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回归生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634818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实际回归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足实际回归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足实际回归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论文参评材料立足实际 回归生活让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探索缙云县 上王小学 胡丽俊【内容摘要】: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此言如同俗语“感同身受”,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它明确告诉我们,整个课程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为主要教育背景和教学素材,通过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突出体现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围绕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提升儿童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此,新课程尤其强调体验性学习,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以,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品德教育走进儿童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学校的活动,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对学生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关键词】:立足实际 创设情境 把握偶发事件 结合时事儿童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直面生活,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方面与生活进行对接,让学生获取道德体验,是切实提高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行为。所以,我认为,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严肃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寻找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悟”中产生共鸣;把握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让学生在“议”中明白事理;结合学校的活动,社会上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在“做”中指导行为。一、“因材施教”寻找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发、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它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是一件可以“活用”的工具,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可以而且必须结合学情创造性地使用的蓝本。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要有导演的灵感,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结合教学主题和自己学生的阅历实际,以及课堂生成,适时地创造、开发、利用教材,完成好自己的“作品”。 1、追寻课前的“起跑”点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要想做到“清如许”,做到有效有益,必需“源头有活水”,“源头”是学生,那“活水”是什么呢?它应该是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中,常会有一种无奈甚至抱怨:我都这样优化设计了,为什么学生没反应,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个矛盾产生和解决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解决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觉得课堂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诚如一位专家的建议:有空多多问教于生!明白孩子在课前对本课内容了解了多少,他们心里想什么我们才能知道这节课我们老师需要做什么,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上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我事先了解学生对哪些民风民俗已经比较熟悉,不用再在课堂上讨论,哪些是比较陌生,不太了解,需要设计活动,并找些资料进行补充介绍。哪些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真正对品德课感兴趣。在教学劳动需要知识时,通过课前调查,知道劳动需要知识的观点,学生都能够认同,但知识性劳动的价值,学生感受不深,尤其是学生没有明确认识到,只有掌握必要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劳动。所以,特别注重袁隆平事迹的介绍。针对大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做一些高端的工作,才需要知识,平时一般普通的工作是不需要知识的。所以,特意设计了“清洁工打扫卫生也需要知识”这一环节,再通过后面的调查活动,进一步证实。农村孩子相对见识较少,很多现代化的东西都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到过,也很难收集到,所以本课特别收集了很多现代化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一睹为快,既增长见识,又提高学习兴趣。品德课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需求、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发展空间等有足够的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点。顺应学情,巧妙引导,学生才能发挥学习主动性,学生才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悦。2、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为此,我认为,品德课应该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把课堂内容与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在实践中体会。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寒假里的故事,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接。让我们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活用教材,适当拓展品德课课程资源,把我们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品德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身临其境”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生活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联系,才能生成出鲜活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富和深刻。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知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升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创设教育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曾看到过一则案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有一位高年级的品德课程老师曾对全班学生进行过一次“特殊的考试”。一天,她告诉学生下节课要测试,让学生做好准备。课下,她领了62张白纸,分为四组,每组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玩了点“小手脚”有的一面弄脏了,有的撕破了,有的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一下上课时,她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试题没来得及打印,我们抄题目做。老师领了62张纸,每人只有一张,请同学们依次向后传。”她把纸分给每组最前面的同学,第一个同学拿到纸愣了一下,立即从下面拿了一张,看看可以了,就把纸传给了同桌纸传到了最后面,有三四个同学走到她身边:“老师我的纸是坏的。”“对,我的纸是脏的。”她示意两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他们很不情愿。 当学生们紧张地等着老师出题目时,老师却说考试已经结束了,并说:“请拿到坏纸和脏纸的同学站起来。”结果站起来的绝大部分是后面的同学。她接着说:“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讲谦让吗?其实,我是想通过今天的考试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学过的内容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能否学以致用。看来,大多数同学没通过这次特殊的考试,把干净、完好的纸留给了自己,不好的纸都留给了后面的人”好多学生都面露愧色,低下了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还有两位学生通过了这次特殊的考试。她说:“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受表扬的一个学生怯怯地举起了手:“老师,同学们的掌声我受之有愧,其实我拿纸的时候没有好好看,当我发现纸是坏的时候,我一直在后悔,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挑一张好的。”学生居然能在这种场合说出事情的真相,真是出人意料,看得出他是真正发现自己错了。老师立即说:“你能知错就改,同样很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下次面临同样的选择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同样值得大家学习!”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这样,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无疑,案例中这位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这件事留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想必是永恒的。她成功的缘由,就是善于创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做人的道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感悟是珍贵的,经过自我体验、判断得来的道理是沁入心田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真正滋养学生的生命的。三、“见机行事”把握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现实生活不是演练,每时每刻都在现场直播,我们需要把握每一个契机。将教材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有机结合,及时、有效处理偶发事件,使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例,同时赋予其生活教育的意义。去年的10月19日,我偶然间发现吕定霞同学与班里的其他同学格格不入,不与同学合群,经多方了解,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她,有个别同学甚至常常会欺负她。为此,我利用当天的品德课进行了教育。首先,通过深情谈话,让学生知道是缘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出示去年的六年级今年去了湖川中学的分班表格,明白以后要想再聚齐全班同学,谈何容易!再让学生回顾5年以来取得的荣誉,让生知道靠的是团结,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接着,我深情的对同学们说:我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家,老师是父母,你们彼此就是兄弟姐妹,试想,你在家里,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受到别人的欺负,你会有何感受?你会怎么做?(组织讨论,指名说)可是今天,我们自己这个班里,有位同学受委屈了,我看到她一个人默默地躲在教学楼后面哭,我的心都碎了!你们呢,你们有一点恻隐之心吗?你们想帮她吗?(学生大声质问:是谁啊?谁受委屈了?)这时,我大声宣布:今天,吕定霞同学受委屈了!欺负她的就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此时,全班沉默,很多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我趁机质问:你们为什么要欺负她?疏远她?会欺负别人,并不能代表你有能力,相反的,只能证明你的无能,只有地痞无赖,才会欺软怕硬,真正有本领的人,都懂得要尊重别人!例如:课文里学到过毛泽东、华盛顿等名人关心下人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组织学生举例说明)自以为是的去欺负她的同学,你们还远远不如她,你有什么资格去欺负?吕定霞同学每天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从不用老师操心,倒是你们,三天两头惹事生非,让老师操碎了心!吕定霞身上有很多优点,你们还没有发现。(组织学生例举她的优点)最后组织学生换位思考:试想,如果是你,总是受到同学的排挤,吃饭不和你一起,放学回家一个人孤孤单单,书本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扔到地上踩满脚印,你会是怎么感受?(引发深思)然后组织讨论: 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当出现矛盾时如何解决?如何摆正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现在,吕定霞同学非常孤单,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她开心起来?最后进行激情总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布置作业:写写这堂课的体会,题目就是我的集体我的家。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生活处处是课堂。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及时抓住偶发事件,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积极地处理,对生活世界进行感悟、理解,关注学生态度的生成、情感的滋养和信念的养成。四、“因势利导”结合学校、社会的时事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还要有意识地结合学校的活动,关注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1、结合学校的活动。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良好品德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形成的。而学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把学校的活动与品德教学相融合,将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结合今年3月5日是雷锋牺牲50周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学雷锋活动,我校也开展了系列活动。我们班在学校的组织下,为上王村打扫卫生,并在雷锋活动日当天每人至少做一件好事,学唱雷锋歌,讲雷锋故事,召开主题班会,开展“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活动,鼓励大家人人都争当小雷锋!结合“三八”妇女节的时机,开展一系列活动:给妈妈送祝福、跟妈妈学做事、让妈妈露笑脸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爸爸妈妈做不过来的事情帮着做。在学习老师,您好一课后,结合教师节,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活动,为此,我让学生在课间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养成习惯。小学品德教学仅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他们要受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拓展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并延伸到日常生活、家庭和社会,落实到行动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关注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我们都知道品德课程本身的特点离不开时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世界情有独钟。我们教师可利用一这情趣,做好引导工作,即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心灵走进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自己的耳朵去聆听,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追求人生意义的建构。如春天的故事,以大量的实景照片、图片资料以及文字信息,将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浓缩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亿农民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农村改革的二次“春风”。再如神奇的电话一课,我在介绍卫星电话时,给学生播放了胡锦涛总书记和宇航员通话的视屏,让学生既感受到“天地”对话的神奇,又了解了神六的有关信息。在上劳动需要知识一课时,出示图片,并补充介绍了袁隆平的最新成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为了能满足教学需要,我经常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丰富自身的时政信息,经常浏览主流网站网页和相关的教学网站,发现信息,及时下载,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补充相关信息,丰富课程资源。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情意蕴、人世沧桑和人生真谛,我们应与时俱进,洞察社会发展变化,关注身边生活百态,及时补充信息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以丰富主题教学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把品德课程延伸到生活之中,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为此,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品德教育走进儿童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学校的活动,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对学生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叶耸向云天,根扎在大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说“播洒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性格;养成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让我们见行、见心、见未来!【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浙教版小学实验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3、朱小蔓,品德与社会教师参考教学用书三、四、五、六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4、小学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5、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30条6、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7、大邑县教育局推进“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大教【2011】94号),8、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2011年10月第12次印刷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