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2015年第1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207905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2015年第1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2015年第1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2015年第1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红线 坚持数质并重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 (2015年第1期)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有关技术问题按: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8号),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试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反映的问题,部土地整治中心商利用司确定,于2015年1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试点工作座谈会。会后,我们对参会省份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梳理解答,供大家参阅!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有关技术问题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是一项与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与报备联系十分紧密的日常工作。省级主管部门对报部的成果负总责,保证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备案成果保持一致,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同时,由于年度更新评价和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对技术承担单位的技术培训,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问题 1. 提取减少耕地图斑时,出现图斑分割情况,如线性公路建设占用,对于从同一个图斑分割出来的多个减少耕地图斑,若沿用原图斑信息,则更新图层中多个图斑BSM相同,而BSM应该具有唯一性,是否需要对BSM编支号进行区分。 答:这类情况不再沿用原BSM,而是重新进行编号。 2. 减少耕地图斑更新类型不唯一,可能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多个原因;新增耕地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更新数据包中是否需要按照更新类型对其分割?还是可以按照主导更新类型定义? 答:一个耕地图斑由于不同的原因减少,或者由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新增耕地,能找到准确边界的情况下,要按照不同的更新类型对图斑进行分割;若找不到准确边界,但有准确的面积数据,可以依面积比例和大致边界进行分割图斑。 3. 利用叠加法提取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图斑时,出现分割图斑的情况,对被分割图斑的TBDLMJ按分割比例进行计算。质检软件对图斑分割面积这块是如何控制的?我们采用的面积处理方法如下: (1)年度更新耕地图斑提取及(被分割图斑)面积重新计算 第1步:采用叠加法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的耕地图斑与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图斑进行空间叠加,将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多出的耕地图斑作为减少耕地,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多出的耕地图斑作为新增耕地。 第2步:数据提取完成后,对被分割的耕地图斑的TBDLMJ(图斑地类面积)重新进行计算,包括提取数据时被分割的新增耕地图斑和被分割的减少耕地图斑。 对于被分割的耕地图斑,应按照分割出的图斑占原图斑的图上量算面积的比例计算其TBDLMJ。被分割的新增耕地的TBDLMJ,以2013年变更调查中耕地图斑为基础依比例计算;被分割的减少耕地的TBDLMJ,以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为基础依比例计算。 答:这块与技术手册中规定的方法一致,具体见技术手册第十条中的第一个技术问题的(4)。 (2)2010-2013年度未变化耕地图斑提取及(被分割图斑)面积重新计算 第3步:采用叠加法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的耕地图斑与第1步中提取出的新增耕地图斑进行空间叠加,2013年度耕地图斑中多出的部分即为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的现状图斑;将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与第1步提取出的减少耕地图斑进行空间叠加,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多出的部分即为未变化耕地2010年度的现状图斑。 第4步:数据提取完成后,对被分割的耕地图斑的TBDLMJ重新进行计算,包括提取数据时2013年度耕地图斑中被新增耕地图斑分割的耕地图斑,以及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被减少耕地图斑分割的耕地图斑。 参照第2步中面积计算的方法,分别对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现状图斑中被分割的图斑,以及未变化耕地2010年度现状图斑中被分割的图斑的TBDLMJ按比例重新进行计算。 第5步:根据前2步的处理结果,以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现状的TBDLMJ减去2010年度现状的TBDLMJ,得出未变化耕地图斑2010-2013年度的净增(减)面积。 答:这部分为了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计算未发生变化并且被分割的图斑的面积,二是计算净增减面积。首先,未发生变化的图斑不是年度更新的对象,不必计算它们的面积。即使需要计算,也不必进行第3步的操作。发生分割的图斑已经按照比例计算了新增和减少耕地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值,未分割之前,这些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是已知的,用未分割之前的图斑地类面积值减去依比例计算的新增和减少耕地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值,就得到了未发生变化并且图斑被分割的耕地图斑地类面积值。 其次,提取净增(减)面积时,不能这样计算,这样计算的是净增减面积的总数。计算净增减面积时,需要比较2010年和2013年叠加后完全重合的图斑的“TBDLMJ”,若两者的“TBDLMJ”值相同,说明没发生净增减,若不同,说明有净增减,净增减的属性部分按照技术手册中第十部分中第一个技术问题的(3)确定,属性信息存储在表1-2中。 (3)面积平差处理 理论上,“(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TBDLMJ+2010年度零星耕地MJ)+新增耕地TBDLMJ-减少耕地TBDLMJ+未变化耕地图斑净增(减)面积=2013年耕地TBDLMJ+2013年度零星耕地MJ”;若不相等,就需对面积差值进行平差。需平差的值即为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理论值与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差值。 第6步:按照上述关系式,以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理论值减去2013年耕地总面积得出差值,并按比例进行面积平差。根据部专家反馈意见,建议对空间位置未发生变化的图斑属性不做调整,加之计算得出的差值一般较小(如果计算出的差值较大,则需对前面几步的操作过程进行核查),所以只在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的TBDLMJ中进行面积平差。面积平差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当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都存在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至分割后新增耕地或减少耕地的面积较大者的TBDLMJ中,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面积平差方案表新增耕地减少耕地差值为正在新增耕地图斑的TBDLMJ中依比例扣除差值差值为负在新增耕地图斑的TBDLMJ中依比例增加差值新增耕地减少耕地差值为正在减少耕地图斑的TBDLMJ中依比例增加差值差值为负在减少耕地图斑的TBDLMJ中依比例扣除差值二是当新增耕地无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到减少耕地图斑中。 三是当减少耕地无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到新增耕地图斑中。 答:新增面积包含净增加面积,减少面积包含净减少面积。计算新增和减少耕地面积总数时必须把净增减同时加进去,加完后再进行平差处理。平差时,2013年有个耕地面积总数,2010年有个耕地面积总数,这两者做差值,与新增和减少耕地的总和做对比,做平差,具体平差方法技术手册中没有规定,以上说的三种平差情况可以采纳。 4.关于“ZLJSTBJZMJ”(质量建设图斑净增面积),手册附件1中的注释提及质量建设耕地面积统计时,质量建设后的面积应该用“TBDLMJ”-“ZLJSTBJZMJ”的值,将净增面积统计到新增耕地中。净增耕地和新增耕地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面积汇总到一起是否合适?另外,净增的面积要汇总到新增耕地,那么净减少的面积就应该汇总到减少耕地,这一点注释中未作出说明。 答:新增耕地中有一类就是净耕地面积增加、在数据库中反映的增加耕地,在变更调查时,将此类新增耕地归为“整理田坎、小型沟渠等小于上图面积无法按图斑表示的新增耕地(ZZL)”。 增加“质量建设图斑净增面积”是为了准确统计质量建设图斑的面积。由于净减少耕地图斑无法上图,仅在年度更新图层的属性表中增加记录,所以净减少耕地图斑的面积在减少耕地中已经统计。质量建设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来源于2013年度的变更调查数据,其中已经扣除了净减少耕地面积,所以,在统计质量建设耕地图斑面积时,不用考虑净减少耕地面积。 5.对于新增耕地,根据补充调查获取的数据计算核实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如果出现系数值较上一轮变化较大的,是否要调整其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还是沿用上一轮系数等值区对应值? 答:如果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并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规定的方法测算后,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有较大变化的,可以用测算值。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不做更新。 6.技术手册附件1“表1-5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中的“乡镇”是填写乡镇名称还是乡镇代码? 答:“乡镇”填写乡镇名称。 7.技术手册附件1“表1-4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质量建设耕地评价结果表”中的“质量建设后耕地”单指的是项目区内的建设耕地,还是项目区内包括新增耕地在内的全部耕地?若单指项目区内的建设耕地,则建设前后总面积相同,若包括项目区范围内的所有耕地,则建设后面积大于建设前。 答:表中“建设前”、“建设后”耕地,均指项目区内进行质量建设的耕地,不包括新增耕地。 8.技术手册附件1“表1-7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新增耕地、质量建设耕地项目清单”中的“耕地面积”,指的是项目区内包括新增耕地在内的全部耕地,对于新增耕地面积非常大的项目区,且项目区内质量建设耕地比例虽非常小,但可能建设前等别较高,而项目区建设后,包括了新增耕地,通过加权平均,其平均等别可能反而会比建设前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答:这种情况只需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必做任何处理。 9.对于独立新增耕地而言GXTC与XJFDDY层的TBDLMJ一致,而对于非独立新增耕地图斑来说,其在GXTC中的TBDLMJ应该是其新增的净面积,因此GXTC中的TBDLMJ指的是变化图斑的净面积,而非XJFDDY层中对应图斑的TBDLMJ。 答:不对。对于独立新增耕地而言GXTC的TBDLMJ与XJFDDY层的是一致的。而对于非独立新增耕地图斑(图斑边界未变,面积增加了)来说,若为质量建设的地类图斑,则GXTC中的TBDLMJ应该是该图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TBDLMJ- ZLJSTBJZMJ,是XJFDDY层中该图斑质量建设部分的净面积。 10.净面积变化耕地图斑的判断阈值设为多少合适,1m2、10m2? 答:各地方根据经验来定。按说图斑边界未变而由于线状地物发生变化,使得图斑地类面积发生变化了,其净面积变化都应计算在内的。 11.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信息系统中部分项目采用的是省等,其工程完成后等别数值比完成前大,这部分是否可以不采用其评价结果? 答: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信息系统中填报的应该是国家级利用等别。如果系统中填报的等别信息有错误,应首先告知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手续进行修改。同时,年度更新时,请按照规定的技术方法和参数体系进行评价。 12.县级成果核查的关键问题有哪些?包括上报成果是否齐全?成果存放、名称是否规范?shapefile的6个文件是否齐全?新增耕地面积总数、减少耕地面积总数、2013年总耕地面积?质量建设区耕地建设后质量是否提升?制图? 答:县级成果核查软件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成果的齐全性、规范性,与变更调查成果的一致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等。但是,“质量建设区耕地建设后质量是否提升”不是核查重点,只要客观评价即可。 13.更新类型代码问题: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为新增耕地,但其范围内还涉及到原有耕地,通过开发整理后,原有耕地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些原有耕地应该属于质量建设耕地,建议在技术手册的更新类型代码表的质量建设耕地中增加二级代码37(土地开发)。 答:原有耕地归为质量建设耕地,更新类型为“土地整理”,二级代码为“31”。 14.指标区问题: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中,我省指标区一级区为“华南区(V)”,二级区为“华南沿海西双版纳低山丘陵区(V2)”;依据我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我省农用地分等只设一个指标区,即“海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中指标区类型代码是否填写V2? 答:建议指标区名称改为“华南沿海西双版纳低山丘陵指标区”。具体编码方法见数据库标准“分等因素指标区类型属性结构描述表”。 15.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市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与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不一致。是否要在数据库中统一修改?若数据库暂不修改,仅修改更新评价数据包,则数据库会存在同一个市县有多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且有可能存在跳等的问题。数据库质检软件核查时是否会检查此类型的问题。 答:年度更新评价工作、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的建库都采用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时采用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同时,请查清不一致的原因。 16.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要求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要填写具体的因素属性值,但是上一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属性值为等级(每个等级表示一个机质含量的区间),建议取该等级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有机质含量的具体属性值。但是,有机质含量的1级(4.0%)和6级(0.6%)分别为等级区间的两端,无法取其均值,建议1级有机质含量填写4.0%,6级有机质含量填写0.6%。 答:因素属性等级为区间的,取区间中的任意值均可。有机质含量1级(4.0%),可以填写4.0%;6级(0.6%),可以填写0.6%。 17.本次更新评价数据库要求PH值填写具体的因素属性值,但是上一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属性值为等级(每个等级表示一个机质含量的区间),建议取该等级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有机质含量的具体属性值。但是,PH值的等级区间为酸碱两个区间,例如2级属性区间为“5.5-6,7.9-8.5”,不能确定具体值为酸性还是碱性,所以无法确定具体的值。 答:参考周边图斑确定本图斑是偏酸还是偏碱,从而确定使用5.5-6.0或7.9-8.5的平均值。 18.上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对剖面构型的划分是将两种类别合并为一个等级,例如1级为“通体壤、壤/砂/壤”,而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库将剖面构型属性因素细化,例如“通体壤、壤/砂/壤”被划分为“通体壤”(代码为A1)、“壤/砂/壤”(代码为B4),则无法确定补充完善数据库中的1级对应更新评价数据库中的A1还是B4。建议各省市建立一个对应表统一修改。 答:“通体壤、壤/砂/壤”都是1级,指的是“剖面构型”这个分等因素的分级标准和打分规则,都是1级,是为100分。但在建库时,“通体壤”对应的代码为A1、“壤/砂/壤”对应的代码为B4,与两者都是1级,并不矛盾。并不是1级因素属性必须对应同一个代码。 19.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市县补充完善数据库中的自然等指数,按照公式推算结果存在偏差。是否要在数据库中统一修改,若修改,有可能会影响等别,若不修改,数据库质检软件核查时是否会检查此类问题。 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核实相关的参数、因素属性、因素分值等是否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参数、因素错误问题。如果确有错误,可以进行修改。但是要将修改前、后的计算过程予以保留,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另外存储备查。 20.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琼土环资耕字20103号)的规定,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应委托省级土地整理机构复核新增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由于部分早期项目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使用的是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中的基本参数和分等因素(部分项目是将整个项目区作为一个评定单元进行评定),与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的基本参数和分等因素存在差异。以屯昌县为例,如下表所示: 表2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比较市县名称作物名称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数据库2012版规程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数据库2012版规程屯昌县春甘薯3011287126672667秋甘薯3011313330333133因此,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与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衔接时,是否只衔接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11个分等因素,其他基本参数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确定的基本参数;或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时重新划分评定单元,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评定。答:第一轮分等时,各地主要依据的是2003年出版行标农用地分等规程,行标中部分省份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是空的。这部分省份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是在工作部署后,部统一测算后直接下发各省使用的,海南就是这样。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制定时,利用最新的资料对其进行了更新,所以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此次年度更新评价时,请沿用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时使用的参数和指标体系。 21.由于部分市县国土部门人员调动等情况,存在一些早期的补充耕地项目无法找到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情况,导致无法衔接。 答:首先要搞清楚,这些补充耕地项目是否做过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然后再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做过评价的项目,评价资料丢失的,请省里自行想办法找到或补充;未做过评价的项目,按照省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定和认定。 22.手册中省级汇总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和数据表,不要求数据库和成果图件。但在数据库标准中要求有省级分等单元图层,如何处理? 答:数据库标准是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建库的综合标准,不仅指导县级数据库建设工作,还指导省级、国家级的建库工作。而此次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只是数据库标准的部分内容。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没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自然不用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图层。 23.省级汇总不要求提交数据库,但要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和省县对应关系表,而本次的分等单元编号规则和上次补充完善分等单元编号有差异,这块应如何衔接? 答: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不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不用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和省县对应关系表。 24.数据库标准表9“分等单元追溯关系结构描述表”要求在省级建库时填写,是否以数据表的形式体现? 答: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没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不用提交“分等单元追溯关系结构描述表”。 25.我省2011年度补充完善1:1万等别成果继承了1:5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因素值,评定结果基本合理。但由于土壤普查资料年代久远、比例尺小等原因,补充完善成果中个别图斑的因素属性值与现状不相符,导致数据库与实地现状等别部分差异较大。 答:个别地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完全吻合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发现异常后,要通过实地调查,核实相关因素属性值是否正确。如果确有错误,可以进行修改。但是要将修改前、后的计算过程予以保留,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另外存储备查。 26.2014年12月底,国家下发我省县级2013年末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汇总表格数据。经核实,存在数据库与汇总表格数据中耕地面积有差异。如:独山县2013年变更调查数据库中耕地总面积39312.46公顷,汇总表格数据中耕地总面积39306.62公顷,存在5.84公顷的误差。其余各县(市、区)约有零点几公顷的差异。 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与汇总表格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客观存在,主要是在面积单位换算和保留小数位时产生的。请以汇总表格数据为准。 27.按照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文件,年度更新评价的对象包括年度内新增的耕地、减少的耕地和等别(质量)发生突变的耕地三类。但黑龙江提出,他们在确定工作底图时,通过叠加2013年度和2010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发现有近10%的耕地图斑的地类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是由旱地变成了水田(没有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少部分由水田变成旱地,问这部分地类变化的耕地要不要进行更新评价? 答:暂时不将地类变化的耕地纳入年度更新评价的范围。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这种地类变化有受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占水田补水田新政策的驱动影响;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耕地是水旱轮作,或者是受塌陷的影响,短期内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建议先不纳入年度更新评价的范围,可在年度监测中对这些耕地进行长期监测,各方面条件变化稳定后,如果地类确实改变了,将在下一轮全面评价中进行重新评价。 二、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问题 28.按照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的要求,XJFDDY、BZYD、XZQ、XZDW这4个注记层为必选要素。制图时,我们会按照制图的要求与规范完整注记地理要素;但对于数据库,这些注记层是否必要?而且每年进行年度更新评价,注记的内容势必会发生变化。 答:对于完整的数据库,必要的注记是必须的,这对于以后的应用是必要的。年度更新数据包不用提供注记内容。 29.数据库标准(报批稿)表15“分等因素属性分布区属性结构描述表”的要求,分等因素属性分布区图层共设置3个字段,对于不同地区应按照实际使用的分等因素增加图层。能否将多个分等因素放在一个shape图层?还是要分别建立对应因素图层。 答:一个分等因素一个图层。 30.直接引用变更数据库中的图层如行政区、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属性结构能否直接用变更数据库中的字段结构。本次数据库标准中对其定义与变更库有差异。 答: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制定时,依据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同时也重点参照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的要求,相同的要素、字段等均与其保持一致,并未做调整。 31.按照数据库标准(报批稿),本次年度等别数据库中XJLXFDDY层和XJFDDY层属性结构完全保持一致。对于XJLXFDDY层,TBBH、DYBH、TBMJ、LYXS、JJXS、ZRZLF及几个分等因素属性是否也临近赋值?如果这样,那TBBH、DYBH、TBMJ几个字段具体怎么处理?因为有部分零星耕地并未落在耕地图斑上,TBBH、DYBH无法援引所属图斑的信息;另外零星地物本就没有TBMJ,其只有MJ(净面积)。 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建立数据库标准中XJLXFDDY层的属性表。 32.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中,标准耕作制度编码表中缺少我省部分标准耕作制度的代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做了补充。如我省陕北地区一年一熟,作物有春玉米和马铃薯,采取倒茬种植。 表3 陕西省关于标准耕作制度编码表的补充汇总表代码标准耕作制度复种类型备注1140冬小麦/春玉米一年一熟陕西补充1150春玉米/谷子一年一熟陕西补充1160春玉米/马铃薯一年一熟陕西补充2160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表27已有2370油菜-水稻一年二熟表27已有4060冬小麦春玉米二年三熟陕西补充答:春玉米、马铃薯倒茬种植的标准耕作制度应表示为“春玉米马铃薯”。 33.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XJFDDY层与年度变更成果中GXTC层中相同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是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保持一致的话,XJFDDY中是没有减少耕地的,那么GXTC中的减少耕地是否需要为其(DYBH)编号? 答: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XJFDDY层与年度变更成果中GXTC层中相同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不必保持一致,均按照单元编号规则重新编号。 34.零星耕地可否仍然按等别完善时的处理方法,将其转变为面积非常小的缓冲区,统一合并到XJFDDY中一起更新?若可以,则县级零星分等单元(XJLXFDDY)与县级分等单元(XJFDDY)保存在同一个XJFDDY层中,零星耕地可与普通耕地统一一起为DYBH编号,但若两者分开存储和计算,则单元编号是分开各自编号还是需要按照XJFDDY的DYBH继续往后编写? 另:零星耕地也有增减,增减的零星耕地是单独存放在一个层中(比如叫LXGXTC),还是做一个小缓冲区变为区文件,统一存放在GXTC中呢? 答:将零星耕地转变为缓冲区,合并到县级分等单元图层中,或者零星耕地单独存放一层,都可以。零星耕地单独存放时,单元编号按照县级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继续往后编写,以免两者重复。年度更新评价中零星耕地的增加、减少,可以单独存放在一个层中(命名为LXGXTC),也可以做一个小缓冲区变为区文件,统一存放在GXTC中。 35.数据库标准和技术手册中XJFDDY和GXTC的属性表中17-19号字段分别为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和综合自然质量分,河南省是分作物分别计算利用、经济系数和自然质量分的,因此需要增加9个字段,从第一张表中的3个字段变成第二张表中的12个。造成后面字段的顺序需要顺延,不知可否? 表4数据库标准和技术手册中的字段顺序和内容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7土地利用系数LYXSFloat6418土地经济系数JJXSFloat6419自然质量分ZRZLFFloat54表5 河南省县级成果中的字段顺序和内容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7土地利用系数LYXSFloat6418冬小麦土地利用系数DXM_LYXSFloat6419夏玉米土地利用系数XYM_LYXSFloat6420水稻土地利用系数SD_LYXSFloat6421土地经济系数JJXSFloat6422冬小麦土地经济系数DXM_JJXSFloat6423夏玉米土地经济系数XYM_JJXSFloat6424水稻土地经济系数SD_JJXSFloat6425自然质量分ZRZLFFloat5426冬小麦自然质量分DXM_ZRZLFFloat5427夏玉米自然质量分XYM_ZRZLFFloat5428水稻自然质量分SD_ZRZLFFloat54答:可以。 36.耕地面积、新增和减少耕地面积、字段的长度是否是核查的关键点,长度比要求多一两位算错吗?部分项目名称超过25个字,XMMC长度50不够,可否增加长度? 答:字段长度可增加,小数位数不能变。 37.数据库标准中附录A关于元数据的示例中说元数据文件内容涉及7个子集、32个元素,可否明确列出7个子集和32个元素的名称,以免遗漏。 答:请参照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执行。 38.按照数据库标准的要求,数据图层中的BSM字段要求为int型,长度为10。但在数据图层中按要求建立字段后,字段类型会自动变为Double型。 答:这是对的。“数据库标准”不针对任何特定格式的数据库,数据类型应根据所选具体的数据库设置。 39.按照数据库标准,本次年度等别数据库中XJLXFDDY层和XJFDDY层属性结构完全保持一致。但是对于DYBH,是否要参照XJFDDY的编号规则对其单独进行编号,还是接着XJFDDY的编号进行续编。 答:接着XJFDDY的编号进行续编。 40.按照数据库标准要求,BZYD层的最后两个字段PMZP、JGZP都是栅格字段,但在SHP文件中不能建栅格字段,而在数据库要素类中只能建立一个栅格字段,针对这一问题该怎么处理? 答:照片大小也就几M,没必要用栅格字段,可使用Blob字段存储。 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的技术问题 41.按照要点要求,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对象为质量缓变的耕地,是否意味着以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扣除年度内质量建设的耕地和年度内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占用的耕地,剩余的耕地即为质量缓变的耕地? 答:缓变耕地主要指年度间增加、减少、质量建设耕地以外的,耕地质量等别发生缓慢变化的耕地。 42.要点中指出,要对“等别变化主导因素”进行监测,那么这个“主导因素”是否一定是在指标区内分等因素内选择?例如我省指标区内有“灌溉水源”等11个分等因素,那这个主导因素是否在这11个中选择? 答:是的。 43.本次监测是第1年,按照要点要求,“要结合区域内各耕地质量等别类型等别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耕地质量平均等别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意味着要将本次监测的产能结果与上一个监测时点进行对比分析,那么这里上一个监测时点该以什么为基础?是以2012年完成的农用地综合生产力核算成果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还是本次监测成果为基础,今后每年再以上一年度监测成果为对照,再进行产能对比分析? 答:是将监测结果与监测基期年结果进行比较,即与上一年度成果进行比较。对于2014年的监测试点工作而言,就是与补充完善时的成果进行比较。 44.在划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类型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点,进行土壤采样,然后进行现状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但是要揭示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必须有以往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的沟通,以往并未开展这类工作,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数据。 答:没有历史数据就不用比较。 45.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培训教材中提出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衔接,农业部门以生产服务为主, 围绕土壤(培肥)、种子、农药、化肥、耕(购机补贴)、播(深耕补贴)、收开展地力评价;国土部门以资源保障为主,开展土地条件评价,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耕地生产能力保护与建设。但是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中,国土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如何衔接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部、厅层面进行协调。 答:衔接是指基础数据层面的衔接,比如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计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分等因素属性数据等,可以利用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 46.在监测样点的选取上,内业选取部分样点在外业调查时发现样点条件与内业存在差别,须对样点进行更换调整;在经过样点数据内业分析之后,为确保监测样点的独立性、代表性和稳定性等,针对相关性强的样点需要进行资料补充甚至更换调整。这都增加了工作量,由于时间有限,因此任务紧迫。 答:样点的选取和设置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就能设置的很合理,甚至近几年都会对监测样点进行局部调整。今年是试点,主要侧重方法、程序的探索,所以尽量按照工作目的,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按时完成任务。2015年2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