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公开课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0786354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课件--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课件--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课件--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三、宋明理学三、宋明理学(一)创立背景:(一)创立背景:(二)创立过程(二)创立过程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三)历史影响(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困境表现:表现:汉末、魏晋、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汉末、魏晋、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原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发展发展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三、表现:三、表现: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陆王心学心学陆陆九九渊渊王王守守仁仁程程颐颐朱朱熹熹程程颢颢(一)理学的创立:(一)理学的创立: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儒学儒学+佛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道教思想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理学理学(新儒新儒学学)2、基本含义、基本含义:阅阅程颢像程颢像(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核心)(核心)1 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先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有理后有物 。朱朱熹熹 2 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遏人欲而存天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3 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理。则阙了一物理。大学章句大学章句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理是万物本源,理是万物本源,理先于气理先于气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2.成熟:朱熹成熟: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理学集大成者)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伦理观: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理气一体,理先于气理气一体,理先于气“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道统论”、“正君心正君心”评价:评价: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教科书为科举教科书学术:学术:(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修养论:修养论:格物致知;仁者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格物致知;仁者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文天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心学心学(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2)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陆九渊“发明本心发明本心”(1)简介:南宋人,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是心学的开创者(2)思想:思想:核心命题是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意思是本心即天理1.心学的特点:心学的特点:陆九渊陆九渊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人固有的善性)“知行合一知行合一”3王守仁王守仁“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1)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思想: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3)意义:)意义:明中期儒学明中期儒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破山中贼易,破山中贼易,破破心心中贼难。中贼难。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心外无佛,即心是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佛”“”“心即理心即理”“”“心外无心外无物物”更多地吸取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佛教禅宗的思想的思想内容内容影响影响扼杀人们的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异异理是外在的,独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立于人存在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A、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唐宋时期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新思想巩固练习:巩固练习: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6、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是()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