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服务典型示范建设项目可研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259303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服务典型示范建设项目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服务典型示范建设项目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服务典型示范建设项目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单位:编制单位:二 一 六 年 五 月编制人员名单审定:王庆 审核:张凯书 徐继晖 校核:辛鑫 帅业明编写人员:罗骁 左坦 熊黎 宋文海 崔耀忠 参编人员:吴慧芳 王梅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11.1.工程名称11.2.工程建设单位及负责人、工程责任人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4.1.国家和省、市政府相关规划和文件11.4.2.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21.4.3.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标准2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41.5.1.建设目标、规模41.5.2.主要建设内容41.5.3.工程建设期51.6.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51.7.经济与社会效益51.8.主要结论与建议61.8.1.主要结论61.8.2.建议8第二章工程建设单位概况102.1.工程建设单位与职能102.1.1.*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根本情况102.1.2.华中科技大学根本情况132.2.工程实施机构与职责15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73.1.工程提出的背景和依据173.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183.2.1.*省卫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工程完成情况183.2.2.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完成情况203.2.3.数据中心根本建设263.2.4.网络根本架构283.2.5.标准与标准293.2.6.平台信息采集的内容303.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313.4.工程建设的意义333.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53.5.1.促进健康中国开展所需353.5.2.深化十二五医改开展所需363.5.3.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新挑战所需383.6.工程建设的可行性403.6.1.前期相关系统的开展403.6.2.技术先进性423.6.3.资金来源充足42第四章需求分析434.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434.1.1.基层卫生效劳的需求434.1.2.提高医疗效劳质量的需求434.1.3.节省患者支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需求444.1.4.公共卫生效劳的需求444.1.5.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454.2.效劳对象474.3.业务需求及业务量分析484.3.1.医疗效劳需求484.3.2.业务量504.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524.4.1.信息共享交换需求524.4.2.根底信息效劳需求534.4.3.信息资源库完善需求534.4.4.标准的建设与管理需求544.4.5.系统性能需求54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65.1.建设原那么565.1.1.指导思想565.1.2.技术原那么565.2.建设目标585.3.建设内容605.4.总体设计方案605.4.1.研究多源大数据语义获取与融合605.4.2.研究语义感知的多源大数据存储及查询技术625.4.3.研究多源大数据云分析与挖掘理论与技术645.4.4.研究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挖掘应用65第六章本期工程建设方案676.1.健康大数据框架设计676.1.1.业务框架676.1.2.数据流程686.1.3.健康大数据架构设计696.1.4.健康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776.2.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应用876.2.1.区域远程影像中心876.2.2.健康大数据挖掘与分析966.3.信息平安系统111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平安和卫生1247.1.环境影响分析1247.2.环保措施及方案1247.3.消防措施1257.4.职业平安和卫生措施125第八章节能分析1268.1.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标准1268.2.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1278.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129第九章招标方案1339.1.概述1339.2.招标范围1339.3.招标组织方式1339.4.招标内容134第十章工程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13510.1.建设管理13510.2.运行管理13710.3.人员培训137第十一章工程实施进度14011.1.工程建设期14011.2.工程实施进度方案14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4212.1.投资估算有关说明14212.2.工程总投资估算14212.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14312.4.资金使用方案144第十三章工程财务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14513.1.工程财务指标分析14513.2.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47第十四章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15014.1.风险识别和分析15014.2.风险对策和管理154附件一、投资估算明细清单156附件二、*设计资质情况159第一章 工程概述1.1. 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工程。1.2. 工程建设单位及负责人、工程责任人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设计单位负责人:工程负责人: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1.1.2.1.3.1.4.1. 国家和省、市政府相关规划和文件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开展行动纲要?国发20215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8号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办发20213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效劳业开展的假设干意见?国发20214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216号。建设单位提供的根底资料。1.4.2. 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连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使用管理标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省信息化条例?1.4.3. 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标准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平安要求?GB 4943.1-2021?信息技术设备的平安?GB 50348-2004?平安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T 17626.1-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标准?GB/T 8566-200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9385-2021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标准GB/T 9386-2021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标准GB/T16260-2003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GB/T 23691-2021?工程管理术语?GB/Z 23692-2021?工程管理框架?GB/Z 23693-2021?工程管理知识领域?GB/T 20282-2006?信息平安技术信息系统平安工程管理要求?GB/Z 20216-2006?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用于工程管理的指南?GB/T18018-1999 路由器平安技术要求GB/T18019-1999 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平安技术要求GB/T18020-1999 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平安技术要求GB/T17143.7-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平安报警报告功能ISO/IEC 10164-7:1992GB/T17143.8-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平安审计跟踪功能 ISO/IEC 10164-8:1993ISO/IEC 17799-2000?信息技术信息平安管理实用规那么?GB/T 28827.1-2021 信息技术效劳运行维护第1 局部:通用要求GB/T 28827.2-2021 信息技术效劳运行维护第2 局部:交付标准GB/T 28827.3-2021 信息技术效劳运行维护第3 局部:应急响应标准1.5. 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1.4.1.5.1. 建设目标、规模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将构建千万人数据量级的自然人全大型健康队列、重大疾病临床生命组学数据库、多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探索准确的健康大数据的分析策略、建立大规模健康管理及疾病预警体系;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的分析技术,研发系列生物标志物、靶标和制剂;壮大医疗健康产业开展,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可及性。1.5.2. 主要建设内容工程一期由省卫生计生委完成健康大数据生产中心建设,由华中科技大学完成健康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由省肿瘤医院完成面向特定肿瘤的精准医疗示范建设。1.5.3. 工程建设期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1.6. 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总投资估算。1.7. 经济与社会效益健康大数据生产中心的建设还可以节约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高政府对卫生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果,提高政府对医疗卫生业务的综合监督管理能力,实现我省卫生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推动*区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1.8. 主要结论与建议1.8.1. 主要结论通过建立疾病临床数据、人群体检数据、环境健康数据、生物医学研究数据建立综合性医疗健康大数据设施,促进转化医学研究、医疗卫生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显得尤其迫切。通过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可以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诊疗依据,另一方面可为广阔医学研究群体提供切实可行的疾病机制研究方向和研究路线,以及相应的药物靶点筛选策略,形成综合集成、开放共享和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将有效拉近医学根底研究和临床应用间的距离,并促进医疗产业的开展。1.8.2. 建议综上所述,本期工程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工程的建设根底好,政策符合度高,技术条件成熟,平安可控,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技术、经济、平安和保密、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备可行性,建议尽快批准实施。通过在健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的建议如下:注意统筹规划。以信息中心为信息化牵头单位,坚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盘棋规划,使得信息化资源可持续地得到整合。注意顶层设计。注重总体架构设计,坚持系统建设和整合符合整体架构要求,以健康信息平台为承载体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为提高信息化在我省卫生领域的综合应用水平奠定良好根底。注意信息化的健康效劳体系建设。健康信息平台不仅包括综合根底设施,更重要的是高端信息效劳,特别是健康大数据、卫生指数等效劳。通过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树立起健康信息效劳的理念,统筹信息化资源建设,建立省级健康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效劳、方案生育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管理等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做好信息化健康效劳的利用、评价和开展。注意队伍建设,通过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中全面参与、深度合作,培养锻炼出一支技术扎实、业务熟练的健康信息化人才队伍。第二章 工程建设单位概况2.2.1. 工程建设单位与职能2.1.1. *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根本情况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省编委关于组建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的通知?鄂编文202124号精神,设立*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2.2. 工程实施机构与职责工程实施机构:*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工程实施机构职责:*省卫生计生信息中心为*省卫生计生委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受省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的委托或授权,承当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卫生计生综合统计等相关工作,为省委、省政府及省卫生计生委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效劳,为全省卫生计生事业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3.1. 工程提出的背景和依据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开展,“互联网思维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为健康医疗行业的开展带来了新业态与新模式,未来将会打造出一套完善的“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信息效劳新体系。如何构建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通过信息化全面构建并应用数字健康医疗系统,推动健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居民健康医疗卫生效劳需求与效劳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3.2.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3.2.1. *省卫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工程完成情况1、承当原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准与标准和国家发改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前课题研究均已完成,对全国卫生信息化“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3.2.2.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完成情况1、大数据方面研究根底华中科技大学“效劳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集群与网格计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于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重点学科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省重点学科,建有*省大数据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室,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气氛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系统软件与体系结构、云计算与移动计算、网络空间平安、大数据等。3.2.3. 网络根本架构省卫生计生委自2021年以来一直本着以业务自身特点和开展推动网络覆盖的思路,按照国家专网建设标准,着力开展卫生计生系统的专网扩容和建设。通过几年来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建设,*省人口健康信息专网当前入网用户包括1个省级管理机构、17个市州管理机构、105个县区管理机构、 578家医院、1326家乡镇卫生院、23784家村卫生室,根本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和从业人员;承载着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公共卫生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等核心卫生计生业务平台和系统。全省人口健康专网采用省、市、县三级专用网络拓扑结构,市州级节点接入省骨干带宽不低于50M,县区级节点接入市州带宽不低于30M,乡镇节点接入县区不低于20M,并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业务对IP地址进行规划分配,保障各类平台系统应用数据传输稳定高效、平安可靠。图2-1 网络架构图3.2.4. 标准与标准为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综合平台互联互通,并做好平台与省内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省卫生计生委组织标准化课题组和省、市、县平台承建单位开展?*省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及根底代码标准?、?*省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标准?、?*省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标准?、?*省居民健康卡相关标准?、?*省人口根底共享平台相关标准?、?*省人口健康信息专网一张网规划?、?*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相关管理类标准?、?*省卫生信息系统等级测评相关标准?等8大类*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关编码及标准标准的设计和制定,确保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统一性、可靠性和互通性。经过屡次研讨,各类标准标准已初步完成编制工作,待整理完成经专家评审论证通过后予以推行。当前,省卫生计生委已发布?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标准试行稿?、?医疗效劳信息数据集标准标准试行稿?和?平台信息交换技术标准试行稿?等子类标准标准,规定了*省人口健康综合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其数据集元数据和数据元属性,其中公共卫生数据集标准标准包括儿童健康保健、妇女保健、疾病管理、疾病控制和健康档案根本数据五大类信息,涉及2952个数据项41个数据集,医疗效劳数据集标准标准包括医疗业务运营、临床诊疗和电子病历三类信息,涉及1232个数据项35个数据集,并说明了平台信息交换的技术架构、接口设计和接入步骤等,适用于*省各级平台之间和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和信息系统开发。3.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严重滞后于卫生事业的开展,离医改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一是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缺乏,许多重要信息系统仍是空白;二是综合平台建设亟待启动,设备更新升级无配套经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投入严重滞后和缺乏;三是缺乏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整体规划和架构设计的信息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就难于实现;四是信息化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市、县一级没有卫生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社会和市场参与程度低,同时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因此,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同时还存在如下问题:一纵向系统建设导致“烟囱、“孤岛在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中,各机构按照各自的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全员人口系统、妇幼保健系统、预防接种系统、血液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以卫生计生系统为导向进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响速度,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垂直建设的特点,各个卫生计生系统之间更加不兼容,在信息的沟通上更为复杂,形成大量“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3.4. 工程建设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开展,“互联网思维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为健康医疗行业的开展带来了新业态与新模式,未来将会打造出一套完善的“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信息效劳新体系。如何构建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通过信息化全面构建并应用数字健康医疗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居民健康医疗卫生效劳需求与效劳供给的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3.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5.1. 促进健康中国开展所需“十三五时期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方案生育效劳管理的决定?要求,坚持把根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贯彻到改革开展全过程、各环节,把建机制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保根本、强基层、补短板,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着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效劳、医疗保障、药品供给保障和效劳监管体系,以及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不断健全药品供给保障机制等工作;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稳固提高医疗效劳质量和水平;提升公共卫生、食品平安和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完善中医药事业开展政策和机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督,强化宣传引导和健康促进,积极参与全球卫生和人口领域合作。3.6.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3.6.1. 前期相关系统的开展*省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46312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顶层框架设计,基于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业务标准,按照属地化原那么和主索引机制,遵循三级平台级联的规那么,通过数据接口层、平台数据层、效劳总线层、业务效劳层、平台管理层和应用展示层等六大层面,建立省级卫生计生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效劳、方案生育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管理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支持跨区域信息查询和公共卫生、医疗效劳、医疗保障、药品管理、方案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协同。平台的数据部署采用居民属地化原那么,数据存储采用分级部署,各级平台的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资源库等五大局部;各级平台保存本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相关信息,辖区居民到其他地区就诊,那么通过三级平台到所辖地区平台进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的调用,相关数据那么通过三级平台传输到所辖地区平台进行存储。省级平台存放全省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摘要、电子病历摘要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市州平台、部省属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采用Oracle 12c数据库软件构建,并配置RAC集群架构,利用云数据库的多租户技术,在云平台上实现多租户在一个数据库中运行,而彼此数据与应用完全隔离;市级平台存放全市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电子病历明细数据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辖区所在各县市、区平台、市属医疗机构和市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县级信息综合平台存放全县的居民主索引、全员人口数据、电子健康档案明细数据、电子病历明细数据和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辖区所在基层医疗数据中心、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县属医疗机构和县卫生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各级平台通过居民主索引和级联规那么能够定位到该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存放地进行查询和更新。3.6.2. 技术先进性系统设计采用当前先进稳定的技术,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考虑到中国国情,系统不仅满足现有的需求,也抓住未来的开展方向;同时系统设计需满足大并发量的事务需求。3.6.3. 资金来源充足本工程通过申请财政资金,以及配套自筹资金,为该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的保证。综上所述,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工程是可行的。第四章 需求分析4.4.1.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4.1.1. 基层卫生效劳的需求社区卫生效劳是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并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效劳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网底,开展“六位一体的业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保健方案,降低患病风险,改良健康行为,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效劳,是社区卫生的主要效劳内容。在医疗保健业务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获取跨越不同系统的健康信息,还需要获取跨越不同区域卫生管理机构与边界的健康信息。在更大的医疗效劳机构范围内实现或追踪诊疗预约与转诊。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从生到死,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医疗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根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等等。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中心等)将各自对居民医疗卫生效劳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共享查询这些资料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效劳。4.1.2. 提高医疗效劳质量的需求4.2. 效劳对象*省作为国家卫生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试点省份,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和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化整体规划,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建设省医疗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展医疗健康智能应用效劳试点工作,其效劳对象主要为以下三类。省内居民: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满足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医务人员:获取诊疗病史,提高效劳效率和质量;获得上级医师支持,提高效劳水平。管理人员:促进公共卫生效劳的落实;提高管理决策水平。4.3. 业务需求及业务量分析4.3.1. 医疗效劳需求1提高医疗效劳质量的需要。通过健康档案医生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患者过去就医及其健康状况,为医生诊疗提供了更多的决策所需要的根底信息,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医疗效劳质量。2节省患者支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针对个体化健康管理,形成居民个人的健康状态资料,以及诊断治疗的重要的记录,使无论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效劳机构的医生都能随时获取患者病史资料,防止了重复医学检查,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患者支出。4.3.2. 业务量*省健康大数据平台效劳于我省5816万人口,预计业务模型参数如下表所示:参数名称数量单位总用户数58000000个每用户平均月访问次数3次忙日集中系数忙时集中系数峰值系数3每次业务使用数据库操作次数10次用户每次访问应用效劳器消耗TPCC值10每次业务使用数据库效劳器消耗TPCC值20每月使用业务数:用户数用户平均每月访问次数580000003150000000次。忙日峰值使用业务数:1500000000.345000000次/天。忙时峰值使用业务数=忙日峰值使用业务数忙时集中系数峰值系数=45000000321600000次/小时。平台需求的主要设备包括应用效劳器、数据库效劳器等。应用效劳器主要完成数据的整合交换和业务模型计算,数据库效劳器主要用于相关数据的交换存储等,其具体性能需求测算如下:其中健康大数据平台的业务主要是基于Web的应用,采用SPEC Web2005评估方法,在评估应用效劳器的SPEC Web2005值时,通常的方法是通过系统的在线用户,日常业务使用场景中可能发起的 请求来进行概算,概算出连接数,通过连接数与测试的CPU消耗关系来概算对效劳器的需求。效劳器从处理能力上来讲,最重要的指标是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并行处理能力,这一指标通常都是通过衡量主机的TPMC 值取得;其它对主机硬件性能上的需求还包括内存大小,以及对外连接的数据线路带宽。在计算主机所需要的TPMC、硬盘及带宽时,直接影响这些计算结果的因素包括:用户的业务模型也可以用一定收敛比来表示、所开展的业务种类、所开展业务的并行应用需求。1用户应用效劳器要求的TPCC单位用户数忙时每分钟登录次数每用户每次登录操作数/60分钟/小时平均每用户每操作消耗10 个tpmC2160000010/601036000000 tpmC。2考虑30%的冗余,那么单个应用效劳器虚拟机TPCC 要求36000000/1-30%51428600 tpmC。因此,应用效劳器选择tpmC 值不小于51428600的型号。根据tpcc.org网站公布结果,结合实测经验,intel xeon2.3GHZ CPU 12Core处理能力约为27万tpmc。经折算,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所需的CPU为(51428600/ 270000)6=950core。4.4.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4.4.1. 信息共享交换需求健康大数据平台应提供一个统一、可靠的技术框架,实现平台从业务系统采集所需的数据以及平台数据中心与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灵活交换与共享。4.4.2. 根底信息效劳需求4.4.3. 信息资源库完善需求4.4.4. 标准的建设与管理需求遵循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标准及电子政务地方标准体系等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信息化标准体系,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那么,贯彻实施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开发和制定行业标准,推广和普及现有标准,关注和应用国际标准。建立包括消息和数据交换标准、术语标准、文档标准、概念标准、应用标准和体系标准的全省统一的医疗信息化标准体系。4.4.5. 系统性能需求平台性能影响着业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的效率,是评价平台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平台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性能要求,并且需在平台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平台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到达各类业务使用要求。以下简要概述平台性能需求,响应时间特指使用单位当次操作提交给系统到系统反响出结果的时间。l 业务并发:至少同时支持峰值800笔/分钟批量数据交换和峰值300笔/秒的实时查询或处理业务l 批量数据交换:单记录交换/入库的平均响应时间20msl 非并发大批量数据交换2000秒/百万条l 查询:千万级数据量下单记录本地查询的响应时间2秒l 千万级数据量下分布式查询的响应时间5秒/次l 简单统计报表查询的响应时间10秒l 统计:千万级数据量下单项统计的响应时间5秒l 复合汇总统计响应时间120秒l 生成复杂统计报表的响应时间180秒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I一、二、三、5.5.1. 建设原那么2.3.3.1.5.1.1. 指导思想一整体部署,分类实施以省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各系统根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工程信息系统。二统一标准,统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公布实施的有关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加强标准化、标准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注重与医药卫生等其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防止重复建设。三软硬并重,务求实效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到规划设计具有前瞻性,具体建设注重实用性,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及“互联网+相结合的建设及运行长效机制。5.1.2. 技术原那么一技术先进性系统设计采用当前先进稳定的技术,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考虑到中国国情,系统不仅满足现有的需求,也抓住未来的开展方向;同时系统设计需满足大并发量的事务需求。二平安性保证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应选用可靠性高的产品及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三可扩展性在软件方面,采用组件化设计原那么,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组件构成不同规模的应用系统:保持系统核心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系统扩展功能和系统升级。在硬件方面,在关键的效劳器之间应采用集群技术,实现高可靠性。系统能够支持主流的多种硬件平台,在多种平台上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硬件进行扩展时,可以通过提高硬件配置,就能到达平滑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适应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四易操作性系统以浏览器作为终端用户界面,界面布局和导航风格简单一致,对用户输入错误,应尽早发现和提示。操作人员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用键盘和鼠标独立完成各类日常操作。提供完善的基于HTML的帮助文档,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帮助文档。个性化的界面设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习惯,自定义菜单。五开放性系统支持各个层次的多种协议,支持与其它系统的互通、互联;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硬件均应符合相关的业界标准,不同厂商开发的系统应保持统一的业务功能、统一衡量标准。六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修改,对某一个效劳系统的修改,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应易于扩展,新增效劳时要求对系统做尽可能少的修改。系统应具有远程维护能力。软件系统应尽量防止客户端的安装和维护。七可移植性系统应能够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就能够运行在各种主流的操作系统上。系统应支持标准的商业浏览器如Microsoft Explore(6.0版本以上)。八保密性系统的建设要符合*省卫计委及其他单位有关的平安保密规定。5.2. 建设目标5.3. 建设内容5.4. 总体设计方案5.4.1. 研究多源大数据语义获取与融合 针对云环境下大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以最大化数据质量为目标,从数据的语义获取为核心,研究大数据的可用性及评估模型,为从高质量数据中云分析及挖掘有效知识而提供来源保证。本工程将对多源大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多源大数据可用性特征及评估模型,研究大数据中实体识别技术以及评估推理模型。具体内容包括:图 5-1 多源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框架5.4.2. 研究语义感知的多源大数据存储及查询技术数据本身重要,但表达数据语义的元数据,如来源、时间、概率等对正确处理数据同样重要。高效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方法不仅要求对数据及其元数据本身进行标准存储,同时要求能够适应对数据的高效处理。本工程中拟从描述模型、存储框架、索引技术及查询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六章 本期工程建设方案6.6.1. 健康大数据框架设计6.1.1. 业务框架图6-1 业务框架图在强化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方案生育机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协同共享基层上,建立包括全员人口数据库、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的健康大数据库,打造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利用健康大数据平台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整合与挖掘分析,以数据平安为原那么,满足不同主体对健康信息的需求。6.1.2. 数据流程图6-2 业务数据流程图通过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从社区、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监督、方案免疫系统、血站、医疗机构以及电子政务中心、公安等外部信息系统中获取居民个人信息、健康档案信息、体检信息、诊疗信息、处方与医嘱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等数据,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绩效考核、医疗卫生信息监管;为广阔的居民提供健康效劳和健康管理;为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与互认、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的医疗卫生协作。6.2. 信息平安系统1234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5.6.6.1.6.2.6.3.6.3.1. 系统平安等级根据?信息平安技术 信息系统平安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平安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平安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平安等级保护相关标准标准,信息系统的平安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平安等级受侵害描述第1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平安、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2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平安。第3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平安造成损害。第4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平安造成严重损害。第5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平安造成特别严重损害。6.3.2. 防病毒系统*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工程系统涉及到windows等多平台内容,因此本期工程选择部署支持多平台的防病毒产品。6.3.3. 网页防篡改系统网页篡改者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管理的缺陷进行攻击,而目前大量的平安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集中在网络层上,它们无法有效阻止网页篡改事件发生。因此,门户网站需要专门的网页防篡改系统来保护网页和保障网站内容的平安。四、1.17.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平安和卫生7.1. 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为信息化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软件系统集成及调测,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效劳系统部署等,不涉及土建工程,因此,本工程涉及的污染物排放量小,根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根本不对环境产生影响。7.2. 环保措施及方案本工程的动力设备将产生轻微噪声,计算机以及显示屏等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将会对工作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有:1噪音;2电磁辐射;3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派放出的有害氧体;4温度升高。针对上述影响环境的因素,必须考虑使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技术,保护系统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硬件设备要满足TCO99 和FCC-B 低电磁辐射标准认证,设备外壳采用绿色阻燃可回收环保材料。机房建设要满足国家标准,核心设备机房为常闭式机房,减少噪音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设立单独的维护人员办公空间,保证办公空间良好的通风条件。7.3. 消防措施本工程在设备选购、建筑装修、施工等方面,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的标准和规定: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选购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使用许可的设备如空调、不间断供电电源等。2建筑物按防火规定,设置防火门、疏散通道、平安出入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物内部装修选用不燃性和难燃性材料。3建筑物内外,严格按照国家消防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通道和各种指示标志。7.4. 职业平安和卫生措施本工程建设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那么,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考虑职业平安卫生,用电设备均采用符合国家平安、卫生标准的设备,并采取平安接地、短路保护、过电保护等措施。第八章 节能分析8.8.1. 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执行GB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那么?GB7119?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那么?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325?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7-200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GJ l4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DBJ01-621-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13-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本工程为软件与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主要耗能设备为效劳器设备,按照50台效劳器每台500W功耗计算,电力消耗量为500*50*24*365/1000,即工程年新增消耗电能219000kWh。能量消耗分析如下。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电力0.1229kgce/(kWh)建筑能耗类型主要集中在用电和用水方面,而建筑物主要耗电局部为空调采暖系统照明系统电梯及办公系统。目前在公共建筑的能耗中,空调用电大约占50-60%,照明用电大约占25-35%,其余的为各种电气设备用电。在空调系统的耗能中,大约40-50%由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30-40%为处理新风所消耗,25-30%为空气和水输配所消耗。在数据中心机房,IT 及网络通信设备的能耗占51%,空调制冷系统的能耗占24%,空调通风加湿系统的能耗占11%,照明能耗占2.5%,其他能耗占11.5%。本工程主要耗电区域在数据机房,机房设计充分考虑节能技术,因为影响能耗的因素不只是UPS和空调的多少,还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因此在规划建设机房时,需要全面考虑。1合理布局机房和组织气流机房内的发热设备和散热设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热是通过机房内的气流带走的。不适宜的机房布局和设备安装方式,阻碍了气流的运动,降低了散热效果,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超远距离,超强的送风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机,消耗了更多能源。因此,不是将足够制冷量的空调和发热设备堆积在一个机房就解决了热平衡问题。2空调机组适宜的制冷方式和运行模式虽然空调机组的运行需要消耗能源,但不同的制冷方式消耗的能源是不一样的。制冷剂的不同、运行模式的不同都可能产生可观的节能效果。3选用低能耗的设备机房的能耗大户是效劳器、数据存储器等数据处理设备,数据设备的用电量大,就需要更多的UPS来供电,UPS在电能转换中需消耗一定的能量,电能在传递分配中也有损失。数据设备的用电,90%以上最终转变为热量,就需要更多的空调来散热。4防止跑冒滴漏机房密封不严,隔热效果不好,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机房的门窗应该密闭并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墙壁、地板、天花板应该进行隔热处理,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期长,外墙传递的热量不可小看。这就是有些机房冬季没有问题,夏季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季节,主设备的发热量通常不会差异太大。5选用适宜的供电方案和供电设备机房固然重要,但不是说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都同等重要。对机房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区分,制订不同等级的供电可用性和供电方案,防止无用的供电容量和供电设备冗余,既减少了供电系统的投资,也降低了运行能耗。6特殊设备特殊对待机房的主设备不一定是同样的发热,设备密度不同区域的发热差异很大,用同样的散热方式就会冷热不均,不仅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而且带来了其他问题。对于高密度发热设备,应该采用特殊的散热机柜和散热方式,这样不至于为了照顾个别的高发热设备而机房的温度太低。123456788.18.28.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7.8.8.1.8.2.8.3.8.3.1. 建筑节能1建筑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屋面、墙面采用外保温做法,维护结构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减少能耗。2控制建筑立面窗墙比,减少能耗。3建筑设为南北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日照。4根据功能使用的要求,本工程配套办公用房采用小进深的平面设计,机房局部保持机房的密闭性,满足机房的使用要求;办公管理开窗面积较大,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到达节能的目的,窗户要考虑做遮阳防护。5夏季和冬季是室外温度和设备常温差距最大的时期,空调耗能最大,有效的控制这两个季节空调的使用效率将是降低机房电费本钱的关键。8.3.2. 给排水节能1生活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水泵,根据用水量的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同时尽量利用负压型的,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2大便器采用不大于6l/s的双档低水箱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3小便器采用自动感应冲洗阀或延时自闭式冲洗阀。4面盆水嘴、洗涤盆水嘴、淋浴器等均应采用陶瓷芯、密封性能好、能够限制出流率、并经国家有关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型水嘴。5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6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7采用以上节水措施后,节水量可达35%左右。8.3.3. 电气节能1本工程所选用的电源设备均为节能设备。l 工程中所选用的变压器为高效、低损耗节能产品。l 高压设备配置的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用电功率小。l 低压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在低配室采用集中补偿方式,补偿电容器柜采用带电抗器的电容器柜。2照明光源采用高效的荧光灯、节能灯、金卤灯等,优先选用灯具效率高的灯具,一般室内的灯具效率不宜低于70%,在到达同样的照度情况下,大大降低用电量;选用电子镇流器,镇流器自身功耗不大于光源标称功率的15%,谐波含量不大于20%。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3主照明电源线路采用三相供电,以减少电压损失,并尽量使三相照明负荷平衡,其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4日照条件较好的室外道路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5电缆选用环保的交联电缆,输送同样的电力的情况下,电缆截面降低约1/3,降低了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同时电缆废弃后,对环境也减少了污染。用电量降低,就是减少发电过程中煤的消耗量。6采用上述节能措施后,节电量可达20%以上。8.3.4. 空调、动力节能1舒适空调系统采用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在制热和制冷运转时均能保持高COP值,并且能对各个房间进行独立控制,到达节能。2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低速送风,以到达降低输送动力消耗。3门厅外门设置空气幕,隔断室外空气。风管、水管绝热层的厚度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要求。4机房空调气流组织方式:地板下送风。地板下送风是通过在机房内设置架空地板,空调冷风先送入架空地板层内,架空地板层相当于静压箱的作用,再通过机柜底部的开口送入机柜内或冷通道的送风口送入机房中。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送风理念,符合热气流上升的自然原理,优化了气流组织方式。5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小于0.3W/(m/h)。6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室外机能效比大于3.0W/W。7机房专用空调机组及分体柜式空调的能效比大于2.6W/W。8采用上述节能措施后,能节电约15%以上。8.3.5. 设备节能设备选型时,在满足工艺要求和技术先进实用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效率高、能耗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能源。信息平台效劳器、交换路由设备、精密空调、新风机、冷水机组、空压机、水泵等均采用节能型产品。通过采用多核处理器效劳器、配置磁盘数量适中的磁盘阵列、采用节能型设备等多种措施,降低冗余和外部的供电降低来节省能耗;减少局部系统设备非工作状态的开机时间,针对平台各子系统设计节能运行模式,通过中控系统进行统一集中控制,减少能源浪费;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增加虚拟效劳器的使用,使硬件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处理更多的工作量。8.3.6. 其它节能措施工程建设中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能标准进行设计,使用节能的新材料和新设备;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中注意在装修工程中节约材料,减少浪费;水管、风管等均作保温处理;对所有能量消耗设施均分部门装设计量仪表,便于计量考核;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自动控制,节省能源;对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视。第九章 招标方案99.9.1. 概述为实现对本工程建设的标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的规定,组织实施工程中工程、设备及效劳的采购。1本工程建设中,工程、设备及效劳的采购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招标方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采购方式组织采购。2本工程建设将实行工程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将遵照执行国家对建设程序、招标采购、质量控制等做出的相关规定。工程管理的程序将包括立项评定、制定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等。9.2. 招标范围根据要求,对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