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我以为老李的生意会好起来,可老李说生意越发的难了。老李本来的书摊有两张钢丝床,现在只有一张床了,文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娱乐杂志也江河日下,只有读者故事会还在勉力维持。熟悉的成人越来越少,主要客户是一些上学的孩子。老李显得很清闲,常常是茫然地看着街上忙忙碌碌的行人。我也很少掏钱买书了。上班下班的时候,习惯性喜欢到老李的书摊看看,喜欢和老李说说闲话。遇上喜欢的杂志也买一本两本,老李善解人意地说,看完了就放我这里寄卖,又给了我一个看白书的机会。生意真的很清淡。有时候一连几天还不见老李的书摊。问及原因,老李说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城管让他把书摊收起来。老李的书摊没有占道,他不明白领导为什么不准他摆书摊,我也说不明白。领导来了,他把书摊搬走了;领导走了,城管又默许他把书摊摆了出来。他们互相理解着各自的不易。老李日渐的老了,老李的老伴儿也去世了,老李的孩子去了很远的地方。老李乌黑的头发变白了,挺直的腰板也佝偻了下来。老李的书摊还在坚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买书看。偶尔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书摊的兴盛,老李一边喘一边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老李进的书越来越少,有些很好的杂志干脆也不订了。老李吃饭的时候,书摊放心的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去拿他的书。记不得多久没有读书了,也忘记了老李和他的书摊。忽然想起去看看老李,老李的书摊也不见了。问及熟悉的朋友,说是老李病了。期盼着老李的病能好起来,期盼着老李的书摊再摆起了。期盼了一个冬天,期盼了一个春天,也不见老李好起来,心中就有了不安。后来,听说老李死了。听说老李死前把他的房子卖了一大笔钱,为县中捐献了一间图书室。我不知道老李的图书室里有多少读者,却看见老李摆书摊的地方变成卖撸串的摊子了,小摊前等待吃撸串的客人站成长长的队伍。(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特别强调“几十年”既交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周期,也强调了老李卖书坚持了几十年。B .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说明卖书是老李的职业,赚钱是老李的主要目的。C . 我当代课教师时,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却常买书。来县城工作后却很少买了,说明我不爱读书了。D . “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这句说明:县城人都认可了老李和他的书摊,都喜欢来这买书或来看看。(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卖书老李是怎样的人? (3) 老李冷清的书摊变成了撸串的摊子后客人站成长长的队,请结合文章与现实,试着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 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 , 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长 , 辩赡长:长大成人B . 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相当,匹敌C .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书信D .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以:凭借(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B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C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D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徒:我国古代重要官职名,三公之一。也是姓氏的一种。B . 会稽:县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C .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共八十一章,道家经典作品。D . 钟繇: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 .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会稽山水皆佳,羲之到此就有了终老于此的想法。C .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 .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1)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2) 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_,不亦君子乎?(论语)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_,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商旅不行,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射者中,弈者胜,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至于夏水襄陵,_,或王命急宣。(郦道元三峡)_,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_,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度尽劫波兄弟在,_。(鲁迅题三义塔)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9高一下呼兰期中) 下面六个句子中,其中五个句子有不得体处,请找出并修改。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请柬: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邀请函:敬爱的老师,诚挚地邀请您参加运动会,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介绍信:兹介绍我校王丹宁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感言:我很幸运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今天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9. (5分) (2019诸暨模拟) 2019年8月31日至9月15日,篮球世界杯将在中国8个城市举办。下图是2019篮球世界杯会徽,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写出一定的感悟、反思)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1、2-2、2-3、3-1、3-2、3-3、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5-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1、9-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