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818520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第一部分 西安皇城,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最早在西安地区建都的是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了国都丰京,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灭商以后周朝发展的需要,周武王又在沣河之东营建了新城称作镐京,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座双子城。两座京城隔河相望,一桥相通,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1、宫城 7、官署 2、外朝 8、市 3、宗庙 9、国宅 4、社稷 10、闾里 5、府库 11、仓廪 6、官署,汉长安 “斗城建设”,根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 长安城平面形状不规整,但基本上呈正方形。根据考古发掘,长安南城墙中部突出,东段偏北,西段偏南;西城墙南北两段错开,北城墙西北部分蜿蜒曲折。长安城每面各开三个城门,共有12个城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即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的“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唐长安 里坊中正,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明清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的东移,西安告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现代西安,民国时期的西安大致规划,基本上已有了现代西安的雏形。,城市演变图,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西安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空间布局模式。1952开始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年)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西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建设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1980-2000西安市总体规划,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遗址保护的布局理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西安快速发展需要,1980年开始的第二次总体规划(1980-2000年),确立了以明城为中心,继承和发展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以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城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选择了新区围绕旧城发展的结构模式,形成了较为理想的城市形态。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1995-2010西安市总体规划,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中心集团与外围组团的空间布局模式。20世纪90年代,西安启动了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按照“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确定为“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格局,提出了中心城市、卫星城、建制镇的三级城镇体系;组团之间以城市快速路相连接,中心城市与组团中间地带为生态区。市区道路网继承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和轴线对称布局特点,采取棋盘、环状加放射的模式,形成“二轴三环八放射”的干道环路系统,形成完整网络状结构,快速疏散和对外连接高速公路。,2008-2020西安市总体规划,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九宫格局”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进入2l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3年底西安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0年),将城市性质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西部地区交通枢纽型城市,富有东方古都神韵的华夏历史公园,世界旅游之都。城市空间形态确定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格局。按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发展外围新区,拉大城市骨架,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老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的发展目标。,从西安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发展路线为“单中心一双中心一一体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单核演化向多核演化发展;外部空间演化由星状化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一轴”发展模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区域一体化。,总结四次规划,第三部分 当今城市结构形态,在城市结构形态方面,确立了以明城的方整城区为中心,继承和发展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以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城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选择了新区围绕旧城发展的结构模式,形成了较为理想的中心城市的完整形态。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开辟新的功能区,构筑起西安现代城市的基本框架。,近年来西安市现状,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城市用地规划,总体规划,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4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9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2.73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规模及基本布局,主城区布局结构 优化主城区布局,凸显“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布局特色,以二环内区域为核心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成国防军工产工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部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居住、旅游生态区。,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西安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其中: “一城”为主城区; “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轴的城镇经济发展轴; “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的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 “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的中心城镇,包括四个组团、三个新城和四个县城,其中: 四个组团指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 三个新城指临潼、阎良、泾渭; 四个县城指蓝田、周至、高陵、户县。,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 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位。 2城市交通 适应西安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确、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建立以地铁和普通公交为主、快速公交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地是建立在历史遗迹上,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关系。,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生态系统规划,总 结,(1)对于西安而言,从第一次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到第四次总体规划落实体现出国家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方面思路的重要转变。因此,总体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切实可行的规划理念,对于西安的未来城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规划理念只有充分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才能做到战略与战术统一。,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模具设计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