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气候概况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029363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汾市气候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汾市气候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汾市气候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汾市气候概况降水年代降水量的变化临汾市年降水量525.1毫米(隰县、尧都 区、安泽县三站平均下同),按季节分配:春季占 16.3%、夏季 55.5%、秋季25.0%、冬季3.2%;按地域分布:东部572.4毫米,最 大;西部518.5毫米,次大;中部483.9毫米,最少。中、东部和中、 西部间,年降水量差异分别占市平均降水量的 16.9%和 6.6%,以中、 东部之间的差异最大。临汾市地处季风气候带西部边缘,随着季风迟早、强弱的年度变 异,临汾市年降水量的年际差异较大。年降水的最大值 848.7 毫米(1958年),最小值301.2毫米(1997年),相差547.5毫米,相当 于年降水量的 104%,这是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就平均情况分析, 年降水量的平均差异也不小,经统计,年降水量的正距平值平均98.3 毫米,负距平值平均 82.5 毫米,即年降水量年际变量的标准差 180.8 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34%。另外,按照气候学对降水量级划分的一般 标准:当年降水量上累年平均值的140%,为降水特多年;平均值120%W年降水量V平均值140%的为降水偏多年;,平均值80%V年降水量 V平均值120%,为正常年,平均值60%V年降水量W平均值80%,为 降水偏少年,年降水量W平均值60%,为降水特少年。经统计,临汾 市从 19542005 年,共出现降水偏多和特多的 9 年,占总年数的 15.8%,出现降水偏少和特少的也是9年,同样占15.8%,年降水在 正常范围的39年,占68.4%。图1是19542010年临汾市(隰县、尧都、安泽三站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值演变图。图119542010 年临汾市*年降水距平演变400值平距-300-2002003001957-2010年:隰县、尧都区、安泽三站平均值代替 单位:毫米/年*:195456 年尧都区资料代替;19572010 年隰县、尧都区、安泽县三站平 均值代替00O001X图中显示,降水特多年发生在1958、1964 和 2003 年,降水偏多 年发生在 1956、61、63、66、71、75 年,除2003 年是个例外,其它 降水特多和偏多年都发生在 1975 年及其以前,而降水特少年和偏少 年 2/3 的次数出现在 1986 年及其以后,其中 1997 年降水量 301.2 毫 米,只有累年平均值的 57.7%,为历史最小,是最干旱的一年。年降 水量基本正常的大多出现在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中期,这 一时期的年降水量多数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成了临汾市年降水的 “多雨期”转向年降水严重短缺的过渡时期,详见表1。 表119542010 年临汾市*年降水量距平值分期统计单位:毫米项目降水级别年代正 距 平 年 数负 距 平 年 数距平值平均最大数值年份降水量降水偏多年1954-197514844.4323.61958848.7降水正常年1976-1996912-16.8-162.11986363.0降水偏少年1997-2010311-44.9-223.91997301.2*: 19541956 年以尧都区降水量资料代替;19572010年隰县、尧都、安泽三站平均值代替。夏季降水量的变化临汾市夏季(68月)降水29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 5%,按地域分布:东部降水316. 3毫米, 中部269.1毫米,西部292.0毫米 ,东、西部相差24.3毫米,西、 中和东、中部分别相差22. 9和47. 2毫米,占夏季平均降水量的8 16%,比年降水量的地域差异小。临汾市夏季降水随年代变化趋势, 从 19542010 年总的是由偏多转向偏少和特少。按降水距平10%以内为正常,上土 10%、V土20%为偏多(少),上土20%为特多(少) 的标准来划分,则临汾市夏季降水变化经历了 6 个时期:195766 年,夏季降水平均335.0毫米,正距平43.6毫米,占夏季累年平均 降水的15%,属夏季降水偏多时期;196774年,夏季降水277.0毫 米,负距平14.4毫米,占夏季降水平均值的-5%,属夏季降水正常期; 197581 年,夏季降水340.1毫米,正距平48.7毫米,占夏季降水 平均值的17%,属夏季降水偏多期;198291 年,夏季降水247.0毫 米,负距平 44.4 毫米,占累年夏季平均降水量-15%,属夏季降水偏 少期;199296 年,夏季降水 343.6 毫米,正距平 52.2 毫米,占夏 季平均降水18%,属夏季降水偏多期;19972010 年,夏季降水257.3 毫米,负距平 34.1 毫米,是累年夏季平均降水的-12%,属夏季降水 特少期。特别是 1997 年,夏季降水一向比中西部偏多的东部地区, 这一年一反常态,夏季(68 月)降水量 78.6 毫米,比西、中部都 少,只有本地同期平均值(109.0 毫米)的 72%,为全市最少。这一 年临汾市春夏连旱、旱灾非常严重,旱地小麦禾苗干旱枯死甚多,小 麦减产严重;小秋无法复播,少量播种上的,缺苗断垄严重;旱地的 大秋作物大量干枯死亡,秋粮减产四成左右;小河干涸、大河断流、 地下水位显著下降,井水枯竭成了农村普遍现象,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表 32 6 是临汾市(隰县、尧都、安泽三站平均)夏季(68 月) 降水量及年代际变化统计。表326临汾市*夏季(68 月)降水量分段统计单位:毫米项目年年数6-8月降水量距平平均年距平夏雨数值占夏雨+一年数均值年数均值1957-6610335.043.6156107.0451.4偏多1967-748277.0-14.4-52137.4665.0正常1975-817340.148.717469.834.0偏多1982-9110247.0-44.4-151150.8944.4偏少1992-965343.652.218452.20偏多97-201014257.3-34.1-12457.41070.7特少*:隰县、尧都、安泽三站平均分析表 326 可知:从 19572010 年,临汾市夏季降水偏多 期一共出现过三段,各段的持续年数,由1075 (年)随年 代渐渐缩短;而出现夏季降水负距平期的平均负距平值,却由-14.4 -44.4-34.1(毫米),随着年代加大。可见临汾市夏季降水 量总的趋向是随年代在减少,使夏季干旱的气候越来越频繁,夏旱强 度越来越大。夏季是临汾市各项农业生产最活跃、最关键时期之一, 夏季降水多少对临汾农业收成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8-1959 年夏季年均降水超过 400 毫米,雨水充沛,又无明显涝灾,对农业生 产非常有利。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21 世纪 0 年代,夏季降水明显 偏少,夏旱连连,农业生产受损严重,特别是19972002 连续 6 年 夏季降水偏少,是历年中夏季降水最少的时期,其中 1997 年夏季降 水只有 109 毫米,是累年夏季降水的 37%,为历年夏旱最严重的一年。秋季降水量的变化 临汾市秋季(911月)降水131.2毫 米,占年降水量的 25.0%。由于受季风强度和转换时间差异的影响, 临汾市秋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差很大,在 40.6280.6毫米之间。秋季 降水按地域分布:东部 143.6 毫米,为最大;西部 130.6 毫米,次大; 中部 118.9 毫米为最小,秋季降水的地域差异比夏季降水地域差异 大。按距平法划分秋季雨量级别的一般标准来区分,19572010年 临汾市秋季降水特多的有12 年,偏多的2 年,特少的10 年,偏少的 13 年,正常的17年,其特多、偏多、特少、偏少和正常年,所占比 例分别为22%、4%、19%、24%和31%。秋雨特多的年份多出现在20 世 纪 60 年代,其次是 21 世纪 0 年代;秋雨特少和偏少的年份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中后期至 20 世纪末。秋雨年际和年代 际的变化可分为6 个时段,1960 年以前,虽然年总降水量不少,但 秋季降水偏少,195760 年秋季降水 79.8 毫米,比累年平均值偏少 51.4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均值的-39.2%,属秋雨特少期;1961 75 年,秋季平均降水174.4 毫米,比累年平均偏多43.5 毫米,占秋 季降水 33.2%,属秋雨偏多期;197682 年,秋季降水92.2 毫米, 比累年平均值偏少39.0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均值的-29.7%,属秋 季降水偏少期;198385 年,秋季降水170.3毫米,比累年偏多39.1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均值的 29.8%,属秋季降水偏多期;198699 年,秋季降水104.0 毫米,比累年偏少27.2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 均值的-20.7%,属秋季降水偏少期;200005 年,秋季降水169.0 毫米,比累年偏多37.8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均值的28.8%,属秋 季降水偏多期;200610 年,秋季降水103.6毫米,比累年偏少27.6 毫米,占秋季降水年平均值的-21.0%,属秋季降水偏少期,详见表3 27。表327临汾市*秋季(911 月)降水量分段统计单位:毫米项目年年数9-11 月降水量距平平均年距平秋季 降水 量数值占秋雨+一年数均值年数均值1957-60479.8-51.4-39.200451.4特少1961-7515174.743.533.21177.4449.9偏多1976-82792.2-39.0-29.700739.0偏少1983-853170.339.129.8339.100偏多1986-9914104.0-27.2-20.732.31135.3偏少2000-056169.037.828.8559.9172.9偏多2006-105103.6-27.6-21.0115.9438.5偏少*:隰县、尧都、安泽三站平均临汾市秋季降水稳定性很差,年际变差大,平均正距平值 56.1 毫米,占累年秋季平均降水的 42.8%;平均负距平值 41.7 毫米,占 秋季降水的 31.8%。秋季降水变幅如此之大,正反映了临汾市秋季干 旱和阴雨连绵天气并存的气候特点。相比之下,秋季连阴雨多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21 世纪 0 年代前期;秋季干旱多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和 70 年代后期至 20 世纪末。另外,经统计表明,临汾市秋季降水量的多少,与当年夏季降水 量的多少,不存在相关关系:夏雨多的年份,秋雨可以继续多,也可 以少;夏雨少的年份,秋雨可以多,也可能少。气温 气温是表征气候冷暖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气温变化直接代 表着气候冷暖变化,它常常用与累年气温平均值的偏差(距平)来表 达。年气温的变化 临汾市19542010年,年平均气温10.5C,20 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年及年代际演变趋向平稳,年代际变率在0.1C上下摆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气温趋向升高,进入21世 纪初,加大了增高幅度,临汾气候明显偏暖。气温随年代演变中,临 汾市西、中、东部,存在地域差异。 19541961 年,西、中部气温 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减小,且绝对值多在平均值以下,少数年在平 均值附近。所以,就总体说,中、西部此时段属偏冷期;而东部地区 此时段气温都是“正”距平,属小幅偏暖期。过后,从1962年开始, 临汾全市同步进入偏冷期,但偏冷期持续时间的长短,西、中、东三 地又各不相同。西部和中部19621986 年气温持续偏低,属偏冷期, 19872010年气温明显升高,增幅都比较大,属偏暖期。东部地区 冷、暖期持续时间比西、中部短,相互交替也比西、中部频繁, 1962 1972年属偏冷期;19731979年小幅升温,属偏暖期;19801996 年又转入偏冷期;1997年以后至2010年,与西、中部一起全市同步 进入偏暖期。详见图 321 和表 321图321 19572005年临汾市西、中、东部* 年均气温演变曲线尧都区*:西部,隰县气象站代表; 中部,尧都区气象观测站代表 东部,安泽县气象站代表。表 321 临汾市西、中、东部年气温冷、暖期距平值单位:C项目区域代表站偏冷期偏暖期年代正 距 平 年 数负 距 平 年 数距平 值最冷年年代正 距 平 年 数负 距 平 年 数距 平 值最暖年年代距 平 值年代距 平 值西部 (隰县)1957-1986126-0.4619671976-1.41987-20101940.5119981.4中部 (尧都)1954-1986132-0.541956-1.71987-20101940.63199920061.6东部 (安泽)1957-1961310.2119610.81962-197229-0.211969-0.61973-1979410.04197319780.31980-1996211-0.291984-1.01997-20051130.34199920060.9图 3 2 1 显示,1996 1997 年气温增幅很大,全市平均气温 年增高1.3C,成了临汾市气温由偏冷转向偏暖的“突变年”而且 自1997年往后的13年,气温持续偏暖,年均气温正距平0.62C, 达到年气温偏暖所需距平值上0.5C的技术要求,临汾市明显的进入 了偏暖期。至于年气温变化的强度,临汾市西、中部和东部之间存有明显差 异,可用气温年距平“、”值累计的平均来表达。经统计,此平 均 值 西 部 和 中 部 非 常 接 近 , 它 们 负 距 平 平 均 分 别 为 -0.51 C 和 -0.53C,正距平平均值均分别为0.61C和0.85C,说明中、西部地 区年气温变化强度很具一致性;而东部地区年气温升、降幅度都比中、 西部小,年气温“ +、一”距平累年平均值分别为0.35C和-0.33C, 说明东部地区气温年际变化比中、西部趋缓,不论是上升或者是下降 都不如中、西部剧烈,特别是年气温的上升,中、西部的上升幅度要 比东部大得多,详见表 322。表 322 临汾市西、中、东部年气温距平 “、”值统计单位:C /年项目地域正距平负距平平均最大出现年平均最大出现年西部 (隰县)0.611.41998-0.51-1.419671976中部 (尧都)0.851.619992006-0.53-1.71956东部 (安泽)0.350.919992006-0.33-1.01984平均0.551.219992006-0.43-1.119841976冬季气温的变化19542010年临汾市冬季(以1月份代 表)气温平均值-3.0C,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大致经历了三个偏冷期 和两个偏暖期;中部地区经历了两个偏冷期和两个偏冷区:1963 年 以前,冬季气温平均-5.0C,比累年平均值偏低1.3C,属冷冬期; 19641966年,冬季气温比累年平均高出1.1C,属暖冬期;1967 1971年(东部地区延续至1972年)冬季气温比累年平均偏低1.4C, 临汾市又转入冷冬期; 19722007 年(东部 1973 年,中部至 2010 年),处在暖冬期,冬季气温比累年平均偏高0.4C,特别是1985年 以后,冬季气温连年偏高,其中20012002年度冬季,气温异常偏 高,全市2002年1月平均气温同比偏高4.0C (其中西部偏高3.7C, 中部4.6C,东部3.6C),而尧都区的最低气温为1.6C,此无论是气 温绝对值或者是正距平值,都是累年中仅有的,成了临汾市有地面气 象观测记录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 20082010 年,东部和西部 再次进入冷冬期,冬季气温比累年气温偏低1.6C,其中西部以2008 年最冷(-1.8C),东部以2009年最冷(-1.9C)详见表323。 表323临汾市西、中、东部 1月份气温距平分冷冬、暖冬期统计单位:C冷冬期暖冬年年代正 距 平 年负 距 平 年距平 值最冷年年代正 距 平 年负 距 平 年距 平 值最暖年年代距 平 值年代距 平 值西 部1957-196316-1.231963-3.01964-1966301.38196519752.01967-197105-1.281967-1.81972-200720150.3120023.72008-201003-0.222008-1.8中 部1954-1963010-2.071955-5.51964-1966300.7619641.11967-197105-1.761971-2.91972-200727110.6920024.6东 部1957-196316-0.511958-1.41964-1966301.4019651.91967-197206-1.201971-2.31973-200724110.2220023.62008-2010120.472009-1.4注:西部以隰县站为代表;中部以尧都区为代表;东部以安泽为代表夏季气温的变化临汾市夏季(以7月份代表)气温平均23.8C,夏季气温演变过程中的凉热情况,西、中、东部地域差异较 大,其同步性远没有冬季好。图322是临汾市西、中、东部7月 份气温凉热期及其距平值。图32219542010 年临汾市西、中、东部7月份气温凉、热期及距平值西部(隰貝)中部(尧都)东部(安泽)1-071-Ol 45*00.2CL3单位:C 图(322)显示,西部地区的夏季,1980年及其以前共24 年 属偏凉期,7月气温距平平均值-0.71C,其间虽有个别年份曾出现正 距平值,但因增幅小、维持在平均值附近,且没有持续增温,不构成 偏热期。1981 至2010共30年处在偏热期,特别是进入1997年以后, 7 月气温持续出现正距平,未有负距平,其它有个别年出现负距平, 都因距平值小不连续,不构成偏冷期。中、东部的演变情况略有差异, 中部的夏季,19541963年属偏热期,持续10年;19641992年转 入偏凉期,持续28年;到19932010年中部地区再次转入偏热期; 相比之下,东部夏季的偏凉期来得更迟缓一些, 1972 年以前是偏热 期,持续16年后,到1973年才转为偏凉期,持续22年, 1994年再 次转为偏热期,一直持续2010,持续16年。上图中还显示:夏季进入偏凉(或偏热)期的时间,临汾市各地 掺杂不齐,西部最先,中部次之,东部最迟;而且进入偏凉(或偏热) 期后持续时间长短也不一,在实测的 56 年气温资料中,只有 19731980这8年夏季的偏凉期和19942010这16年夏季的偏热 期,全市偏凉、偏热是同步的,占总年数的41%,还有59%的夏季, 临汾市西、中、东部并不同时处在偏凉(或者偏热)期内。另外, 19972002 年,临汾市夏季气温持续偏高,尧都区 7 月平均气温 22.225.8C,高出累年平均值1.02.2C, 35C以上高温日数平均 30.8天,比历年平均(17.0天)高出81%,夏季天气异常炎热,热夏 期的气候特征非常明显。风 风是空气作水平运动的结果,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因此, 各气象台站对风的观测记录包括风向和风速两个项目。风起到交流热 量和水汽的作用,对形成降水等各种天气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风的变化,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临汾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冬半年刮偏北 风,夏半年刮偏南风,春、秋为风向交替、转换季节。临汾市风力的 季节分配,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尤以春季最大、秋季最小。风力的 地域分布:西部山区风大,平川和东山地区风小。半个世纪以来,临 汾市风向演变和分布(配)特征,稳定少变。但是,年均风力和平均 28级(17.1米/秒)的大风日数随年代呈现出明显减小(少)趋势, 详见表 328。表 328 临汾市各县(市、区)1980 年及以前和以后风速变化统计单位:米/秒站名项目永和隰县大宁吉县汾西蒲县乡宁年均1980 年及以前2.62.12.22.02.82.42.4风速1980 年以后0.91.81.92.02.23.72.0后-前-1.5-0.3-0.5-0.2-0.91-0.7地域平均-0.44 (西部山区)三8级 大 风 日 数1980 年及以前2.325.99.16.413.73.95.11980 年以后216.69.63.76.6270.8后-前-9.30.5-2.7-7.1-4.3地域平均-7.58资料:建站至 2005 年站占名 项目 、霍州洪洞尧都襄汾侯马曲沃翼城浮山古县安泽全市年均 风 速1980 年以前1.92.42.12.32.12.02.02.32.51.92.21980 年以后1.51.41.61.61.91.71.51.71.61.31.58后-前-0.4-1-0.5-0.7-0.2-0.3-0.5-0.6-0.9-0.6-0.62地域平均-0.51 (中部平川)-0.47 (东部山区)三8级 大 风1980 年以及前4.66.87.00.35.00.56.25.40.82.16.01980 年以后7.52.14.33.32.52.62.33.12.20.23.01日数后-前2.9-4.7-2.73-2.52.1-3.9-2.31.4-1.9-2.99地域平均-0.83-0.93*:永和、蒲县,因气象观测场地搬迁不宜对比,未纳入统计表中显示,临汾市1980年以后年均风力,比1980 年以前,减小0.6米/秒站,相当于减小风力27%;其减少值按地域分布自西向东 分别是0.44、0.51和0.47 (米/秒站)以平川减小最大,西部最 少,东部地区位于中间。28级大风日数,减幅较小,1980年以后比 1980年以前减少2.99天/年站。日照 日照是气象要素之一,它表征一个地方接受太阳照射与否及 照射时间的长短,它是光能资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光周期反应, 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日照时间的长短和强度的大小,除受地 理纬度、季节影响外,还受空气混浊程度及云雾的影响。所以,日照 时间长短随年代的演变,也是云雾日数、强度和大气清晰程度随年代 演变的反映。 19542010 年,临汾市日照时数演变总的趋势呈现出 年代际阶梯式下降,平均降幅 7.4(小时/年代),其中,以 20 世纪80 年代降幅最大,达-173.5(小时/年代),占年日照时数的7.3%; 其次是21 世纪10年代,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 116.4小时,占年日 照时数的 5.2%。但是分开西、中、东三个地域分析,它们的演变趋 向,有相同之处,但不尽然。相同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21 世纪10 年代,全市(西、中、东部)日照时数呈现同步减少趋势;不相同的 是20 世纪50年代至70 年代,我市中、西部日照时数均趋向减少, 而东部地区这一时期的日照时数趋向增加,而且升幅达46%。进入 20 世纪90 年代,东部和西部的日照时数都在增加,唯独中部的日照 时数仍趋向减少。所以,临汾市从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日照时数以 中部地区减少最为严重,6 个年代减少了547.8小时,平均减幅-109.6 小时/年代;西部和东部的减少值及减少幅度均比中部小,而且东、 西部间无论是减少值或是减少幅度都非常接近,详见表329。表 329临汾市西、中、东部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单位:小时地域(代表站)年代项目20世纪21世纪合计年代平均年均日照50607080900西部(隰县)年均日照2770.02731.42728.52533.12604.92457.9后、前年代差-38.6-2.9-195.471.8-147-544-89.72642.1占-1.40.0-7.22.8-6.0中部(尧都)年均日照2592.12450.12283.92189.92097.62025.4后、前年代差-136.6-166.2-94.0-92.3-58.7-547.8-109.62273.2占-5.6-7.3-4.3-4.4-2.9东部年均日照2356.72457.42594.32363.32246.72170.52364.8(安泽)后、前年代差100.7136.9-231.0-116.6-143.4-253.4-50.7占4.15.3-9.8-5.2-6.6全市年均日照2571.12546.32535.62362.12316.42217.52424.9后、前年代差-24.8-10.7-173.5-45.7-116.4-371.1-7.42占-1.00.0-6.8-1.9-5.2临汾市日照时数随年代减少以尧都区最为严重:尧都区 1954 1973 这20 年中,有19 年日照时数在23302930 小时,比多年平均 值偏多 60600 小时,其间,1964 年因降水过多(超过历年平均值 的 56%)使日照时数骤降至2100小时,但这20 年日照的平均距平为 208.4 小时/年,属日照丰富时期;19741980 这 7 年,日照先是连 续 3 年负距平,后又连续 4 年正距平,平均距平-32.5 小时 /年,降 幅较小,此段属日照丰欠正常时期;19811991这11 年,日照时数 负距平 8 年,正距平 3 年,距平平均值-85.1 小时/年,属日照由偏 多转向偏少的转折时期;19922010 这 19 年,日照时数全部是负距 平,平均距平-201.9.0 小时/年,占历年平均日照时数的 10%,降幅 较大,属日照时数明显持续偏少期。详见表3210 表321019542005 年尧都区日照时数逐年距平值单位:小时年545556575859距平值284.7462.4390.2533.8288238.6年60616263646566676869距平值231.9163.8369.6330.1-133.7472.7118.5197.4191.1-564.9年70717273747576777879距平值93.7188.8189.1129.4-56-253.1-8141129124年80818283848586878889距平值107.6-50.1-18.2-120-257.3-39.2174.454.8-118.7-168.1年90919293949596979899距平值-78.657.8-0.5-217.5-170.6-43.7-449.3-179.6-283.16.6年2000010203040506070809距平值-40-176.2-174.5-358.8-52.7-260.6-292.9-544.2-146.9-2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