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分析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525701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问题行为的因素及分析胡秋影湛师基本教育学院12英语4班【摘要】青少年问题行为指在严重限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容许的正常范畴的异常行为。学生常常要面对某些与社会道德规定不符的情境或诱惑,也常常会体现出某些不符合道德规定的行为,即所谓的问题行为,例如恶作剧、故意违背纪录、不讲文明礼貌、打架骂人、撒谎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问题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不如品德不良那么严重。教育工作中应抓住时机对问题行为加以制止和矫正。【核心词】问题行为 形成因素 矫正 健全人格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重要问题行为有如下类型:品行性问题行为:重要由自私、遇事只顾自己,不顾她人和集体的利益;怕苦,追求享有,学习上生活上怕苦、怕累,追求吃、穿、玩,爱说谎;厌学,不想学习,逃避学习,以至逃学;退缩,胆小怕事,孤单,不参与集体活动。违纪行为:重要有袭击、无事生非,常常骂人、打人,对她人构成威胁;作弊,用多种方式进行考试作弊;早恋;与异性同窗传字条、信件,甚至约会;出入三室一厅,沉湎于不适合初中生娱乐的场合。违法行为:重要是盗窃和赌博。据WHO估计,全球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小朋友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浮现或多或少的浮现情绪或行为问题,重要体现为学习困难、缺少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局限性1/5的人得到了合适的治疗。由此可见,学生问题行为的及时矫正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一、 学生问题行为的因素学生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总的来说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活动的互相作用导致的。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的不良风气、多种文化生活中的悲观不健康的、有害因素对中小学生产生着不同限度的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她们呢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多,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直接和简介交流也大量增长,更多地收到多种社会风气和行为现象的影响,某些低档、粗俗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是诱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社会因素。近年来,随着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元化,良好的道德风尚受到的多种干扰也大量增长,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中小学生,某些不良言行特别容易成为模仿、追逐的对象。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体现也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英雄人物的颂扬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而对暴力、犯罪的渲染则容易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悲观影响。特别是某些非法出版物,更容易以其不健康的内容污染学生的品行。2、 学校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核心因素之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失误、教育措施上的简朴化、教育措施的陈旧代办,以及教育者本人的品德素质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引起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教师不关怀、尊重、理解学生,教育中存在命令式、强制性,简朴粗暴,动不动就谴责责骂,甚至变相体罚;有的教师对学生规定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学生的年龄特性和个性特性,或者对学生减少规定、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成人的心理需要硬是解释为学生的心理需要等。过重的精神压力重要是升学率的压力、频繁考试和竞赛的压力、学习承当过重等引起学生过重的情绪紧张或情绪波动,就也许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某一阶段的正常行为误觉得问题行为,无鉴别地接受外界所传的有关学生行为的信息,便贸然下结论;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的一次过错行为便作普遍推论,而不分析其背景及起因,以情绪解决事件。3、 家庭教育失误:家长对孩子教养方式不当或家庭成员言行不良,也是引起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常常浮现如下问题:(1)重养轻教:某些家长只注意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而忽视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的品德培养,以致小朋友丧失从小养成良好行为的时机。有的家庭构造不健全,如父母离异或分居两地,孩子缺少关怀爱惜,增长了误入歧途的也许性。(2)管教不当、宽严失度。有的家长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控制过严、粗暴打骂,使孩子形成对抗情绪、回绝管教,或自暴自弃,甚至对抗成人管教。有些家长对孩子一味宠爱、毫无原则地放纵子女,甚至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也加以隐瞒、庇护,养成孩子自擅自利、好逸恶劳、胡作非为等根深蒂固的恶习。(3)教育规定不一致: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的规定和方式也不相似,如果父母之间各持己见、互相拆台,不仅会抵消正面的教育效果,并且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言行不一的行为作风。(4)家庭成员品行不端,提供不良楷模。有的家长自身缺少修养、言行粗俗、品德恶劣,对孩子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不会有好成果。4、 学生主观心理因素不良:问题行为往往发生在这样的学生身上:(1)缺少对的道德结识的学生。(2)道德情感异常的学生。(3)意志单薄,屈服于不良习惯的学生。研究表白,13岁到15岁是学生初犯品德不良或劣迹行为的高峰期。15岁到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之中,身体发育的速度往往超过心理的调控能力。心理上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动乱性的特点。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上的主客观矛盾、生理和心理矛盾都很突出,过渡不好就很容易浮现行为偏差。二、 矫正学生问题行为奠基健康人格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避免和矫治的措施和措施。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用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重要可从如下几种方面采用对策。1、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疑惧心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本和前提,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干走进她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她们的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陷多,常遭到父母、教师、同窗的淡漠、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由于自卑、自傲、对教师抱戒备、对立的情绪;对集体疏远,怀疑教师的真诚爱惜和关怀。因此,教师在个别教育转化过程中,更应多爱惜她,多方面关怀她。2、拆解“人”字,使其明白做人的规定。教育的主线目的就是要育人。“人”字很简朴,但涉及的内涵丰富。这个大写的人字,分隔为两方。 一是生理部分(右侧一捺),即人的身体。二是心理部分(左侧一撇),即人的精神。育人就要从这两方面来育。一般来说, 问题学生的生理部分是正常、健康的。却不懂得自己的心理素质的状况,它涉及道德、智能、性情这三部分。要让学生面对这个拆解的“人”字,懂得做人的规定。然后逐个对照自己的实际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估,订出近期、长期的做人目的。3、大目的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变化自我的内驱力。问题学生之因此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教师转化矫正她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4、培养良好的爱好,使其实现兴奋点的转移,掌握心理特点,培养自信心和荣誉感。问题学生多数胸无大志,学习不感爱好,兴奋点在吃喝玩乐上,常常是无事生非。但她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如果把她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来,就能获得 “磁石吸铁,驷马难掰”的教育效果,与不良行为辞别。班里多举办某些文体活动,这样,不仅有机会使她们弥补学习不好的遗憾,还可以让同窗结识其美好的另一面。当她们在这些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明确角色规范,可以使其不断进步。 总之,问题学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学生教育措施的错误和不负责任的放弃。只要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对的面对问题学生的不良体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火热的心,去消除问题学生的进步障碍。问题学生的转化还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讲究工作措施和艺术,特别是讲究表扬鼓励的批评惩罚的艺术。相信有教师的真诚教育和科学有序的引导,家庭的温馨关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一定能协助她们打开成功之门,问题学生一定会走向光辉灿烂的将来。参照文献:(1)鲁玲.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郑雪.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148(3)徐芳.学业不良小朋友的教育与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1(4)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第1版(5)张向奎.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