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44061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杭州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杭州市高考语文(新课标Ⅰ)模拟考试卷(二)(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高考语文(新课标)模拟考试卷(二)(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7四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伴随着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人们对科学的力量越发信奉,进而发展成科学主义思潮。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授、“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提出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引发社会空前关注,也使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科学主义思潮视科学研究为认识世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唯一正确方法,认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在将人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价值危机,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科学的负面效应必然引起传统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他们呼吁用人文引导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善”为科学的“真”保驾护航。而人文主义发展到现代及后现代阶段,涌现出唯人文主义者,他们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极豉非理性,完全否定科学价值。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追溯到叔本华,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世界的本质归属为意志,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共同特征,就是完全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否定人的理性存在,主张只有通过直觉、信仰、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才能认识世界。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和冲突。面对愈加剧烈的分裂、对立和冲突所带来的弊端与危害,人们积极寻找出路,但均忽略了生命对于科学和人文的原点意义。生命是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的有机结合,是理性存在和感性体验的统一。作为生命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以生命为内核的生命文化表现在精神、价值和方法等方面。就精神而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生命精神的两种不同表象,最终都归属于生命精神。科学文化富有求真精神,人文文化也蕴含客观和真实。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文化对于调和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面对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和社会失调时,人们谴责科学技术,实际上谴责的是唯科学主义思想和在科技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因素。就方法而言,随着学科交流和渗透,学科间范式相互借用,科学与人文的分化与融合不断演化,形成新的学科,如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等都是这种融合的产物。如果说生态文化是针对人与自然扭曲关系的梳正与表达,那么生命文化则是以生命为基点,聚焦于人生命的真善美的文化,是面向自然、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学说。它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要求科学和人文的调和,解决现代社会人性的蒙蔽和对科学技术的迷思。在个体层面,要求协调科学和人文,正确处理生命个体与群体、社会、自然的关系。在群体层面,生命文化要求正确处理生命群体与自然、社会、宇宙等的关系,同样要求科学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的发展不缺科学的理性。在当代,生命文化要求走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藩篱。一旦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与科学主义相勾结,就会导致主体失去生命自主意识,更不可能诗意地栖居。生命文化昭示富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充满科学智慧的人文,在生命文化的引导下,科学和人文将会相互交融而又彼此独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妥善共存。(摘编自江文富、邱龙虎生命文化:科学与人文的和洽之道)(1) 下列关于原文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乔治萨顿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分裂的观点,引发社会空前关注,也使如何处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B . 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于人们对科学力量越来越信奉的社会背景下,认为科学研究是认识世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唯一正确方法。C . 科学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价值危机,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D . 叔本华是唯人文主义者的代表,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非理性,完全否定科学的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传统人文主义者对科学的负面效应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科学发展应该以人文的“善”为科学的“真”保驾护航。B . 生命是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的有机结合,是理性存在和感性体验的统一,因此生命文化在调和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中有重要作用。C . 随着学科的交流和渗透,学科间范式的相互借用,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新学科随之出现,它们都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产物。D . 造成当前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和社会失调的根本原因是唯科学主义思想以及在科技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现代非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完全对立,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否定人的理性存在,这是加剧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和冲突的根本原因。B . 生命文化既关注生命个体,又关注生命群体,它引导科学与人文两种独立的文化实现相互交融,进而解决现代社会人性的蒙蔽和科学的谜思。C . 生命文化是面向自然、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学说,是真善美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文化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对生态文化的超越。D . 人类诗意的柄居,需要具有生命白主意识,需要富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充满科学智慧的人文,需要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2. (12分) (2018十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蓝袍先生陈忠实我依稀记得,爷爷死后,父亲脱下了蓝色长袍,换上了一件藏青色布袍,一来表示给爷爷的亡灵守志守节,二来标志着他已过而立之年,该脱下青年时期的蓝色长袍了。爷爷死后,父亲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 , 眼神也散净了灵光宝气,纯粹变成了一副冷峻威严的神色,在学堂里,他不苟言笑,在那张四方抽屉桌前,正襟危坐,腰部挺直从早到晚,也不见疲倦,咳嗽一声,足以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吓一大跳,来去学堂的路上,走过半截村巷,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从不主动与任何人打招呼。别人和他搭话问候时,他只点一下头,脚不停步,就走过去了。在我18岁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了那座黑皮太师椅上。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穿上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父亲一般先读书,后晌才写字,我也应该这样做。我在父亲用过的石砚台上滴上水,三只指头捏着墨锭,缓缓地研磨。我刚写下两字,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蓝袍先生”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的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这个傻瓜蛋儿,打破他的脑袋,也不会给我起下这样一个雅号的,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他他不叫我说他的名字。”傻子说。“你说他是谁?”我冷眼追问。“我不敢说他打我!”傻瓜怕了。“我先打你,看你说不说!”我说。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他的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呜”我立即站起来,一下子瞅住杨马娃,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是你教唆他的吗?”我斥问。“不是。”他平静地回答,早有准备。“就是你!”傻子瞪着眼,“你说”“谁能作证呢?”杨马娃不慌不急。“”傻子急迫地瞪着眼。“不要作证的人!”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我又抽下一板子,那只手依然照直伸着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吟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杨马娃退学了。对杨马娃的退学,我也不觉得遗憾。杨马娃早该退学去做庄稼或当相公去了,只是生得矮小,父母疼其体力不支,就叫他在学堂多混几年迟早是要走的。两月过去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秩序正常。我从村中走过去时,可以踏出缓急有致的脚步了,再不紧张了。我在教桌前端直坐一晌,看书或授课,不再觉得腰酸腿困了。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我”用板子抽打杨马娃时,运用了环境描写等描写手法,“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B . 小说对“我”的父亲着墨不多,却刻画出父亲的鲜明性格,如写父亲走路时不与人搭话,反映出父亲胆小怕事的特点。C . 小说中的父亲有着重要作用,上承爷爷的私塾教育,下启“我”的私塾教育,父亲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 . 小说围绕“我”与杨马娃的矛盾展开,“我”顶替父亲成为一名私塾先生,第一天就受到了冲击挑战,最终“我”战胜了杨马娃。(2)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3) 小说的标题“蓝袍先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9分) (2018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三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三科进行考试,其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摘编自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材料二:同济大学招生办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的负责人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2017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九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2017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取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学生高中三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和“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一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材料三: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科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96%的高三学生和73%的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看新高考如何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材料四: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资料央视新闻官网微博)(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B . BC . CD . D(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B . “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考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C . 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D . 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3)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高中、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4. (12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耳。”注:即晏婴,春秋时齐大夫,闾(l):古代一闾为二十五家。袂(mi):衣袖。比肩:肩并肩。继跑:脚挨脚(1) 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晏子使楚使:出使B . 齐命使各有所主使:使臣C .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邀请D . 婴最不肖不肖:不才(2) 翻译“然则何为使子?”一句。 (3) 面对楚国恶意的羞辱,晏子有怎样的表现?(用自己的话作答) 5. (10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注】梦回:梦醒。林景熙,好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1)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 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6. (10分) (2017高一下淮南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两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_。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A . 典范另辟蹊径亦步亦趋B . 典型独辟蹊径邯郸学步C . 典型另辟蹊径邯郸学步D . 典范独辟蹊径亦步亦趋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汶川人地震过去快一年了,但灾难的惨景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灾区的同胞还在承受着地震带来的痛苦。B . 海盗,这个一度濒临消亡、后来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传奇小说中的词,再一次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搜罗出来。C . 以色列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飓风强度与闪电频率有天,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D . 通过高考1977还原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变革,也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祭奠与怀念。9. (2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考场外,一家三口正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姐姐,鲜花是贤弟精心为她挑选的。B . 晚清海派名家的肖像画作品展,任预、任颐的作品都忝列其中并成为精品。C . 由于个人手法粗陋还请各位海涵,有不足之处还请麻烦指出并多多谅解。D . 今年春节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拜访,我夫人急忙拿出糖果来招待他们。10. (3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物承载灿烂文明,_,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近年来,_,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遠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综合来说,_,而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11. (5分) (2017高三上珠海期中) 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就是要传承清明节扫墓文化,弘扬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理念与感恩情结。清明扫墓,目的是追思家族先辈,弘扬族人品格,实现前辈夙愿。只要继承了清明节扫墓文化,就能够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承清明节文化不止是传承清明节扫墓文化。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你心目中的“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到过“外面的世界”吗?请你以“外面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4-1、4-2、4-3、5-1、5-2、6-1、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1、8-1、9-1、10-1、11-1、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