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齐 齐 哈 尔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论张爱玲对爱情的期待与解构 学 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083班 学生姓名 宋天杨 指导老师 杨玉静 成 绩 2012 年 07 月 01 日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 古往今来可以说爱情在文学作品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而爱情这一话题在张爱玲作品中尤其突出,张爱玲的小说可以堪称是一部博大的情史,其间演绎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爱情,形形色色的的悲剧。是虚情假意也好,是至真至情也罢,到头来所有的故事都是以悲剧收尾,其结果往往是爱的越深痛的越真,撇开张爱玲作品不谈,她却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尽管这段爱情令她痛苦不堪。我们不仅会问既然张爱玲笔下的爱情那么的不堪,张本身又看的那么通透,那为什么张会用自身的经历去挑战世俗之外的爱情呢?以下就让我们透过张爱玲的作品和生活片段来看她本身对于爱情的期待以及对其解构的过程,并分析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关键词:张爱玲;爱情期待;解构;爱情观探究 Abstract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love can say in literary works has occupied a space for one person. Love this topic in Eileen Changs work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Eileen Changs novels can be called a great love of every hue, which deduces the people of every hue, of love, of every hue of tragedy. It is false display of affection, is really true or not, in the end all stories are in tragedy, the result is often the more love ,the more pain .Dont talk about Eileen Changs works, but she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love, in spite of this paragraph of love makes her painful, We will not only ask Eileen Changs love so hard but she also see the love so transparent, why will she use her experience to challenge the secular love? Let us see her look of love , the d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is literary phenomenon through Eileen Changs work and life.Keywords: Eileen Chang; look forward to love; deconstruction; view of love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张爱玲对美好爱情的期待1二、 对爱情和婚姻神话的解构2(一) 经济依附下的无爱婚姻2(二) 黄金枷锁锁住的爱情3(三)至真至爱却被迫分离5三、张爱玲笔下爱情观探究6(一) 年少时的家庭生活6(二) 对时代文化的理解7(三) 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7结 论8参考文献9致 谢10III10论张爱玲对爱情的期待与结构 恋爱和婚姻一直是张爱玲作品的中心题材,在她的众多作品中随处可见恋爱与婚姻的碰撞。是为了爱情而恋,还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婚,张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生活的无奈、凄苦、穷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的丑态。一个人的文字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反映一个人的的性格追求,或是正面展示或是反面映衬,张也不例外,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晰的剖离出其自身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也让读者更加好奇张爱玲是在什么情况下亲手颠覆和解构这一期待的。一、张爱玲对美好爱情的期待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有人都是渴望和憧憬着爱情的,张爱玲的笔下也不乏追求真爱的主角。曹七巧和小叔的不伦之恋或许让人不耻,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结局也让人扼腕叹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七巧和曼桢还是渴望纯粹的爱情的。倾城之恋里范柳原曾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尽管这话从一个浪子口中说出来荒凉的意味多于爱情的甜蜜,但是从白流苏与范柳原的调情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人都在渴望着对方先付出真心,期待着利益之后的真心相待。张爱玲的短篇处女座不幸的她描写了一个为反抗母亲订下的婚姻而漂泊四方的女孩的故事。综合张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她很大程度上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同样是反抗母亲这一角色,张爱玲反抗的是继母而已,又由于其目睹父母包办婚姻的不幸而使得自己对于自由的婚恋异常执着。写不幸的她时张爱玲12岁,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少年时就是渴望独立自主的爱情的。在散文爱里,张爱玲用看似于零散的文字描写了一个用一生去守候自己笃定爱情的女孩子,“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透过张的作品我们发现张爱玲是在渴望着爱的,甚至由于张爱玲作为一个以文为生的人,一个内心细腻感情丰富的女作家,她对纯粹唯美的爱情期待比一般人更甚。她可以一生高傲的活着,但对于爱情和爱人却异常的执着和谦卑。正如她写给胡兰成的话:“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是通过读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发现张不但没有构建她理想中的爱情反而成为了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2、 对爱情和婚姻神话的解构 (一) 经济依附下的无爱婚姻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几乎毫不例外的都是怕穷的,为了摆脱贫穷的生活,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一般都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在与丈夫离婚后回到娘家住,不想七八年后被兄嫂骗光了钱又冷嘲热讽逼她回婆家给过世的丈夫守寡。白流苏也终于是出走了,一个既没有金钱,美貌也所剩无几的女人该何以为生?白流苏唯有以她残剩的青春做孤注一掷。想要把自己体体面面的嫁出去,可以说把生存赌在婚姻上是一个赌徒疯狂的行为,但是她别无选择,于是白流苏与范柳原轰轰烈烈的“倾城之恋”拉开了序幕。范柳原是一个有钱有业却无意于家庭的浪荡公子哥,由于青春时期有着一段不愉快的回忆,所以他性格孤僻无意于家庭。而白流苏亦是怀着无意于爱情的目的,于是两个同样自私的人走到了一起。白流苏名义上是陪着徐太太一家来香港,暗地却是应范柳原的邀请,尽管当时流苏不确定却也是猜的八分正确。当一行人参加香港饭店的接风宴会时,范柳原拥着流苏跳舞,于是两个人展开了第一次正面交锋。在那荔枝红的灯光里,流苏看不清柳原略显黝黑的脸,只是感觉到他异常沉默。流苏笑着问道:“怎么不说话呀?”柳原回答说可以当着人说的话我全说完了。流苏嗤笑着问:鬼鬼祟祟的有什么背人的话?柳原这时候深情告白:“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这是柳原第一次说爱着流苏的话,但是这话里的真心却不见得有多少。柳原虽然喜欢流苏,但仅仅是出于需要而不肯付出感情和承担责任,对爱情他根本无法驾驭,也定是没有办法给与对方承诺的。所以流苏的回答只是轻轻的啐了一声道:偏有这些废话。从香港饭店出来范柳原和白流苏又遇见了萨黑荑妮公主,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娼妇而已。由此可见范的生活是充斥着这些腐败的元素的,流连风月场所的范柳原在对待白流苏的感情上亦是带着风月场上的调情。文中还写到了从浅水湾饭店经过的一段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的那边是一座山,桥这边是一块灰砖砌成的墙壁在经过这段路的时候柳原看着白流苏说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来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一句地老天荒让我们对爱情有了一分希翼。但是范柳原又接着说如果世界一切都毁灭了坍塌了,那么“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范柳原在这时候的一段假想也向我们展示了残酷的现实,他对她没有真心。后来柳原开始冷落流苏和萨黑荑妮整日厮混一起,他使流苏吃醋,逼着她表露心迹,逼着她自动投怀送抱。流苏看得很清楚:很明显的他想要她,可是他却是不愿意娶她的。有一天深夜,流苏床头的电话铃声突然铃铃地响了起来,她一听却是柳原的声音,他对她说:“我爱你。”就挂断了,后来又打过来问道:“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吗?”流苏低声道:“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来香港来?”就是这样男女主角互相试探,互相揭露对方的目的。白流苏这里最重要的不是她是否爱范柳原,而是范柳原对于她的感情,范柳原想不想娶她。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真心又是什么她统统不想去了解。而范柳原呢,他不爱她,他只求白流苏在精神上懂他。“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你要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最终一场倾城的战争香港的沦陷使得白流苏终于成了梦寐以求的范太太,然而这实现了的“一点真心”也不见得如何的可靠,只是劫后白流苏却是松了一口气:“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没错此刻他们把彼此看的透明透亮,达成了谅解,虽然仅仅是一刹那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应该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了吧。 一场倾城大祸成全了一个美丽的传奇,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婚姻也算是一个圆满的收场,然而在张爱玲的眼里,这场被冠以倾城之恋美名的婚姻却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爱情就是女性获得经济保障的一种手段,一种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关系。正如文章所说够他们安稳的过个十年八年了,但是之后呢,作者心里明白这种婚姻实际上是靠不住的。(二) 黄金枷锁锁住的爱情金锁记里曹七巧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为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嫁给了一个病秧子,而后又爱上了丈夫的弟弟,对小叔姜季泽产生了另类情愫。她低声对小叔姜季泽道:“我就不懂,我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不好?”姜季泽看着她心里也动了一动。十年后当姜季泽站在曹七巧对面,小声道:“二嫂!七巧!”然后诉说了所谓隐藏十年的爱恋以后,文中描述道:“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他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这是两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坦诚”,“沐浴在光辉里”,一生可能仅此一次。然而七巧为了保住黄金把最后一个爱情的希望亲手破灭了。季泽站在她眼前,双手合在她的扇子上,面颊贴在她的扇子上。十年了,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但是曹七巧转念一想:“他难道是哄她吗?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然而这几年来七巧不断的等待,不断的算计,早把自己套在了黄金制造的枷锁里,无论小叔季泽对她是否真心他都接受不了了,但是她还是继续试探,最后却是暴怒代替了原来的细细的喜悦,她跳起身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滴溜溜掷过去。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寞的一刹那。”完了,永远的完了,她毫不犹豫的揭穿了她骗钱的同时也亲手葬送了生命中仅存的一点爱情,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在姜季泽被赶走后七巧还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而他的爱也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她留恋。她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只是流着泪。是的,为了保住自己卖掉一生换来的黄金,曹七巧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爱情,故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然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却是又写到,七巧似睡非睡的横在烟铺上的时候,她想到很多年轻做姑娘时候的情形,那时候她十八九岁,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这情形与现在瘦的镯子撸到腋下的曹七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也在暗示她的悲剧。曹七巧现在是后悔的吧,也许当年如果找一个身边平凡的男人嫁了,例如哥哥的结拜兄弟或者裁缝的儿子,可能日子开始会清贫点,但是两个人慢慢的经营着小生意日子应该是会好起来的吧。而她自己也可以过一个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拥有着一个虽然贫穷但身体健康的男人对她的一点真心。欲爱不能,曹七巧像疯子似的在姜家度过了三十年的光阴,在情欲与金钱欲的双重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异常乖张,她自己没有得到幸福也要自己的儿女得不到幸福,不仅蛮横的逼死了儿子长白的媳妇,也扼杀了女儿的爱情,拆散了长安和童世舫的婚姻。最后曹七巧死了,被得不到满足的情欲扼杀,被自己背负了三十年的黄金枷锁扼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三)至真至爱却被迫分离张爱玲笔下也是存在纯粹的爱的,但是这样的爱在种种原因下却是毫无结果的。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是张爱玲对笔下的爱情神话另一种解构。 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14年了真吓人一跳。简单一句话,却含了无比心酸,让两个本应幸福的人擦身而过,这是人世间的一种无奈 ,也是命运的作弄。 世钧和曼桢间爱情原是不掺杂世俗功利的爱,不在乎家世的差别。可毕竟他们的身份注定了以后越来越多的误会 ,当曼桢被曼璐关起来时,世钧相信曼璐的话,而不相信他和曼桢的爱情,就这样放弃。当曼桢重获自由时,又选择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和强暴自己的姐夫结婚,可是如果曼桢她不这么做,她也就不是那个善良的曼桢了。命运总是爱开玩笑 ,世钧还是和翠芝在一起了,可笑的是,直到后来翠芝才发现自己对世钧只是占有欲,而真正爱的人只有叔惠,真是一场啼笑姻缘。半生缘中的婚姻都是没有爱的,顾曼桢与沈世钧由相知到相爱,可以说爱的真挚,爱的纯粹,丝毫没有利益的计较,物质的牵挂,这是张爱玲笔下所不多见的爱情。然而他们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魔爪。顾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被自己的亲姐姐设计陷害而被姐夫奸污,其姐姐妄图用妹妹来拴住自己的丈夫,锁住自己濒临破灭的婚姻。曼桢在几年间与世钧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当最后带着满腹心酸和委屈去投奔世钧的怀抱的时候,没想到世钧在绝望中放弃了等待和最后的努力,匆匆的听从母命与毫无爱情可言的翠芝结了婚。命运一直都是不可抗拒的,同样的,翠芝也是不爱世钧的,她钟意的是世钧的朋友淑惠,只是因为淑惠要来翠芝又是打地板又是搬家具的,又亲自去买洋酒买火腿。几乎不能自己。是的作为冷眼旁观的读者我们不禁想说翠芝做的太露骨了,奇怪的是世钧反而好像一无所知,浑然不觉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细想想我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更会觉得心间一冷,世钧不爱翠芝,更是不曾留意过翠芝,他们仅仅是在一张床上睡了十几年的异梦人而已。后来终于重逢,曼桢把两人分开后她的遭遇,掺着无限的苦楚讲给他听,然而却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为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世钧默默地听着, 他们久久没有说话。这许多年来困惑着他们让他们痛苦的那些事情,现在终于知道了真相,但是到了现在这时候,知道与不知道似乎没有多大分别呢但是对于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分别,至少她现在知道了那时候苦恋的他在当时也是一心一意爱着她的,他也了解了她对他亦是一心一意的,这也使得他们感到一种凄凉的满足。在小酒馆里,曼桢颤抖的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这句话让读者感到了深深的无奈,想必曼桢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和不甘吧,曾经自以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现在说出来也不过短短几秒,梦里无数次的哭诉在真正到了面对面的时候因时间久远而如此平静,仿佛是在讲着别人不相干的故事。原来命运竟是这样,即使一往情深,一心一意的非你不娶到头来也抵不过命运的捉弄。三、张爱玲笔下爱情观探究张爱玲本身渴求着美好的爱情,但是在她的文学作品里却又是冷静犀利的解剖了爱情这一意象,张爱玲说过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为此我们来探究一下张爱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了女性文学中一部部独特的爱情故事。(一) 年少时的家庭生活年少时张爱玲是孤独寡欢的,四岁的时候母亲撇下她出洋留学。她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着旧式的文化教养,他早先对张爱玲是喜欢的,对张在很小时候展露出的写作才能也颇为得意,他在无聊寂寞的时候也愿意同女儿谈谈亲朋间的琐事和笑话。然而他有一切遗少的坏习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挥霍祖上基业,养姨太太,吸食鸦片,逛堂子,对于子女也缺少责任感。张爱玲受到的待遇大多数时候取决于父亲的心情和兴致,张从他那里领略到的封建家长式的独裁专断、粗暴和虐待更是多于正常父爱。由于从小目睹了父母间恶劣的关系,又由于从小父爱母爱的缺失使张爱玲对于孤独感受尤其刻骨铭心,而由原始父母的爱的缺失进而发展为对男女间爱情的怀疑和不信任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后,父亲也曾扬言要把她杀死,不得已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但母亲给了她两个选择,或者是嫁人,用钱来打扮自己,或者是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生活愈发拮据经济也愈发困顿,母女间的矛盾在这种经济危机下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地、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她三天两天向母亲伸手要钱,却使得母亲渐渐不耐烦了,虽然她在母亲那里要钱没有得到向父亲要钱久久得不到回话的冷遇,然而母亲的不耐烦却让她尝到了另一种“琐屑的难堪”。或许正是由于对少年时向父母要钱遭遇到的难堪羞辱有着过于清晰的记忆,张爱玲后来一再强调她对经济的独特立场,这在她的作品里也不乏表现。张爱玲在谈到自己对母亲的爱一点点消逝时写到:“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是的,假如这真是试验,那现实足以证明她母亲对她的爱不是毫无保留的,里面也充斥着很多条件。张爱玲逃到母亲家之后弟弟张子静也跟了过去,但母亲却以“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一个人”为由而没有收留弟弟,这时候钱的因素使得母女关系日渐疏远。在私语中可以说钱是彻底的离间了母女的关系,这些都足以影响她对物质亲情的看法,以至于对爱情的看法。骨肉至亲都经受不住金钱的考验又何况是爱情呢。(二) 对时代文化的理解张爱玲一直在以一种反浪漫的手法建构着笔下的人物情节,她以一种极其俗气却更是无法复制的笔调对飞扬的人生进行拆解,所有美梦的迷雾都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被吹散,露出粗陋破败的芯子,让我们看到丑陋的生活。张生活的年代正是战火纷飞的时候,自古以来女人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她们依附男人求得生存这一思想的存在,这在张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同时尽管也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但是张爱玲并没有像冰心,丁玲等女作家一样在作品中运用一种浪漫诗意的理想主义的表达方式,使普通的故事由于理想化而成为一种文学神话,而是一反常态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视角教我们看穿五颜六色下的人生真相。张爱玲始终把婚姻关系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笔下的故事处处体现着女子依附男子为生,以男子为尊的封建婚姻思想。她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婚姻不是爱情的终极结果,而是满足经济问题的需要。不论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还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扰,不惜出卖美貌,更是不惜以爱情婚姻做代价。张爱玲自身对于时代文化的理解也为笔下的女性形象埋下了伏笔,他们没有爱情,只有婚姻。所以倾城之恋中流苏与柳原在婚姻的围城大战中,以流苏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城而宣告胜利,金锁记曹七巧更是用一生的时光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三) 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张爱玲对爱情的认识是清醒的,她提醒我们爱情也有丑陋的部分。但是张爱玲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胡兰成。张爱玲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故事里的人,是个至真至情之人,一旦动情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所以张爱玲说“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张爱玲以为胡兰成是懂得她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将自己的整颗心都捧了出来,从尘埃里开出了欢喜的花。最终张爱玲与胡兰成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抛开了所有非议和顾忌,与胡兰成在上海秘密的签订了婚约。“胡兰成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生性多情的胡兰成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现世安稳,在外逃期间,他便与汉阳医院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他不向小周隐瞒自己和张爱玲是夫妻的事实,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于是胡兰成与周又进行了一次婚礼,似乎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她给胡兰成写信,照例还向他诉说她一切琐碎的生活中的小事。她竟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这样的感情带给张爱玲的只是无尽的痛苦,于是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来的突然和惊心动魄,去得却也是那样的决绝。这场恋爱的结局也暗合张爱玲小说的结局:伤感而苍凉。我想张爱玲是想自己演绎一个完美的爱情神话,可惜,她失败了,这段失败的婚姻经历也使得这位当世才女不再相信爱情。 曼桢曾经写给世钧的信上写道: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但是世事无常,世钧却是没有等待那个说要一直等他的女孩,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也不都是完美的,很多时候婚姻成为了彼此妥协的产物。幼年时亲情的剥夺,成年后爱情的失落让张爱玲看透了人性、人生和人情。“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透过张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同的女性以及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然而无论是怎样的感情,最后却不外乎变成了一个苍凉的手势,在这苍凉的基调背后我们看到了属于时代,属于社会,属于个人的悲哀。参考文献1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金宏达.华丽影沉M北京:文学艺术出版社,200313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 余斌.张爱玲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5 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北京出版社集团,200986 张爱玲.金锁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集团,200987 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出版社集团,200988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北京:北京出版社集团,200989 赵亮“流散文学”视野中的张爱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10 胡兰成论张爱玲J上海:杂志,1944.(2)311 姚玳玫.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者J学术研究,1997 912 王伟.爱之路上理想的追求者J理论观察,2001413 张文静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感J文学教育,20090414 袁良俊. 以傅雷为代表的早期张爱玲研究J.晋阳学刊,2011年3期15 张兴娥.孤独人性的歌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情意识J.青年记者,2003年1期16 李丛.解析倾城之恋之哲学蕴涵J.文化学刊,2010年1期17 胡孜娴.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孤独意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1期18 焦琼细细剖开一个女人的灵魂谈张爱玲之金锁记J.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1年3期 19 HsiaCT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1917-1957M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20 Ann ChartersThe Story and Its Writer-An Introduction to Short FictionM New York: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2003致 谢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杨玉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完成的.杨老师从对该论文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的指导不懈的支持,使我得以最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大到内容结构,小到标点符号、论文格式,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成 。所以我的论文从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方案润释都凝聚了杨老师大量的心血,她这种一丝不苟负责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你们传授给我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还要向我的父母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的大学过的更有意义。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们师长表示感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