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431546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刘玮凤第一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赏析,了解诗人的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字词:凄凉,弃置,空吟,翻似,沉舟,千帆过,病树,万木春,长精神的理解。2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诗中典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明确诗中名句所包含的自然哲理,并理解其新的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板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题解明确:酬,酬谢,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初逢”是指两人久别之后在扬州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指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送给作者。作者就和诗一首作为答谢。2.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二、赏析品读全诗。1.了解白居易在筵席上唱的诗(多媒体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箸(zh):筷子蹉跎(cutuo):一直被贬颔hn联合被:遭贬才名:才气名望折:不幸题目中的“二十八”是指刘禹锡在家族同辈里排名28位,所以熟知他的人又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是刺史的别称。了解诗的大意明确:从白居易的赠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其中的“诗称国手”和“才名”可以隐约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大加赞赏的,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居易在尾联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和诗的首联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2初步感知诗意先齐读一遍诗,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在此过程中明确落实重点字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闻笛赋,翻似,烂柯人,沉舟,病树,长精神。3.品读并体会诗人感情请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明确: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弃置:诗人被贬二十三年,这是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诗人感觉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内心的辛酸与痛苦无法言表。空:白白,“怀旧”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闻笛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故的友人。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的不满。“翻似”课下注解为“倒好像”,“翻”副词“却”。“烂柯人”典故,表达自己被贬23年的感慨: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后回到家乡早已物事人非,恍如隔世,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了解典故(多媒体展示)用典故,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希望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故及其作用。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辛酸,无奈和悲苦是谁造成的呢,是朝廷,所以,作者还有对朝廷的愤懑之情。(板书)读前四句诗,试着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4.名句赏析请大家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明确:颈联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物争春,此诗写在冬末春初,这些正是扬州内外的景色。但是作者把“沉舟”“病树”“千帆”“万木”都赋予了比喻的意义。把“沉舟”和“病树”比作已故的友人和被贬的自己,把“千帆”和“万木”比作仕途春风得意的达官贵人们。后来人们赋予这句更新的含义,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正是因为诗句中包含着的这样的哲理。还有意境深远,诗意深厚5.尾联的作用:明确: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四、诗歌诵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全体齐读。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悲楚,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目的:让学生在读中更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学会有感情的朗读。五、结束语六、课后作业: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首联:辛酸痛苦颔联:无奈愤懑(典故)颈联:豁达(比喻)尾联:乐观情感变化: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第二部分:课堂实录时间:2011-10-17地点:上海市铁岭中学初一(7)班执教者: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刘玮凤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目很长,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吗?(边说边板书课题: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女生:(举手)感谢白居易在扬州初次见面的酒席上给我做了一首诗。师:除了一个字,你的理解还是不错的。大家知道是哪一个字吗?生1:酬,应该是酬谢的意思。师:酬谢和感谢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酬谢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感谢。感谢就是语言表达谢谢。师:这里作者用什么向白居易表达谢意呢。生2:以诗答谢,课下注解有。师:你很认真,理解的非常好,谢谢!我们理解了题意,就来了解作者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通过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多媒体显示:)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师:请大家齐读(生读),红字部分,请大家记录下来,着重记忆一下。师:大家了解了刘禹锡的这首诗是因为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而和的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我们一起先了解白居易的诗。(多媒体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箸(zh):筷子蹉跎(cutuo):一直被贬合被:遭贬才名:才气名望折:不幸师:我们一起读一遍这首诗,注意我给大家的注释。生齐读师:我们一起了解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生:老师,“二十八使君”是什么意思?师:“二十八”是指刘禹锡在家族同辈里排名28位,所以熟知他的人又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是刺史的别称。师: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诗的大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添满酒同饮,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子吟唱诗歌。你作诗堪称国手也无用,命不由人出不了头真是无可奈何。放眼望去风光无限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常年被贬。你的才气名望太高遭受点挫折不算什么,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也太多了。从白居易的赠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其中的“诗称国手”和“才名”可以隐约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大加赞赏的,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居易在尾联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和诗的首联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师:下面我们一起齐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齐读师:大家读得又齐又快又准,看来都做了很好的预习。不过,有没有同学评一评刚才大家读的怎样?生:有美中不足。师:那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生:好像都没有读出感情来。师:你认为大家没有读出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生:可能是对这首诗不理解。师: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生齐答:是的。师: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前面我们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白居易的诗,如果再结合课下注解,相信大家理解这首诗就不会太难了。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疏通诗歌大意,理解作者通过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一会儿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大家先自主学,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要做标记,一会我们重点讨论,好,开始吧(大约5-10分钟左右)(师在学生旁转,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帮助)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自学完成,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发言,发言的同学可以按照诗句的四联顺序来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生举手的多)生:首联的意思是:我来到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被别人抛弃。师:你如何理解“凄凉”和“弃置”这两个词?生:“凄凉”是指内心凄凉。师:为什么?生:作者被贬二十三年。师:你理解的很对,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生:“弃置”是指自己被抛弃。师:“置”在这是什么意思?生:放置在一边。师:作者被谁抛弃放置?生:被皇帝。师:皇帝代表的就是朝廷,想一想:一个人被朝廷抛弃二十三年,内心会有怎样的情绪?生:他会很伤心,痛苦,悲伤。师:是的。诗人被贬二十三年,这是作者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诗人感觉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内心的辛酸与痛苦无法言表。(板书:首联:辛酸,痛苦)颔联又表达怎样的意思呢?生1:颔联的意思是怀念朋友和故乡吧,但是我不理解“空吟”。生2:白白的吟唱。师:解释的准确,你能再说说,作者为什么用“空吟”二字吗?生2:过去的朋友都去世了。师:你是如何理解“闻笛赋”的,请大家再仔细看看课下注解。生2:这是个历史故事,是为了表达对故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师:下一句又该怎样理解呢?生3:“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一句中也有一个历史故事,是为了表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到了故乡倒好像王质经过一百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师:作者二十三年后回到故乡,会有怎样的感觉?生3:熟悉的人都去世了,家乡也变了样,很伤心,难过。师: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后回到家乡早已物事人非,恍如隔世,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一个“翻似”,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板书:无奈,酸楚)诗人在首联和颔联所经历的遭遇是谁造成的?生齐答:统治者。师:诗人在讲述这些遭遇时,表达了对统治者怎样的情感?生齐答:不满。愤怒,悲伤.师:大家理解的很到位。(板书:愤懑,愤怒)在颔联中,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故事“闻笛赋”“烂柯人”。这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典故”。(多媒体展示)了解典故用典故,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故及其作用。 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辛酸,无奈和悲苦是通过哪些字词表现出来的呢?生:“凄凉”“弃置”“空吟”“翻似”。师:我们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就请大家读前四句诗,试着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生读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这一句不好理解,字面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吧?师:是的,这一句是这首诗的名句,我们先来看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生:这句诗描写的景是: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物争春。师:不错,此诗写在冬末春初,这两句正是描写扬州内外的景色。但是作者把“沉舟”“病树”“千帆”“万木”都赋予了比喻的意义。生:我知道,这里的“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师:那么“千帆”“万木”呢?生1:比喻后起之秀,后来的人。生2:后来做官的人。生3:达官贵人们。师:大家理解的都是对的,“沉舟”和“病树”是比喻已故的友人和被贬的自己,把“千帆”和“万木”比作仕途春风得意的达官贵人们。(多媒体展示)后来人们赋予这句更新的含义,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正是因为诗句中包含着的这样的哲理。还有意境深远,诗意深厚。(板书:豁达乐观)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理解。生:尾联的意思是今天听到你吟的一首诗,凭着这杯酒振作我的精神。师:在这里把“振作我的精神”改为“振作我们的精神”好吗?生:为什么?师:还记得我们在介绍写作背景时,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处境是怎样的?生:都处在被贬的境地。师:是的,在尾联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很多的生1:有感激之情。生2:互相鼓励。师:是的,尾联点明了酬谢白居易的题意。既有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也有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板书:坚强的意志)颈联和尾联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有别于首联和颔联的,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感情是?生:沉郁的,低沉的师:而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感情是生:昂扬的。高亢的。师:知道了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这种情感变化呢?下面我先来尝试着读一下,你们听完给我做评价。(老师范读)(读完后,学生给予掌声)师:老师读的怎样?生:很好。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诵读的有感情?生1:先要理解这首诗。生2:声音大生3:声调要有起伏师: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音的抑扬顿挫。生4:还要有节奏生5:字的发音要准确,到位。师:大家说的都对,如果我们在朗读时能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要点,朗读就不存在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互相读给同桌听,要求大家一定要声音越大越好,同时把自己理解的情感读出来,开始吧!(学生互相大声的读,气氛很活跃)师:我看到大家都在大声地读,情感投入得很足,现在我们就把自己当做刘禹锡,想象他正在吟诗,大声地用我们的声音读出这首诗,学生齐诵(学生诵读得很好)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们的诵读?生: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师:好在哪里?生1:有感情了。生2:刚才大家提到的那几点,我们都注意到了,所以读的还可以。师:由于时间的关系,很遗憾,不能让大家一一展示。不过,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表现的越来越好!师:今天我给大家一个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就这首诗的名句进行赏析的小文章,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品尝。今天的学习就到这结束了,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学习刘禹锡的诗文,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今天我们了解的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有更深的理解。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不幸,该怎样去面对呢?刘禹锡的态度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好!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第三部分: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一1.从题解入手,拓展文本刘禹锡的这首诗是为酬答白居易写的一首而和的诗,在题解时,自然拓展引申出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和诗,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先了解白居易唱的诗,通过白诗,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才气名望之高和他所遭受的不幸。只是在时间上超出预期。2.朗读通过品读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了这一点,但是因为在讲解白居易诗时多花费了时间,学生的朗读没有完全得到展示。其实在上课结束前,学生的情绪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跃跃欲试,只可惜下课了。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再合理些。在设计环节上,让学生先齐读一遍,评价,通过品读赏析,学生理解了诗歌后再自由读,齐读,学生再评。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准确明了的把握。我的范读发挥不错,学生评价很好。范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树立一个模版,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朗读需要自信,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是一种自由的再创作。3.上课本课的构思是平时上这一课时就有的,只是环节上做了调整。在试讲时,初一(1)班的学生很活跃,问了很多的问题,在白居易的诗上和朗读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下课时,刘禹锡的诗还有尾联没讲。如果是在平时,我很喜欢学生这样的表现,可惜这是公开课,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在四十分钟完成自己的设计,铁岭中学的钱璟老师给了我中肯的建议,白诗不让学生参与,我快速讲解,范读和学生的大量读放在诗词赏析之中和之后。正式上课时,我按照调整后的环节上课,效果好多了,如果上课环节再紧凑些,结束时学生的朗读展现的再多一些就更好了。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点: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会影响你既定的环节,如果忽视学生,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伙伴的意见】教师准确、深透、全面地理解文本,并且贯彻“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遵循文本思路的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积极体验,这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方面,刘老师孜孜以求,勇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是一个不错的举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刘老师首先从解题入手,问学生“酬,是什么意思”“乐天是谁?”“初逢又是何意?”“为什么刘禹锡要和诗一首”“刘白二人有着怎样的遭遇?”一环紧扣一环的发问,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诗歌学习要整体把握,不能不关注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会学生识题、析题、赏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读能力。刘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能较好处理课堂中的起承转合。例:在品读诗歌前,先让学生朗读诗歌,再让一位学生进行评判“你觉得刚才我们的朗读好听吗,为什么?”在学生说不好听,因为没有感情时,刘老师马上肯定学生的评价,并指出诗歌的朗读要有韵味,前提是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当学生能感情朗读后,依然让学生自己做评判,“这样的朗读你满意吗?为什么?”教学中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要求,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诗歌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感悟作者的情感,并且能感情朗读,刘老师具体、生动地讲解,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作者抒发的情感能正确把握,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最出彩的是,刘老师在课堂上饱含感情地吟诵,抑扬顿挫,收放自如,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诗人重振精神,豁达乐观的场面。学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反复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情感,师生心有戚戚焉。刘老师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初中语文教材游刃有余,但依然虚怀若谷,课前主动将教案发给我,试教后又主动找我交换意见,这种认真的工作作风值得敬佩。扎实的功底,深厚的文学底蕴,清晰的教学思路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彰显着优秀教师的风采。上海市铁岭中学钱璟【学生听课感想】就在上星期,一位刘老师给我们上了堂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让我记忆犹新!这位老师的课上的形象生动,和我们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有得一拼。每一句句子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经过她的分析,立刻就能体现出了那份留恋和怀念的情感,正可谓“淋漓尽致”。她不仅给我们详细地解析了诗歌的内容,还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背景当时政治的腐败,和对当时刘禹锡被贬的这二十三年的同情。听了她的叙述之后,我不禁心中起了同情:人生中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啊,而诗人的四分之一人生就被这么莫名的挥霍了,他的才华就被这么莫名的淹没了。更令人生怜惜的是在这二十三年中,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诗人失去了太多。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更可以看出,诗人悲伤的情感:怀念已亡故友,经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悲惨。而白居易也是作者“唯一”的朋友了。课后这位老师还非常“别有用心”地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练习,看看我们对诗歌的学习是否已经学透,会不会在“蒙混过关”。课后她很喜欢和学生交谈,如果有不懂的,她一定会全心全意来帮我们,对我们的疑问,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上完了这节课,这首诗歌我已经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海,根本不用去刻意的背。同时也让我对语文的学习多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领悟多拓展:对作者的背景多了解,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多了解,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铁岭中学初一(7)班魏鼎城刘老师给我们上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老师从标题入手,既然是“酬”,就要了解为什么酬。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作为阅读材料不仅交代清楚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更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帮助。老师并没有直接分析,而是让我们两两讨论,找出不懂之处,这样既给了自己展示的机会,也可以互相弥补不足。有一些难的句子老师会亲自讲解,字字都翻译得恰到好处。老师还与我们一起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以他的遭遇境况,如何面对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让我们对诗的理解更加透彻。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了全文,在学习过后,我们基本都能背诵了呢!短短四十分钟,我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度过,学得既轻松又有效率。铁岭中学初一(7)班刘莉【专家点评】专家杨俊言老师点评:1.教态自然,语言干练,有很强的亲和力,整体表现让人很舒服。整节课的节奏很恰当,上课很吸引人,体现了作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的整体素质。2.从题解和写作背景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但题解的太简单:“见赠”没有解释清楚,对于诗词,要求学生要理解每一个字。3.背景介绍很到位,特别是介绍白居易的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刘禹锡是在和白诗的。我的意见是因为课堂时间有效,白诗不必要展开,教师自己讲解就可以了,没必要展开让学生讲,4.整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问题由浅入深,老师能抓住关键字词“凄凉”“弃置”“空”“春”等循循善诱,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踊跃。5.抓住重点字词时,有些字必须要讲透。如“春”既要讲字面义,也要讲引申义,还要联系白居易的诗中对仗的诗句来鉴赏这样的对仗好在哪里,现实意义是什么。6.设计一个核心问题是好的,但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探究,这是教学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抓住本诗的动情点,以诗情感动学生,只要学生被感染就抓住了本节课的兴奋点,上课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课就成功了。【教学反思二】经过专家杨俊言老师的精心点评,我又有了新的教学反思:1.题解本诗的题目较长,从题解入手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引子,既简单又直接入题。课题往往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明确的解答,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学生。我在上课时开门见山解题,这一点得到杨老师的好评。不过在解题时,没有解释“见赠”,我认为就是“见面赠给我”的意思,很简单,就顺口带过了。经杨老师解答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见”用在动词前,等于前置的“我”,意思是“赠送给我”。因为我的主观臆断,学生的这一盲点(也是我的盲点)就被忽视过去。这说明,我在备课时,没有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有点随意,且不知“随意”是教师的大忌。老师备课要咬文嚼字,要辨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是我们的职业道德。2.学会提问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提问,让师生的问与答高质量,教师的提问就是质量,功底,技能。到底怎样提问呢?问在文本理解的关键处;问在学生认知的疑难处;问在学生的盲点;问在作者匠心独运处;问在学生的动心处;问在隐含考点处.全首诗我就设计一个大问题:“诗中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一问题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认真思考了,读课下注解了,也认真听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简介。但是对于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就有些困难。另外在课的形式上有点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对于这一句可以这样问:“大家都知道这是名句,想一想它为什么会成为名句?”可以让学生讨论,活跃气氛和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理解到引申义,比喻义;再联系白居易诗的哪一句和它对照;鉴赏这两句是对仗,好在哪里?最后再提它的现实意义。这一句一定要浓墨重彩,这才能突出这首诗的重点难点。3.介绍学习方法对于古诗的学习,有必要向学生逐步的介绍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二题解,这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三懂词句,明确每一个字词句的本意,引申义,比喻义。四会入境,特别是写景诗,一定要有联想和想象,让自己和诗人产生共鸣。五明手法,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如:托物言志,用典故,衬托等。六赏诗眼,抓住最关键的字词理解。七品风格,婉约的,豪放的,田园的,边塞的等等。八善表达,学会写赏析文。4.变有效为高效这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考验。有效课堂是多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能做到的,但是变有效课堂为高效课堂,却是少数教师才能达到的,原因很多: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让学生每天期盼语文课的到来,又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可是现在又有多少语文课是这样呢?我想:首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切忌:随意,含糊,敷衍了事。其次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先行:反复读文本咬文嚼字的辨析挖掘文本内涵熟悉讲课技法懂得鉴赏。走到文本的细处,读到每个字词句。再次是教师个人呈现出的修养和魅力,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不断反思进取。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5.读写结合诗歌鉴赏课,不仅仅是读,分析,还应当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有不少老师为了检测课堂效果,就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当堂做,结果是把鉴赏课当成了练习课,学生的鉴赏情趣被抹杀。其实可以再赏析品读完诗歌后,可以让学生就名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文。这样不仅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一举三得的做法为什么不用呢?有时候我们小瞧了学生的能力。我这节课也设计了写赏析文,只可惜前半节课环节上不够严谨,写赏析文只能作为家庭作业完成了。如果我在环节和语言上再紧凑些,空出十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展示交流一下就更好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一节课后,总是遗憾很多。这恰恰是反思给我们带来的认识,只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我相信教育会在我们的手中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