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讲义》word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657050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讲义》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节能减排讲义》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节能减排讲义》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讲义一、来由:2007年4月27日下午3时,“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会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同比加快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保持同步,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二、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实现。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市(地)、县和重点企业。要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考核。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坚决压缩城市形象工程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切实保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等工作所需资金投入。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形成强大声势。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也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经常监督,凡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同时,要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三、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环保总局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在年月日前,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二、什么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指的是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三、节能减排的意义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类面临着两大挑战: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1、 资源能源是资源一种形式地球上的资源分两类:可再生的和非可再生的可再生的,如生物、水、空气、太阳能、水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非可再生的,如各种矿藏(包括能源的和非能源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这里指自然环境,即地球自然的客观存在:阳光、空气、地表温度、地磁地热、空气湿度、以及江河湖海、山丘原田、花草树木、各种动物人类靠资源和环境这两基本条件而生存的。(展)非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金银铜铁锡镍锰铝镁铅用一点少一点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速度很快,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也是有限的,过度消耗,导致物种灭绝。 2、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恶化。局部的:河流污染,湖泊污染,空气污染,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自去年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 年到年就发生水污染事故件。年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部分江段污染,导致沿江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月,广东一企业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下游万人无法饮用北江水。年月,湖南省株洲市霞港湾因水利工程施工不当,导致含镉废水流入湘江。湖南省岳阳县月日发生一起饮用水源受到砷(砒霜)化合物污染。使万多居民,不能饮用自来水。全国万公里河流和座水库进行的水质评价,近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水系个监测断面中,劣类的水占,即近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都不合格,城市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陕西省全省每年废污水排放总量是亿吨,水质微生物普遍严重超标,导致饮用后痢疾、眼结膜炎等传染病流行。长期饮用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会造成体内重金属粒子增加,引发各种疑难病症,全省饮用污水人口达万人,占农村人口的。目前,全国农村有亿多人口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其中约有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月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亿元,占当年的。频发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区间的纠纷不断,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起以上,群众上访达余人次。无节制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污水是河湖污染的重要原因。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亿吨,这些废污水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当前中国水污染事故频发和相关产业企业布局不合理有关。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中国万多家石化企业大部分设在水边,其中家在饮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他指出,这主要因为过去布局和设厂时,对环保因素和当地承载能力考虑不够。 全球的:气候变暖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全球30个山脉冰川的消融速度比前一年大幅加快。2006年全球9座山脉的30个冰川的厚度平均减少了1.4米水当量(1米水当量相当于冰川厚度1.1米),大大超过2005年减少的0.5米水当量。在1980年至1999年间,这些山脉冰川的厚度平均每年减少0.3米水当量,1998年则减少了0.7米水当量,创下此前20年来的最高纪录。而在2000年至2005年间,这30个山脉冰川平均每年减少的厚度为0.5米水当量,其中2003年、2004年和2006年的减少量都超过了1999年的水平。局部的 能源资源的迅速减少: 石油60年 煤炭150年 天然气20年四、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五、到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六、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二)总体要求。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十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二十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二十二)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二十四)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十五)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二十七)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二十八)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九)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三十)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三十一)健全法律法规。(三十二)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三十三)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三十四)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三十五)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三十六)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三十七)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 (三十八)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三十九)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四十)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四十一)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四十二)表彰奖励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四十三)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四十四)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四十五)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 附: “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 文章来源:节能七、节能减排的重点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八、节能减排的措施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本文来自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总体:控制增量、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依靠科技、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不以GDP的增长快慢论政绩,要“挥泪斩马谡”、“动真格的”。九、各地区各部门节能减排具体做法:1、广东将节能减排纳入干部业绩考核2、河北省节约能源规划3、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4、山东21亿多元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节能减排5、陕西关于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6、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草案)7、天津:2.22亿元资金投入节能减排8、扬州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9、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若干意见10、重庆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 等等十、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 行政法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环境保护部发布第一号公告 加强监督减排设施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关于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指南关于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示范城市申报实施指南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管理方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示范城市申报指南城市垃圾管理办法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在修订中增加节能内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水处理税费改革促进污水处理产业良性发展的意见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的意见污水处理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