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2455193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含义与联系1健康教育概念: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 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消除或减轻(考过)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着眼点(核心):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行为的改变以知识、信念、健康观的改变为基础,因此首先要使个体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认知水平和技能,建立起追求健康的理念,并为此自觉自愿地,而不是勉强地来改善自己的行为与生 活方式。行为改变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仍无法改变,要改变行为必须 依赖于支持性的健康政策、环境、卫生服务等相关因素。单纯的健康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已无能为力,已 经满足不了社会进步与健康发展的新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促进开始迅速发展。2. 健康促进概念(注意区分三个概念)WHO :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 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美国健康教育学家格林: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环境包括社会的小治 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健康新视野: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 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 1.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2.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健康促进涉及的5大活动领域:(WH0提出的)(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1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 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比如某某部门举办的相关活动就是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 )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 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3) 增强社区的能力: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帮助他们认识 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 发展个人技能: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 己的健康和环境,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5)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个人和社会团体各个部门共同承担建立卫生保健体系,将卫生服务的方向调整 到健康促进和预防上。3.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联系包含关系(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包括一些旨在直接增强个体和群体知识 技能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包括那些直接改变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活动。以减少它们对个体和大众健 康的不利影响。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同时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考),。一方面健康教育在促进行为改 变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促进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促成 健康促进的氛围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1.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内涵和基本操作步骤:两者都运用了基线资料收集一需求评估一干预实施一效果评价(知道)的管理过程计划前研究和评估:都会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和一些定性的方法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 法,只不过健康教育主要侧重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方面,而健康管理还重视从体格检查的资料获得 信息、强调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长期、连续的管理。在制订计划中:健康教育更加重视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而健康管理的计划要在风险评估 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的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健康教育通常运用教育、传播乃至政策的策略,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教育和干预,而健康 管理通常运用对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健康、疾病的咨询和指导。评价方面:健康教育会进一步细分为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健康管理也类似,只是内容更侧重 于行为的监测和健康指标的改善以及健康风险的变化2. 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健康管理是把健康监测和维护、健康相关行为以及治疗和康复都纳入管理并实施干预,干预手段主要是非 临床的方法,即教育和管理,因此健康教育无论是针对个体的健康管理、还是针对群体的健康管理,都是 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1)在个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在对个体进行的健康教育干预时,要应用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和行为干预策略,因此,熟悉和掌握 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实现有效的个体健康管理的基础。(2)在群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健康管理师要运用到比针对个体更加全方位、多样化的手段,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社区环境以及工作 和家庭氛围包括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策略、群体行为干预的理论与方法、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 法。第二节健康管理相关行为改变的四大理论健康管理相关行为改变的四大理论*一定要知道健康管理相关行为改变,只有这四大理论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考试愿意瞎编理论加进去)(一)知信行模式(KABP或皿?)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 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会考三者的关系强调:(要知道)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 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知而不信”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信而不行”人们在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得,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这些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因此不产生行动。总结: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不利影响,促进形成有利 环境,进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二) 健康信念M式(HBM)健康信念模式: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 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影响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五大因素1. 感知疾病的威胁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由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构成。即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 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严重性: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疾病会导致疼痛、伤残和死亡,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 理、社会后果、如意识到疾病会影响到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2. 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 益。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觉到 障得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问你:你是家 里炒菜的,家里人口重这是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3启我效能: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4. 提示因素:指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 为、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 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5. 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人格特点、社会阶层、同伴影响,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 健康知识。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三)自我效能模式定义: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 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 因素。因为只有人们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导致预期结果,才愿付出行动,否则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有 太强的动机也不愿长期坚持。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所建议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通过4种途径产生和提高:1启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一次成功能帮助人们增加其对熟练掌握某一行为的期望值,是表明自己有能力 执行该行为的最有力的证据2. 他人间接的经验:看到别人成功完成了某行为并且结果良好,而增强了自己通过努力和坚持也可以完成 该行为的自信心3. 口头劝说:通过别人的劝说和成功经历的介绍,对自己执行某行为的自信增加4. 情感激发: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因此,可通过一些手段消 除不良情绪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首次提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描述和解释了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行为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主要的变化过程。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 和动机,只有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才能促使教育对象向下一阶段转变,最终采纳有益于健康 的行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终止阶段)。记关键字1、没有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或没 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党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 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 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解。2、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来的处, 也知道改变行为要代价,因此在益处和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像不决的矛盾心态。3、准备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如向亲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 为,并有所行动,如向别人咨询有关行为改变的事宜,购买自我帮助的书籍,制订行为改变时间表等。4、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由于许多人的行动没有计划性,没有设定具体 目标,实施步骤,没有社会网络和环境的支持,最终导致行动的失败。5、维持阶段:改变行为已经达到竺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现固,防止复发。许 多人在取得了行为改变的初步成功后。由于自身的松解、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等原因造成复发。6、终止阶段:在某些行为,特别是成瘾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在此阶段中,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 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回信心。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 去的行为习惯上去。研究表明,一般20%的人达到这个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便不会再复发。不同阶段过渡的心理变化过程看画线就行从无打算到打算阶段,主要经历对原有不健康行为的重新认识,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周围提倡的健 康行为有了新认识,然后意识到应该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从打算阶段到准备阶段,主要经历自我再评价,意识到自己应该抛弃不健康的行为从准备阶段到付诸行动,要经历自我解放,从认识上升到改变行为的信念,并做出改变的承诺当人们一旦开始行动,需要有许多支持条件来促使行动进行下去,如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风气的变化、消除促使不健康行为复发的事件、激励机制等。行为的干预首先要确定目标人群所处的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中、为保证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健康管理师必先了解人们在不同的行为阶段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第三节健康传播(一)健康传播的概念与模式概念: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一定要记住,回回都考),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 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 对谁(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1)传播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的一端的个人(如有关领导、专家、医生、讲演者、节目主持人、教 师等)或团体(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发出者(提问的人)和媒介的控制者。(2)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情报、消息、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而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信息 符号所构成的一则具体的信息,是信息内容的实体。信息必须转变为讯息才能传播出去。但在一般情况下,信息和讯息两者常混用,实际上就是传播者所要传播的而受传者所要接受的内容。(听课 的内容)(3)媒介果道:是讯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渠道。一般特指非自然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俗类传 播媒介。如纸条、传单、信件、挂历、书刊、杂志、报纸、广告牌、电话机、传真机、收音机、电视机、 光眼(LD,VCD,DVD、计算机互联网络及手机短信等新型的流媒体人际传播是一种借助自然媒介传播信 息的渠道。(听课的APP)受传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受的一端的个体或团体的谈话者、听众、观众的总称。受传者一般被视 为信息传播中的被动者,但其却拥有接受或不接受和怎样接受传播的主动选择权个人或个别团体的受传 者称为受者、受方,若多数则简称为受众。(5)效果: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二)人际传播概念: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或非 语言的方式来进行。3种形式: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特点: 优点: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 件的限制。所以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 者。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缺点: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这是因为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三)大众传播定义: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 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特点:1. 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2. 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3. 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4. 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5. 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四)传播材料制作一印刷材料与声像材料(六个步骤要知道)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一保证传播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制订计划确定目标人群、材料种类、数量、使用范围、发放渠道、使用方法、预试验与评价方案、经 费预算、时间进度等形成初稿一是讯息的研究与形成过程传播材料预实验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监测与评价 (五)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1. 人际传播的应用:(记加粗的字,记住:考的很灵活,例子) 讲课:以讲师的身份准备技术设备,制作PPT。护士给病人讲课 同伴教育:年龄相近背景相似的同龄人展开交流分享。糖尿病人互谈经验 演示与示范:结合教育内容进行进行操作演练,使教育对象掌握。护士演示测血压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一一单、折页、小册子(对阅读能力有要求)常考*必须人手一份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一一宣传栏、招贴画或海报、标语和横幅、DVD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一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型媒介的应用一一互联网(网站、健康管理互动平台)、手机(阅读方便、即时性、成本低一、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定义: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 料的测量值,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学规律。(二)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统计设计:调查设计(抽样方法、调查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和实验设计(模型设计、分组方法、样本量估 计等)。统计描述: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用统计指标表达出数据特征(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推断: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三)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数值变量):为定量测量的结果,通过用专用仪器测量,并有计量单位,如身高、体重等。表 5-3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是定性观察的结果。有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况,如存活和死亡。表5-3中药物不良反应属于 计数资料(有、无)。等级资料:介于定量测量和定性观察之间的半定性观察结果,通常有两个以上的等级,如阴性、阳性、强 阳性、治愈、好转、有效、无效等。表5-3中服药依从性属于等级资料(规律、间断、不服药)(四)医学统计工作的4个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按研究者是否对观察对象施加干预分为调查设计(不干预)和实验设计(干预)两大类。不加 干预主要是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现场工作;加干预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两者要相 互结合。收集资料: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分为经常性资料(报告单、病历卡)、一时性资料(临时的调查问 卷),资料必须完整、及时、准确、数量足够有代表性。整理资料:整理原始数据进行系统化、条理化,进行检查核对,避免出错遗漏、然后分组设计归类、汇 总。分析资料用一些统计指标、统计图等方式表达和描述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不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的问题 对样本统计指标作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结合专业知识解释分析结果,目的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 征。(五)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1、同质与变异研究对象具有相同的背景、条件、属性称为同质;个体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称为变 异。研究的对象是以同质为基础,并具有变异的事物或现象。举例:调查1998年所有20岁健康男大学生(同质)的身高(差异即为变异)。2、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确定观察单位的全体,从总体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的数值集合,成为样本。举例:调查1998年所有20岁健康男大学生身高(总体),抽取5000名20岁健康男大学生测量身高(样本)。3、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一般未知)等。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样本标准差等。4、误差医学科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其中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可通过 周密的设计(计算机操作)解决,随机误差不可避免,但是要尽量减小(通过增大样本)。5、概率与频率概率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来表示。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与1之间,常用小 数或百分位数表示。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频率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二统计描述(一)数值变资料的统计描述1. 频数表:相同观察结果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所有观察结果的频数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就是频数表。简化数据,便于考察观察结果的分布特征2. 频数分布图(直方图):直接反应连续变量各种取值出现的机会。3.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4.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算数均数(均数):U表示总体均数,x表示样本均数中位数:指一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测值。如:10 0个儿童的身高调查中,属 于第50个儿童的身高为中位数,不同于中间数。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另一种重要指标,可描述等比资料,如:医学上血清抗体 滴度、人口几何增长资料等;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如:正常成人血铅值或某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1. 方差与标准差: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重要指标(稳定性)。方差与标准差的数值越大,说明观 测值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程度越大。如:平均身高在1.5米的班级里,学生身高都在米之 间,则方差与标准差数值较小,若身高分布在之间,则方差与标准差数值较大。2. 极差R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极差大,说明变异度大。3. 百分位数PX:位置指标,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的一个值,如P50百分位数就是中位数。4.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S与均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二)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频数表:同一样本中,相同情形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互不相融的各种情形的频数用统计表的形式列出就 是频数表,如图5-4相对数:比例和率(三)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表概念:表格形式,表达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即研究项目分组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内容: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等,还有备注。标题横标目线条制表原则和要求频数表5-5 108例患者随访方式频数表I*诊随访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合计31.5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张表只有一个中心内容,明确显示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谓分明,层次清 楚。合理安排横纵标目,使人一目了然。要求: 标题:概括说明表内容,位于表的上方 标目: 用以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横为主语,表示被研究对象,纵为谓语,表示被研究食物的各项统计指标。线条:必要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不适用竖线、斜线 数字:阿拉伯数字,同一指标的数字小数位一致三统计图 概念:是通过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来表现事物的数量关系。其特点是直观、 形象、利于对比等。基本要求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统计图要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的中央位置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5 :7为主同一张图内比较不事物时,须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的线条区别表示,并附图例说明。常用统计图的类型直方图折线图误差条图箱式图直条图圆图百分条图四统计推断概念: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分类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主要包括:总体均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率的估计以及分类变量的z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一)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概念:假设检验,亦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也是实际应用最广的内容。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简称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称为假设检验。(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P值(概率值),做出推断结论(三)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2、结果的解释:正确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真题解析】1. 人的血清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描述平均滴度较好的指标为()。A. 中位数B. 算术均数C. 极差D. 几何均数E. 平均数【参考答案】D2. 患病率的用途不包括()。A. 研究疾病流行因素B. 合理规划卫生设施C. 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D. 描述疾病的分布和探讨病因E.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参考答案】D3. 流行病学任务的第一阶段是()。A. 确定研究的具体步骤B. 揭示疾病的流行或者分布的现象C. 提供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和措施D. 找出合理的研究人群和研究方法E. 找出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参考答案】B4.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的是()。A. 均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常用于检验病因假设B.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属于前瞻性研究C. 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D. 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E. 研究对象按发病是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 【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