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项目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423957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5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适宜技术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适宜技术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1.9.14.18.21.23.38. .45.48.49.50.53精品文库拔罐疗法一、拔罐疗法的中医理论原理1. 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的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的传达与调节,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脏器功能的作用,使之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功效。2. 疏通经络、宣通气血:经络是运行营卫气血的通路,当出现经络的运行不畅或气血的偏盛偏衰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缓通过其穴,而复其流行。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3. 活血散瘀、除湿逐寒:拔罐疗法通过对腧穴局部的负压吸附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则瘀血化散。4. 除湿逐寒、拖毒排脓:由于负压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出肌肉血脉中的风寒湿气,达到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更可使毒气郁结,恶血淤滞之症,毒血吸出,瘀阻消散,托毒排脓,改善症状。二、拔罐疗法常用的器具1. 竹罐2. 陶瓷罐3. 玻璃罐三、拔罐疗法常用体位与操作规程(一)常用体位1. 卧位应用范围广泛,常用的有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对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有过敏史、晕针史的患者,均宜采用卧位。可分以下三种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卧位。(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卧于床上, 双上肢平摆于身体两侧。 取头、面、胸腹、上肢掌侧、下肢前侧及手足部位的穴位时均可采用此体位。(2)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垫。这是最常用的体位。取头颈、肩背、腰骶及下肢后侧诸穴时可采用此体位。(3)侧卧位:令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同侧下肢呈屈曲状,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适用于周身除接触床的各个部位。2. 坐位应用范围较广,一般让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腿自然下垂。适用于取颈、胸背、腰及肩臂部穴位、下肢穴位(如膝眼等)或胸背部同时拔罐。一般来说,有条件采用卧位则不选用坐位,以防罐具脱落损坏或晕罐等不良反应。肩、腰、骶部穴位,既可选坐位,也可选卧位,有时先选坐位,后改卧位,或反之。应根据情况而定。(二)操作规程1. 材料制备(1)燃料:乙醇溶液:火罐是以火热作为排气手段的。因此在拔罐时常选用浓度为75%9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为燃料具有热能高、火力旺,能迅速排除罐内空气,负压大,吸附力强等特点,当盖罐后火便速灭,不易烫伤皮肤。纸片:是拔罐较为常用的燃料,在应用中应选择质薄易燃纸,不易选用厚硬及带色纸,因其燃点低,热力不够,影响排气,如有不慎,还会出现结炭坠落而烫伤皮肤,故一般不宜选用。(2)消毒清洁用品: 酒精脱脂棉球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术前用以清洁皮肤、消毒罐具,拔罐时用以燃火、排气。在拔罐过程中,有时可因失误而烫伤皮肤,故在术前还需准备一些纱布敷料、医用胶布、烫欢迎下载3精品文库伤药膏之类,以作应急之用。(3)针具:在拔罐治疗时,有时需用针罐、刺血罐、抽气罐,所以需要准备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4)润滑剂:是接受治疗前涂在施术部位和罐口的一种油剂,以加强皮肤与罐口的密度,保持罐具吸力。一般选用凡士林、石蜡油、植物油等做润滑剂。有时用走罐为提高疗效,还选用具有药性的油剂,如红花油、松节油、按摩乳等,以增强活血功能。适用润滑剂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保护皮肤避免烫伤的作用。2. 清理吸拔部位若应拔部位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拔罐前宜用消毒的温湿毛巾擦拭,以减少漏气和烫伤;若应拔部位凹凸不平或有多头痈、溃疡等症,宜采用面垫法;若患部因疮疡而干硬者,宜预先用消毒湿毛巾浸软,可以避免拔罐时疼痛,而且能吸拔得深入、彻底。如果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处拔罐时,应预先剃除毛发,然后在应拔部位涂适量的凡士林或采用面垫;如果患者不愿剃或不能剃时,也可试用热肥皂水将毛发、皮肤洗净后涂适量的凡士林或垫面垫拔罐。新罐初用、瘦弱患者及在骨骼突出处拔罐时,为防止罐口损伤皮肤或漏气,可在罐口涂少许凡士林;小儿拔罐时,必须在应拔部位涂一层凡士林或贴一块湿布片(或湿纸) ,以免损伤皮肤。3. 选择罐具根据拔罐部位的大小及治疗需要,选择相应型号的罐具。若用闪火法,应当准备几个备用罐,以便在罐口烧热时能及时更换。在寒冷季节拔玻璃或陶瓷罐时, 为避免患者有寒凉感觉, 应预先将罐在火上烘烤 (只能烤罐的底部,不可考罐口,以防烫伤),当罐与皮肤温度相近时再拔罐。此外,还应当准备排气所用的各种器具及辅助用具, 以及治疗皮肤损伤、晕罐等意外情况的药品和器械。欢迎下载4精品文库4. 具体操作(1)罐法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将罐吸拔住后,在应拔部位上留置一段时间,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一般留罐10 15 分钟,吸力强的可以留罐时间短些,吸力弱的可以留罐时间长些。此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宜遵照从上(头部方向)往下用留罐法的顺序,先拔上面,后拔下面,同时罐具型号也应当上面小、下面大。2)闪罐法:指将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用腕力取下,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 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的兴奋作用较强,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3)走罐法:又称拉罐法、推罐法、行罐法、移罐法、旋罐法、滑罐法等。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润滑剂作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用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右手扶住罐底,用力在应拔部位上下或左右缓慢地来回推拉旋转移动;移动时,将罐具前进方向的半边略提起,以另半边着力,一般腰背部宜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胁部宜沿肋骨走行方向平行推拉,肩部、腹部宜用罐具自转或在应拔部位旋转移动,四肢部宜沿长轴方向来回推拉。需加大刺激量时, 可以在推拉旋转的过程中对罐具进行提、 按,也可稍推拉或旋转即用力将罐取下重拔,反复操作多次,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将罐起下。用水、香皂液、酒类等容易挥发的润滑剂时,应随时在前进方向涂擦润滑剂,以免因润滑不够引起皮肤损伤。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处,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走罐法的操作关键在于,当罐具吸拔住之后,立即进行推拉或旋转移动,不能先试探是否拔住,因证实拔住后就较难移动,用力过大会造欢迎下载5精品文库成患者疼痛甚至皮肤损伤。在推拉旋转几次之后,才能补充润滑剂或停歇。此外,推拉旋转速度宜缓慢,快则易致疼痛。每次推拉移动的距离不宜过长。4)水罐法:即在罐内装入 1/3 的温水,闪火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的部位上。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 10 分钟,待皮肤潮红、 充血或瘀血时, 将罐轻轻起下, 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加强针刺效果的作用。6)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的部位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或用梅花针在局部叩打, 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乳痈、跌打损伤等。(2)排气方法:即采取一定方式排除罐内空气的方法。 分为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水蒸气排气法、药煮排气法、药蒸汽排气法、挤压排气法、抽气排气法。1)火力排气法A投火法:多用于侧面横拔位。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将酒精棉球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用软质纸稍折叠,或卷成纸卷(较罐的深度约长 2cm),点燃后烧去 3cm左右时投入罐中,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B贴棉法:多用于侧面横拔部位,但用于小型罐具时吸拔力较小,操作时用 05 1cm的脱脂棉片,四周拉薄后略蘸75%乙醇溶液,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C滴酒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操作时在罐内上中段滴75%乙醇溶液数滴(也可用药酒),然后将罐横转13 周,使 75%乙醇溶液均匀地附于罐内壁上(勿使75%乙醇溶液蘸到罐口,以免灼伤皮肤) ,点燃后手持罐底迅速扣在应拔部位,疗效甚佳。欢迎下载6精品文库D闪火法:适用于各种体位及罐法, 尤其适用于需连续拔罐的情况,在临床中最为常用。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抽出棉球或纸片,将罐扣在应拔部位。需较大的吸拔力时,可将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内上中段的罐壁旋转涂擦,使 75%乙醇溶液蘸在罐壁上燃烧,然后迅速将棉球抽出并将罐扣在应拔部位,为提高效率,在临床中常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在 78 号的粗铁丝上, 制成闪火器备用。操作时,将闪火器伸入装 75%乙醇溶液瓶内蘸一下 75%乙醇溶液,然后轻轻挤压或甩出多余 75%乙醇溶液,点燃使用。每蘸一次 75%乙醇溶液,则可连续多次拔罐,不用时吹灭即可。注意必须在75%乙醇溶液即将燃尽时吹灭火焰,若需要继续拔罐时则重新蘸 75%乙醇溶液点燃,闪火器上的纱布烧得不完整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火力充足,并防止纱布脱落而导致烫伤。E架火法: 适用于俯卧、 仰卧的大面积部位及四肢肌肉丰厚的平坦部位,施术部位不平时,可在施术部位涂些凡士林,以利于黏着架火物品。然后用不易燃、不传热、直径23cm的物品,如用墨水瓶盖、药瓶盖等胶木瓶盖或橘皮等物品,置于应拔部位的中心,再放一酒精棉球于其上,点燃后立即将罐扣上。它的特点是不受燃烧时间的限制,吸拔力强,但适用部位受限制。2)水煮排气法:是用沸水煮罐以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先将竹罐放在沸水内煮2 3 分钟(不宜超过5 分钟),再用筷子或镊子将罐夹出(罐口朝下),水液甩净,迅速用折叠的消毒湿毛巾捂一下罐口,吸去水液,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扣罐后,手持竹罐按于皮肤约30 秒,使之吸牢。此法是民间常用的方法之一。3)水蒸气排气法: 是用沸水形成的蒸汽熏蒸罐具而产生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先将水在壶内煮沸,当水蒸气在壶嘴或套在壶嘴上的橡皮管内大量喷出时, 将罐具对准喷气口套入2 3 秒,随即取下迅速扣在应拔欢迎下载7精品文库部位,扣罐后,手持竹罐按于皮肤约30 秒,使之吸牢。此法操作简单安全,但在使用时不要使罐口在喷气口时间太久,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4)药煮排气法:是用药液煮竹罐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5)药蒸汽排气法:是用药蒸汽蒸竹罐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6)抽气排气法:是直接抽出罐内空气, 使罐内形成负压的拔罐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操作方法容易掌握,负压的大小可以调整。(3)起罐法:起罐(又称脱罐)的常用方法是用一手轻按罐具向一侧倾斜,另一手食、中指按住倾斜面罐口处的肌肉,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罐自落,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以免损伤皮肤。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时,打开气门使空气进入罐内,则罐具脱落。用电动式吸引器抽气罐时,将连接罐具的吸引管拔下则罐具脱落,放松负压控制旋钮,关闭电源。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宜按顺序先上后下起罐,贮水或药液拔罐时,需注意防止液体漏出,特别是应拔部位为水平面(如患者俯卧位,在其背部拔罐)时,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位再起罐,也可在罐的一侧涂少量温水(如腰部拔罐时, 在腰的左侧或右侧涂水),然后将罐移向涂水的一侧,使罐口从朝下的方向转为朝上再起罐。针刺与拔罐法配合应用时,起罐后若针孔出血,宜用消毒干棉球拭尽。拔罐与割治、挑治法配合应用时,起罐后,宜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用自动起罐器起罐时,放松气嘴处的螺丝帽;抽气排气法拔罐,放松阀门即可。起罐后用纱布轻轻拭去罐斑处的小水珠,嘱患者避免擦伤罐斑处的皮肤。若有瘙痒,切不可搔抓。一般情况下罐斑处的发绀色可于几天内消失,治疗疮痈等症时,常会拔出脓血,应预先在罐口周围填以脱脂棉或纱布,以免起罐时脓血污染衣服被褥等物品;起罐后擦净脓血并对伤口进行适当处理。应用走罐法起罐后应擦拭润滑剂。欢迎下载8精品文库四、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拔罐疗法广泛适用于除禁忌症以外的内、外、妇、儿、骨伤、皮肤及五官科疾病。2. 禁忌症凡中度或中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紫癜病、咯血等)、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应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肿、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有疝气史、外伤骨折的局部、以及孕妇腰骶部、腹部及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均禁用拔罐法。五、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拔罐要求稳、准、快。在火力或水煮、水蒸气排气法拔罐时,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罐内热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力不足则重新拔,吸拔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2)初次治疗及体弱、易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且拔的罐数要少,宜用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3)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有晕罐征兆,如头晕、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百会、人中、内关、合谷等穴;或重灸关元、气海、百会等穴;必要时服用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4)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厚,如臀部、大腿部,欢迎下载9精品文库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胸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5)若罐口处出现烫伤、 灼伤为事故。 而治疗需要拔出水疱或血疱则不属于事故。皮肤过敏或水肿患者拔罐后容易出现水疱应事先交代清楚,小水疱应注意防止擦破,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也可涂少许甲紫,或用酒精消毒后,敷盖消毒干敷料。非治疗需要的大水泡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液体,也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然后敷依沙吖啶溶液纱布,再用消毒干敷料覆盖并固定。治疗需要的水疱则应注意保护,由其自然吸收,因其渗出液的自然吸收过程对于增强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临床意义。(6)针刺或刺络拔罐时, 若用火力排气法, 消毒后必须等碘伏溶液、乙醇溶液完全挥发后才能拔罐,以防灼伤皮肤。留针拔罐时,宜选用透明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局部变化。要防止因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现象,避免将针撞到深处造成损伤。拔罐放血时,达到治疗所需的出血量即应起罐。为便于观察,宜选用透明罐具。出血量过多时,应立即起罐并按压止血。拔瘀血或脓肿时,若流出缓慢。皮肤有皱缩凹陷,说明瘀血或脓液基本拔出,当及时起罐。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毫针的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的结合。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毫针的治疗效果,而且扩大了针灸的治疗范围。一、电针疗法常用穴位电针的选穴,即可按经络选穴,又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例如: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 ;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欢迎下载10精品文库神经)。上肢部:颈夹脊 67 天,天鼎(臂丛);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 。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 ,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 ,八髎(骶神经)。穴位的配对:一般根据受损部位的神经支配。例如: ( 1)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 2)上肢瘫痪取天鼎或缺盆为主穴, 三角肌配肩髎或臂臑, 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头肌配天府;屈腕或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3)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在针刺主穴和配穴时,最好针感能达到疾病部位后,再接通电针器。二、电针疗法操作规程电针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体位选择及注意进针方法等,下面主要介绍针刺后的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得到针感后,把电针器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 0”值。将一对输出导线分别连在身体同侧的两根针的针柄上。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切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准备完毕后拨开电源开关,选择所需的波型和频率,逐渐调高输出电流,使患者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呈节流性收缩。如做较长时间的电针,患者会逐渐产生适应性,即感到刺激渐渐变弱,此时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歇通电的方法,以保持恒定的刺激作用。 每次通电时间为1020 分钟。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到“ 0”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退出毫针。通常电针都在两个穴位以上,如遇只须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欢迎下载11精品文库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将针刺入后,接通电针器的一个电极上,另一针则接上用水浸湿的纱布上,做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相邻近的一对穴位通电时,毫针间要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影响疗效,损坏仪器。三、影响电针效果的因素电针的效应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影响电针效果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说可分为两个方面: ( 1)机体当时所处的功能状态; ( 2)给予刺激的条件。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如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基调、自主神经的功能稳定与否以及疾病的性质等,均对电针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刺激部位电针选穴一般以循经取穴为主,还可按神经节段取穴和经验取穴。刺激一般穴位比刺激神经干所需要的刺激量要大。电针效应大小与针感强弱有密切关系,越靠近神经部位针感越强,但刺激强度要适宜,避免造成神经损伤。如将电针直接刺激神经干,会引起肌肉的强烈抽动,使患者难以忍受。交感神经与内脏痛有密切关系,阴极通电刺激背俞穴用于交感神经,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内脏痛效应。另外,也可刺激运动点、痛点和交感神经节。(二)刺激参数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节律和持续时间等,集中体现在刺激量。 电针的刺激量如同针刺手法和药物剂量一样,意义重大。(1)波形:常用的电针刺激波形有三种:正弦波、尖(针形)波、方波。每种波形又有单向双向之分,也有正向是矩形波(方波) ,负向是尖波的。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单个脉冲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起伏波和锯齿波等。尖波:容易通过皮肤扩散到组织器官中去,对运动神经和肌肉起兴奋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促使神欢迎下载12精品文库经再生。临床多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肉萎缩、尿潴留、尿失禁、胃下垂、腹胀、声带麻痹、眼睑下垂等症。但痉挛性瘫痪、急性炎症、出血性疾患不宜使用。方波:具有抗感染、止痛、镇静、催眠、解痉、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组织吸收,以及止痒、降压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性扭挫伤、腰肌劳损、偏瘫、神经性头痛、失眠、末梢神经炎、皮神经炎、肠粘连、肠胀气、胃肠痉挛、腱鞘囊肿、类风湿关节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等。正弦波:可调节神经肌肉的张力。密波易产生抑制反应,疏波兴奋作用较明显,疏密波具有止痛、促进血循环及涌出物吸收等作用。多用于神经痛、神经炎、肌炎、扭挫伤、早期闭塞性脉管炎、偏头痛、肌肉萎缩、瘫痪等。这些波形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单调和周期性重复,易为机体所适应。因此,目前出现了噪音或谐音声电波,其特点是复合波,波幅、波宽、频率和节律等参数随时在变化,用于针刺麻醉或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提高痛阈效果最好的是混合波,如音乐电波与尖波脉冲混合波。(2)刺激强度:主要取决于波幅高低,多经峰值电压表示,通常不超 20V(0.2 60V)。但机体的可变因素很多,以电流值表示更好一些,一般不超过 2mA,多在 1mA以下,也有以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表示的。由于对电的耐受有个体差异,刺激强度要因人而异,一般以中等强度,患者能耐受为宜,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效果。因机体对单调电脉冲有适应性,故使用单调电脉冲时最好随时调升刺激量。(3)频率:脉冲电流的频率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频率由每秒钟几十次至每秒钟几百次不等。 频率快的叫密波, 一般 50 100 次/ 秒,频率慢的叫疏波,一般是 25 次 / 秒。密波和疏波都属于连续波,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临床使用时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欢迎下载13精品文库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镇痛、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也用于针刺麻醉等。疏波:其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常用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韧带及肌腱的损伤。疏密波: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 1.5 秒。该波能克服单一波形产生适应的特点,并能促进代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抗感染、消肿等。常用于外伤、关节炎、痛证、面瘫、肌肉无力等。断续波: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疏波。断时,在 1.5 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出;续时,密波连续工作 1.5 秒,这种波型机体不易产生适应性,其作用较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锯齿波:脉冲波幅按锯齿自动改变的的起伏波。每分钟 1020 次,或 20 25 次,其频率接近人体呼吸频率, 故可用于刺激膈神经, 做人工电动呼吸,抢救呼吸衰竭。并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调整经络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的作用。五、电针疗法的适应证电针的适应范围和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疾病,尤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痿证,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功能推敲,癫证,肌肉、韧带、关节的操作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六、电针疗法的注意事项(1)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器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2)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故事先告诉患者。电针刺激度应逐渐度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弯针、断针等欢迎下载14精品文库导常现象。(3)患有严重心脏病患者, 在应用电针时应严加注意, 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延髓、脊髓等部位用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做强电刺激,以免意外。(4)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 如出现一侧感觉过强, 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对换后,如果原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则这种现象是由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所致。如果无变化,说明是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的。(5)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 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导电, 应用时须将输出线夹夹在毫针的针体上。(6)在使用电针时, 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 往往是电针器的输出部分发生故障或导线线根有断损,应及时修理。(7)毫针经多次使用后, 针身容易产生缺损, 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艾灸疗法一、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1. 温经散寒;2. 扶阳固脱;3. 消瘀散结;4. 防病保健。二、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一)分类及操作方法1. 艾柱灸(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欢迎下载15精品文库(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 艾卷灸(1)悬灸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 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 7 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直觉减退或者小儿等,医者可将中、食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2)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想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向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2)实按灸:施灸时,现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 67 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 若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1)太乙神针的通用方:艾绒 100g,硫黄 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 1g。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约 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 23g 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 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3cm,捻紧即成。2)雷火神针的药物取穴: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 9g,麝香少许,艾绒100g。其制法与太乙神针相同。3.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艾灸又需要欢迎下载16精品文库针刺留针的疾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 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以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4. 温灸器灸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 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即可。(二)艾灸疗法的操作规程(1)辩证施灸:在使用艾灸疗法时, 必须严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部位、经络、穴位、时间及补泻方法辩证施灸。(2)选择体位:患者的体位是否合适, 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有一定影响。部分重症和身体虚弱的患者,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体制虚弱或精神紧张者要采用卧位。不舒服的体位,操作期间,往往可因移动肢体而引起意外。总之,选择体位以医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患者肢体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3)点穴:施灸时必须取准穴位,还须嘱咐患者不可移动体位,以保持穴位的准确。 此外,还需施灸的部位平直, 一方面以便艾炷能平放,防止施灸时艾炷滚下,烫伤皮肤;另一方面,艾条灸及温针灸时能使火力集中,热力深透肌肤。(4)置炷与点火:点穴后,不同的艾条灸疗法有不同的置炷要求,如艾炷灸,可先涂些大蒜液、凡士林,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温针灸则在针刺入穴位后,将艾绒捏在针柄上或在针柄上套置一段约 12cm的艾条施灸,置炷完毕,可用线香点燃艾绒,艾炷灸从尖端开始,烧近皮肤欢迎下载17精品文库时,若患者感到灼痛, 可在穴位周围用手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续灸,一般可灸79 壮。三、艾灸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 适应证(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证。(2)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3)脾肾阳虚,阳气暴脱之证。(4)气虚下陷,脏器下垂。(5)外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证、疖肿未化脓者。(6)防病保健。2. 禁忌证(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宜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2)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3)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不宜施灸。四、艾灸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1. 优点(1)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2)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处。(3)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2. 注意事项(1)施灸时患者的体位要平整和舒适,并便于术者操作。 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炷靠皮肤太近, 烧灼皮肤和避免碰撞动摇施灸部位及针具,欢迎下载18精品文库以免艾火脱落引起烧伤甚至烧坏衣物、被褥。(2)施灸时,必须注意防止艾炷滚翻,艾火脱落,以免引起烧伤。施灸完毕,必须把艾卷或艾炷彻底熄灭,以免引起火灾。对于昏迷、肢体麻木不仁及感觉迟钝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并避免烧伤。(3)施灸的程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特殊情况,灵活掌握。(4)施灸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即可消失。如灸后皮肤起疱,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头穿破,放出液体,然后涂擦紫药水,敷以消毒纱布固定即可。应用敷灸若出现药物过敏者,要及时处理、对症治疗。施用瘢痕灸法,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贴敷疗法一、中医理论原理贴敷疗法发生功效,多因药物贴于皮肤后,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或药物对腧穴的刺激,对局部发生直接作用或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刺激机体、调整系统功能的效果。在经络理论中,皮部是经脉功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具有卫外、安内的功效,起到对外接受信息,对内传达命令的作用,是机体的受纳器和效应器。因此,皮部在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通信联络作用。贴敷是借助药物贴于皮部,对体表形成一特定刺激,并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刺激,激发并调整体内紊乱的生理功能,使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贴敷的基本功效为:欢迎下载19精品文库1. 调和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贴敷药物的配伍,可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使各系统功能得以调整,保证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当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 通过药物刺激, 可以引导营、 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脏腑机能得以振奋、鼓舞正气,加强祛除病邪之力。2. 祛除邪气,疏通经络:不通则痛,血瘀经脉闭阻,贴敷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瘀血局部,使经脉通畅,气血得以运行。同时,通过药物对经络腧穴或皮部的刺激,将充斥于体表病灶、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其得以疏通。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与渗透剂1 器具(1)粉碎器:用于研磨、捣烂、切制、碾压等。各种适用工具均可。使药物被粉碎、溶合,综合发挥药效。(2)粘贴剂:如胶布、网状绷带等,使已制成并贴于患处的药物固定,不发生脱落或移动。2. 基质基质是已粉碎好并溶合的药物的载体,也可称为调和剂。常用基质有醋、酒、凡士林、菊花汁、蜂蜜、银花露、葱、姜、蛋清、油脂纱布等。3 渗透剂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可提高药物综合疗效。一般而言,基质物本身就具有渗透剂的作用,不需另加。使用水性物质为基质时,要注意补充基质,以免水性物质干燥后失去渗透作用,影响疗效。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与制备欢迎下载20精品文库贴敷药是将药物制剂直接贴敷在肌表,使药力发挥作用。 常用的有鲜药泥剂、鲜药汁剂、药液剂、药糊剂、药膏剂和膏药等六种剂型。其制备方法有捣碓法、压轧法、煎煮法、调和法和熬制法等。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药物贴敷疗法适应证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2 禁忌证由于外用药物的剂型较多,其功效、性质较广泛,故贴敷疗法没有绝对的禁忌证,既可用于机体表面,又可作用于内部;既可用于有伤口的病症,又可用于无伤口的病症。惟在使用中注意通过辨证施药,不可药性与病症相悖。另外对于使用贴敷药物产过敏反应者应及时调整用药,以防过敏加重。对危、急、重症者,应慎用。五、药物贴敷疗法优点和注意事项1. 优点(1)途径直接,作用迅速。(2)用药安全,适应证广。(3)使用简便,易于推广。(4)药源广泛,价廉效广。(5)稳定可靠,副作用小。2. 注意事项(1)治病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贴敷治病,同样要按照中医基本原则,辩证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 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会发红、水疱和破损,容易发生感染。通常用酒精棉球作局部消毒。(3)合理选择调和剂。 为促进药效的发挥, 选择调和剂时应注意其欢迎下载21精品文库本身药性所长。如用醋调贴敷具有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具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4)穴位贴敷后药外加固定, 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 通常选用的为纱布覆盖, 医用胶布固定, 或不含药物的清膏。 若贴在头面部的药物,外加固定特别重要,尤应防止药物掉人眼内发生意外。(5)贴敷部位(每个或每组穴位) 不宜连续贴敷过久, 应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影响继续治疗。一般为每日换药一次。同时用药厚度要适中,不可太厚或太薄。(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疱,以免发疱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7)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疱治疗。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8)小儿的皮肤嫩薄、 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9)随时注意观察,中病即止。或有不适,要立即撤除药物,并易方贴敷,以愈为度。有皮肤过敏或皮肤破损者,不宜用此法。药物熏洗疗法一、药物熏洗疗法的基本原理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物煎煮后的蒸汽熏疗,待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浸泡全身或局部患处。通过药液的热蒸与热洗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治病强身的目的。由于熏洗疗法的特殊操作,其作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 皮肤吸收作用。欢迎下载22精品文库2. 经络调节作用。3. 脏腑输布作用。4. 物理刺激作用。二、药物熏洗疗法的器具与操作规程(一)器具浴盆:全身熏洗用。木桶:大木桶用于全身熏洗,小木桶用于四肢手足等处的熏洗。水缸:即家用水缸。浴盆、水桶的代用品。坐浴盆:肛门及会阴部疾病、坐浴熏洗用。面盆:即脸盆。头面部、四肢、手足部熏洗用,也可替代坐浴盆。小喷壶:淋洗患处用。洗眼杯:眼部熏洗用。电炉或火炉:蒸煮药物或冬季治疗时取暖。沙锅或搪瓷盆:煎煮药液用。小木凳或带孔眼木架:熏洗时放置患肢用。布单或毯子:熏洗时盖住浴盆,防止药物蒸汽外泄。布斤或毛巾:蘸药液熏洗,淋洗患部用,或熏洗后擦干身体用。消毒换药设备:消毒纱布、干棉球、碘酒、红汞、甲紫、消毒镊子、换药碗、以及常用中药膏、散等,作为熏洗后伤口换药用。(二)操作规程熏洗疗法是熏蒸和淋洗方法的简称。1. 熏蒸法全身熏蒸法:按病症配制处方,经煎煮后倒入盆内,外罩塑料薄膜浴罩,进行全身熏蒸。药液可不断加热, 使蒸汽不断产生。每次熏蒸 1530 分钟,每日 12 次。另有一种蒸汽浴缸,操作方便,是进行全身熏蒸的较好方法。欢迎下载23精品文库(2)支凳熏法:多用于熏蒸下肢部位。 将按药方配制的药物加水煎煮,倒入盆内,盆旁或盆中心支一凳,将腿搭放于凳上,外罩布单,进行熏蒸。药液在 100左右,也可边加热边熏。每次熏蒸 15 30 分钟,每日 13 次。(3)坐熏法:多用于熏蒸裆部。将按药方制的药物加水煎煮,倒入盆内,盆上倒扣熏笼, 坐在熏笼上, 外罩被单,进行熏蒸。药液在 100左右,也可边加热边熏。每次熏蒸1530 分钟,每日 13 次。(4)碗口熏法:多用于口、鼻、眼部的熏蒸。将按药方配制的药物加水煎煮,倒入碗内或茶缸内或茶杯内,两手捂住碗或缸或杯口,留出一点小缝, 口或鼻或眼对着小缝进行熏蒸。 每次熏蒸 1530 分钟,每日13 次。(6)壶口熏洗:适用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将按药方配制的药物放入烧水壶里,加水煎煮,壶口上套橡胶皮管,用皮管口喷出的药蒸汽进行熏蒸。郑氏伤科治疗手法一、郑氏推拿手法1. 抚摩【手法】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多用单手操作。【要领】松肩,肘微屈,腕关节自然伸直。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而肘至手,抚摩时手不离于皮肤。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有舒适感。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肤。“摩法不宜急, 不宜缓”,以每分钟 100欢迎下载24精品文库次左右为宜。2. 揉【手法】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 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 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要领】松肩垂肘,手掌或指腹紧贴皮肤,并使皮肤,皮下组织或肌肉随手的动作一起运动。用力较大时,作用直达深部组织,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发力在肩,以肘为支点,带动手的运动。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60-100 次。3. 捏【手法】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要领】松肩,沉肘,并保持一定力量,用拇指和四指对合用力握住肢体,五指一齐用力作间断的捏合动作。肌腱,韧带用指尖捏, 肌肉用指腹捏。频率约每分钟 50-60 次。4. 揉捏【手法】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欢迎下载25精品文库返回,如此反复进行。【要领】揉捏用力主要在手指上,要求动作圆滑,连贯,力量可深达骨面,手法轻重视伤情轻重和病部深浅而不同。在操作上有揉和捏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作明显, 而四指捏的动作明显, 总之揉和捏是同时进行的。5. 搓【手法】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要领】沉肩垂肘,两手合夹肢体,利用前臂屈伸来带动手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的搓动。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每分钟可达150-200 次。在腰背臀和胸部,双手分开呈“八”字形置于两侧操作。应视伤情的不同,确定手法力量的轻重。6. 摩擦【手法】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要领】先摩动,然后再擦。操作时手掌要紧贴于皮肤上,摩擦时力量大而均匀。发力在肩,以肘带动手的运动,垂肘定腕而擦,力达深部组织。动作快而灵活,连续不断,使肌肉皮肤有舒热感,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7. 推压欢迎下载26精品文库【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要领】操作时,沉肩,垂肘,塌腕,手贴皮肤,有节奏地作间断的一推一压,或不间断的推,压同时进行,缓慢向前推动,推时不宜过快过猛。推压至一定距离时,将手撤回,撤手动作缓如抽丝,如此重复操作。推压腰背时,最好取弓箭步姿势。要求扎根在足,发力在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着力于拇指推或掌推。8. 摇晃【手法】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主要关节及部位的摇晃手法,分述如下:(1)手指及掌指关节:一手抓握患肢的手掌,另一手持患指指尖,作屈伸和环转运动。(2)腕关节:一手握患肢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持患手四指远节,作旋转摇晃。(3)肘关节:一手握患肢的手背或腕部,另一手托肘关节后部,在上肢外展位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活动。以摇晃左肘作逆时针的环转动作为例,在拉伸前臂伸直的过程中, 托肘关节后部的手使肘关节上抬,伸直时,使前臂由旋前位转为旋后位后,接着使前臂继续运动,由伸转屈,在前臂屈曲的过程中使前臂逐渐旋前,同时托肘关节的手略下压肘部,在由屈转伸时,协助抬肘,如此反复进行。欢迎下载27精品文库(4)肩关节:一手握患肢肘部,使手臂伸直,另一手按着近侧肩头以固定,作肩臂的环绕运动。(5)颈部:一手扶按病人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颌部,轻轻地作左右旋转,或作前俯后仰的屈伸运动,等肌肉放松适应后,突然用力向患侧扳动,但用力不宜过大,此法常与正骨手法中的端法配合应用。(6)腰部:患者仰卧位,尽量屈髋屈膝,两踝交叉。一手扶持两膝下部,另一手扶按踝上,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作下肢的左右摆动,上下摇晃和以腰骶为中心的环转运动。(8)髋关节:患者仰卧位。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膝关节始终保持屈曲成锐角,作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运动,使髋关节旋转。(9)膝关节: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胫前膝上,作屈伸运动,并在膝半伸直位作向内或向外的旋转摇晃。(10)踝关节: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旋转运动。【要领】摇晃操作时要求动作柔和,缓慢而有节奏,连续不断。活动幅度由小至大,不能超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操作时,被摇晃关节一定要充分放松,因此病人应采取舒适的体位或姿势。9. 抖动【手法及要领】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施行抖法操作时,病人被抖动的关节及其上下肌肉充分放松,用巧劲而不用拙力。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抖动幅度逐渐增加,不使其有难受的感觉。频率一般约每分钟120 次左右。抖动也一种关节被动运动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主要关节欢迎下载28精品文库和部位的抖动方法分述如下:(1)腕部:一种方法是两手握腕关节上部,使患者的手下垂,作轻轻的上下柔和抖动。另一种是操作者一手握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远端 2-3 个手指远节,稍向外牵引,然后作连续的抖动。(2)肘部:一手握持患者的手掌,另一手握持同侧肘关节上部,并使上肢微微屈肘,作缓和地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