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新技术新结构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12383425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安全新技术新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汽车安全新技术新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汽车安全新技术新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汽车安全新技术4.1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4.2 汽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4.3 防撞安全新技术4.4 安全气囊新技术4.5 轿车安全车身结构技术4.6 报警系统4.7 无死角安全视野系统4.8 新款奔驰S级轿车安全系统4.9 奥迪Q7盲点监测功能4.1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4.1.1 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的措施:视认特性。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信息传递技术。4.1.2 欧洲新车安全评价体系NCAP 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近年来,增加了车辆对被撞行人的安全保护程度的测试,并将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级:分数为28-36分,分数为19-27分,分数为10-18分,分数为1-9分。1.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撞击测试。2.可变形壁障侧面撞击。3.行人安全测试。4.驾驶人头部保护安全测试。4.1.3 中国新车安全评价体系C-NCAP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星。工作流程。测试项目。C-NCAP的评分项目包括三项测试: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0km/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6km/h);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m/h)。另外包括两个加分项:安全带提醒装置及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C-NCAP的总分是51分,其中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16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16分;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16分;安全带提醒装置2分;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1分。星级共划分6个等级:5+、5、4、3、2、1。4.2 汽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4.2.1 电子稳定程序ESP 1.ESP的作用。ESP 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从而避免重大意外事故。具体主要是通过防止车辆侧滑,在车辆和地面间还有附着力的前提下,保证车辆的方向操控性。通过对驾驶员的动作和路面情况的判断,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防止转向过度的后轮侧滑 防止转向不足的前轮侧滑 2.ESP结构简介。液压调节器 横摆角传感器 转向角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 3.ESP在车上的整体结构。ESP系统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用于检测汽车状态和司机操作的传感器部分;用于估算汽车侧滑状态和计算恢复到安全状态所留的旋转动量的ECU部分;用于根据计算结果来控制每个车轮制动力和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执行器部分以及用于告知驾驶员汽车失稳的信息部分。4.ESP工作情况。ESP以每秒25次的频率对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及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进行检测和比较。即将失去稳定的情况、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状态都能立即得到记录。一旦针对预定的情况有出现问题的危险,ESP会作出干预以使车辆恢复稳定。5.安装ESP与未安装ESP装置的车辆对比 1)在多变的路面上行驶时 对于安装ESP的车辆:1)车辆表现出转向不足的趋势,即将跑偏。ESP系统立即进行干预,在增加右后轮制动力的同时降低发动机输出扭矩。2)车辆保持稳定。对于未安装ESP的车辆:1)车辆出现跑偏(转向不足),即汽车的前轮向外侧偏离弯道,车辆失去控制。2)一旦车辆驶入干燥的沥青路面,就会开始打滑。2)在避让障碍物时。对于安装ESP的车辆。1)紧急制动,猛打方向盘,车辆有转向不足的倾向。2)增加左后轮制动压力,对左后轮制动,车辆按照转向意图行驶。3)恢复正常的行驶路线,车辆有转向过度的倾向,在左前轮上施加制动力。4)车辆保持稳定。对于未安装ESP的车辆。在避让障碍物时,1)紧急制动,猛打方向盘,车辆转向不足。2)车辆继续冲向障碍物,驾驶员反复打方向盘,以求控制车辆,车辆避开障碍物。3)当驾驶员尝试恢复正常的行驶路线时,车辆产生侧滑。在驾驶员转弯过快时。对于安装ESP的车辆。1)车辆有甩尾的倾向。ESP 系统自动干预,在右前轮上施加制动力。2)车辆保持稳定。3)在过第二个弯时,车辆有甩尾的倾向。ESP 系统自动干预,在左前轮上施加制动力。4)车辆保持稳定。对于未安装ESP的车辆。车辆出现甩尾,驾驶员企图通过方向盘来调整方向,可惜为时已晚。车辆侧滑甩尾,导致车辆掉头,危险。4.2.2 DSC动态控制 DSC是宝马汽车公司对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的缩写,其意思是“动态稳定控制”,是一种在动态行驶极限范围内将行车稳定性保持在物理范围内的控制系统,此外还能改善牵引力。DSC可以防止在紧急操控车辆时失去转向控制,特别是湿滑道路上。4.3 防撞安全新技术防撞控制系统 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光线、激光或超声波,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控单元(ECU),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ECU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1.防碰撞传感器。(1)CCD照相机。(2)激光雷达。扫描式激光雷达测距原理:(3)超声波传感器。(4)电磁波传感器。2.防碰撞控制系统。(1)系统组成。防碰撞控制系统主要由行车环境监测、防碰撞预测和车辆控制三部分组成。(2)控制原理。该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在水平面上呈扇形快速扫描,提高激光束的能量密度,可延长激光扫描雷达的监测距离,消除因车辆颠簸引起的误差,并能监测弯道上的障碍物。最小的激光扫描雷达监测范围(一般在120m以上)是由实际车距确定。该车间距是指在潮湿路面状况下,保证在后面车辆减速制动后,不致于碰撞到前面的暂停车辆的距离。根据路面状况(湿/干)、后面车速及相对车速,计算出临界车间距离,该值是根据路径估算方法确定的车间距离。判断安全/危险的方法,就是将实际测量的车间距离等于或小于临界车间距离时,自动制动控制系统启动。4.3.2 行人安全保护 1.发动机罩机械系统。发动机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鼓起,使得撞击而来的人体不是硬碰硬,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减少了被撞人受伤的可能或程度。2.行人安全气囊系统。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进一步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以免在猛烈碰撞下行人与车内乘客受到更大的伤害。3.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等。这些车载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身各个部位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具有事故监测功能,由计算机控制,在超车、倒车、变换车道、雨天、大雾等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随时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及车辆本身的必要信息,并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车辆控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分别探测车辆前后左右的路况,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回避操作指令,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其他物体或车辆与行人间的正面、追尾和侧向碰撞。前保险杠骨架前面装有行人保护缓冲垫4.3.3 防撞杆4.3.4 主动头部保护系统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简称WHIPS(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属于汽车被动安全装置,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主动头部保护系统工作原理 头颈保护系统应用举例:Volvo S80、C70和XC90等。4.3.5 电池线路切断装置 电池线路切断安全装置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自动启动,以防止可能的短路,保护连接车辆起动器、交流发电机和其他主要用电设备的线路不受损害。4.4 安全气囊新技术 4.4.1 机械逼近安全气囊 4.4.2 爆燃式安全带 4.4.3 膨胀式安全带 4.4.4 安全气囊工作图解 4.5 轿车安全车身结构技术 4.5.1 高强度车身 大众公司高强度车身HSB(High Strength Body)充分考虑了车辆安全性、轻量化以及人性化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大众高强度车身碰撞时的受力原理 大众高强度车身碰撞时的受力方向 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三层结构的侧围对整个车身结构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为车内生存空间提供了保障。正面碰撞时,撞击力通过热成型钢板材质的保险杠支架向碰撞影响区结构分散,被纵梁吸收削弱后的碰撞能量继而被传递给同样由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板制成的脚部横梁、中央通道及门槛,这样就可以避免前排脚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的凸入危险。在行人保护方面,大众汽车HSB高强度车身也采用了周全的设计。车身前部众多零部件结构及空间布置充分考虑到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翼子板的连接、前盖及铰链也得到优化。此外,保险杠区内还特为行人保护增加了吸能泡沫件,将行人腿部在碰撞过程中所受伤害程度降到最低。4.5.2 高强度激光焊接车身 激光焊接运用于汽车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身的装配精度、增加车身的刚度。目前的汽车工业中,激光技术主要用于车身焊接和零件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用激光焊接技术,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可以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激光焊接零部件,零件焊接部位几乎没有变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后热处理,常用于变速器齿轮、气门挺杆、车门铰链等。4.5.3 丰田GOA车身 GOA是英文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的缩写,意思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安全。GOA车身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强度的座舱,二是高效吸收动能车身,三是合适的乘员约束系统(如凯美瑞的预紧三点式ELR安全带、WIL概念座椅等)。前两者保证车辆在碰撞时前车身的柔性结构吸收并分散碰撞能量,并将其分散至车身各部位骨架,使驾驶室的变形减到最小,确保乘员安全。成员约束系统则在碰撞中将成员牢牢约束在座椅上,避免乘员因激烈碰撞脱离座椅而遭到伤害。安全车身的特点。(1)车身整体一次冲压而成,无焊接结构;(2)大型保险杠加强板;(3)前纵梁直线布置;(4)采用横梁至前柱的加强梁;(5)中柱部分强化;(6)前柱穿入下门口;(7)下门口加强筋与后轮罩直接相连;(8)车门内采用防撞钢梁。4.5.4 本田G-CON车身技术 本田G-CON碰撞安全技术(G-Force Control Technology),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对乘员和行人以及车辆的冲击力进行控制,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降低人员所受到的伤害。本田G-CON技术是一项提升汽车安全性、保障车内乘员安全的同时兼顾行人安全的技术,包括车身碰撞技术、安全气囊技术和行人保护技术三方面。4.5.5 马自达3H车身 3H结构车身主要是指在车身的底部、侧面、顶部采用三个H形钢架结构布置来加强车身刚性,发生意外时防止车身变形,确保乘员的有效生存空间。4.5.6 全铝车身 1.奥迪ASF技术。ASF就是AUDI SPACE FRAME 的缩写,表示奥迪全铝合金车架的规模化生产。铝钢架的应用是1994年推出的上一代奥迪A8的亮点。与钢管式车架相比,铝钢架与一体式车身非常相似,没有那么多错综复杂的钢管。4.5.7 VOLVO车身结构 钢管式车架 4.5.9 驾驶员保护模块(DDPM)技术 它对转向柱、膝垫和踏板进行集成,使这三种技术能根据驾驶员体形、使用局限和碰撞严重程度进行有控制地协调工作。在数学计算和模拟的基础上,配备DDPM的车辆能为驾驶员降低高达10%的冲击力。此外,如果将DDPM与德尔福主动能量吸收技术共同应用,能进一步降低受伤幅度高达27%。4.6 报警系统 4.6.1 侧向警报系统 德尔福红外线侧向警报系统 4.6.2 倒车报警系统 4.6.3 驾驶员警示系统 角声纳检测系统 所谓角声纳,是指将诸如超声波传感器等安装在汽车前、后、左、右四个角,用来检测汽车四角附近是否遇有障碍物,并以某种方式将所检测的情况显示给驾驶员,确保行车安全。4.6.5 离线报警系统 警告灯自动点亮技术 4.6.7 通用V2V技术 通用集团发表的V2V技术,通过配备简单的天线、计算机芯片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车载通讯设备,该汽车就可以获知方圆400米范围内其它车辆位置,同时也能通知附近其它车辆自己的位移方向,此外功能强大的先进计算机将透过精密的计算,预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实时反应,通过铃声、可视图示和座位震动等方式提醒驾驶者,如果驾驶者没有对提醒做出反应,通过计算机控制,车辆还能自动停下,确保驾驶者与道路安全。4.6.8 轮胎气压自动监测系统(TPMS)TPMS是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主要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监测,对轮胎漏气和低压进行报警,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性。1.轮胎气压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第一,轮胎气压对汽车承载能力的影响。第二,轮胎气压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第三,轮胎气压对侧偏特性的影响。第四,轮胎气压对高速性能的影响。2.汽车轮胎气压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TPMS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间接式TPMS,它通过汽车ABS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其缺点是无法对两个以上轮胎同时缺气的状况和速度超过100 km/h的情况进行判断。另一种是直接式TPMS,它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锂离子电池为电源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并通过无线调制发射到安装在驾驶台的监视器上;监视器随时显示轮胎气压,驾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轮胎的气压状况,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有渗漏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3.几种汽车轮胎气压自动监测系统(1)Tire Safe Guard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显示面板示意图 报警状态示意图(2)Tyre Shield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yre Shield是英国动力公司推出的一款胎压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大型卡车上。这种装置能够实时监测轮胎内压和温度,大大地提高行车安全,减少轮胎磨耗,节约汽油。4.7 无死角安全视野系统 MAGNA推出的无死角安全视野系统,英文称为Total Blind Zone Management,以小型的液晶屏幕与微型摄影机辅助,创造出完整无死角的驾驶安全视野。整套的Total Blind Zone Management系统,是由四个不同方向的安全系统组成,分别是前向的预警式前照明系统(Predictive Front Lighting)、侧向的Corner Vue警示系统、侧后向的死角后视镜(Blind Zone Mirror)、以及完全后向的倒转辅助系统(Reverse Aid)所组成。4.8 新款奔驰S级轿车安全系统 1.智能安全系统。雷达测距系统:24GHz的雷达波:2.红外夜视系统。4.9 奥迪Q7盲点监测功能 汽车盲点监测系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警报提醒驾驶员当心正处于盲点范围内的车辆,该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量产车型上。沃尔沃新推出的S80和奥迪Q7车型上就采用了该系统。盲点监测系统是Driveaware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被称为LaneFX。当车辆开启转向灯时,LaneFX可以自动朝外转动电动后视镜,对准车辆的盲区,有效避免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另外,LaneFX还包含一项ParkFX功能,在车辆变速杆置于倒档中时,ParkFX可以将后视镜朝下移动,这样驾驶员就可以看到地面的情况。第5章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5.1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THS-II)特性5.2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THS-II)的工作原理5.3 THS-II控制系统5.1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THS-II)特性 5.1.1 混合动力系统的典型结构 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统称为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行驶时,除了可辅助发动机驱动车辆外,电动机还可作为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3.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5.1.2 丰田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二代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包括:发动机、MG1(1号电动发电机)、MG2(2号电动发电机)、HV蓄电池、变频器、行星齿轮机构和差速器等。(1)混合动力变速驱动桥。(2)HV蓄电池。在车辆起步、加速和上坡时,将制动时或制动踏板未被踩下时再次充入的电能提供给MG2。(3)变频器总成。主要用于将高压DC(HV蓄电池)转换为AC(MG1和MG2)或把AC转换为DC。(4)HV ECU。(5)发动机ECU。(6)蓄电池ECU。(7)制动防滑控制ECU。(8)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9)档位传感器。(10)系统主继电器(SMR)。(11)互锁开关。(12)断路器传感器。(13)检修塞。5.1.3 丰田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 1.MG1(1号电动发电机)和MG2(2号电动发电机)MG1参数 MG2参数 2.变频器总成 变频器的主要作用是将HV蓄电池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以便驱动MG1和MG2。为了保证变频器的正常工作,变频器和MG1、MG2一起由发动机冷却系统分离的专用散热器冷却。变频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增压转换器、DC/DC转换器、空调变频器和断路器传感器。(1)增压转换器。(2)DC/DC转换器。(3)空调变频器。3.冷却系统 4.HV蓄电池5.2 丰田混合动力系统II(THS-II)的工作原理 5.2.1 概述 5.2.2 READY灯打开状态 如果READY指示灯打开,并且车辆处于P档或倒车时,只要HV ECU监视的水温、蓄电池充电状态、蓄电池温度和电载荷状态等项目不满足条件,那么HV ECU将起动MG1从而起动发动机。5.2.3 起动 车辆小负荷起步或缓慢加速时 GM2工作并起动发动机的情况 GM2和发动机工作,MG1为蓄电池充电 5.2.4 发动机微加速时 发动机微加速时,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经过行星齿轮传到车轮,一部分用于MG1发电,并经过变频器传到MG2作为动力输出。5.2.5 低载荷巡航时 车辆低载荷巡航时的工作状态与发动机微加速时的工作状态是相同的.5.2.6 节气门全开加速时 重负荷下加速行驶时 D档减速行驶时 5.2.7 减速行驶时 B档减速行驶时 5.2.8 倒车时 车辆倒车行驶时5.3 THS-II控制系统 5.3.1 概述 1.HV ECU控制。2.发动机ECU控制。3.变频器控制。4.增压转换器控制。5.转换器控制。6.空调变频器控制。7.MG1和MG2主控制 8.制动防滑ECU控制。9.蓄电池ECU控制。10.换档控制。11.碰撞时控制。12.电机驱动模式控制。13.巡航控制系统操作控制。14.指示灯和警告灯点亮控制。15.诊断。16.安全保护。5.3.2 结构 5.3.3 HV ECU控制 5.3.4 发动机ECU控制 5.3.5 变频器控制 5.3.6 制动防滑控制ECU控制 5.3.7 蓄电池ECU控制 蓄电池ECU检测HV蓄电池的SOC(充电状态)、温度、是否泄漏和电压,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HV ECU。蓄电池ECU通过HV蓄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并操作冷却风扇来控制温度。5.3.8 碰撞时控制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如果HV ECU接收到安全气囊传感器总成发出的安全气囊张开信号或变频器中的断路器发出的执行信号,HV ECU将关闭系统主继电器从而切断总电源以确保安全。5.3.9 电机驱动模式控制 为了减小深夜行车和停车时的噪声、减小汽车在车库内的废气排放,可以手动按下仪表板上的EV模式开关使车辆只受MG2驱动。但是,如果HV蓄电池充电状态下降到规定水平以下、车速超过规定数值、加速踏板角度超过规定数值、HV蓄电池温度偏离正常工作范围或车辆在平坦路面上连续行驶12km以后,电机驱动模式将关闭。第6章 汽车相关知识6.1 ABT改装6.2 汽车的雪地模式6.3 汽车标准和协议6.4 雷达测速原理6.1 ABT改装 ABT Sportsline作为Volkswagen 集团改装第一大厂长期以来致力于赛车及汽车改装市场,提供动力、制动、悬挂、空气动力学套件、轮毂等改装配件、精品及服务,在不失原厂设计的理念下,满足改装车迷对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在全世界六十几个国家皆有代理商销售其独家为Audi、Volkswagen、Seat、Skoda及 Porsche Cayenne的改装精品及配件,树立了高性能、高品质的口碑。的发展历史。ABT Sportsline为一家族企业,ABT就是这个家族的姓氏,1896年创立于巴伐利亚邦的坎普顿(Kempten)。的科技实力。在中国市场的情况。改装成果。6.2 汽车的雪地模式 1.早期的自动档轿车的雪地模式。2.现代中高档自动挡轿车雪地模式。3.雪天行车注意事项。6.3 汽车标准和协议 诊断标准。(1)J1850-Class B数据通讯网络接口。(2)J1930-电气/电子系统的各种诊断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简称。(3)J1962-诊断接头。(4)J1978-OBD解码器。(5)J1979-电气/电子(E/E)诊断测试模式。(6)J2008-车辆服务信息的组织。(7)J2012-各种诊断故障码的定义。(8)J2186-电气/电子(E/E)数据链路安全。(9)J2190-加强型电气/电子(E/E)诊断测试模式。(10)J2201-OBD解码器的通用接口。(11)J2205-OBD解码器扩展的诊断协议。(12)J2223-车载电气线束的连接。(13)J2534-通过车辆编程的推荐规则。的各种空调标准。6.4 雷达测速原理 6.4.1 雷达与雷射 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的速度,其理论基础是多普勒效应理论,也就是一般常听说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雷射的英文为Laser,这个字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意思是指,经由激发放射来达到光的放大作用。6.4.2 世界的测速频道及测速系统介绍美国联邦电讯委员会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规定世界警用测速频道有S、X、K、Ka和Laser五种,各频道的频率分别为:S band:2.445 GHz(在20世纪 5060年代使用)X band:10.525 GHzK band:24.150 GHZKa band:33.4036.00 GHz(频宽 2.6 GHz,又称 Super-Wind Ka band)Laser:红外线 8001100nm另外欧规频道有 Ku band:13.450 GHz(即所谓 Gatso 24 Ku 及 Gatso 33 Ku 两种测速频道,而所谓的K band与Ka band并不是新的Ku测速频道)和K band:24.125 GHz。固定式S 线圈工作原理 NH系统测速工作原理 警车车载系统测速工作原理 LH系统测速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